美联储声明为暂停加息做好铺垫 美元走低
由于美国联邦储备局(Fed)的会议声明为未来暂停加息做好了铺垫,而美国财政部随后发表的外汇政策报告也没有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纽约汇市美元10日全线走低。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纽约汇市10日尾盘,欧元兑1.2796美元,高于9日尾盘的1.2753美元;美元兑110.36日元,低于9日尾盘的111.08日元;欧元兑141.24日元,低于9日尾盘的141.76日元。
在Fed声明和财政部报告公布后,美元出现起伏振荡,市场整体呈波动态势。在Fed声明发布后,美元最初是略有下跌,但在财政部半年度国际经济和外汇政策报告公布后又出现温和反弹。在今日午后的各项消息传出前,美元兑各主要货币均呈现弱势,但Fed加息决定和财政部报告并未加剧美元的跌势。
花旗集团(Citigroup)驻纽约的外汇策略师Eric Darwell表示,Fed声明和财政部报告都没有引起市场非常大的反应。
Darwell称,在Fed声明发布后不久,美元立即出现了反弹,之后重新回落,而现在(财政部报告发布后)同样的情况再次出现。他说,市场并没有得到多少方向指引。
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在10日的利率会议上连续第十六次上调利率,但是在下次会议的政策取向上留下了悬念,因为在市场看来会议声明态度中性。
在Fed声明公布后,美元在振荡交投中出现回旋,原因是投资者试图搞清这份声明应该理解为倾向宽松,还是倾向紧缩。声明发布后,欧元最初跌至1.2750美元附近,之后又突然回升至1.2800美元水平以上,并且创下了1.2838美元的一年新高。
而对于美国财政部的这份提交给国会的、没有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的半年度汇率政策报告,美元的反应平淡。中国一直以来都因为其汇率机制问题而受到来自美国的压力。美国政府、民间许多有影响力的声音都认为正是中国目前的这种汇率机制给其带来了不公平的贸易优势。
人民币目前实行的是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机制,但其日浮动幅度则受到中国央行(Peoples Bank of China)的严密控制。分析师们原先在财政部是否会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问题上看法不一。
Julius Baer Investment Management首席外汇策略师David Durrant表示,今日后市尾盘,财政部报告尚未公布前,市场对于Fed声明的反应是条件反射,他认为这一走势不会持续。
这位分析师称,他不认为从Fed的这份声明中能够得到任何明确的结论,他说,如果想把它看作倾向紧缩,可以,如果要把它看作倾向暂停加息,同样也可以。
多数分析师对此也持有相同观点,即Fed声明没有对其未来的政策走向给出多少新的信息。据一些分析师称,Fed的这份声明与此前的声明差别不大,依然表示未来的政策走向将取决于经济数据。
Brown Brother Harriman驻纽约的全球外汇部门负责人Marc Chandler表示,市场在考虑Fed的意图后,决定继续抛售美元,市场的走势看来主要还是受到人气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在上周的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海德拉巴年会上,我有幸主持了有关全球收支失衡的行长研讨会。这次讨论让一个问题比以前更清楚了:美国渴望汇率变动的巨大力量(美国财政部副部长蒂莫西•亚当斯(Timothy Adams)对此有很好的表述),与亚洲难以撼动的抵制之间,有多大的鸿沟。我担心,有越来越大的可能导致争吵,而且比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汇率体系崩溃时的争吵更严重。
在海德拉巴,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李勇称,“美元可能贬值25%的传闻”令人震惊。同样,日本财政大臣谷垣祯一(Sadakazu Tanigaki)在亚洲开发银行研讨会上警告说,“过分强调重新调整汇率,可能导致市场投机并打击全球金融市场”。
美国财政部的半年度外汇报告定于10日发布。如果现在财政部在报告中给中国贴上货币操纵国的标签,紧张局势将进一步加剧。即使美国不做出这样的评判,也只不过是把“算总账”的日子推迟了。
毕竟,在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期间,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加了6800亿美元,成功地使人民币汇率保持在较低水平。然而,4月份七大工业国集团(G7)财长的公报明确宣称,“在亚洲新兴国家,尤其是中国,更灵活的汇率至关重要,以允许货币必要升值,并拉动内需、减少对出口型增长策略的依赖、以及采取行动强化金融业。”
美元只能相对于浮动货币贬值
以这种方式点中国的名是个大胆举动。从其决策者的论调以及干预规模来判断,中国不会屈服于这种压力。因此,美元基本上是在相对于浮动货币贬值。自4月中旬以来,美联储(Fed)的广义贸易加权美元汇率缩水了3%,其中美元兑欧元下跌了5%。但大问题是,中国、日本和其它一些国家认为美元大幅下跌可以避免的看法是否正确。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我先暂时搁置另外两个问题:美国是否拥有庞大的经常账户赤字(正确计算的情况下),如果有,这种情况是否可持续。我们来看一个不同的问题,也就是能否在汇率不变的情况下大幅减少美国的赤字。答案是有可能的,但对所有各方都将是灾难,因为它需要美国出现严重经济衰退,而这几乎肯定会让美国放弃对自由贸易的承诺。
分析一下进出口相对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的走势,这一点就会变得简单明了(见图表)。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莫里斯•奥布斯菲尔德(Maurice Obstfeld)和哈佛大学的肯尼思•罗格夫(Kenneth Rogoff)把它更加精确地表述了出来。
对美国经济目前状况的简单描述如下:总需求为GDP的107%;可贸易商品与服务的总产出约为GDP的25%;可贸易商品与服务的总需求为GDP的32%;非贸易品的总供求为GDP的75%。根据定义,可贸易商品的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差额等于贸易赤字。
现在假设贸易赤字占GDP的比率减少仅3个百分点,这部分占可贸易商品总需求的近10%。
为便于分析,假设可贸易商品和服务的增量需求与非贸易品的增量需求成比例。在相对价格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经济体中的总体需求也必须下降近10%,才能实现人们渴望的贸易逆差减少。这会让GDP下降约7%,所有下降都将出现在生产非贸易品的行业中。但这种严重衰退将导致苦难,同时无助于人们希望的外部赤字改善。
调整越快 其幅度就必须越大
为避免单单减少支出造成的大规模衰退,非贸易品相对于可贸易品的价格必须大幅下降。这种转变就是实际汇率的下降。这应该会把支出向非贸易品转移,并使潜在供应向可贸易品转移。按照可信的假设,要使经济往正确方向转变,所需的实际汇率变动很大。调整越快,其幅度就必须越大。这是进行缓慢调整的好理由,也是避免无限期拖延的理由。实际汇率的这种调整,能在名义汇率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吗?合理的回答仍然是:能。但这需要美国非贸易品的名义价格下降——换句话说,就是美国立即出现通货紧缩,以及出口国非贸易品的价格上升——也就是出口国迅速通货膨胀。前者是无法想象的事情,而后者显然是无法接受的。所以,名义汇率必须变动。
如果盈余国拒绝,就不会有调整。它们在把国民的财富下注于它们手中快速增长的美国债务上。它们还打赌,在逆差猛增之际,美国的保护主义压力可以得到抑制。
抵制汇率调整太久的结果
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经济学家把目前的非正式汇率安排称为“布雷顿森林2”。要记住,美国在1971年强征进口附加税并迫使货币升值,从而摧毁了布雷顿森林1体系。这导致了10年的货币秩序失控。这种灾难性的后果,正是抵制汇率调整太久的结果。盈余国一定不能认为,目前的发展方向是良性的。恰恰相反,它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非常危险。它对贸易体系构成了很大的威胁,而多哈回合贸易谈判失败的阴影,已经危及目前的贸易体系。停止汇率调整的愿望可以理解。但终究是个大错误。(文/马丁•沃尔夫Martin Wolf)
[ 本帖最后由 看涨 于 2006-5-11 22:41 编辑 ] 综上所述:美元贬值对全球经济秩序影响有益
谢谢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