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er_tea 发表于 2006-5-14 06:00

借鉴历史 理解汇市

:)

借鉴历史:2002年到2003年前三季度的国际金融市场

2002年到2003年前三季度,国际金融市场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增长是否强劲到吸引足够的国际资本流入以弥补经常项目逆差的担忧;二是国际投资者对风险的过度规避。受此影响,国际资本市场突出表现为美元弱势、国际负债证券融资低迷,以及美国流入资本减缓。

国际外汇市场分析

从2002年至2003年上半年,国际外汇市场的主要变化是美元持续贬值。美元在2002年1月达到顶点后不断贬值,到2003年中期,美元兑欧元贬值了30%,兑日元贬值了19%,兑其他国家的货币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贬值。尽管在2003年中期以来美元币值有所回升,但跌势没有根本改变。美元汇率已经持续下跌一年多,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下跌趋势。

美元兑欧元、日元和其他货币的汇率取决于美国政府对欧元区国家、日本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
一方面、美国的经常项目长期以来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另一方面、20世纪中期以来,由于经济增长强劲、投资回报率高,国际投资者对美元资产的需求旺盛,大量资金流入美国,使美国的资本项目一直处于顺差状态。资本项目顺差造成的升值压力抵消了经常项目逆差造成的贬值压力,使美元保持了强势。自2001年美国经济由于IT泡沫崩溃陷入衰退以来,美国的贸易逆差继续增加,而国际投资者对美元的资产需求明显减少。

1、对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可持续性的怀疑。
到2002年,美国经常项目逆差首次占GDP的5%,其国外净债务首次超过20%。布什政府上台后,美国政府出现了巨额的财政赤字,美国再次出现了80年代的“双赤字”局面。财政赤字的增加往往会导致经常项目的恶化,这就进一步加深了国际投资者对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可持续性的担忧。

以往,美国经常项目贸易逆差得以维持,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对外债务融资来平衡的。其中,最主要的融资渠道是外国人购煤美国债券,其次是外国中央银行持有美元的储备,再次是外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最后是外国购买美国的股权。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和外债(积累的经常项目逆差)对GDP之比的不断上升,意味着持有美元资产的风险越来越大。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为使国际投资者持有更多的美元资产,美元资产的回报率就必须提高。但是,由于IT泡沫的破灭,美元资产的回报率大大下降了。国际投资者不愿相应增加对美元资产的持有,这就形成了美元贬值的压力。

2、美国利差弱势

近年来,主要国家纷纷降低官方利率。这其中,美联储降低利率的幅度最大,也最频繁。从2001年至今,美联储已经先后13次降低贴现率,达到45年来的最低水平。和欧元相比,美国利差较低,与日本的利差优势也在缩小,这是流入美国的短期资本减少,推动美元持续贬值。利差与汇率之间的这种较强的相关性,在2003年表现得十分明显。

3、美元资产“风险缓冲”功能的动摇

以往美国市场能够作为“风险避难所”和美元资本作为“风险缓冲工具”,主要是基于:美国公司股票和债券具有高于欧洲和日本经过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率。这带动大规模股权投资和固定收入证券投资流入美国,使得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固定收入证券和第二大股权投资的流入国。然而,由于2002年以来金融丑闻和对美国经济复苏的担忧,国际投资者开始对美国市场的安全性和美元资本的盈利性担忧,国际资本流入美国市场开始出现减缓。在这一过程中,美元资本需求减少和美元贬值相互作用,即美元投资减少导致美元贬值,而美元贬值进一步减少美元资本的吸引力。

4、美国政府对以往“强势美元政策”的改变
美元的这一轮贬值与美国政府的“善意忽视”有直接关系。换言之,美国政府给市场的信号是:目前的美元贬值对美国没有什么害处。

未来美元走势,主要取决于美国政府将如何解决“双赤字”问题。从历史上看,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美国经历了一次对经常项目贸易逆差的纠正。这一次,美国很可能面临又一次纠正,这是因为如下几点:

a、_美国的经常项目贸易逆差达到警戒水平。20世纪80年代调整之前美国经常项目贸易逆差占GDP的3.5%,而目前已经达到5%。从工业国家的经验来看,经常项目贸易逆差占GDP的5%是一个不可持续的警戒水平。
b、_美国面临扩大的财政赤字。美国现任政府的财政政策带来庞大的预算赤字,其中,大量增加的国防开支有什么来弥补仍具有不确定性。 在冷战时期,美国国防开支部分由德国、日本等来融资;海湾战争时期由沙特阿拉伯融资。但这次,美国的单边主义外交政策很可能找不到相应的伙伴来为其国防开资融资。这种不确定性,加上巨额赤字水平,会使美国寻求其他途径缓解赤字压力,如美元贬值。
c、_美国政府的“善意忽视”不是没有底线的。美元贬值的最大风险是美元吸引力的下降。美元吸引力的下降会造成美国国际资本流入的减少,从而进一步造成美国贬值。因此,美元弱势和美国资本流入减少表现为互动关系。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两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相互制约。这是因为:美国这一次对“双赤字”的纠正和80年代中后期的纠正既有相似之处,也有所不同。80年代的调整主要通过两个机制进行,一是通过美元大幅贬值,二是通过经济增长率的放缓来缓解收支压力。这一次调整,很可能还是这两个渠道,但是相对来说,通过经济增长率的放缓来纠正收支逆差的力度要大,汇率变动的力度要小。换言之,为纠正美国经常收支项目逆差,美国将经历比80年代调整期更低的经济增长,但是,很可能不会出现80年代中后期那样大幅度的美元贬值。在当时,美国通过广场饭店协议促使与日本、德国等在汇率政策上的协调,使得1985-1987年间,美元兑日元贬值65%,兑德国马克贬值60%。这一次调整,预料不会出现这么大幅度的贬值。由于欧盟和日本投资者是美国市场的主要投资者,他们持有大量的美元资本,美元相对欧元和日元的大幅贬值会对他们造成负的财富效应,这一方面会进一步减缓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不利于通过对美元投资来吸收美国的“双赤字”。因此,美国政府的“善意的忽视”不是没有底线的。

5、欧元和日元进一步升值的余地有限

欧美市场之间的互动性是程度相当高的。因此,如果说对美国市场投资不安全,对欧洲和日本市场投资同样也不安全,而且相比之下,美国市场的风险调整之后的收益可能还略占优势。

欧元和日元升值空间不大。首先,欧元经济和日本经济并没有表现出比美国更强劲的复苏,反而在2003年间,欧元区的两大经济体,德国和意大利,出现了进一步衰退的迹象。其次,欧元兑美元的过去一年多的大幅升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欧洲出口的增长;日元升值也一样不利于日本的出口增长。再次,欧美市场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互动关系,投资者对欧元资本风险的估计不会比美元资本的估计好多少,甚至在估计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时,欧洲市场并不比美国市场有优势。最后,从中长期的预测看,投资者仍认为美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付衰退比欧洲中央银行更加积极主动,比日本更加有效。因此,投资者对欧元和日元资本的需求不会出现大幅度的增加。


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仅供参考,不作建议。
摘自《世界经济黄皮书—2003-2004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高海红

辛辛苦苦打字两小时,大家给点支持啊!
:vic::han:

施西北 发表于 2006-5-14 06:15

谢谢楼主好贴,献花

syc 发表于 2006-5-14 07:58

谢谢

一剑 发表于 2006-5-14 08:02

原帖由 boxer_tea 于 2006-5-14 06:00 发表
:)

借鉴历史:2002年到2003年前三季度的国际金融市场

2002年到2003年前三季度,国际金融市场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增长是否强劲到吸引足够的国际资本流入以弥补经常项目逆差的担忧;二 ...
谢谢楼主的辛勤劳动!!顶一个!》》。:han:;);)
对文中的第4,5点的想法很赞同。。。。。

[ 本帖最后由 一剑 于 2006-5-14 08:12 编辑 ]

无名英雄 发表于 2006-5-14 08:08

你辛苦了

boxer_tea 发表于 2006-5-14 08:16

谢谢各位支持,谢谢施兄的鲜花。
第一次收到鲜花,好开心啊!

cds4569 发表于 2006-5-14 08:26

楼主辛苦了!顶一个!

zdh96916 发表于 2006-5-14 08:40

xjx3 发表于 2006-5-14 12:00

太感谢了!真的谢谢!

phangson 发表于 2006-5-14 12:03

顶!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借鉴历史 理解汇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