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kong 发表于 2007-1-4 11:42

2007年美国经济稳步增长态势明显

2007年1月4日2:30:57(京港台时间)


香港《经济导报》2007年第1-2期李正信/

油价高涨、住宅业下滑,以及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连续17次提息,使美国2006年国民生產总值增速由第一季度的5.6%步步下滑。展望2007年,儘管国会参眾两院领导权均已易主,但这对美国经济的整体走势不会形成决定性的影响。為此,儘管美国经济仍将受到房地產进一步下滑的拖累,但由於油价的日趋稳定、美联储货币收缩政策的结束、温和的消费增长,以及商用建筑和设备方面投资的加大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仍可保持在2.9%上下。

2006年美国经济的三大特点

2006年的美国经济体现出三大明显特徵,一是GDP成长大起大落,由第一季度5.6%的超高速,一路下滑到第三季度的1.6%;二是油价暴涨和房地產大幅度下滑剧烈冲击著美国经济这艘巨轮;三是美联储到7月為止连续17次提息后终於收手,把美国的央行短期利率维持在5.25%的水平上以观后效。

2006年年初就有不少经济学家预测,儘管第一季度美国国内生產总值增长速度大幅度超过正常范围,但美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态势将是逐步放慢。果然,到第二季度,GDP增速就大幅度降到了2.6%,第三季度更是放慢到1.6%。随著油价上涨等多种经济因素的改善和圣诞节前后销售旺季的刺激,第四季度的GDP增长会明显回升,达到2.6%,从而使美国全年的GDP增长速度保持在令人欣慰的3.1%。从GDP增长速度的变化可以看出,2006年的美国经济增速不但呈大起大落态势,且表明美国经济经过五年左右的持续扩张,随著美联储利率等货币政策的收紧,已进入相应的修正阶段。

2006年美国经济的第二大特徵,是油价飆升和房地產下滑剧烈冲击著美国GDP增长这艘巨轮。能源对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虽然和上世纪比已明显下降,但仍举足轻重。油价上涨对消费支出的增速、对几乎所有產业,尤其是对製造业等,仍有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力。夏季美国人出行旺季开始后,国际石油价格7月份达到 78美元一桶的巔峰,从而刺激美国汽油平均价格7月中上升到3.04美元1加仑,与去年相比升幅达45美分左右。面对如此高的汽油价格,不少经济学家当时担心,能源价格的飞涨正在加剧美国经济跌入衰退的可能。

令美国消费者喜出望外的是,随著秋季的来临,国际能源价格大幅度回落,有效地降低了油价对消费支出增长的威胁。然而,自上次股市崩溃后一直发挥著财富效应的美国房地產市场,却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节节疲软,到2006年年底仍未回头。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爱德华.拉齐尔11月底就住宅业疲软向外界发表评论时都不得不承认,房地產市场受打击的严重程度,比政府中多数决策者估计的要严重。

数年来,美国的住宅价格持续高速膨胀,眾多拥有房地產的美国消费者為此感到自己更為富有,从而不断扩大消费,支撑著美国经济增长。房地產业的疲软,对美国消费和经济增长,已经开始產生相应的负面影响。為此,白宫已把2006年的经济增速预测,由6月份的3.6%下调到3.1%。

2006年国际经济界关注的美国经济第三大特徵,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走向。从美国政府宏观政策调控的角度看,联储在连续17次提升利息后,把央行短期利率推高到5.25%后收手观望,标誌著美联储相信自己初步达到了货币政策调控的目标,即在防止美国经济过热导致通胀的同时,也要避免经济跌入衰退。美国经济界趋於一致的判断是,美联储的货币紧缩政策由此进入新的静观待变阶段。

纵观2006年美国经济走势可以看出,五年左右的持续增长使美国经济出现过热和通胀苗头,美联储等经济决策部门未雨绸繆,通过多种货币收缩政策和措施,有望使美国经济平稳应对油价高攀和房地產疲软的冲击,由年初的超高速增长,降入第三季度的低谷,之后又开始将逐步回升,由此步入进一步调整恢復的2007 年。

新国会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有限

2007年美国经济面临的一大新局面,是共和党执掌多年的国会改朝换代,参眾两院各委员会的主席都将换成民主党人来担任。不难想像,民主党议员佔多数的 110届美国国会,将使布什政府的多项经济政策面临更為复杂的挑战。有人担心,属於极端自由派的佩洛西要领导著国会对布什政府的经济政策实施大幅度的修正。但更多专家相信,民主党主导下的新国会儘管会调整上届国会经济政策的先后次序,但对美国2007年经济态势的影响将相对有限。这主要是因為民主党中期选举依赖中间温和派夺得席位。大量跡象表明,极端自由派的理念并不受美国选民青睞。因此,如果民主党领袖试图把国会大幅度向极左方向拉,持中间立场的多数议员不会同意。佩洛西等国会领导人如果坚持推行极端自由派经济政策,民主党就可能為此在2008年总统大选中付出沉重代价。

从中期选举中民主党人推出的竞选纲领及重要人士近期的表态看,民主党上台后将在三大政策方面试图主导美国的经济政策,一是提升最低小时工资标準,二是就贸易赤字问题对中国等相关国家採取更為强硬的施压态度,三是试图降低财政赤字等。

从目前态势看,民主、共和两党较容易就提高最低小时工资水平一事达成一致,因美联邦最低小时工资近20年没变,现在的水平实在太低,适度提升不会对创造就业形成任何实质影响。

美国的对外贸易赤字连年高攀,一直是民主党批评布什政府的焦点之一。民主党标榜代表工薪阶层,贸易赤字上升、製造业外迁造成工人失业对美国经济形成的压力,使民主党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日趋浓厚。多种跡象表明,110届国会将会进行大量的对外贸易政策听证会,推出多项对外贸易法案,藉以加大对相关国家的施压力度。中国首当其冲,将在人民币匯率、知识產权保护及贸易赤字升高等问题加上,面临日益升高的舆论和政策压力。

财政赤字将是新国会继续与白宫较量的又一个方面。数年来,民主党一直指责布什政府的税收减免政策只惠及富人,尤其照顾了石油利益集团,而对最需要减税的多数穷人却不管不顾。為此,民主党还反对布什政府把目前正在实施的减税措施永久化。為向白宫施压降低财政赤字,民主党将在2007年年初,就逐步推出自己的税收改革方案,并借此推动白宫在降低美国财政赤字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

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可以看出,儘管中期选举获胜的民主党难以左右2007年的美国经济发展态势,但势必在推动布什政府的国内经济政策进一步向中间温和方向调整的同时,也将明显加剧美国对外经贸政策的保护主义色彩。

2007年美国经济将继续温和增长

2006年11月21日,白宫公佈的经济形势评估表明,布什政府不但把2006的GDP增速,从2006年6月初3.6%的预测调低到3.1%,也把对 2007年GDP的增速从早先预测的3.3%调低到2.9%,中间主要的原因是,以前没有估计到美国住宅业下滑速度会如此之快。多数分析预测,美国住宅业不论是中间价格,还是新房和旧房需求,要到2007年年中才能摸底回升。根据全美商业经济学联合会的分析预测,美国的住宅建筑业将在2006年下降 3.5%的基础上,2007年进一步下降5.5%;而整体房价要从最高峰向下修正10%左右后,才可能最终完成此轮调整。鉴於失业率到2007年年底前只会出现小幅上升,由2006年第四季度的4.5%提高到4.8%,加之美联储货币政策趋於稳定从而有利於房贷利率下降,以及住宅需求潜力充足等多种原因, 2007年的美国住宅业市场软著陆的可能性明显在提升。

不少人对2006年世界能源价格暴涨仍忧心忡忡,担心中东局势动荡等突发事件再次推高2007年国际油价。然而,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相信,2006年油价一路攀高直至7月升到78美元一桶,虽重要的原因是供需关係的失衡,但其中的炒作和投机因素不可忽视。鉴於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加之新兴耗油大国中国等国也在加紧实施经济增长模式调整,国际能源需求2007年将可能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相关专家基於供需平衡的角度估算,2007年国际油价将在50美元一桶上下浮动。

美国经济是消费驱动型经济。过去五年来住宅价格50%的大幅度攀升,加之住宅市场软著陆的可能性日益明显,这些因素将导致财富效应延伸到2007年,继续刺激消费支出增长。国际能源价格趋稳导致的汽油价格下降,将使美国消费者把节餘的资金用於扩大其他產品消费。经济学家据此判断,美国消费支出2007年仍将温和增长。另外,2006年带动美国经济增长的企业设备、技术,乃至厂房建筑开支方面的增加,很可能会一直延续到2007年秋季。从目前看,种种跡象表明,2007年美国GDP增长儘管会比2006年有所放慢,但仍可保持相应的增长势头。

从美国政府决策部门的角度看,通胀威胁近两年来一直是美联储关注的焦点。全美商业经济学联合会的分析表明,经过联储17次连续升息,美国的通胀威胁已经得到有效控制,2006年的消费价格指数上升幅度将由去年的3.7%下降到2.7%,而2007年则将进一步下降到2.5%。為此,到2007年年中,美联储甚至会有重新降息适度放鬆货币政策的可能。

纵观影响2007年美国经济走势的各主要因素可以看出,儘管仍有住宅业市场、油价,乃至国际反恐局势动荡等多种不确定因素对美国经济形成潜在威胁,但更多跡象表明,如果不出大的意外,美国经济不但2007年仍将以相对稳定的步伐持续增长,甚至可能為2008年加速增长创造重要条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07年美国经济稳步增长态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