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2198 发表于 2007-4-19 22:18

一季度中国GDP增长11.1%(统计局新闻发布会实录)
文章来源:人民网 日期:2007年04月19日 16:35 http://www.china-cbn.com

  2007年4月19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人民网]:大家好!  

[人民网]:今天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李晓超介绍今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人民网]:新闻发布会开始。  

[主持人华清]: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很高兴请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先生,请他向各位介绍今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各位记者感兴趣的问题。接下来先请李先生做一个简要开场。  

[李晓超]: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下面我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今年以来,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50287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31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25552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21104亿元,增长9.9%。  

[李晓超]:1、农业生产形势平稳,粮食播种面积略有扩大。农作物种植意向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预计为1061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5%,连续4年保持增加。其中,夏粮面积2660万公顷,早稻面积605万公顷,秋粮面积7345万公顷。目前,夏粮产区苗情较好,全国一类苗比例47.4%,比冬前增加2.3个百分点。  

[李晓超]:2、工业生产增速加快,经济效益继续提高。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3%,3月份增长17.6%,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6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加快1.7个百分点。其中,重工业同比增长19.6%,加快2个百分点;轻工业增长15.6%,加快0.9个百分点。分产品看,发电量、原煤等能源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5.5%和14.8%;钢材、氧化铝、铝材、铁合金、十种有色金属等原材料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6.2%、53.7%、43.0%、44.4%和30.8%;微型电子计算机和移动通信手持机等电子通信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6.1%和35.3%;汽车增长22.3%,其中轿车增长32.1%。  

[李晓超]:工业企业利润大幅增长。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2932亿元,同比增长43.8%,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22个百分点。在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5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新增利润前5大行业为钢铁、电力、化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石油加工炼焦业,占整个工业新增利润的68.4%。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1%,同比下降0.07个百分点。  

[李晓超]: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位回落,中西部地区投资较快增长。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526亿元,同比增长23.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4544亿元,增长25.3%,3月份增长26.8%,回落4.5个百分点;农村投资2982亿元,增长16.7%。分产业看,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0.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7.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4.0%。  

[李晓超]: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3544亿元,同比增长26.9%,比上年同期加快6.7个百分点。住宅完成投资2462亿元,增长30.4%,加快7.3个百分点。其中,完成经济适用住房投资88亿元,增长41.6%,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2.5%。一季度,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1.4%、35.8%和26.8%,中、西部占全国投资的比重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1.6 和0.2个百分点。  

[李晓超]:4、国内市场销售增速加快,市场物价涨幅上升。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88亿元,同比增长14.9%,3月份增长15.3%。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4333亿元,增长15.5%;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6855亿元,增长13.7%。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17842亿元,增长14.7%;住宿和餐饮业2984亿元,增长17.4%。  

[李晓超]: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7%,(3月份同比上涨3.3%,环比下降0.3%),涨幅比上年同期上升1.5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2.5%,农村上涨3.1%。分类别看,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2%,居住价格上涨3.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1.4%,其余商品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大体持平或略有上涨。一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2.1%,3月份上涨2.5%;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9%,3月份上涨2.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1%,3月份上涨3.7%。  

[李晓超]:5、出口继续快速增长,利用外资增速加快。一季度,进出口总额4577亿美元,同比增长23.3%。其中,出口2521亿美元,增长27.8%;进口2057亿美元,增长18.2%。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46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31亿美元。一季度,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159亿美元,同比增长11.6%。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12020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357亿美元。  

[李晓超]:6、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较大,农民收入增幅为十年来同期最高。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35元,同比增长19.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6%,增幅高于上年同期5.8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60元,同比增加166元,增长15.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1 %,增速高于上年同期0.6个百分点,是1997年以来同期增幅最高的。  

[李晓超]:7、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流动性过剩仍较突出。3月末,广义货币(M2)为364105亿元,比上年3月末增长17.3%,同比回落1.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为127881亿元,增长19.8%,加快7.1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为27388亿元,增长16.7%,加快6.2个百分点。3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54248亿元,比年初增加18755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39586亿元,比年初增加14217亿元。  

[李晓超]: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国际收支不平衡,流动性过剩,经济结构不合理,节能减排压力大等。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更加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华清]:下面请各位记者提问,像往常一样请自报一下所属新闻机构,为使更多的记者有提问机会,最好每位记者问一个问题。  

[中央电视台记者]:请问李司长,一季度11.1%的增长速度,是不是意味着今年我国经济已经出现了过热的苗头,国家目前会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另外,高耗能行业的过快增长是否会对今年我国的节能造成很大的压力?谢谢。  

[李晓超]:一季度,国民经济增速确实在加快,不仅表现为与去年同期相比,而且还表现为与去年全年和去年第四季度相比,都在加快。一季度国民经济增速加快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显著的特点:  

[李晓超]:一,全面上的加快。除了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回落之外,其他的国民经济运行主要指标都出现了加快的势头,包括工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外商直接投资、城乡居民收入、税收都在加快。  

[李晓超]:二,高位上的加快。一季度,经济增速的加快是在过去四年连续保持10%及以上增长速度基础上的加快,起点是高的。  

[李晓超]:三,结构调整中的加快。随着国民经济运行的加快,结构调整呈现出三个方面好的变化趋势:第一,投资消费结构有所改善。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同比加快2.1个百分点,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却回落了4个百分点。第二,在消费内部结构升级步伐加快,我特别要强调的是汽车,一季度汽车销售增长38.5%,比上年同期加快9.1个百分点,包括家用电器、建筑装璜材料都保持了一个较快的增长。  

[李晓超]:第三,在结构调整中的加快,还表现为中部地区投资增长快于东部。一季度,东、中、西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1.4%、35.8、26.8%,我们可以看到,中部地区投资增长是非常快的。  

[李晓超]:一季度,国民经济增速加快可以说是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当前我国人均GDP大约在1000-3000美元之间,这个阶段是国民经济正处于经济起飞和爬坡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供给相对较为充裕,需求相对又比较旺盛,两种力量的结合或者碰撞往往使经济快速发展。  

[李晓超]: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工业化的推进,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化阶段,工业相对会保持一个比较快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比较大。  

[李晓超]:第二,城镇化的促进。2006年,我国城镇化水平达到43.9%,近几年每年基本上升一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也形成了对经济的促进。  

[李晓超]:第三,国际化的激发。2006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67%,国际化程度已经很高。借助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也成为这个阶段的一个特点。2006年,我国进口铁矿石、原油占国内生产总量已分别达到55.5%和79%。  

[李晓超]:一季度,国民经济增速加快,除了有深刻的时代背景之外,从短期看是投资、消费和外需三大需求共同拉动的结果。一季度,经济增长出现多年所没有的快速增长局面,是因为在投资增速出现回落的同时,消费和进出口却出现了较快增长,两者不仅弥补了投资增速减缓对经济增速向下拉的力量,而且还多出了一部分需求,因此,拉动了经济速度的加快。  

[李晓超]:是不是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经济就过热了呢?我注意到,目前认为当前经济出现过热的看法,主要是根据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这一个指标做出的判断。但经济是不是过热,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的经济问题,对其判断就需要综合的进行考虑。至少还有两个指标需要关注,第一,价格指标;第二,这种快速增长是不是造成了物资支撑的紧张,否则判断就难免有失偏颇。  

[李晓超]:我们首先来看看价格指标。今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出现了上涨,一季度上涨2.7%,3月份当月上涨3.3%,存在着一定的通胀压力。但是如果扣除上年因食品价格上涨1.5%的翘尾因素,1季度新上涨仅为1.2%,与去年同期持平。  

[李晓超]:二是看看物资的支撑情况。经过近三十年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开放度的不断扩大,目前我国不仅有较为充足的物资供应能力,有些还可以利用国际资源,当前煤电油运形势较为平稳。  

[李晓超]:所以,用综合的办法去看,当前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还是保持了平稳快速的发展,经济运行速度在加快,如果再继续加快的话,就有可能由偏快转向过热,经济运行存在着偏快转向过热的风险。  

[李晓超]:关于节能降耗,从目前来看,各地区、各部门都在认真落实中央关于节能降耗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工作可以说取得了一定的积极进展,但也应该看到,节能降耗的任务还很艰巨。一季度,六大高耗能行业平均增速为20.6%,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高2.3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耗能大户仍维持较高的增速水平。这六大高耗能行业,主要是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长10.6%,化学燃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2%,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增长23.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27.5%,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23.4%,电力、热力的生产工供应和供应业增长40.5%。  

[李晓超]:从主要能源的生产情况看也可以看出这个任务的艰巨性。一季度原煤产量同比增长14.8%,原油产量增长1.5%,天然气产量增长14.7%,总的能源生产总量增长12.08%。  

[李晓超]:总之,节能降耗工作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密切相关。刚才我报了一些主要数据,是想告诉大家我们目前的经济结构还存在着不够轻型化,重工的倾向比较明显,耗能高的产业增长比较快。  

[李晓超]:第二,我想艰巨性还表现为,我们节能降耗技术的进步及其在生产领域的推广和应用也是需要一个时间和过程。  

[香港大公报记者]:主要有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关于今天的发布会,本来应该是昨天发布,可是延迟到今天,市场上有传言,可能存在一些数据上的分歧,还没有最后敲定,想让发言人证实延迟的原因是什么?第二个问题,刚刚结束的股市收盘表现中,深沪股市和香港股市都出现了比较大幅度的下跌,市场上有观点认为今天的下跌和即将发布的这些统计数据有很大的关联。请问发言人对这种观点做何评价?第三个问题,您刚才也提到今后还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我们也知道宏观调控已经进行了几年,而且当前存在着突出矛盾和问题也非常严重,继续加强宏观调控,是不是会导致经济硬着陆的风险加大?请发言人做出解答,谢谢。  

[李晓超]:关于今天发布会推迟,非常感谢新闻媒体朋友对统计工作的关心和爱护,对国家统计局新闻发布会的重视。这次发布会安排在今天发布,确实比年初我们公布的时间推迟了一天。这是一个正常的安排,因为在年初我局公布的统计数据发布日程表中,除了公布统计数据发布日期外,还在注释中说明,发布日期只是初步的安排。另外,我也仔细查了一下,在国家统计局举行过的发布会中,既有提前的,也有推迟的,如去年3季度的发布会就提前了好几天,2004年3季度的发布会就推迟了。  

[李晓超]:关于股市,既是大家的共识,也为世界各国实践经验证明了,股市是有起有伏的,有过快上涨的时候,也有过快下跌的时候,我想“起伏”就是股市魅力所在。  

[李晓超]: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是贸易顺差过大,流动性过剩,经济结构不合理,节能减排压力大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虽然大问题都一样,但是在不同时期还是有区别的,表现出来的特征不一样,原因也会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我们要随着形势的变化、随着原因的不同,要逐步加强改进和完善宏观调控。  

[李晓超]:至于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不是会出现硬着陆的问题,过去近三十年,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逐渐积累了一套如何调控经济问题的经验和办法。比如,在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方面,我们很重要的经验就是注意不要采取力度过大的调控措施,而是微量、小步、频调,目的就是防止经济的硬着陆。加强完善宏观调控,我们追求的根本目标还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既要防止大的起伏,又要防止经济增长过慢。  

[香港经济日报记者]:刚才你分析了经济增长那么快的原因,是不是国家统计局现在的看法是,目前11.1%的经济增长率虽然偏快,但是是一个健康可以接受的经济增长率?第二个问题,您刚才说过要防止经济从偏快走向可能过热,如果再加快就会变成过热。如果这样的话,下一步面对经济增长率,国家采取什么样的调控措施防止经济过热?  

[李晓超]: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1%,比去年一季度加快了0.7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加快0.4个百分点,比去年第四季度也加快了0.7个百分点。如何看待11.1%,主要还是看增长的原因。在增长的过程中,我们更加注意贸易顺差过大带动的较快增长,同时还要看快速增长经济结构是不是合理,是由哪些因素,哪些方面带动的。比如说,在经济结构里,有一些方面是由于我们重工业加快增长拉动起的作用,这都需要我们在宏观调控过程中加以关注的。  

[李晓超]:如果经济增长速度在11.1%的基础上再继续加快,可能会引起经济结构进一步的不合理,特别是重工业增长会进一步加快,也可能会出现贸易顺差再继续扩大拉动的经济增长。这就需要我们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针对经济处于由偏快可能转向过热的过程中,有关宏观调控部门正密切关注未来经济运行的变化,这些职能部门会根据形势的变化,做出适当的宏观调控政策。但需要指出的是,不管怎么变化我们还要继续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以确保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一季度,我们国家的消费价格有较快幅度的增长,请您分析一下主要原因是什么?那么,未来的消费价格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走势?  

[李晓超]: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2.7%,比上年同期增幅高1.5个百分点,比上年第四季度增幅高0.7个百分点,价格涨幅的上升引起了社会各方面广泛的关注。关于如何看待当前价格的上涨以及未来的走势,我想用三句话加以概括,“总体较为平稳,部分项目上涨较快,存在继续上涨的压力”。  

[李晓超]:总体较为平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虽然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7%,但仍在3%的全年调控目标之内,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二,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7%,其中有1.5个百分点是由上年第四季度因粮食价格上涨翘尾因素引起的,如扣除这一因素,事实上仅上涨1.2%,与上年是持平的,上年第一季度的CPI也是上涨1.2%。  

[李晓超]:三,按国际惯例,如果我们从CPI里扣除食品和能源项目,核心居民价格指数仅上涨0.9%。大家都知道,食品和能源价格变动有时候不是因为市场供求关系引起的,比如说粮食价格,有时候可能是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能源价格有时候可能是由于战争因素引起的,扣除以后,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核心居民价格指数,才真正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这一指标的价格状况。四,按环比计算,3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比上月还下降0.3%,从趋势上看,3月份价格比2月份价格还要低。  

[李晓超]:虽然价格总水平是平稳的,但是我们从结构上看,有些项目上涨还比较快,值得引起高度关注。一是食品价格。一季度食品价格上涨6.2%,其中粮食上涨6.7%,肉禽及其制品因饲料运输、劳动力成本等费用提高,上涨15.1%,蛋上涨24.1%,鲜果上涨6.2%。  

[李晓超]:二是居住类价格,上涨3.8%,主要有几个原因,居住类价格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商品房销售价格,是CPI里和国内生产总值相对应的消费概念,相对应的项目价格,主要有这么几类:1、装修。房子购置以后要进行装修,因原材料涨价导致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5.6%。2、经常消费类,水、电、燃气分别上涨5.1%、3.4%、3.7%。3、其他的服务项目。比如说物业管理费等也在不同程度的上涨。  

[李晓超]:关于未来价格走势如何,根据我们的分析认为,存在着继续上涨的压力。主要有几个原因:1、当前价格的上涨主要还是食品价格的上涨,而食品价格的趋势又取决于整个粮食和农业生产的形势。大家都知道,粮食和农业生产是受气候等很多不确定因素影响比较大的产业,一旦出现气候的原因引起粮食和农业生产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加之去年第四季度因粮食价格引起的翘尾因素就可能会引起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涨。  

[李晓超]:2、从整个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来看,今年我们还将对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进行改革,因为现在我们的资源价格与国际相比是非常低的,不利于我们节能降耗,也不利于我们缓解贸易顺差过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推进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这项改革相应会涉及到水、天然气、供热等服务项目价格的上涨。当然,这可以根据形势的变化,因为是政府出台调控的,可以根据价格走势的变化适当把握政策出台的时机,虽然有这种要求,也要根据价格的走势,在力度上、实践上如果把握得好,这一部分对整个居民消费价格的影响就有可控性。  

[李晓超]:3、从目前看,国际市场铜铝、化肥、钢材等初级产品价格涨幅还比较大,因为我们这些产品的进口比较多,存在着向下游产品传导的可能,对我们的CPI也存在着一定的压力。  

[日本东京新闻社记者]:我想问关于农村的经济问题。一季度,农村消费价格上涨了3.1%,比城市高一些,原因是什么?还有,农民收入水平虽然是这十年来的最高速度,但还不如城市的增长速度。针对这个情况您怎么评价?  

[李晓超]:今年农村一季度消费价格高于城市,主要原因是现在农村消费市场没有城市竞争充分。比如服装,甚至在北京同样品质、同样质量的服装比一些农村地区还要便宜,主要是农村市场流通环节过多,而农村市场规模又小,而大城市都是大批量批发,我们在北京可以看到,在一些大型超市,他们的量很大,量大单位产品的价格相应才会下降,这是造成目前农村消费价格高于城市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中国信息报记者]:上个月初,国家统计局曾经公布了2006年全国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有人认为,实际水平并没有那么高,请问您如何看待和解决当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  

[李晓超]:第一,2006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大约是21001元,比上年增长了2637元,增长14.4%,主要原因也是因为经济增长过快造成的。在经济加快增长的同时,企业效益提高较快,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31%,企业效益高的话,相应来说就会增加职工的工资。第二,部分地区提高了农民工的工资,特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第三,公务员工资的调整及其相应对其他行业的带动和示范作用,也会带动除公务员之外的其他人员工资的增加。  

[李晓超]:收入分配差距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问题,因为现在居民的收入来源不仅仅是工资,还有工资以外的其他收入,包括财产性收入、转移收入等其他方面的收入。但工资这个方面也能反映出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一些问题。从工资来看,2006年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信息传输、计算机附件服务和软件业,年平均工资和最低的农业、牧渔业两者相比大约相差4.75。  

[华清]: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发言人。  

[人民网]:本次新闻发布会直播结束。谢谢关注,下次直播再见。  

wu2198 发表于 2007-4-19 22:20

关于2007年五一期间休市安排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

  根据本所《关于2007年节假日休市安排的通知》(深证会〔2006〕139号)精神,现将2007年“五一”期间休市安排通知如下:

  一、休市安排:2007年5月1日(星期二)至5月7日(星期一),休市5天(公休日除外),5月8日(星期二)起照常开市。

  二、节假日期间清算交收事宜按照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安排进行。

  请各会员单位据此安排好有关工作。

  深圳证券交易所 

  二○○七年四月十九日 

小颖探花 发表于 2007-4-19 22:21

司令,小日何时可以介入?

wu2198 发表于 2007-4-19 22:25

4月19日电 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什叶派穆斯林聚集区18日连遭四枚大炸弹袭击,至少造成178人丧生,另外还有数百人受伤。这是美军和伊拉克安全部队从两个月前开始,在巴格达开展“严打”行动后,当地发生的最血腥袭击活动。五角大楼将18日称为是“伊拉克历史上非常恶劣恐怖的一天”。

wu2198 发表于 2007-4-19 22:26

原帖由 小颖探花 于 2007-4-19 22:21 发表
司令,小日何时可以介入?


今天胜利出来.暂没计划.

wu2198 发表于 2007-4-19 22:27

转自《第一财经日报》

  伦敦,这个占据了全球32%外汇交易的金融中心,4月18日迎来了不寻常的一天。当天上午,英镑兑美元的汇率一路上扬,突破2.01大关,达到25年来的最高点。

  英镑坚挺二理由

  事实上,英镑在前一天就已突破2美元关口。市场普遍认为,导致英镑汇率激升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英国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前三月英国工资水平增幅同比达到4.6%,为三年来最高;二是在英格兰央行公布的本月初利率制定会议纪要中,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虽然以7∶2的投票结果,决定维持利率在5.25%不变,但同时认为,英国仍面临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这两个因素中,工资水平增幅虽然较大,但在很大程度上受了伦敦金融城巨额奖金的影响,多少带点一次性因素。有数据显示,如果不考虑金融城派发的奖金,则全英工资水平增幅只有3.6%,与去年同期相比,没有较大差别。
  真正令外汇市场感受到压力的是通货膨胀因素。就在英镑汇率突破2美元的当天,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说,英国3月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已从2月份的2.8%上涨到3.1%,而能够更准确地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零售价格指数则上升到了4.8%,为1991年以来最高。
  这两个数据的公布,推高了市场对英格兰央行继续加息的期望。有媒体当天就这个问题调查了51名经济学家,结果有49人都认为,央行会在下月加息0.25个百分点,从而将利率提至5.5%。而外汇市场的反应更为激烈,一些外汇分析人士甚至认为,英格兰央行会在今年秋季时将利率提升至5.75%。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也公布了3月份的通货膨胀数据,剔除能源价格和季节性食品因素后,美国的核心通货膨胀率只有0.1%,与英国相比,几乎可忽略不计,美联储也可以暂时松一口气,停止加息,继续观望。
  4月17日,英格兰央行行长默文·金在通货膨胀率达到3.1%后,10年来第一次向财政大臣布朗写了一封解释未能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原因的公开信。金在信中分析说,消费者价格指数超过目标的主要原因是食品和能源价格在过去一年中有大幅上涨,而且企业在过去一年中信心增加,纷纷提价,希望借此提高盈利水平。
  但金坚持认为,消费者价格指数会在未来几个月内下跌,因为随着电力和天然气等能源批发价格的下降,各能源公司已纷纷宣布了降价计划,因此3月份过高的通货膨胀率完全是特殊现象。
  财政大臣布朗随即也回了一封公开信,对英格兰央行的工作表示了支持。他在信中说,通货膨胀已成为各主要工业国近期面临的普遍压力,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应对措施是正确的。
  但英国《金融时报》在社论中认为,这么做可能会让公众产生错觉,认为通货膨胀仍将继续,从而企业继续提价,民众继续要求涨工资。社论还说,通货膨胀并非仅局限于能源和食品,而是在服务业、休闲业、制造业等领域普遍存在,因此《金融时报》建议,英格兰央行在打击通货膨胀时需重拳出击,绝不手软,即使这意味着将利率提高到6%,也必须毫不犹豫地执行。

  英出口商叫苦

  英镑汇率上扬,最受影响的是英国的出口商,尤其是那些以美国为主要市场的出口商。有制造商向媒体抱怨说,英镑变贵了,将影响产品的销量。另外,在按会计要求将美元利润换算为英镑利润时,数字也会减少。一家位于英格兰东部的制造商预计说,今年的利润恐怕要减少几十万英镑。
  事实上,受到冲击的不仅仅是英国出口商。在英镑汇率达到新高的同时,欧元兑美元的汇率也冲到了1.357,接近历史最高点。因此,欧洲那些以美国为主要市场的出口商,面临着同样的汇率风险。
  理论上,制造商们可以采取不同手段来规避汇率风险。上文提到的那家英格兰东部的制造商,近年来将部分生产外包到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进行,一方面减少了劳动力成本,另一方面,由于人民币等亚洲货币或多或少仍与美元挂钩,因此英镑兑美元汇率上升,意味着公司的生产成本将随之降低,这也部分对冲了英镑的汇率风险。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对英镑汇率上升感到头疼。现在最高兴的,要数那些承接美国游业务的机构了。维珍航空的发言人透露,在刚刚过去的复活节假期中,前往纽约、芝加哥等热门目的地的英国游客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5%。


人民币对欧元贬值利好出口企业

李溯婉

  英镑和欧元不仅保持了对美元的强势,同时,对人民币也在震荡中上行。从去年4月20日到昨日,欧元对人民币的升值幅度约为6.2%,英镑则约为8.6%。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博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欧元对人民币升值,对以欧元结算的中国单个企业来说确实是一件好事,利润空间增加,有利拉动对欧市场出口。而另一方面来说,中国进出口总额以美元来计算,在出口数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最后折算成美元的出口总额将明显增加。目前,中国在进出口方面整体上还没有完整以欧元来计量的系统。
  欧洲鞋类零售贸易联会总裁、意大利鞋业零售商协会主席Massimo Donda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目前欧盟采购商对中国鞋产品采购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反倾销税,并没有受到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影响,因为欧元比较坚挺,欧元对美元也在升值,而且升值幅度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幅度相比要高。这样,以欧元结算的欧洲采购商到中国的购买力在增强。目前,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利率前景分道扬镳 美元颓势难以逆转


王蔚祺

  昨天亚洲汇市中英镑继续走高,在利差进一步变动的预期下,分析师们估计美元颓势在短期内难逆转。

  三季度美元或反弹

  昨天英镑兑美元从2.0064继续攀升,最高达到2.0113,刷新25年高点。目前英国与美国的基准利率都为5.25%,在英国央行升息预期的推动下,英国与美国利差有望拉开距离。
  本周二英国公布的3月消费物价指数显示,英国通胀正在加速。英镑还从全球活跃的并购活动中受益,外资对英国上市公司的收购产生了大量的货币需求。
  对于英镑汇率在15年后重返2美元以上,许多人可能会回顾历史,认为英镑突破2美元只是强劲通胀指数触动的“昙花一现”。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1992年英国汇率机制危机都属于偶然因素,它们在当年联合推动英镑兑美元突破2∶1。
  “但这一次的情况却不同,英镑兑美元突破2.01后,促使许多空头回补,因此英镑进一步推动上涨,就像澳元和新西兰元。”澳大利亚联邦银行驻伦敦的首席外汇策略师Divyang Shah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从美元走软的趋势看来,即使英国的通胀数据没有高于预期,英镑兑美元也会在本周突破2.0大关。”
  “我们预期英镑会在2.0美元以上停留一段时间,直到三季度美元反弹。”渣打银行的外汇分析师Frances Cheung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实际上本周二发布的3月通胀指数激升至3.1%,就几乎使市场对加息预期进行了确认。而且由于英国的房地产市场和就业市场都十分紧俏,因此投资者预期英国央行可能在下半年继续加息。
  “短期内英镑会轻松突破2.03,甚至2.05。”Divyang Shah对记者表示。

  利率前景拖累美元

  “美元走软是因为利差变动,美联储将降低基准利率,但是欧洲央行却可能继续加息。”Frances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而言美国疲软的经济数据,会继续提醒投资者美联储降息的可能性。”
  美国3月通胀出现放缓趋势,当月核心消费物价指数环比从0.2%下跌至0.1%,同比增长从2.7%下跌到2.5%。如果美联储一旦确定通胀减缓,他们将降息来刺激经济增长。而投资者显然更加青睐有加息前景的货币。
  昨天外汇市场中新西兰元兑美元升至0.7491,22年以来最高纪录。新西兰一季度通胀指数意外环比增长0.6%,市场因此预期新西兰联储很可能在本月26日加息。
  同样在加息预期和大宗商品市场走强的推动下,昨天澳元兑美元最高升至0.8376,接近0.8385的17年高点,目前澳大利亚的基准利率为6.25%,比美国高出1%。昨天欧元兑美元也创两年半以来新高,最高触及1.3616。
  截止到北京时间周三19:33,美元兑日元从118.91下跌到118.56。“日元的有力支撑只能短暂存在,因为经济复苏会促进资本流出加速。”巴克莱银行驻日本的首席外汇策略师梅本彻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从3月5日的高点至今,日元兑美元已经贬值4.1%。

junhuaq 发表于 2007-4-19 22:27

不知道国外的这些消息是怎么公布的哦?也是开新闻发布会? 那一星期得开多少啊,还是直接在网站什么的公布啊?

小颖探花 发表于 2007-4-19 22:29

随时跟随指示,谢谢!

flytosteven 发表于 2007-4-19 22:36

都没什么反应呢.....

dong123490 发表于 2007-4-19 22:36

原帖由 junhuaq 于 2007-4-19 22:27 发表
不知道国外的这些消息是怎么公布的哦?也是开新闻发布会? 那一星期得开多少啊,还是直接在网站什么的公布啊?
same question
页: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查看完整版本: 每日EUR实战策略专贴<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