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真实汇率创22年新低<转贴>
郭茹与近期人民币兑美元出现加速升值迹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元真实汇率距近22年前“广场协议”签订时的“低水平”仅一步之遥。在分析师看来,相同之处是两者都将延续自身的走势
人民币汇率再度显现出升值加速的迹象。
继前日创出新高后,昨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一举突破7.64关口,达到7.6398,再创历史新高。截至昨日,人民币兑美元自汇改以来累计升值幅度达到5.8%,今年以来的升值幅度达到2.16%。
5月上旬,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一度令人民币升值加快,致使5月创下0.7%的单月最大升幅,但自5月下旬以来人民币升值速度有所缓和。近日伴随国际汇市美元的走软,人民币又显现出升值加速的迹象。
周二纽约汇市,美元延续前日跌势。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当日表示,美国公众对通胀前景的稳定预期降低了加息的可能性,未来数月内也许没有必要调整利率。此话令美元继续下跌,欧元兑美元突破1.35美元,英镑兑美元也较周一走高,尾盘至1.9922美元。
八国集团(G8)峰会昨日在德国海利根达姆举行,这可能再度令人民币面临的外部压力加大。周二美国财长保尔森再度重申,中国需要在短期内增强汇率弹性,并在中期内转向以市场为基础的汇率机制。
“在未来一两周人民币的升值速度可能又将加快。”一股份制银行交易员说。
受中间价引导,昨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继续升值。据了解,询价市场美元兑人民币以7.6385开盘,开盘后缓慢下跌,最高至7.6390,午后美元跌速有所加快,最低跌至7.6338元人民币,收盘有小幅走高,收于7.6358元人民币,较前日收盘价下跌54个点。
有分析人士指出,人民币会继续保持稳步、渐进的升值步调,但在国际收支顺差持续高企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速度也可能相对加快。
昨日境外市场人民币升值预期也有所增强。根据彭博资讯系统显示,截至昨日19点38分,境外人民币不可交割远期市场(NDF)1年期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7.2705,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价下跌102点。
日元真实汇率跌近“广场协议”前
王蔚祺
日本央行周一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日元兑一揽子主要货币加权平均的真实有效汇率指数,较4月下降1.7,已跌至94.9,创1985年9月“广场协定”签订以来近22年的最低水平。
在日元套利交易的推动下,近期日元兑高收益货币持续贬值。本周日元兑澳元徘徊在15年来低点,日元兑新西兰元也接近17年低点,周二欧元兑日元触及164.62的历史最高水平。
日元对其他货币的汇率屡创新低,源自日元与其他货币间的悬殊利差抵消了日本央行加息预期所可能产生的影响。
目前日本央行的基准利率为0.5%,是七大工业国中最低的。在另几大工业国中,美国为5.25%,欧元区为4%,英国为5.5%。市场预期欧洲央行还将继续加息2次,使利率上升至4.5%;而美国劳动力市场今年意外强劲,使美联储的降息预期逐渐减退。
尽管日本央行一再发表略为强硬的论调,但其核心CPI从2月以来同比持续为负值。投资者预计,今年日本央行只会加息1次,时间在三季度或四季度。日元贬值能促进日本的出口,拉动日本经济增长,因此日本政府也不太可能出面干预汇率。
“加息25个基点并不会影响日本家庭结构性的资本流出,因此日元中期疲软的趋势不会改变。”巴克莱资本驻东京首席外汇策略师梅本彻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但应该留意日本央行加息带来的暂时性的日元升值。”
1985年9月,美国、法国、英国、日本和当时的联邦德国在纽约签署“广场协定”,决定采取政府干预手段使美元贬值。当时日元真实有效汇率为94.8,随后这一指数从未低于94.9。
日元恶意贬值才是全球失衡的主要根源
万晓西认为,一旦我国完全放开外汇管制,在拥有与人民币大体相仿的经常账顺差情况下,如果日元继续恶意贬值,日元的人民币利差交易大行其道,那么我国外汇储备在未来两三年内突破3万亿美元是可能的。2003年以来投机人民币升值的“热钱”,显示出当前的资本管制的有效性存在漏洞
自2005年7月21日至昨日,在对美元累计升值5.8%的同时,不知不觉间人民币对日元累计升值幅度达到14.6%。
巨额贸易顺差一直是市场所认为的推动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近年来日本也持续贸易顺差,按日本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2005年和去年上半年贸易顺差分别则达到18.3万亿日元(1600亿美元)和9.5万亿日元(830亿美元),同期我国贸易顺差为1608亿美元和916亿美元。
在类似的贸易情形下,两国却是完全不同的货币策略:人民币选择小幅升值,日元却选择持续贬值。作为经贸关系紧密相连的两个经济大国,截然相反的汇率策略值得深思。
南方基金高级研究员万晓西日前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认为,日元这一轮贬值属恶意贬值,客观上进一步恶化人民币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并助长日元套利交易。当全球其他主要货币都在对美元升值时,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日元却自2005年以来恶意贬值,是全球失衡的主要根源。
《第一财经日报》:易被市场忽视的人民币对日元升值,究竟情形如何?
万晓西:保持与美元3%的利差水平,是人民币升值以来的一个策略。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假设人民币每年升值3%,人民币利率保持在低于美联储利率3%的水平,这样可以压缩热钱的套利空间。
这里讨论的是以美元为对象的“美元利差交易”,但更应该注意“日元利差交易”。
自汇改以来,人民币对日元升值幅度达到14.6%,而人民币利率还高于日元利率2%~3%。仅以存款方式投资,不考虑交易费用,日元的人民币利差交易累计获益将约19%;如果投资房市、股市,收益更高。
《第一财经日报》:利差交易是隐形的,如何判断人民币是日元利差交易的投资对象?
万晓西:套利交易者的获益,一是来自汇率的汇差收益,二是来自利率的利差收益。但实际上,由于国际外汇市场波动剧烈,汇率收益才是最根本的。
目前,国际外汇市场主要货币汇率日波动1%是很正常的,年波动往往在10%以上。日本央行公布今年3月的1个月和3个月日元期权平均波动率为8.9%和8%。显而易见,汇率波动幅度和不可预测性远大于利率,因此利差交易获利的前提条件是较为准确的汇率变动预测。理论和实践都可以证明,利差收益很难弥补汇率波动风险,如果汇率大幅波动,汇差损失不仅可能侵蚀掉利差交易收益,甚至可能使交易者血本无归。
过去一年,由于日元汇率一路下滑,日元利差交易资金不仅获得利差收益,而且享受汇率贬值带来的双重收益。
外汇利差交易的实质是外汇交易,没有利差交易,只有外汇交易。
这个道理和债券市场上融入短期资金购买长期债券的债券利差交易的道理是一样的。只要10年期债券收益率上升30个基点,足以耗尽2.5个百分点的利差收益。所有利差交易都是徒有其表,实质都是资产交易,买入看涨资产。
利差交易的英文是“Carry Trade”。“Carry”是指“拥有”,可能获得收益,也可能取得损失。利差交易不是“无风险”的套利交易,资产价格波动是利差交易的最大风险。
《第一财经日报》:按你的观点,人民币岂不正是符合上述特性的资产类型?
万晓西:正是如此。当前市场普遍预期人民币年升值3%~5%,人民币自然为套利交易者所关注。
我认为,一旦我国完全放开外汇管制,在拥有与人民币大体相仿的经常账顺差情况下,如果日元继续恶意贬值,日元的人民币利差交易大行其道,那么我国外汇储备在未来两三年内突破3万亿美元是可能的。
目前我国还存在资本管制,但从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显示出的资本外流异动,及当前市场热烈讨论的从2003年以来投机人民币升值的“热钱”,显示出当前的资本管制的有效性存在漏洞。
《第一财经日报》:我国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还在迅速增长,也在采取多种形式促进资本外流。去年我国对外证券投资净流出达到1104亿美元,增长3.2倍。如此级别的巨额资金操作,应当注意些什么?
万晓西:目前我国正在通过多种形式促进资本外流到境外投资,包括外汇储备的投资、银行业等金融机构自有资金对外投资及QDII等。
对于长期机构投资者而言,研究力量必须加强,没有研究力量的支撑,巨额资金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必须尽快培养一支属于自己的独立研究力量,这非常重要和迫切。 http://blog.sina.com.cn/u/48874cec01000b9y 司令早! ;) 谢谢JJ:des: 姐姐,中午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