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开启左侧

10月26日的外汇资讯,汇评与新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6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y2cn.com
43家机构签约衍生品交易主协议 - 郭茹  (10月26日)

协议首度引入信用衍生产品的概念

  此前进行某些衍生品交易时,交易双方需要自行签订各项协议,交易效率较低。而签署该主协议后,机构进行衍生产品交易时就无需再就交易的基本问题来签署协议,这就会使得交易效率大大提高

  昨天,《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下称《主协议》)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到目前为止,共有包括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以及非金融机构在内的43家机构签署了该主协议。该协议的签署有望推动我国银行间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快速发展。

  据了解,签署协议的43家机构中银行占了绝大部分,数量在30家左右,此外还有10多家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以及1家非金融机构。

  一个主协议覆盖多种产品

  《主协议》日前由刚成立不久的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该《主协议》主要针对银行间市场通过一对一方式进行的各类金融衍生产品交易,通过明确双方在交易各个环节中的权利和义务,来保障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它是中国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规范、标准文本,规范了市场参与者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行为的基本准则。

  该《主协议》的签署有利于提高机构进行衍生产品交易的效率,并有利于推动衍生产品市场交易的拓展。

  有关市场人士表示,此前进行某些衍生品交易时,交易双方需要自行签订各项协议,交易效率较低。而签署该主协议后,机构进行衍生产品交易时就无需再就交易的基本问题来签署协议,而只需就其他细节签署补充协议即可。这就会使得交易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交易主体的范围也将得到扩展,从而有利于促进衍生品市场的活跃和发展。

  央行条法司有关人士昨天表示,《主协议》一个重要的理念是“一个主协议覆盖多种产品”,包括银行间市场交易的基于汇率、利率、股指、黄金等基础资产的远期、期权和互换等,一个重要的基础制度是净额结算制度。

  首度引入信用衍生产品概念

  年利达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昕也指出,该《主协议》体现了多项创新,比如单一协议原则、净额结算安排、转让式履约保障等制度性创新,此外,该协议还首度将信用衍生产品的概念引入了市场。

  根据协议中提到的内容,《主协议》所覆盖的金融衍生产品包括利率衍生产品、债券衍生产品、汇率衍生产品和信用衍生产品。目前,我国已推出了债券远期、掉期、外汇远期、掉期等多种涉及利率、债券和汇率方面的衍生产品,但在信用衍生产品方面还是空白。

  信用衍生产品主要是对信用风险进行管理的工具,信用风险也是商业银行等市场成员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根据《主协议》的定义,信用衍生产品包括信用联结票据(CLN)、信用违约互换(CDS)、总收益互换(TRS)等。

  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穆怀朋昨天表示,信用衍生产品的交易还有待管理制度方面的进一步完善。

  此外,上述央行条法司人士指出,《主协议》仍然存在法律上的不确定性,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破产或者清算情形下如何执行终止净额。由于我国《企业破产法》是否认可终止净额存在不确定性,这使得金融衍生产品终止净额制度在《企业破产法》上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仍需要出台相关立法解释或司法解释。
论坛的一份子,献力由我开始。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6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币汇率连续3天创新高 - 陈琰  (10月26日)

已连续两天创下新高的人民币并没有停下升值步伐。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当天银行间外汇市场上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4867元。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第63次创下新高。自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一举突破9.5%。

  美林证券经济学家陆挺认为,从经济走势、资本流入、外贸盈余等指标来看,预期年内人民币兑美元将实现5%至7%的升幅。

  业内专家指出,在本币资产持续升值之际,投资者不妨将手中无特殊用途的美元尽早结汇。而在人民币投资品种的选择方面,眼下包括银行、基金公司在内的一些机构都纷纷推出了投资于全球市场的QDII,相关投资品种的面世拓宽了人民币的投资渠道,其收益也值得期待。
论坛的一份子,献力由我开始。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6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达7.4867 连续3个交易日创新高 - 张曙东  (10月26日)

继前日首次突破7.5后,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昨日继续稳步上扬,报7.4867,较前日上涨71个基点,连续第3个交易日创出新高。

  盘中人民币对美元最高为7.4806,最低为7.4867,波动幅度小于前几个交易日。在隔夜纽约市场上,美元波动不大,但总体走势疲软。

  10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升值0.32%,今年以来升值4.3%。而在离岸市场上,人民币继续小幅上扬,1年期人民币对美元无本金交割远期报价升破7关口。

  分析人士表示,人民币昨日走高除美元疲软因素外,还受到前日突破7.5关口的惯性带动。不过,在经历了前期的长期盘整后,市场仍显得比较谨慎。

  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昨日其他主要货币对人民币的中间价分别为,1欧元对人民币10.6715元,100日元对人民币6.5650元,1港元对人民币0.96588元,1英镑对人民币15.3316元。
论坛的一份子,献力由我开始。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6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三季GDP同比增长11.5% - 李萍  (10月26日)

前三季GDP同比增长11.5%
    只要人均GDP年均增长5.4%,到2020年翻两番目标就可实现

    国家统计局25日发布今年前三季度最新经济数据显示,我国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66043亿元,同比增长11.5%,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央及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宏观调控成效正在显现。

    他表示,今年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粮食可望再获丰收。夏粮产量11534万吨,比上年增长1.3%;早稻产量3196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秋粮可望继续增产,粮食生产将连续第四年获得丰收。随着各项政策逐步落实,生猪生产正在恢复。猪牛羊禽肉总产量继续增长。

    前三季度我国工业生产继续快速增长,企业利润大幅度增加。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5%,比上年同期加快1.3个百分点。

    他说,同期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增幅有所回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529亿元,同比增长25.7%,比上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

    我国对外贸易较快增长,贸易顺差继续增加。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15708亿美元,同比增长23.5%,比上年同期回落0.8个百分点。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472亿美元,同比增长10.9%,上年同期为下降1.5%。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14336亿美元,同比增长45.1%。

    李晓超表示,2007年到2020年,只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5.4%,我国就可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

    2000年到2006年,我国人均GDP已由7858元上升到16084元。按可比价格计算,2006年的人均GDP已相当于2000年的1.69倍。按人均GDP翻两番的要求计算,到2006年已经实现了42.3%。也就是说,我国用6年时间完成了20年时间所要完成的目标任务的四成多。从这一增长速度看,到2020年实现人均GDP翻两番的目标没有太大困难。

    李晓超说,虽然如此,对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也一定要有充分的估计,特别是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以上的时期,既是经济快速增长期,也是风险较大的一个时期。需要防范风险,才能更好地实现目标。
论坛的一份子,献力由我开始。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6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市场出现波动 流动性困局影响股市 - 吕晓峰  (10月26日)

近几日市场出现波动,主要原因有三方面,即中石油认购、宏观经济数据“偏热”以及市场自身的调整要求。然而,这些因素都是短期因素,不会改变市场长期趋势,流动性过剩是市场的重要基础,理解“流动性困局”会有助于大家理解今后资产价格的起落。

  流动性过剩是货币发行过多、货币量增长过快。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的主因是外汇占款大幅增长,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4336亿美元,同比增长45.1%。前三季度外汇储备增加3673亿美元,相当于央行向市场多投放2.8万亿元人民币,考虑全部外汇储备,累计多投放10.8万亿元人民币。外汇储备增加是二十多年来我国产品竞争力持续提高与汇率稳定矛盾积累的结果。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必然导致顺差持续扩大。

  “流动性困局”是指央行有能力而不可以全额回收外汇占款增加的流动性。今年以来央行不断发行央票、8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次加息,旨在回收过剩的流动性,但流动性过剩似乎越来越严重。

  “流动性困局”可以用经济学理论解释。国内生产总值GDP由投资、消费和顺差构成,如果央行全额回收外汇占款增加的流动性,会导致企业和居民资金紧张,抑制投资和消费,导致顺差进一步增加,央行多收回一些流动性的结果是多增加一些顺差,从而增加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即回收越多的过剩流动性会导致产生更多的流动性,这就是“流动性困局”产生的逻辑。

  近来许多人担心的QDII基金引导大量内地资金外流,尚不会改变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局面。由于大量资金流入香港,港币面临较大的升值压力,维护香港经济稳定和疏导内地资金也是两难选择。

  既然短期汇率不能升值到位,顺差还要持续扩大,“流动性困局”也就难以破解。流动性过剩最直白的理解就是钱太多,按照物以稀为贵的市场供需法则,钱是最不值钱的。如果短期内不能破解“流动性困局”,钱就会变得越来越不值钱,所以用货币去投资是正确的选择,既然钱多资产少,钱要不断变得不值钱,资产就会越来越值钱,资产价格上涨是流动性过剩的结果,资产价格不断上涨是“流动性困局”的结果。

  当前我们重点看好人民币升值受益行业、通货膨胀受益行业,业绩增长超预期机会和资产注入机会。

  首先,人民币升值受益行业是长期投资机会。人民币对美元、乃至于其他货币升值是中国综合国力提升的结果,那些人民币升值受益板块具有相对较高的安全边际。其次,CPI的持续高位会触发通胀主题热潮。从这一角度依次看好的行业包括:投资品中的采矿业和金属冶炼及压延业,消费品中的中高档食品饮料、旅游、百货、零售、银行、地产。最后,业绩是市场调整和结构调仓的方向标,业绩超预期与整体上市、资产注入将是牛市的主线。
论坛的一份子,献力由我开始。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6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抓住流动性过剩症结控制信贷投放 - 宋焱  (10月26日)

10月25日,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数据中,依然突出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引人关注。数据显示,9月末,广义货币(M2)39.3万亿元,同比增长18.5%,比上年末加快1.5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33602亿元,同比多增6422亿元;各项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47488亿元,同比多增5893亿元。前三季度,货币净投放1958亿元,同比多投放302亿元。

  各项金融指标的高位徘徊印证了一天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所做的判断。10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实现今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还很繁重”。在此形势下,会议要求,“继续抑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和信贷投放过多”,并将“密切监测贷款投放进度和投向,引导商业银行控制规模、优化结构,对资本金不到位的新开工项目暂缓发放贷款”列入第四季度需要切实做好的重点工作之中。

  今年以来,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央及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宏观调控成效正在显现。

  但与此同时,M2不断远离预定目标,也成为宏观调控不得不正视的“顽疾”。虽然央行自年初开始即以每月一次的频率持续上调准备金率,并辅之以市场化的公开市场操作、定向央票、特别国债等数量工具,但M2依然“控而不降”,持续远离预定目标。今年以来,只有1月份M2同比增速略低于预定目标16%,为15.8%,此后其他各月M2均远离预定目标,9月份已攀升至18.5%,较上月继续上升0.4个百分点。

  “央行吸收流动性的力度还不是太够,还可以加大一些力度”,10月18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十七大期间回答记者提问时作出了这样的表态。然而,具体到货币政策操作层面,央行应如何对症下药?

  信贷增长的数量控制成为货币政策的现实可行选择。随着年初以来央行频频动用货币政策三大工具紧缩流动性,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正在不断被缩减:8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使银行体系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3%的历史高点,必然面对来自商业银行方面的阻力;在5次加息后继续加息势必会进一步刺激外资涌入,从而增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而在9月份美联储下调基准利率50个基点之际,中美利差的大大缩小也加剧了央行未来以利率为工具来应对通胀的难度;此外,发行央行票据以及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虽然减少了货币供应量,但也将抬高货币市场利率。

  而从当前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分析,控制信贷投放无疑抓住了问题的症结。有关专家指出,事实上,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M2高速增长一直被解释为外贸顺差输入流动性快速增长从而基础货币增长偏快的结果。但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由于央行持续高强度对冲,在考虑经济增长所必需的新增货币需求后,外汇占款带来的流动性过剩已大体被冲销了;由此,扣除准备金率后的基础货币今年以来一直保持在与往年持平甚至略低的水平上,今年以来的两次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均明确指出了这一点。而在基础货币(扣除准备金后)增长率并不高、甚至较往年还略低的情况下,M2的持续高速增长在理论上只能解释为货币乘数偏高,在实际金融运行中则意味着信贷投放偏快。因此,如果要想让M2趋近预定目标,更具针对性地控制信贷是关键。

  对控制流动性过剩的前景,市场人士普遍持乐观态度。高盛中国研究团队近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预测,中国的货币供应环比增长有望在未来3至6个月内下降,并导致中国GDP增长率和通胀水平“双降”,至今年年底,M2货币同比增长率可能会放缓至约16%的水平,当前水平约为18.5%左右。高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梁红预计,“只要人民币汇率政策没有发生变化,信贷增长的数量控制仍将是中国政府维持宏观经济稳定的主要政策工具。”
论坛的一份子,献力由我开始。
发表于 2007-10-26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6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高速增长中蕴涵泡沫隐忧 - 张明  (10月26日)

国家统计局在10月25日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总体而言,今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长依然强劲、通胀压力有所缓和。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投资和外贸均在高位运行,居民消费稳中有升。货币和信贷数据表明流动性过剩状况比较突出,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价格上涨蕴涵了经济泡沫化的风险,我们需要对之保持格外警惕。

  中国经济已经连续多年实现GDP增长率超过10%和通货膨胀率低于3%的黄金组合。今年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11.5%,与第二季度的11.9%相比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上。2007年全年GDP增长率超过11%已成定局。从经济增长的动力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依然扮演着最重要的推动作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7%,其中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30.3%;出口同比增长27.1%。与前几年宏观经济增长最大的不同在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断上升,今年前三季度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9%。

  通货膨胀压力上升是今年中国宏观经济遭遇的一大问题。自2007年5月CPI指数突破3%以来,6、7、8月的CPI指数迭创新高,分别达到4.4%、5.6%和6.5%。通货膨胀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的上涨,尤其是肉禽价格上涨。事实上,扣除能源和食品价格的核心通货膨胀率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今年9月CPI指数同比上涨6.2%,与8月份相比略有回落。鉴于目前全球原油价格创出历史新高,且猪肉供给在1年左右时间内是相对刚性的。预计能源和食品价格在2007年第四季度和2008年上半年虽然可能有所回落,但依然将在高位运行。

  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格局依旧,造成外汇储备持续累积。外汇占款已经成为我国发放基础货币的惟一渠道。外汇储备迅速增长导致中国基础货币和信贷的投放数量屡屡超过设定目标。

  货币和信贷增长造成国内流动性整体过剩,而人民币实际存款利率为负的现状,导致居民存款不断从银行系统转移到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局面。商业银行存款活性化指标(即活期存款占总存款的比重)不断提高,贷存比不断提高,造成商业银行系统超额准备金不断下降,而资本市场价格迭创新高的局面。10月份的上证指数一度超过6000点,与2005年8月相比已经上升了6.5倍。

  从股票价格走势而言,股价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企业利润的支撑。今年1-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7.0%,各种所有制企业利润同比增长均超过26%。考虑到人民币单边升值趋势和居民存款搬家趋势的持续,受到企业盈利支持的股价还有进一步的上升空间。

  从房地产价格走势而言,政府对土地宏观调控政策的趋紧将进一步造成房产供给降低,从而进一步推高房产价格。然而泡沫不可能持续膨胀,2008年可能是投资者预期发生分化、中国外资外贸状况出现显著变化、资产市场价格出现剧烈震荡的一年。

  简言之,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趋势不会发生改变,通货膨胀压力或许被市场高估了。目前最大的风险在于流动性过剩推动的资产价格泡沫。一旦资本盛宴曲终人散,将会对中国宏观经济和中国居民福利造成严重负面影响。政府和居民对此应充分关注,未雨绸缪做好准备。
论坛的一份子,献力由我开始。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6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币汇率破7.49关口 - 陈春林  (10月26日)

人民币汇率再创新高,昨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7.49关口,报在7.4867,这是人民币今年第63次刷新新高,也是本周来连续三天创出新高。按照汇改时8.11的汇率计算,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超过8.33%。

  昨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其他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欧元对人民币10.6715元,100日元对人民币6.5650元,1港元对人民币0.96588元,1英镑对人民币15.3316元。

  银行外汇分析师表示,人民币目前主要还是对美元、港币升值,对欧元、加元等非美货币则是贬值的,其中人民币对加元近两年来贬值幅度还相当大,几乎达到了40%左右,因此建议把手中美元换成加元、欧元等货币,或用来购买加元、欧元理财产品,另外持有澳大利亚元理财产品也是不错的选择。
论坛的一份子,献力由我开始。
发表于 2007-10-26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大,早啊,好久没座SF了.
やろう!やろう!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5-8-16 07:34 , Processed in 0.04224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