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大约是看了这篇文章,但不予认同
在如今的八卦财经媒体氛围中,似乎言不称危机,笔不及战争,道不明阴谋,秀出的观点就略输文采、稍欠深度、有失火候。笔者写本系列的初衷就是想尝试用粗浅的语言简述和评价次贷危机中的美国货币政策,结果这点“浅陋”很快就受到了鄙视,一位网友在本栏上篇文章“伯南克会是个好射手吗?”后跟帖道:“越南已经陷入泥潭了,伯南克的第一粒球进了”。好一个吸引眼球的观点,不是吗?而这位网友给出的理由则更加惊世骇俗:“美联储的球门是新兴市场国家,不是美国金融稳定”。必须承认,这种阴谋论逻辑及其结论的确很对猎奇者的胃口。毕竟,跌宕起伏的悬疑片远比枯燥乏味的纪录片扣人心弦。但遗憾的是,现实经济的历史并非是由一个个引人入胜的阴谋堆砌而成,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幕后安插进种种自以为高明的主观臆断,在愉悦大众之余,可能只会带来曲解历史、误导预期和激化矛盾的非理性结果。 在快餐文化和“注意力经济”的刺激下,现在这种阴谋论逻辑俨然成了流行思维方式。而恰恰在此时,次贷危机激情爆发,美联储大幅降息,美元汇率跌跌不休,国际油价一路狂升,国际粮价节节攀高,全球通胀四处开花,各国股市波澜起伏,这种市场异动无疑给阴谋论者提供了挥舞画笔的最佳素材,用简单、缥缈的线条将多个经济现象勾串在一起,不就成了一幅金融战争图了么?
这种“画法”最大的缺陷就在于笔走偏锋、着墨不实,过于“意识流”。比如上文那位网友就把结论建立在了一个不切实际的基础之上,其将美联储的政策调控目标定位于抑制新兴市场实在不着边际,维持美国物价稳定并在此基础上维持经济增长是美联储自成立至今的不二目标。别忘了,美国是当今世上最强大的经济体,还有什么比强身健体更符合美国利益的呢?当然,不能否认,美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使得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会产生“溢出效应”,给包括新兴市场在内的其他经济体带来或多或少的间接影响,但这和美国“蓄意为之”显然是两种概念。 美国货币政策同时具有对内对外深远影响,是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金融体系历史沿革的产物,虽然说美国由于这种主导地位而获得了诸多收益,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有义务”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事实上也并不存在任何“超国家”的监管机构在维持美国货币政策权利和义务的均衡,而且就算假想有这种机构存在,也不可能对美联储“美国利益最大化”的个体主义行为形成有效制约。美联储不是全球的中央银行,美联储旨在减小美国通胀、促进经济增长、平稳美国金融市场的种种努力都无可厚非,如果这种“个体理性”由于其政策的外延性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集体非理性”结果,那么美国经济也很难独善其身,而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金融结构自发的再变化也会削弱美国的主导力量,让国际金融秩序在混乱中重新迈向另外一种均衡。 30楼 你说的 太好玩 哈哈,好玩吗,论据是不是不够充分,还是辞不达意:D :D 原帖由 wu2198 于 2008-6-18 09:19 发表 http://www.y2.cn/images/common/back.gif
前苏联姓:共
越南也姓:共
中国姓什么?:red: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