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甲型H1N1流感“第2波”来临 传播元凶:飞沫
中新社北京十月十八日电(记者曾利明)“目前中国内地甲型H1N1流感病毒传播速度加快,疫情波及范围越来越广,发病数出现快速增长趋势,因此可以说H1N1流感疫情第二波已经开始”。这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曾光今天做出的最新判断。曾光在此间闭幕的中华医学会首届全国公共卫生学术会议上强调:随着季节变化,甲型H1N1流感南半球流行高峰趋于平缓,北半球的疫情开始迅速升高。中国与北半球趋势一致,近来一天发生的病例数相当于一月前的十天,特别是九月以来,不同地区的多所学校同期出现暴发流行,预示进入了快速传播期,即俗称的“第二波”传播开始。
他认为:当前疫情发展凶猛,向中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快速传播之势已成,且不同于过去境外输入的渐进模式,而是由数量庞大的国内流动人口,通过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广泛传播,往往发生严重的社区暴发流行后才被发现,而且各城际间没有任何防线。由于这些地区缺乏防控经验,可能导致病例迅速增加,出现成批危重病例,是防范薄弱地区,很可能成为与之决战的主战场。
为此,曾教授提出,过去“外堵输入”成功经验已不适合,应及时调整防治策略,研究制定中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区的问题和对策,强化“早期发现和隔离本地第一例病例、发现和控制本地第一起社区暴发流行、救治本地第一例重症病例”。他建议,组织中央和地方的专家认真论证对策并及时发现、总结和宣传地方的经验。
曾光强调,目前医院对危重病人抢救能力严重不足是中国最突出的“软肋”;他担心有些地区同时出现较大数目的危重病例,超出当地医院的救治能力,而又不能组织外来援助。预防这种情况的办法是坚决贯彻综合防治措施,延缓传播速度,使危险情况不同步发生。他透露,他已提出“中国流感大流行严重程度的分级标准的建议”。
由曾光主持的一项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流感暴发传播的元凶是飞沫。在美国疾控中心最新一期《新发传染性疾病》发表的该调查报告称:患者讲话或咳嗽时,通过飞沫将病毒传播给他人是暴发的主要传播途径,而未发现经空气传播病毒的证据。
曾光说,这增强了对抗甲流的信心,人们不必戴防护级别较高的口罩,也不必对空气进行消毒,可通过改变行为、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来保护自己。应真正建立起良好的卫生习惯:
人与人之间谈话不要直面,尽量保持在二米外的防飞沫的“安全距离”;勤洗手、换洗衣服;打喷嚏时用手纸遮掩口鼻。患者要第一时间主动报告、戴口罩,自觉休息、隔离;学校,工厂、公司、军营、看守所等要切实落实防控措施,坚持晨检,早报告、早控制,该停课、停工的要果断坚决,千万不要心存侥幸。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医学会荣誉主席韩启德以及中国预防医学、食品卫生、健康管理领域的三百二十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H1N1 好猛 :P :mlw::mlw::mlw: H1N1:mlw: 怕怕
大家别争论了
当心飞沫横流,国民遭殃 10月19日消息(记者李文蕊 实习记者王雪飞)记者今日了解到,从明天开始,北京市中小学生开始大面积免费接种甲流疫苗。北京市已经制定出中小学生甲流疫苗接种技术方案,来指导接种人员安全实施接种,但具体内容北京市卫生局尚未透露。
记者从北京市卫生部日前出台的《2009年秋冬季甲型H1N1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指导意见》中了解到,对于临时接种点,卫生部要求须分设侯种室、预诊室和接种室。接种现场应备有肾上腺素等急救药品和其他抢救设施,以应对现场发生的严重不良反应。同时,还明确指出,接种人员在接种前应告知受种者或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对无禁忌症的对象知情同意后方可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时要严格实施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做到一人一针一管;接种后现场观留30分钟。为防止群体性癔症,实施群体性接种时,应合理安排,避免多个受种者在同一地点同时接种。
据了解,北京市卫生局已经将接种工作安排给各区县卫生疾控部门,并下发中小学生甲流疫苗接种方案,各区县接种人员将根据技术方案中的详细规定,上门为北京市中小学生接种甲流疫苗。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负责人透露,目前甲流疫苗在全国做了一万多人的临床观察,平均保护率达到70%到90%,中小学生这个年龄段保护率甚至高达98%以上。 不打,放弃!:mlw: :red: :han:;)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