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skksk333 发表于 2011-3-16 14:03

此贴不顶没天理

歪兔 发表于 2011-3-16 15:55

标普:亚洲央行或在2011年继续加息


标准普尔公司16日表示,亚洲央行可能在2011年继续加息,但有可能会引发资产泡沫形成。

标准普尔公司(Standard & Poor''s)16日称,亚洲经济体2011年面临的最大挑战将是抑制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压力,这可能促使亚洲央行进一步加息并采取新的资本管制措施。

该评级机构在其2011年经济展望报告中称,标准普尔认为亚洲大多数经济体的通货膨胀仍没有得到控制。但标准普尔称,不认为该地区的通货膨胀会失控或出现经济硬著陆的情况。

不过该机构警告称,资本向亚洲的流入可能会引发资产泡沫形成,并称,中国大陆、香港、印度和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的风险增大。

标准普尔亚太地区首席信用官Ian Thompson在一次电话会议中称,亚洲经济体一直面临通货膨胀上升、资产泡沫形成和一系列地缘政治和国内政局方面的风险,但标准普尔认为这些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可控的。

报告预计,亚洲经济2011年的整体增幅将略低于2010年,因为一系列紧缩政策的实施降低了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扩张速度。

标准普尔预计,中国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在9.1%-9.6%之间,低于2010年的10.3%,消费者价格指数升幅在4.3%-4.8%左右。

歪兔 发表于 2011-3-16 15:56

日央行大开印钞机 财政赤字或将货币化


面对有史以来最强的地震,日本央行连续两日向市场注入史上最大规模的资金——26万亿日元:继周一宣布注入创纪录的18万亿日元的资金之后,日本央行周二早间宣布立即向短期金融市场紧急注资5万亿日元,此后又宣布将这一金额扩大至8万亿日元(约980亿美元)。分析人士认为,随着灾后日本财政赤字可能进一步扩大,日本政府很可能会选择将财政赤字“货币化”。

为灾后资金需求大开“印钞机”

由于基准隔夜利率几乎为零,日本央行无法像2月新西兰基督城地震发生后所做的那样降息。日本央行目前只能通过提供充足流动性,维持零利率的方法来为灾后经济提供资金。

3月15日早晨,日本央行向货币市场注入了5万亿日元的同日基金,收到了来自金融机构的3.6608万亿资金需求。当天下午,日央行又增加了3万亿日元的同日基金,并收到银行1.72万亿日元的需求。

日本央行3月14日已宣布向短期货币市场注入18万亿日元的额外流动性,并将其资产购买计划的规模扩大一倍至10万亿日元,以抑制中长期利率。

同日基金能够有效地向现金短缺的金融机构提供立刻所需资金,从而避免耽误清算。

由于资金需求强劲,在央行注资前的周二早晨,日本市场上的隔夜拆款利率曾一度跳升至0.13%左右,远高于日本央行的政策目标范围0.0%~0.1%。

再次注资行动凸显了日本央行正努力确保银行有足够流动性满足灾后企业和居民激增的现金需求。

“由于灾难,今天的资金需求仍然强劲,机构为了确保业务运营都想要期限更长的资金。”法国农业信贷银行首席日本经济学家Susumu Kato表示,“日本央行可能会再次注资,从而将隔夜拆款利率稳定在0.1%的目标左右。由于灾后恐慌而且临近3月31日日本财年结束日,至少在本周内市场融资需求预计都会保持强劲。”

日本央行还宣布,将在3月17至18日通过反向回购协议回购2万亿日元国债。这已经是日本央行连续第二天宣布此项操作。

日本政府或将“财政赤字货币化”

日本央行正面临着是否将财政赤字“货币化”的抉择,而这场强震很有可能会让站在“十字路口”的日本政府下定决心。

日本央行行长白川方明周一就表示:“无论操作的结果如何,该行都将在必要时提供资金,以确保市场稳定。”

日本财政赤字目前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左右,其债务负担则高达200%,居发达国家首位。截至2010年年底,日本国债余额已达到753.8万亿日元。

更糟糕的是,日本在发债弥补赤字的路上越走越远。在过去20多年里,日本国债平均每年以40万亿日元的速度增长。财政支出进一步扩大,但税收缺口却越来越大。

从下月开始的新财年中,日本债券的发行总额将会连续第三年超过其税收收入:在2011财政年度(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预算案中,日本政府确定财政预算为92.4万亿日元,成为迄今为止日本规模最大的国家预算。政府预计新财年的财政税收约为40.9万亿日元,比2010财年增加约3.5万亿日元收入。但与此同时,新发国债规模达44.3万亿日元。

地震所需的救援和重建支出的规模将极为庞大,这对于原本就债台高筑的日本政府而言着实雪上加霜。

据野村证券预计,日本政府为本次仙台地震将出台的财政刺激政策规模将超过当年神户大地震后的水平,但重建资金需求将需要一段时间才会公布。

在1995年神户大地震之后,日本政府宣布3.2万亿日元的财政刺激措施来帮助重建。当时日本政府花了40天左右的时间才宣布第一项辅助性财政预算。

在本次地震后,日本财务省已经暗示,将考虑动用本财年余下的2038亿日元预算准备金及制定额外预算,来支付短期内的灾后重建,在长期内则使用2011财年的辅助性预算。

巨大的救灾预算亏空很可能会迫使日本政府通过国债弥补。

有“末日博士”之称的鲁比尼预计,财政赤字将会扩大,日本央行有可能购买更多长期债券。

事实上,日本政府本周一宣布的10万亿资产购买计划中就包括了购买2万亿日元的长期政府债券以及3万亿日元的短期政府债券。

购买国债的举措,其实质是“财政赤字货币化”,被经济学家形象地称为“财政救市,货币埋单”。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本身并不会导致货币扩张,但是一旦与货币政策结合,财政扩张也就转变为货币扩张,财政赤字的货币化相当于财政的救市成本由全体国民和持有本币资产的其他国家共同承担。最典型也最近的一个 例子就是美联储去年公布的6000亿美元资产购买计划,即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QE2)。

歪兔 发表于 2011-3-16 15:57

美银美林中国宏观观察:日本地震之后的中国经济及政策


美国银行美林(Bank of America-Merrill Lynch)发表分析报告,就11日日本发生最强地震、海啸和核电站爆炸灾难后,日本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可能遭受的影响作了快速评估。

中国8%的出口流向日本,同时12%的进口来自日本。日本是中国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同时是中国最大的进口来源。这两个亚洲最大经济体的关系远远超出贸易层面。自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日本占中国累计外商直接投资(FDI)的7%,同时虽然两国间存在矛盾,但中国一直在努力从日本吸取经验教训。

影响:贸易、FDI和货币政策

短期中国对日出口可能增加,但是从日本进口可能减少。地震可能导致日本在中长期对中国多种商品的需求增加。但是一些行业供应链的中断,比如电子和汽车行业,可能影响中国生产。日本对中国的FDI在2011年可能显著放缓,但是与中国自身巨大的FAI(固定资产投资)相比,其规模显得无足轻重。也就是说,日本地震可能推迟中国的一些货币政策的收紧措施,比如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的上调。日本核电站反应堆爆炸可能促使中国决策者在大力推进核电站建设方面变得更加谨慎,但是我们认为整体核计划的步伐不会受到显著影响。


日本经济学家对日本经济的看法

尽管重灾区遭到严重破坏,但是美国银行的日本经济学家相信地震对日本增长的影响有限。在1995年1月的阪神大地震之后,日本经济增长暂时减少了0.4-0.5%。但是得益于当时的产能过剩,日本经济吸收了供应冲击,并且在地震后该季度的增长率依然为正。另外,当时的重建成本大约贡献了2-3%的GDP,推动增长率在随后两年保持上行。现在这次地震的影响较小,因为:(1)两个重灾区的GDP只占日本总量的2.5%,远不及阪神大地震袭击地区所占的12.4%;(2)与1995年阪神大地震时的情况相似,产出缺口仍占GDP的3%左右,拥有大量闲置产能。


中国对日本的出口会下降吗?

对此我们并不这样认为。与此相反,中国对日出口甚至可能会增加,以替代日本的生产损失。在1995年1月神户大地震之后,中国对日出口增幅在1995年第一季度从94年第四季度的39%飙升至65%,因受基本金属、车辆和其他设备、建筑材料及方便食品推动。中国对日出口商品明细显示,大部分中国制造的商品是主要消费品、原材料和低端设备。这些均是日本产品(如食品和机械)的替代品或互补品(如基础材料)。日本地震发生后,从食物到许多其他主要消费品的供应所受的冲击也许会在短期内提升中国对日本的出口,而随后的重建工作可能会助推中国对日本的基金属和机械出口。


中国从日本的进口增长速度会下降吗?

从短期来看,答案很可能是肯定的。1995年上半年中国从日本的车辆进口下降,而1994年下半年为增长77%。鉴于2011年地震受灾地区的工业化程度较低,因此,此次地震对中国进口的影响力可能较小,但是,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可能会更大。这是因为中国企业在过去二十多年已日益成为日本一些顶尖跨国公司的流水线企业。鉴于中国的下游产品和日本的上游产品,诸如芯片等一些关键上游产品产量的中断可能将显着影响中国的最终产出。例如,东芝公司(Toshiba Corp)在地震灾区拥有生产NAND芯片的最先进设备,而苹果和其他移动设备制造商对NAND芯片具有较高需求,而这些移动设备却是在中国组装而成。


东芝公司已经关闭了在地震中受损的一些工厂。

鉴于那些日本跨国公司可能需要数个季度来重建其国内工厂,因此,中国的日本进口活动所受的影响可能将持续几个季度。然而,那些中国制造商可能将考虑来自诸如韩国、台湾和美国等经济体的替代产品。因此,与广义日本对中国贸易数据暗示的相比,日本地震对中国生产的影响将是更短暂、更少量的。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

除了香港,日本在过去几年中一直是中国第一大或者第二大的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日本在中国的直接投资在2005年达到峰值,随后呈现下降趋势,在2010年,这一投资额从2009年的43亿美元下降到了41亿美元。此次日本地震可能将会束缚日本跨国公司的资金,限制他们在中国的投资。然而,对于中国来说,其外国投资的来源非常广泛,日本2010年在华直接投资仅占外国投资总额的3.9%。或许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巨大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以及巨大的外汇储备意味着进口资本并不是维持中国增长的必要物(尽管从长远角度看,这一因素可能会影响中国增长的质量)。2010年,中国所接受的总额达1,057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仅占中国高达3.6万亿美元的固定资产投资的一小部分。


核电厂计划:更加小心,无重大影响

中国环保总局副局长张立军表示,尽管日本发生核泄漏事故,中国将继续推行核能计划,但中国将从日本震后核能爆炸吸取经验。根据“十二五”计划,到2015年,中国将达到四千万千瓦的核能发电量。中东和北非地区出现的动荡局面使中国相信应当开发非石油能源,尤其是核能,而此次日本核爆炸会让中国变得更加谨慎。据悉,核能仅占中国发电能源的1.1%,远远低于日本的30%。此外,鉴于中国地域广博,不难找出受地震影响较小的地区。因此,我们认为,中国核能发电计划几乎不会受到此次日本核爆炸的影响。如果出现任何影响,我们认为那就是中国将投入更多来建设更加安全的反应堆。


对货币政策的短期影响

尽管我们认为市场应该为未来几周内存准率(RRR)及利率上调做好了准备,有鉴于 (1) 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意外些许偏高并可能在3月份重返5%之上;(2)隔夜SHIBOR低至1.7%,7天利率仅2.2%,暗示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充足;但日本大地震造成的不确定性可能推迟中国诸如上调存准率、利率等货币紧缩措施的实施。即使中国的决策者认为,日本对中国地震造成的经济影响相当小,但其仍可能认为有必要在邻国应对巨大灾难时暂不公布紧缩措施。

歪兔 发表于 2011-3-16 15:58

惠誉:地震冲击日本汽车生产商及钢铁企业


惠誉表示,11日日本地震或短期内对日本汽车生产商和钢铁企业造成负面影响,但目前对影响进行评级还为时尚早。

惠誉称,3月11日日本发生的地震可能在短期内对日本汽车生产商和钢铁企业的生产和发货造成负面影响,但同时表示,当前评估地震对这两类企业长期评级的影响还为时尚早。

尽管只有丰田汽车公司(Toyota Motor)和日产汽车(Nissan Motor)等少数汽车生产商在发生地震和海啸的地区有生产厂,因而受到直接影响,但几乎所有汽车生产商和部分钢铁企业在震后都暂停生产,评估地震对业务造成的潜在影响。虽然地震对厂房和设备直接造成的破坏可能有限,但生产和发货或将因供应链、物流和电力供应等中断而受到影响。

歪兔 发表于 2011-3-16 15:59

据悉欧元区救助新机制将需要德国出资至多250亿欧元


消息人士称,欧元区救助新机制将需要德国出资180亿至250亿欧元,德国财长担心未来数年德国将不得不为此借款。

综合媒体3月16日报道,据德国执政联盟消息人士透露,根据计划,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uropean Financial Stability Facility, 简称EFSF)到期后欧元区将启用一套后续救助机制,新机制将需要德国出资180亿-250亿欧元。

消息人士称,德国财政部长沃尔夫冈·朔伊布勒(Wolfgang Schaeuble)担心,未来数年德国将不得不为此借款。

朔伊布勒此前已经表示,到2013年年中,永久性的“欧洲稳定机制”(European Stability Mechanism)料将取代EFSF,届时EFSF的贷款担保可能将临时转为“欧洲稳定机制”的担保。

消息人士还表示,新救助机制的资本基础预计将在800亿欧元至1,000亿欧元之间。落实这笔资本,新机制才能在维持AAA信用评级的前提下从市场中借款。

batibot 发表于 2011-3-16 16:23

顶一下!

xiaoqnzq 发表于 2011-3-16 18:11

谢谢楼主

fx11088 发表于 2011-3-16 18:40

{:1_97:}:D:han:;)

170248992 发表于 2011-3-16 18:57

;)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2011-03-16 EUR 新手涂欧元 の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