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939
发表于 2011-5-10 10:31
;){:1_97:}
snail581
发表于 2011-5-10 12:59
回复 6# dssheep
关于周期的概论,我是参考了国内的股市行情,其实我最近正在研究一个比较长的周期的均线系统。
说白了,一个长周期的牛市,也要回归一个长周期的熊市,抑或短长结合,长短结合,短短结合。
世界经济从进入资本时代,爆发战争有数年,维持和平又有数年。中间有着升起沉浮。
仅从一战到二战,我用简单的方式去描述,大概的20年。也就是说,在当时的生产水平上,危机周期为20年。
这个周期里包含了你所说的,资本流动,以及回报率问题。而目前来看,这个周期随着经济的增长一定在缩短,也就是说危机不断的发生。
但是97年金融危机到08年的金融危机,也仅仅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去完成一次力量的释放。据我来看,这个周期一定会随新生市场的扩张而更迅速的缩短。
我们看看我国的形式,可能比较明确的是,市场的混乱,以及投资带来的结构性失衡。那么对于新兴市场的危机可能会来到。
在一个层面上,我们得到的消息,就是如此。
然而我比较悲观的认为,新兴市场的能力还不足以支撑这个巨大的经济增长。
那么经济增速一定会放缓,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等待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就是新兴市场的改革。
所以我目前对现在的观点是波动。所以不断的恶化,不断的改善。
snail581
发表于 2011-5-10 13:19
很久以前有一篇,关于黄金的文章,说的是世界经济要以等价物再衡量的观点。
反而我不认为这是会向后去发展的,而一定会向多极去发展,美元的霸主地位一定会失去。这是随着经济发展一定会产生的,更是符合从单到多再到单这种唯物论的上升过程。而目前看,我觉得正处于这个变化的早期。新兴市场正式这股力量。
那么对于这个形式的早期,我的理解是,新兴市场在开始阶段的失败,以及最后大量资本的流入,重新振作这个市场。
从目前来说,我觉得新兴市场还有一定的余地。就我国而言,我们的市场尽管暴露了很多的问题,目前还是能承受的。但是继续的高速增长一定不行,所以我们在改革。
至于短期,我的理解更倾向于相对的方式,如果商品滞涨,那么市场停止,如果商品过快涨,市场改革一定要跟上速度。
而方向上我更倾向于缓慢增长,这样有益于市场的消化。
dssheep
发表于 2011-5-10 23:24
本帖最后由 dssheep 于 2011-5-10 23:27 编辑
跟大家交流一下分析模型方面的东西。也是看了一些材料有感而发。
首先,商品价格是有哪些因素构成的?
从经济学原理来说,商品价格由供需决定。这也正是基本面分析的逻辑思路,通过分析供需两端力量变化的因素来预测价格运动的方向。但是基本面分析没法给出价格运动的幅度大小。即使有分析师给出了某某目标价,但是这种目标价往往被市场所嘲笑。那么,商品价格尤其是高度虚拟化的大宗商品价格到底还有什么决定因素?从市场的实际运行来看,还应该包括市场参与者的预期。这种预期来源自客观的基本面的信息,例如供求两端的变化,这是第一层次的原始信息;还来源自能够影响供求变化的其他因素,例如地缘政治、自然灾害、科技发展等等这是第二层次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市场参与者的政治经济学理性思考,同时加入了参与者个人的性格及情绪因子,例如贪婪、恐惧、犹豫、冲动等等,就形成了一种对于价格运动方向和幅度甚至运动方式的预期。每个参与者按照他自己的预期或者观点行为,简单来说,进行交易——做多或做空。众多的参与者行为在同一市场上经过竞价和撮合等博弈,最终形成了价格。所以,我个人认为价格中的主观因素就是参与者过滤基本面信息后得出的预期。
价格中还包含客观因素。前面谈到参与者的预期能够指导其行动,进而做多或做空。但是做多或做空必然有物质上的限制,就是参与者持有的资金。当参与者预期方向一致时,价格趋势形成,这时决定这个趋势持续时间长短以及强度大小的因素就是市场资金量或者说流动性。以我们对于股票市场的经验来看,大的行情启动必然伴随着底部放量,是因为有新的资金来追逐筹码进而推高价格。商品市场也是如此。无论是多头还是空头都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才能让行情延续。那么反过来说,价格中的客观因素就是资金量或者流动性。我们在进一步演绎,资金从何而来?从存量上讲,不同市场不同品种具有不同的投资回报率或者风险报酬率,因此资金是向投资回报率或者风险报酬率高的市场或品种流动的;从增量上讲,当代信用社会中流动性是由央行提供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商品市场往往有好的表现即是一例。
有了以上的分析模型,我们对照当前的环境变量进行分析。
价格构成的主观因素——市场参与者预期。相比基本面信息的变化而言,市场参与者预期的变化速度更快,更难以捕捉。大体上可以把参与者预期按照方向分为上涨预期和下跌预期,另外一种有用的分法是分为风险偏好和风险厌恶。假设市场是传统的单边盈利市场(只有做多挣钱),当参与者具备上涨预期的同时,参与者的风险偏好增强,追逐高风险高回报;具备下跌预期时,参与者的风险厌恶增强,追求低风险低收益。
当前基本面方面的重要信息有:
1.全球经济增速(需求因素)
根据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1日发布的《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从2010年年中开始,全球经济增长出现明显减速,2011年的增长很可能将更加缓慢,世界经济增长率预计将从2010年的3.6%下滑到2011年的3.1%。
很明显需求应该是比较弱的,在需求端推动商品价格上涨的力量不足。
2.主要大宗商品的产量(供给因素)
这个比较具体,大宗商品中的农产品以及贵金属供给是呈刚性的,变化并不大。矿产品和化工原料需要个案分析,大体来说化工原料受制于油价上涨其供给也是受到抑制的。但是不能说供给短缺就一定造成商品的牛市,因为在生产率和劳动力成本没有发生较大变化的前提下,供给不可能大幅变化,毕竟矿产和农产品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3.地缘政治的恶化与缓解(需求与供给因素)
这是一个主要的变量,因为2011年地缘政治的变数很多,利比亚、阿富汗、朝鲜、日本甚至美国自身都存在相当的不确定因素,战争和社会动荡给经济发展蒙上一层阴影。最关键的是,在中东发生的社会动荡影响了石油产量,减少了供给;日本地震又影响了需求。这一正一负或者可以对冲。其他地缘政治因素就明显地可能造成供给短缺,从而推高商品价格。
从上面三方面分析,上涨的预期应弱于下跌预期,至少不会强于下跌预期。商品价格中的主观因素已经得到充分体现。
价格中的客观因素——流动性
个人认为这是今年最关键的因素,虽然新兴市场国家受制于通胀已经在开始回收流动性。但是美欧日三大货币当局相继释放的天量流动性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回收完的。这需要视三大经济体经济复苏的速度以及对于通胀的容忍程度而定。大体来看,回收流动性的次序是欧-美-日。如果以上逻辑成立,则欧洲回收流动性在先,欧元对美元将升值,美元还会保持在低位徘徊,这将不会打击商品多头的情绪;但是一旦美国进入加息周期,商品市场的牛市马上结束,甚至当市场预期或者觉察到美国有退出量化宽松的想法时,商品的牛市也许就结束了。CRB指数近期的下跌应该就是空头的预演。日元回收流动性虽然可能性不大(流动性陷阱),但是会减少套息交易量,借日元投机高风险资产的活动将减少,对于商品市场也是打击。
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都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当前的商品价格已经充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所有信息和风险。那么下一步市场将对于这个“充分”的价格进行修正,以体现未知的风险和变化。商品市场即将进入一个调整期。
deeplane
发表于 2011-5-10 23:30
跟大家交流一下分析模型方面的东西。也是看了一些材料有感而发。
首先,商品价格是有哪些因素构成的?
从 ...
dssheep 发表于 2011-5-10 23:24 http://www.y2.cn/images/common/back.gif
楼主从基本面和技术面结合分析,果然有相当的见地,希望如楼主所分析,商品应该是进入一个调整期。
dssheep
发表于 2011-5-11 11:15
有同学说要分析一下美元。
这里我想分析下欧元。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美元指数编制构成中欧元的权重是最大的,所以欧美这个货币对的角力,将决定美元指数的走向。
欧元目前的主导因素是欧债危机。欧债危机解决的结果直接决定欧元的运动方向。
从目前的信息来看,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解决有两种可能:
1.希腊债务违约,退出欧元区。这对欧元是短期利空,长期利好。因为去除了希腊这个毒瘤,欧元能更多地体现德、法在拉动经济方面的作用,毕竟德国是目前经济形势最好的发达国家。
2.希腊债务不违约,欧央行通过不断地资金援助,试图达到缓和的目的。但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吗?正如英国金融时报一篇文章所言,这是典型的庞氏骗局。无非是用公共部门的资金置换出私人投资者拥有的债权,最后通过货币超发来加以消化。这跟中国解决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是同一思路。庞氏骗局的最终结果也有良性和恶性之分:良性的结果,待欧猪五国的财政状况转好,慢慢偿还公共部门的债务,以时间换空间;恶性的结果,欧猪五国的财政状况持续恶化,欧央行再以无力填补这个无底洞,欧猪五国的债务变成整个欧洲的债务,欧元区被拉入危机的漩涡,或者用来置换私人债权的货币流动性推高了通胀,民众无法忍受这个恶性通胀(欧洲可是有反通胀的传统!),通过选举使欧洲决策层改组,核心国家如法德无力承担巨大的政治和金融压力,欧元区解散,重新回到主权货币的状态。这种情况下,欧元只能获得非常短暂的利好支持,甚至连这种利好都被市场的悲观预期所打破,欧元将陷入长期的颓势中。
欧元的方向一旦判明,美元指数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那么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也有了方向可循。
所以,商品市场的焦点,在近期是应该放到欧元区如何解决希腊主权债务危机上的。德国、法国、希腊怎么做出博弈将改变市场的风险预期和情绪。目前德法与希腊在资金援助力度和目前财政主权之间的博弈,大概率事件是德国取得主导,希腊俯首称臣,被迫接受不平等的财政约束条件。如果以上假设成立,欧元将进入第二种模式,欧元的长期走势看淡,美元在排除美联储加息的因素前提下,应震荡筑底。
大宗商品也即将进入调整期。
deeplane
发表于 2011-5-11 12:23
有同学说要分析一下美元。
这里我想分析下欧元。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美元指数编制构成中欧元的权重是最大 ...
dssheep 发表于 2011-5-11 11:15 http://www.y2.cn/images/common/back.gif
目前所有分析都没有出现结果,还是只能慢慢看了
stock11a
发表于 2011-5-11 12:43
stock11a
发表于 2011-5-11 12:51
dssheep
发表于 2011-5-11 15:57
本帖最后由 dssheep 于 2011-5-11 15:59 编辑
回复 18# stock11a
我想美元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就在于美国经济何时能真正步入复苏轨道。目前看各种数据没有达成一致性以支持美国复苏的假设。
美国债务危机我想与欧洲债务危机是有显著区别的,根源在于美元是可以收取铸币税的货币。美国可以不断地通过印钞机来以旧换新,摊薄自己的债务成本。而且,美国还是这个世界上的唯一军事超级大国,其军事实力和对资源的战略控制力也构成了美元的信用基础。的确,美元不会主动升值,这是与奥巴马政府扩大出口的经济政策导向相悖的。但是,这不代表欧元区不会主动或刻意地被动贬值。谁说德法不愿意因为欧元债务危机而让欧元贬值来增强自己的产品竞争力呢?
所以,欧美货币对的走势也受到两国角力的影响。但是如你所说,美国因素占据主导。问题的关键是,美国经济是从衰退到复苏的发展态势中,而市场对此也有预期,比如美国三大股指的牛市表现。而欧洲核心国家法德的经济基本上是经济周期的中期阶段。那么从预期来说,美国经济发展的预期值提高,而法德的预期值则持平甚至降低,那么美元的经济基本面获得的支撑要大于欧元。所以,我才有美元筑底欧元造顶的判断。
市政债券,我没有研究,不好下结论。但是,我们可以比照希腊债务危机来分析判断。因为美国是联邦制,欧盟是邦联制,虽然美国各州之间联系紧密,但是州政府还是具备一定独立性的,类似于国家。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美国联邦政府会采取怎样的态度?会不会坐视危机蔓延而采取保守主义的做法,我的判断是不会!看看两房的改革就可以看出,对于金融风险的忧虑大于对于市场效率的促进,这一点从美国的金融监管改革也可以看出端倪。
我的判断是:
1.美元、欧元都有其隐忧,美元的隐忧在于债务货币化,欧元的隐忧在于系统的内在不平衡不稳定性。两种主要货币都存在着系统性风险因素,在这个货币对中两种货币都不能成为绝对的风险货币或避险货币。
2.市场的情绪模式已经不能完全用偏好和厌恶来划分,存在同样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市场参与者将按照确定性行事,即债务危机解决明朗化则利好欧元,美国经济复苏明朗化则利好美元。
3.市场将向美元倾斜,美元的上涨必然伴随着欧元的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