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多大宗商品 高盛真唱假唱?
到处看空、唱空、做空,“招人烦”的高盛到处搞得人心惶惶。前日还在唱空的高盛最近却又对大宗商品市场持看多观点,市场上空又旋起一个问号,高盛这次又在耍什么阴谋?高盛Goldman在7月7日发表研报,称大宗商品今明两年将继续上涨。高盛表示:“最近,处理希腊债务危机的进展和经济数据的改善提升了周期性资产的市场情绪。我们继续期待今年下半年和2012年部分时间大宗商品回报进一步提高。我们重申对3、6、12个月期限里大宗商品的‘超配’建议和大宗商品12个月回报率20%的预测。”
高盛这一判断基于他们对全球经济的看法。高盛在研报中称:“我们预计全球经济今年下半年将会重新加速,因为日本地震的短暂拖累和4月份油价大涨的冲击将逐步消失。净影响是,一方面2011年增长速度将低于2010年高于趋势的步伐,另一方面经济对于大宗商品需求上升仍将相当积极和提供普遍支持。”
高盛重申对下列品种的做多推荐:布伦特原油、英国天然气、铜、锌和大豆。
然而就在两周前,在国际能源署(IEA)释放6000万桶原油储备之后,高盛当时唱空原油:“我们预计7月底之前释放6000万桶原油储备有可能将我们布伦特原油3个月目标价格下调10-12美元/桶至105-107美元/桶。”
当时市场普遍解读高盛唱空原油是迫于美国的政治压力,毕竟飙升的油价于美国经济无益,然而高盛却迅速地转变了对原油的观点,在7日的研报中称:“IEA释放储备的影响没有最初看起来那么大。”
高盛究竟是真心实意地为客户着想,还是意欲通过强势话语权造就市场的新一轮洗牌?其背后的意图颇为耐人寻味。
可以预见的是,以高盛在大宗商品市场的地位,他的建议显然能起到指引的作用。一位期货经纪人表示,当一个巨头建议买进时,几乎所有的投机者都会听从这一信号,结果自然是市场大涨。
事实上,高盛多空假唱的情况从不乏先例。
以石油为例,在上一轮石油泡沫破灭前,高盛的看多报告曾被业界无数投资者“顶礼膜拜”过:2008年5月份,当国际油价抵达每桶120美元的历史天价时,高盛曾将油价剑指200美元,并提出2008年下半年油价将先达到每桶141美元。
两个月后的7月3日,国际油价便突破了每桶140美元,一度高达147美元/桶。
但好景不长,伴随金融危机的爆发,油价一路暴跌,最低跌至每桶不足40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年8月20日发布的报告中,高盛依然坚定看多石油至149美元/桶。
随着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高盛终于在2008年10月承认错误转为看空,看空的观点与看多时同样激进,当时高盛警告油价最低可能会降至50美元/桶。
“在泡沫破裂前,高盛一路做多,并通过看多的研究报告‘忽悠’了一批资金进场,泡沫破裂后,它却先跑了。
事实证明,高盛在那次油价大崩盘中安然度过,但把前期跟进的那批资金给坑惨了。”一位期货市场人士表示。
这一次预测的背后,是否也存在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呢?毕竟商品市场距离历史高位还有一段距离,高盛以经济复苏支持为由看多商品也看似合理。但高盛“月初唱多,月底唱空”的策略近乎屡试不爽,尤其是以其称霸商品市场地位的姿态,想在市场上制造一个虚假潮流更是易如反掌。
对于投资者来讲,最重要的是分析其报告的基本理由是否充分合理,而不是跟风。切忌进入高盛布下的局中还浑然不自知,毕竟“高盛变脸”的速度跟川剧变脸有得一拼。 不要听大机构的,起码不要全信
投资市场,处处是陷阱 “在泡沫破裂前,高盛一路做多,并通过看多的研究报告‘忽悠’了一批资金进场,泡沫破裂后,它却先跑了。
事实证明,高盛在那次油价大崩盘中安然度过,但把前期跟进的那批资金给坑惨了。”一位期货市场人士表示。
这一次预测的背后,是否也存在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