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丁 发表于 2012-7-23 12:42

奥运会经济学——高盛的外汇策略

前言:社会活动和经济走势之间存在着惊人的巧合。例如,奥运会举办国身份已然成为辨别远期外汇市场中强势货币的有效工具。高盛认为:当我们还在质疑奥运会能否直接影响外汇市场时,市场已经向我们证实了奥运会举办国货币的长期升值潜力。

高盛:对奥运会的研究可被视为有效的外汇投资策略

奥运会的举办究竟能否影响外汇市场?

简单思考,答案似乎是否定的。与全球外汇市场的巨大规模相比,奥运会的举办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如果换一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或许会有新的答案。

首先,奥运会筹备期间的政府支出,例如奥运场馆建设及配套基础设施改善通常会导致举办国货币升值。其次,奥运会的举办通常会吸引大量游客到访,国际社会对举办国货币的需求会显著增加从而进一步导致货币升值。

我们将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之后的举办国货币的实际有效汇率(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与高盛实际贸易加权外汇指数(Goldman Sachs Real Trade Weighted FX Indices)加以整合,以此进一步探讨奥运会的举办对全球外汇市场的影响。

在下表中,人民币RTWI指数是由人民币在2004年8月29日(雅典奥运会闭幕)至2008年8月24日(北京奥运会闭幕)期间内变化幅度计算而来。如举办城市位于欧元区,则我们在计算时使用欧元RTWI指数。奥运会举办国RTWI指数则是根据1980年至今,六种奥运会举办国本土货币的RTWI指数整合而来。从1980年至今,奥运举办国RTWI指数上升89.27%。

http://wscnimg.storage.aliyun.com/20120722152634-QTM.jpg

如下表所示,自莫斯科奥运会结束后至今,奥运举办国货币指数(Olympic RTWI)上升近90%。在这期间,日元升幅超过53%,其升值幅度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单一货币,但仍显著低于奥运举办国货币汇率指数。

http://wscnimg.storage.aliyun.com/20120722152640-rvq.jpg

鉴于日本并没有在1980年后举办奥运会,且日元在1980年至今的升值幅度超越所有奥运举办国货币,由此可见,奥运举办国货币在举办国筹备奥运会期间汇率升幅通常超过其正常升幅。

但是,并非所有举办国货币都会在奥运会前升值。例如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前四年,举办国货币不仅没有升值,反而遭遇贬值。换言之,我们无法保证奥运举办国货币汇率都能在奥运举办前夕上升。

另外,实际有效汇率的上升并不一定是由名义汇率的上升导致,通货膨胀同样能导致汇率的上升。在此种情况下,投资者仍然可以从汇率上升中获利,但同样无法保证举办国货币的名义汇率将因奥运会的举办而上升。

最后,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整合的奥运举办国货币汇率的升幅将长期超越其他任何单一货币。尽管与奥运会相关的投资仅占举办国GDP的一小部分,但奥运举办国通常在获得奥运举办权之前经历过经济快速增长的阶段。北京奥运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伴随着举办国经济的较快发展,奥运举办国货币的升值或许成为一种必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奥运会经济学——高盛的外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