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丁资讯专贴(12月5日)
把美国带向财政悬崖的十大“领路人”http://wscnimg.storage.aliyun.com/20121204211700-Xis.jpg
美国两党领导人陷入了“财政悬崖”谈判的僵局,全世界的投资者都跟着谈判的进展而大喜大悲。
在市场纠结于美国是否会跌落财政悬崖的时候,是否有许多人会好奇——究竟是谁带的路,把美国一步步引到悬崖面前的呢?
首先,要明确一点,财政悬崖其实就是美国人贪婪和罪恶感彼此冲突后的结果。贪婪在于:每个人都想要低赋税、想要强大的国防、想要牢固的安全网、想要更多的政府支出……;罪恶感在于:美国人负了太多债。
所有的美国人都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有那么几位决策者是所谓的“罪魁祸首”。今天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把美国领到财政悬崖面前的大人物们。
一、Arthur Laffer
Laffer就是那个证实了这个世界上确有“免费的午餐”存在的经济学家。他的Laffer曲线显示,理论上来讲,削减税率实际上还能够增加税收。他把这个理论提供给那些想要削减税率却又不想导致大规模赤字的保守派,给了他们一个堂而皇之的免罪理由。
只是有一个问题:Laffer的理论并没有在实际中应用上。被削减掉的税收不但不会自己跑回来,反而成了美国如今16万亿美元负债的关键因素。
http://wscnimg.storage.aliyun.com/20121204210645-qDR.jpg
二、Peter Peterson
如今联邦赤字巨大,美国人负罪感增加,如果说要因此责怪一个人的话,那就是Peterson,正是他让美国人意识到了负债过多的事实。他是一名对冲基金经理,一个亿万富豪,也是里根政府时期的内阁秘书长。他发现了问题,然后筹集资金、支持华盛顿的机构把赤字的问题公之于众。他支持的机构包括协和联盟(Concord Coalition)、Peterson基金会、财政时报以及反对赤字的纪录片《I.O.U.S.A.》。
如果没有Peterson的巨资和其引发的罪恶感,赤字的问题到今天还只会是个边缘问题。
http://wscnimg.storage.aliyun.com/20121204210649-jbw.jpg
三、 比尔·克林顿
克林顿任总统的时候,预算盈余看上去很简单。在他任总统的最后四年中,预算都是有盈余的。更糟的是,他让盈余看上去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
这些盈余的存在,也是美国政府开始节约预算的部分原因。但是我们需要知道,克林顿在任时之所以有这么多盈余,是因为经济增长强势、资本收入税收较高。
到克林顿下台的时候,领导人们还在讨论永久性盈余的问题,讨论的方式就像华尔街的小贩们讨论永久性牛市一样。当然,结果也一样……
http://wscnimg.storage.aliyun.com/20121204210801-QWZ.jpg
四、阿兰·格林斯潘
贪婪和罪恶感这两项,格林斯潘都占了。他总是会警告国会关于财政赤字的风险,但他作为美联储主席的最大失败之处在于,2001年的一天他告诉美国国会,国会能做的最糟糕的事情就是偿付债务,因为这将会毁掉国债市场以及美联储控制经济的能力。
也正是在那一天,他同意了布什的减税提案。这份减税提案给了那些想要削减税率却又不想有负罪感的保守派一个理由。
格林斯潘还是一个“把泡沫吹大的人”,正是他保持低利率、拒绝监管影子银行系统的政策,吹起了房地产市场的泡沫。
http://wscnimg.storage.aliyun.com/20121204210804-B63.jpg
五、布什
如果要找出债务不断增长的罪魁祸首,没有人再比布什负有更多责任了。2000年他在竞选总统的时候承诺,削减税率以避免偿付债务。随后当2001年经济衰退到来的时候,他说削减税率能够让经济获得恢复。然后,经济并没有恢复,他却仍然进一步削减税率。无论什么环境下,永远不变的是减税,而且是免于罪恶感的减税。
http://wscnimg.storage.aliyun.com/20121204210807-NX3.jpg
六、迪克·切尼
布什在忙着减税的同时,切尼正在忙着计划反恐战争。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向战场派遣军队而没有增加国内税率。所以美国的债务又增加了几万亿美元。
http://wscnimg.storage.aliyun.com/20121204210811-3eA.jpg
七、David Lereah
Lereah 曾任美国房地产经纪商协会首席经济学家,或许也是房地产泡沫最具激情的拉拉队长了。即使在泡沫开始减弱之后,他也坚持认为,房地产投资不会亏钱。
当然,Lereah本人并没有导致泡沫,但他却是房地产产业贪婪风气的鼓吹者,华尔街的投行从中获利,而房屋的主人却担负上了他们永远都还不起的债务。
房地产市场和信贷市场的泡沫导致了2008年金融系统的崩溃,也是大萧条的直接因素,也让美国财政赤字每年增长1万亿美元。
http://wscnimg.storage.aliyun.com/20121204211024-MC5.jpg
八、Grover Norquist
作为强大的游说和竞选融资团队的总管,Norquist几乎让所有共和党人都签署了永不提升税率的保证。如果谁拒绝签署这份保证或者违反条例,Norquist都会转而支持对方。
显然,这个威胁奏效了。
过去两年间,正是Norquist保证书让共和党和民主党之间的预算协议陷入了僵局。
也有迹象表明,Norquist的保证书正在逐渐失效,有几位没有签署这份保证书的共和党今年也赢得了竞选,还有些官员称,他们并没有感觉到这份保证书的约束力。
http://wscnimg.storage.aliyun.com/20121204211030-4Az.jpg
九、奥巴马
奥巴马应该是他这一代最完美的代表了,他对贪婪和罪恶感的态度是褒奖。他将传给继任者史上最大规模的财政赤字,包括一大堆财政刺激措施、汽车产业的救助政策以及安全网的扩张。
但奥巴马也曾在讲话中表示,政府需要勒紧腰带,即使是在经济衰退的时期。他希望提高税率,但正是奥巴马政府2011年首度提出的政策才创造了财政悬崖这么一说。
http://wscnimg.storage.aliyun.com/20121204211210-OqR.jpg
十、约翰·博纳
博纳就是一个典型的陷入了Norquist保证书中的共和党人。他是个务实的立法者,接受政府需要增加财政收入的现实,但他在众议院中的同僚们不同意。2011年夏天,博纳差一点把美国逼到了债务违约的份儿上。
如今的财政悬崖问题,就是博纳作为众议院共和党领导人的失败之作。
http://wscnimg.storage.aliyun.com/20121204211216-UuQ.jpg 美联储考虑强制银行发行长债
美联储正在考虑一项强制要求最大和最复杂金融机构发行更多长期债券的提案。
通过发行更多长期债券,将能够降低银行业对短期融资市场的依赖。而鉴于短期融资成本要低于长期融资,因此如果真的实施该提案,可能对银行利润造成冲击。
美联储理事Dan Tarullo负责金融监管,他周二说,要求银行持有最低水平的更长期债务,这能够提高金融稳定性,因而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途径。
Tarullo说,暂时没有从该提案中发现任何预期之外的负面结果。
他还说,这一提案已在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等国际监管机构中获得支持。
上述提案将能够使监管者们在银行破产之时成功剥离其关键子公司资产。Tarullo说,这将给市场参与者们灌输更多信心,他们会意识到政府将允许濒临破产的银行真正破产,而不是用纳税人的钱来救助。
在欧盟,由芬兰央行行长Erkki Liikanen领导的一个委员会也已经呼吁,建立一类特殊的自救债务,在陷入困境时,这些债务可以转为股份。该委员会还表示,应该向银行家们支付这类债券,来提醒他们注意风险。
Tarullo说,显然他的提案会带来一些成本,但这些成本只会落在最大的金融机构上。他补充说,美国的大银行已经有“庞大的”长期债务了。
上月,摩根士丹利分析师曾预测说,为遵守美国监管规则,美国银行业最终将需要发行数十亿美元的次级债。 奥巴马坚持对2%最富美国人增税是财政悬崖谈判前提
http://wscnimg.storage.aliyun.com/20121205101305-DkF.jpg
奥巴马周二重申对最富裕人群增税立场。他说共和党先接受占美国人口比重2%的最富人群税率必须提高,然后两党才可能谈判避免落入“财政悬崖”的协议。
奥巴马昨天接受彭博专访时说:
我们有能力达成一个协议。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占人口2%的最富人群税率提高,没有这个前提我们就不能达成协议。
奥巴马在连任后的首个专访中说,增税幅度可以有“灵活性”,但增税是通向达成协议的唯一道路。
“这不是因为我顽固,这不是因为我有党派倾向。这仅仅是计算结果告诉我们必须这么做”。
奥巴马上周提出要通过对最富裕人群增税等措施在未来增加1.6万亿美元,并希望将刺激性支出扩大500亿美元,并获权永久性上调联邦债务上限来避免财政悬崖。
众议院议长博纳在周一提出,共和党只能接受十年内新增8000亿美元政府收入,但要求政府作出相应减少1.4万亿美元赤字。
目前奥巴马和博纳均不能接受对方开出的数字,都认为对方的要价违背了“平衡”财政的目标。
如果美国两党不能在年底达成妥协,明年年初美国将迎来个人收入所得税等税率上升和政府开支减少的财政紧缩局面,两者叠加的效应约有6000亿美元,即所谓“财政悬崖”。两党谈判的症结在于,共和党希望小布什政府时期的减税举措全盘延期,民主党反对大幅削减社会福利开支并坚持向富人加税。
美国目前的公共债务总额已超过16.2万亿美元,美国联邦政府将在明年年初触及公共债务上限,美国财政部若要发行新国债,需要美国国会调高该上限。而以博纳为首的众议院共和党人仍然会全力反对政府继续扩张。
事实上共和党内部保守派甚至反对博纳提出的“8000亿”增收措施。
据WSJ报道,共和党众议员Jim Jordan批评博纳的方法是“一个坏消息,因为它包含了增税。”他称不会投票支持这个方案,因为增税“将阻碍经济增长”。Jim Jordan领导的共和党研究委员会,在保守派共和党中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而另一位共和党保守派领袖,参议员Jim DeMint说博纳的提案将“毁掉美国的就业,”他说“更想看到能削减债务的提案”。
而参议院少数党领袖、共和党人Mitch McConnell未给予博纳明确的支持表态,只表示他对众议院共和党人努力推进谈判进程表示赞赏。
WSJ称共和党出现分裂的原因,是因为博纳要价中包括的8000亿美元增收,意味着他似乎在寻找妥协。而奥巴马则一贯坚持提高1.6万亿美元收入的立场没有变化。
一位共和党顾问表示:“你在奥巴马阵营没有看到类似的反水,奥巴马的圣诞节前达成协议的路线图,反映出民主党正在推进以我主的策略”。 经济学家:美国政界最危险的观点
http://wscnimg.storage.aliyun.com/20121205092751-sYR.jpg
美银美林经济学家Ethan Harris警告,美国政界流行着一种观点,认为暂时躲过财政悬崖就没问题,这是最危险的想法。
Harris非常担忧今年“越来越风行的一种看法”,即今年的财政悬崖对美国经济的破坏微乎其微,明年可能达成更好的协议。
他在最近的报告中这样写到
华盛顿流行的最危险观点之一就是,暂时跨越(财政)悬崖是没问题的。威胁或者实际上暂时跨越悬崖可能对经济和市场信心造成严重破坏。有人称之为“蹦极跳”。它可能导致美国经济心脏病发作。
Harris担忧这种“蹦极跳”策略的理由是,让这种争论拖延到2013年会使企业进一步抑制资本支出。他还指出,共和党人表示,如果明年不增加新的去杠杆措施,就威胁要使债务上限问题不能如期解决。
财政悬崖只是最近的一种表现。它体现出的趋势是,用边缘政策替代真正的两党谈判实现决策。蹦极跳对找刺激的人来说是不错的经历,对经济可不是。
所谓财政悬崖,也就是今年年底到期的减税政策与明年年初自动生效的削减支出措施。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预计,它将使美国付出6000亿美元的代价。
Lebenthal Asset Management创始人James Lebenthal认为
现在(财政悬崖)完全就像美国政府的银行救助计划TARP在2008年底递交国会以前发生的情形。当时政客们都投票反对,市场直线下跌,四天后他们又重新考虑,通过了提案。 德国财长:欧洲银行联盟计划步子迈得太大
http://wscnimg.storage.aliyun.com/20121205085306-4bd.jpg
建立欧元区银行联盟的计划周二遭遇重创,德国财长朔伊布勒在财长会议结束后警告称银行联盟计划动作过快,怀疑欧盟是否能够在年底前达成协议。
朔伊布勒的反对声音正值欧盟领导人峰会即将于下周召开之际,这可能导致创建单一欧元区监管机构的计划大幅推迟。
朔伊布勒一直对单一银行监管机构的计划表达忧虑,但这次措辞格外强硬。他拒绝允许欧洲央行对所有6000家欧元区银行实施监管职责,包括德国大量的地区储蓄银行,并且希望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职能可以完全分开。
据FT报道,朔伊布勒对其他欧元区财长表示:“如果要让欧洲央行监管所有的德国银行,这很难得到德国议会的通过。坦率说,没人相信任何欧洲机构有能力监管6000家欧洲银行,至少在这十年里。”
他建议在欧洲央行内部建立足够的防火墙以分离其银行监管和货币政策职能,这需要修改欧盟条约,意味着推迟数年。瑞典和波兰也担心当前欧洲央行的规则,根据目前规则,非欧元区成员国不享有完全的投票权。
朔伊布勒的强硬态度使得此前对达成银行联盟协议表示乐观的外交官们非常不安,但他对“创造性”解决方案的呼吁又给下周三领导人峰会前的财长会议上达成妥协留下希望。
参加会议的部分财长警告称,这份5个月前欧盟加强银行监管计划的任何受挫迹象都会打击市场。
欧洲央行副行长Vítor Constâncio向FT表示“快速”实施银行监管改革的承诺是“欧元区信誉的重要因素”。他说:“我想要强调的是,如果这些计划无法实施,那么市场反应将非常糟糕。”
欧元区的高级官员们相信德国总理默克尔对于这一方案的态度更加开放。
法国、比利时、西班牙和意大利的财长们都对可能错过达成欧盟银行联盟的发出警告。 中央政治局:2013年适时适度预调微调 加强房地产调控
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4日召开会议,研究了2013年经济工作,传递出明年经济政策的六大信号:
信号一: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进入9月份以来,各项经济数据一致描绘出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新态势。年末出现这样转折性的变化后,外界高度关注明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向。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加强政策协调配合。
“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仍需要巩固,世界经济环境仍然复杂多变,所以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以保持中国经济平稳、持续、健康发展。”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树成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目前宏观调控的力度是比较恰当的,增速也是比较适当的。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很强,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的说法也留有了余地。
信号二:扩大内需消费投资双管齐下
在世界经济低迷之势一时难以扭转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撑更加集中在内需上。
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新增长点,促进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继续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汪同三说,扩内需应当以消费为重点,但在目前情况下,投资也不容忽视。现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中国更需通过扩大内需克服不利影响,投资和消费两方面不可偏废。
张立群认为,以往汽车和房地产对消费的带动性很强,现在这两方面都遭遇了一些问题,亟待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在投资领域,稳投资的同时要注意优化结构,注重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不能因为要稳增长而再度盲目扩大产能。
信号三:支持企业牵头实施产业目标明确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在劳动力成本日益提高、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的新情况下,中国经济如何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事关长远发展的根本问题。
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挥自主创新对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支持企业牵头实施产业目标明确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推进产能过剩行业兼并重组、扶优汰劣等。
张立群说,以自主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提法由来已久,但这次非常明确地提出,支持企业牵头实施产业目标明确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透露出新的思路。
“自主创新的重点其实在企业,只有企业才能真正把新技术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自主创新要国家和企业两头热,这样才能使创新战略活起来,从源头推动产业升级。”汪同三说,不仅要在科技项目上向企业倾斜,也要给予相应的财政金融支持。
信号四: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中国经济未来的动力在自主创新,未来的空间在城镇化。每一个百分点的城镇化率,对应的都是上千万人口以及数以万亿元计的投资和消费。
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认为,中国城镇化率还没有达到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高度,潜力巨大。大量农村居民正在向城市转移,使他们真正成为市民,对产业升级、消费升级都至关重要。
张立群指出,目前城镇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在城市打工生活的农民工不能实现市民化,享受不到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生活水平较低,消费能力较弱。要创新社会管理,增加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关系社会公平正义。
信号五: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中国经济过去30多年来的高速发展,靠的是改革激发的活力;中国经济未来调结构、转方式,依然要靠改革来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健全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国有经济和农村改革,抓好科技、教育、文化、行政审批等领域改革。
专家们分析指出,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支持服务业发展,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有利于节约资源、鼓励创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利于降低公众医疗负担,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利于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国有经济改革有助于激发活力,这些改革搞好了,调结构、转方式就有了制度保障。
信号六:稳步提高社保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
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稳步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住房保障工作等。
庄健认为,使百姓的就业更加充分,享受的社会保障水平更高,住房改善,就学、就医更加方便,将大大提高增长的包容性,让更多人分享到经济发展的好处。比如,在社会保障领域,现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网已基本建立,但保障的水平比较低,很多还实现不了全国统筹,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明年的经济工作,要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最终落到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来。”张立群说。 {:1_97:} 樓主好
獻花恭賀開專帖
閣下的文章智慧搭配各式圖表更為生動精彩
謹致謝忱
All my best wishes for the future 美国商业房地产:是重温旧梦,还是黄粱一梦?
http://wallstreetcn.com/ckuploadimg/images/home2.jpg
美国商业房地产:是重温旧梦,还是黄粱一梦?
原著:查尔斯·休史密斯(Charles Hugh-Smith) 校对:菩提
试图重温过去房地产的旧梦,只会令过于依赖现已失效的增长模式加速崩溃。
全球市场希望依仗各种债务和资产再泡沫来“重拾增长”,我们认为他们是想重温过去的房地产梦。
纵观房地产市场,商业地产已存在供给过剩,产能过剩,高空置率等等问题。然而消费市场则面临美国家庭去杠杆化,收入水平下降和人口老龄化等等问题,所有这些都很难为增加消费支出提供基本面的支持。
http://wallstreetcn.com/ckuploadimg/images/home1.jpg
图注:人去楼空,仍在坚持的商铺也是顾客寥寥。
由互联网新科技经济引发的创造性破坏浪潮必将要冲击商业办公租赁市场。正如在线零售摧毁了零售行业,比如书店。网络正在悄然改变着白领们的工作以及办公大楼和商业园区的命运。
现在许多的工作都可以在家庭办公室或咖啡馆,通过离线/远程而不是在公司总部来完成,这极大的显示了这种灵活性的成本优势。虽然有很多理由支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但同样有更多理由来支持永久性降低上班旅途费等等办公成本。
如今的经济结构已出现显著变化:自主创业不断增加,新企业规模持续缩小,以及合同临时工的兴起。数以百万计受过良好教育的美国人已经选择在家工作,同时在过去50年中美国房屋的使用面积一直持续增大,使得如今的自由职业者和自营人士不用支付任何额外的商业办公租金成本。
那些曾雇佣过数千名员工并租下整个办公楼的许多高增长公司,他们的主营业务更倾向于提供高度自动化的产品和服务。例如如高科技巨擘Twitter,在旧金山租下了更多的商业空间来扩大员工队伍,别高兴的太早,其实也就200人。Twitter大多数的“服务”主要是自动化的软件,它现在仅需要不到1000名员工来操作这个全球技术巨擘。如今大量的全球跨国公司不再需要一个总部,他们高级工作人员的工作就像初级员工一样可以在家,酒店或咖啡馆办公。
房地产复苏受限于结构性因素。房产销售呈现出几十年来的下降趋势,自2000年以来家庭收入也呈现出结构性的下降。数以万计的资金补贴对于房产市场几乎没有太多效应。
http://wallstreetcn.com/ckuploadimg/images/trend1.jpg
http://wallstreetcn.com/ckuploadimg/images/trend2.jpg
http://wallstreetcn.com/ckuploadimg/images/trend3.jpg
股票市场黯然失色。排除掉通胀因素,长期买入和持有股票的策略自2000年以来会给投资者带来14%的投资损失。如下图显示:
http://wallstreetcn.com/ckuploadimg/images/trend4.jpg
债券市场最后的盛宴临近终结。利率长期维持在0和去除掉通胀后的负值,债券收益率再下降的幅度很有限。这种好日子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是终有一天会升息,债券市场已经维持了31年的牛市,最后的盛宴也将临近终结。 上证/恒指 VS.股市泡沫:两张图述说中国股市的未来
中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在过去两年中都尝到了苦涩的滋味。用Zarathustra的话来形容,就是“仿佛熊都觉得自己在中国股市面前不够熊了”。
A股一路直跌的故事就不需多谈了,但就连表现相对较好的H股在过去两年中也不及发达市场的股市。向来看空中国的Zarathustra整理了下面两张图表,将上证指数、恒生指数与历史上的股市泡沫做出了对比。
第一幅图显示,假设此前高位为上证、恒生指数的峰值(纵轴0为峰值点),对比历史上几个股指泡沫的未来走势,从而让投资者对上证、恒指的未来走势有一个大概推测:
http://wscnimg.storage.aliyun.com/20121204232458-1GG.jpg
第二幅图是最糟糕的假设,如果像1990年日经指数那样发展,现在当然还不是该乐观的时候:
http://wscnimg.storage.aliyun.com/20121204232507-U9w.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