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衍-金融分析 发表于 2005-7-24 20:37

谢谢你对健衍专栏的关注。关于艾氏的理论,确实是决定趋势最重要的理论。健衍在研究过程中找出了几个大的难点及盲点,到现在还没有结论,等待更多的实际走势中去验证健衍的理解。健衍觉得要理解好艾氏最好结合江恩的理论。江恩其实也有波浪理论,他捉住了一些很关键的要点,只不过没有在他的箸作中系统说明而已。。

健衍-金融分析 发表于 2005-7-25 02:38

中国的金融崛起

社论/言论/天下事 2005-07-23
中国的金融崛起


  暄腾多时的人民币汇率风潮终于有了阶段性的结果。中国央行关于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通告,标志人民币汇率政策进入新阶段。此举在国际间好评如潮。
十分警惕:酝酿研究多时

  现在可以得知,早在此次风潮之前,中国在2000-2001年间就已酝酿研究人民币汇改,并且主调是小幅、缓慢、主动升值。在内部研究中,对美元可能下跌也早有预料。只是在2002年4月美元汇率下降后,由于日本突然首先发难,而随后美国步步紧逼,使人民币汇率越出经济的范畴,才使中国领导人不得不作更仔细的考量。

  在中国方面来看,由日人挑头而美国主导的人民币风潮,有政治经济的双重企图。政治上,无论人民币如何调整,美国总可以挑出理由认为不够。因此如果应对不慎,很可能使人民币汇率成为美方手里的玩物,随时拿捏,不断刁难。所以这是蛇蝎毒阵。


  而当时中方不但刚从长期来造成极大困顿的的“最惠国待遇”和“入世”问题上脱身,且胡温团队甫掌领袖责任,立脚尚不稳固。此时如人民币汇率任由别人拿捏,则年轻的胡温团队很可能会像“入世”谈判时步步被动,甚至被迫落为美国的跟班随从。


  换言之,中国警惕着美国企图使人民币汇率变成长期问题,通过不断借此施压逼胡温团队就范。 经济上,美元下跌的背后,是美国外贸和内债的双赤字,而这又由美国消费放纵引起。此时理应由美国承担调节责任,节制消费。但现在却要强逼人民币为美国的消费豪宴买单。这是强权之无理。因此,人民币汇率风潮乍起,中国政府内外便一片悲壮气氛,政治上寸土必守,经济上誓不任人鱼肉。也正因为如此,汪道涵在上海开出的研究课题,现在可以披露,那便是:国际货币战争。

  针对美国政治经济的双重压迫,中国的应对大体上也分为两条战线。政治上,中国的基本策略是寸步不让,决心同美国进行战略意志对决,准备出现最坏可能。
  中国强硬指出,人民币汇率为国家主权,包括在人民币汇改的时机、幅度和方式上,必须由中国主动。为此,一向儒雅的温家宝总理,多次在国际场合咆哮怒吼,显示决心。


应对策略:紧贴、猛吸、暗局 

  经济上,中国的做法可以归结为紧贴、猛吸、暗局这三大招。紧贴是指人民币不为国际术士说教所动,紧紧贴住美元。其时美元跌跌不已,人民币正好借此尽力推动中国出口。而美国则哭笑不得,因为非但没有达到由人民币升值来为美国解套的目的,反而中国获利丰厚。  猛吸则是指努力烘托气氛,积极吸引外资。结果仅2004年中国就吸入2000亿美元外汇储备,超过过去几乎50年的总和。今年上半年,又有1000多亿美元落袋为安,全年甚至可能超过2000亿。这巨额的外储,基本由印刷人民币获得,其代价是中国国内通胀,但目前完全可以承受。而重要的是,这天量的外储,现在已成为中国手中巨大的战略资源。中国掌握有这一命门武器,意义不可估量。

  中国的暗局,则是为人民币崛起为国际通货多方布局。  首先是在背后支持和推高升值预期。这超出一般人想像,但实情确实如此。国际研究早就指出,升值预期有利于一国从固定汇率转向弹性汇率。而维持升值预期,也有利于中国吸引外资。因此中国虽是兵行险着,但却是特定条件下的妙招。
其次的暗局是不加声张地大力推动人民币资本账可兑换,特别是鼓励资本外流。现在中国已成为国际间收购战略资产的凶猛力量。而这在过去连想都不敢想.
  再次,中国在区域金融合作上积极寻找机会。现在可以看出,这次人民币汇率变局,除胡温的经济团队外,李肇星也有参与。而在东亚货币合作问题上,是由中国的一些外交健将,如吴康民等,在大力推动。因此背景绝非一般。

  长远看,中国的暗局安排,指向这样的可能结果: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通货,以中国为支柱的亚洲货币合作逐渐发展,中国参与国际经济金融规则的制定和协调。同纷纷扬扬的人民币升值声浪相比,这才是对中国真正重要的东西。
  从2002年以来,中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同美国反复进行了较量,显示了维护国家主权的战略意志,经济上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因此,现在进行汇改,是在有利条件下的主动调整。

  时机上,目前美元虽不能说已下跌到头,但继续大幅滑落恐怕可能很小。而另一方面,欧元弱势明显,并且会延续较长时间。因此同美元脱钩,转而根据国际货币包括欧元情况调节汇率,对人民币也是有利的。
 此外,这次汇改的方式,也令人击节称赞。比如升值2%,就相当巧妙,既给出了升值信号,又使投机者基本无利可图,因为买进卖出之间的交易费用与此大体相当。特别重要的是,这显示了中国货币当局有意使宏观问题微观化,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制先和利用市场微结构”来阻遏投机,稳定市场。这是真正的出其不意之处。

  但这次中国方面强调“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照一篮子货币变动情况”,显示并非是一篮子钉住,而是由供求决定汇率变动为主。但市场供求和一篮子货币情况之间如何协调,令人费思量,因为国际间并无成熟的.
  甚至,中方这次都没有强调“管理浮动”,而这不符合早已通过的中央决议。因此,这方面必定还会有进一步的调整。

目前在市场普遍叫好声中,格外引人注意的是美国财政部立即提出要派专家组到中国了解情况,而国际货币基金则声明愿意提供帮助。这显示中国汇改的技术方面还有最后的方面尚待厘清。而在这些问题解决,市场供求运作正常化以后,人民币恐怕还会有不小的后续行动。
  有朝一日风雷动,得会风云上九重。人民币经过50多年风风雨雨,从当初必须为站稳脚跟而奋斗,到今日成为国际关注的中心,现在又正迈向成为重要的国际通货的关口。
  在这一背景下,这次的人民币汇改同过去的汇改大不相同。其意义远超过纠正失衡的汇率,而是通过建立一个灵活的汇率制度安排,为中国的金融崛起,奠下基础。


作者在英国杜伦大学(University Durham)任教,也是留英经济学会会长。

[ 本帖最后由 健衍-金融分析 于 2005-7-25 02:45 编辑 ]。

健衍-金融分析 发表于 2005-7-25 02:51

人民币升值2%:失望与期望涤荡资本市场

(中国)和讯网   (2005-07-24)

  中国经营报/罗焱 戴弈

  人民币升值2%,无论是时间选择还是升值幅度的确令国际市场感到“出其不意”。

  亚洲国家反应迅速。马来西亚立即宣布调整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高盛分析师梁红评论:“人民币汇率调整拿开了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汇率调整的‘塞子’。”

  7月21日晚,最为失意的大概是人民币不可交割远期合约(NDF)的炒家们。对于预期升值3%以上的他们来说,2%意味着失败。7月22日上午,新加坡NDF市场,一年期美元兑人民币不可交割远期合约遭到对冲基金大举抛售。

  但在亚洲乃至全球汇市、股市和期市,整体表现仍比想像中平静。“人民币升值题材已经被市场炒作和消化了将近一年。其实汇率机制调整意义远比数字上的影响大得多。”摩根斯坦利一位研究员对记者表示。

  汇市震荡

  人民币汇率调整的次日,港元汇率稳定在7.77左右。星展银行经济学家冯厚忠告诉记者,亚洲货币中日元、韩元、新加坡元和台币将最为受惠,但影响暂时较小,原因之一是只升了2% ,比想像中少——一直以来的NDF折让价都显示预期升3%~5%;二是市场需要更多时间来猜测和把握“一篮子货币”的组成和比重,通过连续几天交易结束日的真正定价做出估计。而由于预计中国和马来西亚会增持欧元,冯厚忠相信原本下跌压力较大的欧元将暂时稳定。

  招商银行外汇分析师谭业峥分析,此轮由人民币升值带动的亚洲货币升值中,日元将是最大的受益者。过去日本央行对市场的干预比其他央行多,现在人民币汇率机制松动,估计日本央行未来也不会过分干预日元走向,这对日元走强是利好。在消息公布到7月22日上午,日元从112.7到110.5,在亚洲货币中涨幅最大。

  国内一位参与国际市场外汇投资的交易员告诉记者,人民币升值其实在意料之中,他们公司前期已经有很多客户增加委托投资资金。而目前看来,没有一个投资者愿意获利了结。消息公布后的今天(7月22日),“很多客户主动追加委托投资资金。”

  该交易员告诉记者,他们公司在消息出来后立即开会研究,认为情况正常的话,未来人民币升值幅度会在10%左右,公司目前已经将主要精力投放在亚洲货币上。公司认为,人民币升值对亚洲货币影响很大。从长远来看,亚洲货币升值空间变大,欧洲货币升值空间将变小。而从7月22日国际汇市盘面来看,外汇现货波动超出正常情况4倍。据该交易员透露,公司部分激进的交易员已经开始大量买入亚洲货币,同时反手做空美元和欧洲货币。

  股市观望

  美国股市各指数在7月21日全线下跌。由于人民币升值和伦敦再次遭受恐怖袭击消息几乎同时发布,令人民币升值影响难以单独估计。但香港凯基证券亚洲董事邝民彬告诉记者,人民币汇率调整后,美元长期债券利息立即上升——市场担心人民币升值后,中国减少美元国债购买,将令债券价格下跌。这给美股带来一定压力。

  亚洲区股市即时反映不明显,韩国、中国台湾等股市平牌,日本股市有所下跌。一位美资投行亚洲证券研究员对记者分析,这可能是人民币升值对各国经济的影响已经提前释放。

  “升值对亚洲股市是正面消息”,该研究员说,因为这将提高这些国家的竞争力。他分析,过去由于人民币紧盯美元,美元相对任何亚洲货币贬值都等于人民币也跟随贬值,竞争力本来就不如中国的一些亚洲国家对此颇有意见。现在由于人民币不再单一盯住美元,以后美元对这些国家货币贬值的时候,人民币相对这些货币贬值的幅度不会那么大。这些亚洲国家实际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对香港股市,邝民彬认为目前影响较为正面。由于此次升幅不大,未来还有上升空间,因此热钱会继续停留在香港。由于市场认为人民币升值后,香港从国内进口货物价格高了,会加大香港通货膨胀压力,加上人民币升值令内地人到香港购买固定资产能力增强,7月22日,香港地产股全线上扬。

  但相对来说,香港市场比较平静,7月22日股市只升了几十个点。星展银行经济学家冯厚忠认为,“这些都显示没有大规模热钱涌入,市场还在等待更多消息。”

  期市平静

  7月21日消息一出,伦敦金属交易市场(LME)的铜期货便创下新高。国际市场普遍认为,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中国购买力更强,而中国是目前国际铜市场的最大买家。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也在关注人民币升值,认为这对中国进口大豆有帮助,但小麦、玉米等品种没有受到影响,因为中国几乎不进口这些品种。

  而由于人民币升值对国内商品是利空,7月22日,国内期货市场上铜、铝、大豆、棉花、橡胶开盘全部下跌,但影响比较短暂且跌幅不大。华南期货的徐德英告诉记者,前一段时间,因为人民币升值传言,国内期铜曾经几次价格跳水,但每次传言都落空了;昨天(7月21日)消息出来,市场感觉措手不及,所以反而比较平静。。

健衍-金融分析 发表于 2005-7-25 02:55

外汇市场上人民币的交易--对冲基金博弈人民币升值   2005-07-24 15:50


外汇市场上人民币的交易还远不像其他大多数货币那样便利,但是这并不妨碍对冲基金和其他投机交易商对人民币下注。实际上,他们从事人民币投机交易已经有不少年头了。

即使人民币已经升值,但中国对资本的严格控制使人民币仍不能像一般的自由浮动货币那样交易。

为此,投机商们转向了金融衍生品市场或其他间接市场,针对人民币升值预期作投机交易,比如投资在中国有大量业务或以其他亚洲货币完成贸易的企业。

最引人注目的一类交易是专业性很强的、利用所谓不可交割远期交易市场(NDF)进行的交易,在该市场上可以对波动区间受政府限制的货币作交易。交易员说,NDF市场人民币的交易量已急剧扩大到每天30亿-50亿美元,并且每当遇到有关中国即将调整汇率制度的传言加剧的时候,市场交易还会进一步升温。

货币交易公司GAIN Capital的董事总经理斯蒂文(Glenn Stevens)说,衍生品市场的这一领域对对冲基金来说并不新奇,对冲基金在这一领域运作已经有十多年时间了。中国方面的变动只会加剧这里的活动,并进一步刺激投机商参与进来。

周三,在中国宣布人民币升值的前一天,根据NDF市场交易情况,市场预计一年后人民币将升值6%至1美元兑人民币7.8元。人民币升值2.1%的消息宣布后,交易员的交易指令显示,他们预计未来12个月人民币将进一步升值2.5%-6%。

从历史上看,NDF市场主要为在海外有大量投资的企业,所用,以保护他们在当地货币出现突然变动时不致受到大的冲击。NDF市场上,除了人民币的交易之外,还有针对巴西雷亚尔、波兰兹罗提、阿根廷比索和俄罗斯卢布的交易。

不过近年来,NDF市场在投资界越来越受青睐,它已不再是规避风险的工具,而成为投机商用以对受管制货币未来走向作投机交易的场所。

在NDF市场作人民币交易时,买方要签署一份在约定时间里以某一既定价格买进一定量人民币的合约。到时候买方将获得或支付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买家预期汇率之间的差值。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和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 Co.)等大银行往往会设计这类合约,并可能会成为交易对手方中的一方。

在昨天中国上调汇率前,所有到期的人民币NDF合约基本上都没有什么价值。这些合约可以像其他证券一样买卖,一些投机商在人民币升值预期较高时的交易中大有斩获。

交易员们说,NDF市场对人民币将会进一步升值的期望值预计将会加大。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货币策略师卓瑟斯(Sophia Drossos)说,围绕人民币将进一步升值有可能产生更多投机行为,预计在NDF市场上会出现这类行为。

人民币此次汇率重估有可能推动人民币NDF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这一市场迄今为止更像是对冲基金和投机者的乐园。

这并不是说所有的投机者多在赚钱。例如,对于那些试图通过投资特定股票来从他们对人民币汇率走向的判断中获利的人,这次可能就打错算盘了。举例来说,一些投机者一直在买进沃尔玛(Wal-Mart Stores Inc.)等美国零售商的股票,因为这些零售商所售卖的许多产品都进口自中国。投资这类股票等于是断定,人民币汇率重估仍是件遥远的事。现在,沃尔玛等公司的采购成本可能因人民币升值而上扬。

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重估将对高档消费品生产商的股价产生立竿见影的积极影响,欧洲和日本的此类企业受惠尤多,因为投资认为亚洲特别是中国消费者将因本国货币升值而更多购买这类产品。例如,法国时尚奢侈品生产商路易威登(LVMH Moet Hennessy Louis Vuitton)的股价就上升了2.2%,升至4年高点,其竞争对手Hermes International SA的股价则攀升了3%,达到15个月高点。

一位掌管著20多亿美元资金的对冲基金经理增持了雀巢(Nestle SA)等瑞士和欧洲消费品公司的股票,减少了可口可乐(Coca-Cola Co.)等美国知名品牌企业和美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股票。这位“多策略”基金经理相信,由于欧元兑美元和日圆的汇率今后几个月都将下跌,因此欧洲公司将从中受益。

通过对其他一些亚洲货币的交易,对冲基金也可以收到针对人民币汇率重估的时间和程度进行投机的效果。

例如,许多对冲基金一直在购进以马来西亚林吉特计价的马来西亚国债,因为他们预计林吉特的汇率也将上扬。诚如他们所料,马来西亚政府昨天宣布将放弃固定汇率制, 转而实行所谓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允许林吉特兑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在一个限定区间内波动。

Wells Capital Management驻明尼阿波利斯的首席投资策略师保罗森(James Paulsen)说:“这不仅仅是单一货币的汇率重估,它对欧洲、日本和美国都有重要影响。”



世界上的事情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也不像你想像的那么不好.保持好的心态,汇市有利.。

健衍-金融分析 发表于 2005-7-25 02:57

经济脉搏:人民币重估赋予中国货币政策更大灵活性   2005-07-24 15:45


人民币重估赋予中国货币政策更大灵活性

中国周四决定让人民币汇率不再钉住单一美元,而是钉住一篮子货币。从长远来讲,此举为中国提供了更大的灵活度、便于它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内货币政策上面,还使得中国今后可以根据贸易状况的变化来调整人民币汇率。经济学家们认为,在中国向国际贸易敞开大门之际,调整人民币汇率的举动具有积极意义。但从短期来看,投机资金的涌入可能会妨碍中国推进人民币的汇率改革。

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为中国的经济扩张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使得中国经济经受住了1997-98年亚洲经济危机等形势极为严峻的考验。但随著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贸易的增长,经济学家已经发出呼吁,要求中国央行改革汇率体制,以便更好地反映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的贸易联系。尽管政府实施了给经济降温的措施,但今年第二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依然达到了9.5%。

在原先仅仅钉住美元的情况下,中国央行若想改变人民币汇率只能调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但现在钉住的是一篮子货币,因此调整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中任何一种货币的汇率就可实现改变人民币汇率的目的。这为中国调整人民币汇率提供了相当大的灵活性。例如,当国内通货膨胀形势有抬头的迹象时,可以采取升值的方案;在需要提升出口竞争力的时候,可以让人民币贬值。

经济学家们表示,让人民币钉住一篮子货币的作法或许也有助于抵御一旦爆发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冲击。以新加坡为例,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新加坡央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 简称MAS)扩大了新加坡元的波动区间。如果市场力量导致新元超出许可的波动区间,那么MAS将入市干预。因此,相对于那些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新加坡在抵御金融风暴的影响方面则要轻松得多。

人民币汇率调整后中国央行将肩负重担。MAS从1981年起引入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人们普遍认为MAS拥有一个精明强干、世界一流、而且具备丰富国际经验的管理队伍。在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后,中国央行要密切关注并且大量交易一篮子参考货币。这与采取固定汇率的时期有著明显的不同,那时中国央行只需关注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即可。

钉住一篮子货币或许还会加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给中国企业带来新的问题,因为中国企业在管理外汇风险方面普遍经验不足。

数十年来,中国央行在向全球的金融专家讨教是否有必要以及如何改革外汇体制时采取了多管齐下的作法:民间银行、咨询公司和一些央行机构,如香港金管局、MAS和美国联邦储委员会(Federal Reserve)都是中国央行的求教对象,中国央行甚至还征求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的意见。

据一位为中国央行提供过建议的银行家透露,中国央行格外留意新加坡的外汇体制。中国现在的外汇体制与新加坡非常相似,都是允许本国货币兑一篮子货币在一个狭窄的区间内波动。自1981年以来,新加坡实行的是一种“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是介乎于中国的固定汇率制和美国的浮动汇率制之间、一种带有中庸色彩的外汇体制。

新元钉住一篮子新加坡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货币。MAS并未透露都是那些货币。采用这种汇率制度后,MAS只是在必要时根据新加坡的贸易状况进行微调。

对于中国来说,钉住一篮子货币可能是个不错的折中方案,使得人民币可以在不至失控的情况下逐步升值。

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Lee Kuan Yew School of Public Policy)的经济学课座助理教授Ramkishen Rajan表示,随著中国经济的开放,采用灵活的外汇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样,中国的货币政策就可以侧重于国内问题,而无需再考虑汇率干预的后果。效仿MAS不透露一篮子货币都是哪些货币的作法为中国央行提供了回旋空间,使之可以在必要时调整人民币汇率,同时不会让投机者掌握其行踪。外汇投机现象在中国很严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中国外汇储备约一半的年增幅都是由投机性资金流入中国境内造成的。

随著经济的发展,中国可以允许人民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按照自己的步调升值。

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 Lardy)在中国宣布调整人民币汇率之前就曾表示,采用一篮子货币是个明智的作法。



世界上的事情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也不像你想像的那么不好.保持好的心态,汇市有利.。

健衍-金融分析 发表于 2005-7-25 02:59

中国贸易大反击强硬路线浮现   2005-07-22 19:03







胡锦涛亲自过问纺织品贸易问题,有关部门“全力以赴制定应对措施”,面对欧美压力,取消八十一种纺织品出口关税,改变周前“自我约束”的加税措施。中国以澎湃的经济力和庞大内需作为筹码,开始与西方更直率地讨价还价,不再“和稀泥”。对于中国纺织品对欧美出口快速增加,连欧盟贸易专员也认为“不是中国的错”。欧美实际上借题发挥,中国强硬反击,都在试探彼此的底线。

今年六月一日,在中国对外贸易史上,是个里程碑式的日子。从这一天开始,中国正式取消对八十一种中国纺织品进行“自我约束”的出口关税,开始了一场对美国和欧盟在纺织品问题上的“自卫反击战”。也是从这一天开始,被认为是中国人在国际贸易舞台上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自主”,展现了北京当局在新时代灵活而不僵化、柔软中展示强硬、负责任又讲道理讲原则的崭新对外交往风格。

这也是中国新一代领袖胡锦涛外交新思维的具体折射。近两年多来,他在与各国领导人尤其是与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各大国领袖的交往中,就表现了这种温和却直率、不拐弯抹角也不和稀泥的作风。尤其是日前,胡锦涛更首肯了吴仪副总理出访日本时的“拂袖外交”,取消了与日相小泉纯一郎的会见,在国际上引起关注,表现了中国在中日关系和国际关系有关大是大非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和强硬态度。

中国经济维系全球平衡

无论是胡锦涛直率风格还是吴仪的“拂袖外交”,还是中国商务部长薄熙来在记者招待会上的强硬姿态,他们背后都是一股强大的经济动力作支撑。零四年以来,中国需求成为与美元美息、石油价格并列的主导世界经济走势的三大因素。虽然中国经济规模以美元GDP统计在世界上排名第七,总量约为美国经济的八分之一,但是来自中国的需求却在近几年爆炸性地增长着。这一点在国际原材料市场和建筑机械市场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世界贸易中三分之一的大米和棉花、四分之一的钢铁、五分之一的铜、锌、镍、铂,都是被中国人买走的。去年世界新增石油需求中更有四成来自中国。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市场的迅猛成长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动力和源泉。日本零三年开始出现经济复苏,其动力几乎完全来自出口,而零四年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日本的最大出口国。欧洲经济一直缺乏活力,庞大的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复兴欧洲经济的助燃剂--欧洲不但要向中国推销飞机,还要放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国的限制,而且希望尽快解除对华武器禁运。也许中国需求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可能相对较小,但是中国目前持有的数千亿美国国债和美元资产成为稳定美国金融市场的重要支柱,同时也支撑起美国庞大的房地产市场……

中国因素已维系全球经济平衡,谁还能说中国不再重要?蓬勃的经济活力、旺盛的市场需求不但是中国实力的体现,而且成为中国走向世界最重要的筹码,让中国领导人可以更从容更直率与西方讨价还价,在国际舞台上划出一道鲜明而硬朗的对外路线。

中央高层多次过问

这种强硬路线的延续,也体现在商务部长薄熙来日前就有关中国纺织品出口欧美问题的谈话中。薄熙来在五月三十日举行的记者会上,就欧美于五月份先后对中国九种(美国七种,欧盟两种)纺织品设限问题,阐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和措施,详细说明了中国政府进行自我约束,对有关中国纺织品出口征收出口关税的来龙去脉。

目前中国的纺织品出口,在中国的外贸出口份额中,仅占百分之十八左右的比例,并非出口“大户”,但由于属劳力密集型产业,涉及的直接就业人口达一千九百万,如果再加上相关的产业,影响到的就业人口将更多。据薄熙来透露,仅是目前欧美设限的纺织品,每一个品种涉及到至少一千家企业,多则达到六千家,包括相当多的外商投资企业。而这数千万就业人口,有相当一部分人属中国的低收入家庭。

仅仅是美国对中国设限的七种纺织品,据称已经影响到中国二十亿美元的出口,影响到的就业人口达十六万;而欧盟的两种设限产品,则影响三亿美元的出口和相应的就业人口。所以,纺织品问题对于目前的中国,“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广大职工的就业”,当然更关系到目前中国政局的稳定。在目前“稳定压倒一切”的大政方针下,因此理所当然引起当局的“高度重视”,包括胡锦涛、温家宝等领导人在近一段时间曾“多次关切,多次过问,希望我们的企业能够平稳地渡过这一关,希望我们的企业能够在受到设限冲击的时候,有一个平稳的生产,职工家庭生活稳定”。

中国对欧美先礼后兵

与此同时,副总理吴仪不久前专门召开了工作会议,请有关方面人员参加,而且邀请了企业界的代表,包括相当多的外商投资企业,充分听取意见,聆听呼声。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有关部门“全力以赴制定应对措施”,先礼后兵,体现了胡锦涛新政的战略意图。薄熙来代表中南海当局宣示:“我们绝不会接受美国在纺织品一体化一开始就提出来的综合性安排的意见,也不接受欧盟提出的行动指南,因为这两个东西实际上就是要在全球纺织品一体化以后,又拿出另外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并不是经过大家讨论而拿出来的,而是他们自己发明的。”他表示,中国经过十五年的艰苦谈判,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必须按照世贸的规则来办,世贸赋予中国的权利,我们不能放弃。所以,我们不会接受像欧盟的行动指南和美国的综合安排的做法,尽其所能来维护中国企业的利益”。

加征关税年初已实施

中国是在今年一月一日开始对一百四十八种纺织产品八个税号加征出口关税的,之后又在不久前的五月二十日,由国家税则委公布再对七十四种产品十位税号大幅加征出口关税。薄熙来表示,中国两次加征关税都是中国政府主动采取的措施,其目的既为了稳定出口,同时也可以促使中国的企业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尤其是第二次加征出口关税,更根据今年前三月中国纺织品出口对欧美市场实际的增长情况,“进行了科学的、系统的分析”,并在这个基础上,有选择性的对那些出口呈现快速增长的产品“特别的加征关税”,来抑制它的增长。

根据中方的措施,中国将从六月一日起对有关七十四种出口的纺织品,增加四到五倍的出口关税,其中大部分产品的关税从原来的零点二元增加到一元人民币(折合约十二美分)。中国商务部一位官员告诉亚洲周刊,中方的这些努力,应该是“挺到位的”,但这些措施,却未能获得美国和欧盟的接受和肯定,反而继续对中国纺织品设限,因此当然引起中方的反弹。

薄熙来表示,在出台这项政策时,中方已经有言在先,就是如果今后什么地方对中国的纺织品出口设限,进行数量限制,“那么我们将把这些加征出口关税的产品从我们征税的目录中排除,我们不能让中国的纺织品受到双重压力”。

他透露,他“曾一再向欧美方面的代表建议,你们要重视这个政策,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政策,是一个有效力的政策。但遗憾的是,欧美并没有接受这一点”,继续对中国纺织品出口构筑贸易壁垒。

美国政府是在五月十三日,由商务部长古铁雷斯宣布,将依据《中国加入世贸工作组报告书》第二四二段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棉质裤子、棉质针织衬衫和棉质及化纤内衣实施特别限制措施,并在一周内又宣布,再对另外四类从中国进口的纺织品,包括男童棉织及人造纤维衬衫、人造纤维裤和精梳棉纱等重新设置进口限制。

批评欧美采双重标准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中方不得不采取反击措施。薄熙来表示:“既然你们已经对中国的纺织品进行数量上的限制,中国政府怎么可能对这些产品再加征出口关税呢?中国政府必须非常公平、公正地对待中国的企业,在要求他们顾全大局的时候,我们也得给他们一个公平的待遇。也就是说,如果欧盟、如果美国并没有高度重视中国加征出口关税的措施,仍然采取设限,你们对中国产品采取设限,我们就相应的调整我们的政策,你给我们的企业加上半斤的压力,我就要给它撤掉八两的负担。”

薄熙来还以罕有的语言,公开批评美国和欧盟在贸易问题上的双重标准,指责发达国家在有竞争力的产业里“极力宣导自由贸易”,要求别国一定要打开大门,但对发展中国家能够挑战其产业的产品,就马上搞贸易保护主义,关上大门。他说,在绝大多数的产业,欧美发达国家占有绝对优势,发展中国家没有条件和他们竞争,中国“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在纺织和服装产业有了竞争力,虽然对欧美市场“无伤筋骨”,但他们却对中国类似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低值产品,“采取了极力抵制的态度,而且是迫不及待”。

他说,最提倡“自由贸易”的欧美国家,事实上并没有按照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则,实实在在履行有关的承诺,分阶段地放开配额,而是把“最紧俏的、大家最关心的、发展中国家最有出口潜力的那些配额保留到最后一刻”,美国保留了九成,欧盟保留了七成,直到今年一月一日。

外贸问题为内政服务

实际上,对于中国纺织品对欧美出口快速增加,连欧盟贸易专员曼德森也认为“不是中国的错”,前港督彭定康也表示,欧美完全没有理由对中国的纺织品设限。而对北京当局对欧美纺织品设限的“自卫反击”,更获得中国民间民意的普遍拥护,网站上出现了不少赞赏的留言。一位网友这样写道:“这才像是一个贸易大国和政治大国,中国的外交和外贸政策也要与时俱进。”

中国外交部一位高层官员也告诉亚洲周刊,最近在对日外交上以及与欧美的贸易问题上,中国实际上是做了“本来就应该是这样做的”事情。他认为现在的一些做法和说法,虽然与以前有些不一样,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外交政策有所调整,但却能“更加维护我们的国家利益”。

事实上,中国今天的综合国力和贸易实力,已经不是十年前的中国所能比拟。据有关官员表示,中国今年的进出口总额将在去年一万一千五百亿美元的基础上,增至一万四千亿美元,而且增长势头澎湃,将很快超居前两位。加上中国十三亿人口的庞大内需市场,目前中国经济对世界举足轻重,中国已经有了在贸易纷争中强硬的本钱,已经不需要再一味让步以及“和稀泥”。

薄熙来其实也在记者会上明确表示,中国在纺织品一体化以后,享受世贸组织有关权利“是理所当然的”。他说,中国经过与世贸组织有关成员国经过翻来覆去的十五年谈判,终于加入世贸组织,这是一个权利和义务的平衡,是“以我们其他方面的市场开放为条件而获得的一个应有的回报,这是平衡的。中国企业理所当然享受一体化的成果”。

商务部有关官员认为目前欧美在中国纺织品问题上对中国设限,是在滥用《中国加入世贸工作组报告书》的“二四二条款”。据表示,对于有关条款的运用,欧盟实际上只可以用一次,最长一年,而美国可以依据其国内法多次使用。

但事实上,中国与欧美在纺织品问题上的这次纷争,其实在双方关系的大戏中,只是一个小插曲、小问题,连薄熙来也承认,纺织品贸易只是中国对外贸易一个很小的部分,但双方似乎要把它当成一出“大戏”。据称中国商务部有关部门都接到通知,称“纺织品问题很敏感,各部门有关个人,不能随便讲话”。显然,这是一出由高层主导的“大戏”,要假戏真唱,中国和欧美有关各方实际上都在借题发挥,除了试探彼此的底线,也要达到以外交问题和外贸问题为国内政治服务的目的。所以,目前这场纺织品攻防战就像是一滴水,它可以折射出政治的阳光,而胡锦涛的强硬路线也在这样的光谱中隐隐浮现。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吧。

健衍-金融分析 发表于 2005-7-25 03:00

无意中鼓励投机者?中国准备应付资本投机浪潮   2005-07-24 11:08


  在人民币汇率调升一天之后,中国当局正在准备应付汇率调升可能带来的资本投机浪潮。
(顶顶华闻 www.TopChineseNews.com )
  人民币跟美元脱钩
(顶顶华闻 www.TopChineseNews.com )
  中国中央银行7月21日晚上宣布调升人民币汇率,并中止人民币跟美元挂钩,受到许多中国国内外许多经济学家的赞扬。他们认为,这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市场化的重要一步。但是,1997年从泰国开始的亚洲金融风暴给亚洲地区许多国家带来灾难性的影响,显示了市场化以及市场开放必然伴随市场风险。
(顶顶华闻 www.TopChineseNews.com )
  开放金融市场利弊
(顶顶华闻 www.TopChineseNews.com )
  分析家们普遍认为,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之所以受到金融风暴的强烈打击,就是因为它们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开放金融/资本市场,结果给金融资本投机者利用,而中国不开放,所以得以幸免于难。美国政府行政当局以及国会一些议员近年来持续呼吁中国放松货币汇率管制,放松对金融/资本市场的管制,进一步走向市场化。
(顶顶华闻 www.TopChineseNews.com )
  而中国先前坚持表示不能放松管制,其中的一个理由就是避免出现金融资本投机狂潮,从而避免给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带来冲击。如今,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压力下,中国有限度地放松货币汇率管制,中止人民币跟美元挂钩。
(顶顶华闻 www.TopChineseNews.com )
  专家:中国面临平衡困难
(顶顶华闻 www.TopChineseNews.com )
  与此同时,纽约时报报导说,专家们认为,中国现在面临一种困难的平衡。中国一方面要控制进出中国的投机资本,也就是所谓的“热钱”;另一方面又要设法把流入中国的投资控制在每月200亿美元的水平上,不让它出现大起或大落。
(顶顶华闻 www.TopChineseNews.com )
  中国外汇管理措施
(顶顶华闻 www.TopChineseNews.com )
  在过去的几年里,在人民币即将升值的预期之下,已经有成百上千亿美元的投资资金涌入中国。投机者用投机资金购买人民币,然后等待人民币升值之后再出售人民币购买美元,以此赚取差价。
(顶顶华闻 www.TopChineseNews.com )
  为了限制这种投机活动,中国外汇管理局在2004年3月就采取了措施,把非中国居民每天持有美元购买人民币的金额由原先的两万美元削减到一万美元。一个月之内的最高限额为5万美元。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中国金融管理当局还采取了其他一些措施,限制外来资金流入中国,其中包括限制银行在海外借钱拿到中国转换成人民币放贷。
(顶顶华闻 www.TopChineseNews.com )
  无意中鼓励投机者?
(顶顶华闻 www.TopChineseNews.com )
  中国这一次调升汇率,只是把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调升了2%。纽约时报报导说,一些分析家认为,中国发出的信号是人民币还会有更大幅度的调升,从而在无意中鼓励了投机者大举进入中国。假如流入中国的投机资金显着增加,将给中国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但是,假如中国对外来资金控制过紧,则有可能卡住有用的投资,从而阻碍经济增长。

世界上的事情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也不像你想像的那么不好.保持好的心态,汇市有利.。

LYY 发表于 2005-7-25 10:19

好地。
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查看完整版本: 健衍汇势分析及策略(7/18-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