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早,大家好.
谢司令好图~~。
帮主夫人好:han::vic:。 原帖由 wu2198 于 2005-8-1 09:35 发表
帮主夫人好:han::vic:。
:):)阿紫的姐姐。 我无法去衡量一枚一元的硬币与一锭金子的价值,正如我无法知道错过与过错的比值。勇敢去总结和面对才不至于大错.。 司令您辛苦了;)。 司令早上好,各位朋友早上好!。 原帖由 wu2198 于 2005-8-1 09:40 发表
我无法去衡量一枚一元的硬币与一锭金子的价值,正如我无法知道错过与过错的比值。勇敢去总结和面对才不至于大错.。
许多人缺少的正是你的勇气,汇市没有绝对的对与错,相信大多数人是支持你的!。
给大家分享一篇理论文章
给大家分享一篇理论文章,虽然是99年写的,但是其中讲到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问题恰好可以解释为何美元在双赤字的情况下仍然走强的原因.(希望抛砖引玉,与大家多探讨一些基本面的情况)货币政策举足轻重
[美] 米尔顿·弗里德曼
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华尔街日报,1999年1月8日
南方周末·1999.1.21
翻译:薛兆丰
“1992年以来,尽管各种刺激经济的项目已经用掉了大约80兆日圆(6,780亿美元),但经济依然停滞不前。”1998年11月9日的《日经周刊》这样写道。可是,到底是刺激的力度不够,还是这些刺激适得其反,还是这些刺激与经济发展根本毫不相干呢?
凯恩斯主义的观点认为,政府的赤字支出可以周期性地刺激经济发展,而不管那些钱来自于借债还是新增货币。但货币主义者的观点是,只要是新增货币,那么无论这些新增货币是由政府还是由私人来花费,都可以周期性地刺激经济。但政府通过借债来增加财政支出,就未必可以刺激经济了。这取决于政府的借债实际上排挤了多少私人支出。要看具体情况,才能断定政府借债能否刺激经济。
要通过实践经验来检验这两种不同的理论并不容易,因为政府在增加财政开支时,也往往会同时新增货币。所以,只有在政府罕见地同时执行相反方向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才能够观察到有用的证据。
本文开头所引用的一段话,指的恰好就是这种情况。自1992年以来,日本政府为了刺激经济,一再加大财政支出;而这时候,日本银行为了给股票和物业市场的泡沫现象降温,从1990年以来就一直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过去六年,日本货币总量的平均增长率为2.8%。这段时间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减缓,甚至出现了通货紧缩。市场急需货币。这个例子很清楚地表明,不是财政政策,而是货币政策,决定了经济的走向。
现在美国的情况,正好从另一方面证实了这一点。连续多年,政府的财政支出都控制得很严,过去是巨额赤字,经过短短几年,就出现了赢余。但美国的货币政策却是扩张的,可流通货币总量过去3个月的增长率是15.4%,去年的增长率是8.7%,而前5年(1992-97年)的增长率是4.7%。美国的经济一直快速增长。跟日本的例子一样,货币政策毫不含糊地决定了经济的走向。
过去几年,我一直尽力搜集那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反向实施的实例。正如刚才提到的两个例子那样,一律是货币政策的效果压倒了财政政策的效果。
这些例子都跟凯恩斯主义需求学派的财政政策有关。靠借债来维持的政府支出,不仅不能刺激经济增长,而且肯定是有害的。政府代替私人花钱,那几乎肯定是更不实在的。日本就是一个触目惊心的例子。政府的财政刺激,大部分都花在基建项目上了。建筑行业给执政自民党的慷慨捐输,对此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供应学派的财政政策则迥然不同。它主张将高额的边际税收削减下来,从而刺激创新和企业活动。削减税收可能会导致政府财政出现赤字,尽管未必如此。可是,这倒可以促使政府削减开支。经验告诉我们,这对于刺激经济增长非常有效。这是着眼于长远的政策,而并非为了短暂的周期。
日本和美国的经验显示,他们必须分别采取某些相同的和某些相反的做法。就财政政策而言,两个国家都能够从削减高额边际税收和减少政府开支中享受到好处;就货币政策而言,日本必须断然增加货币供应,而美国则必须断然收紧货币供应。
这些都是粗略的概括。除了我上面粗略地提到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还有好多其他的政府政策,无不影响着经济的短期和长期的走向。照例,它们都有着五花八门的恶果。。 原帖由 wu2198 于 2005-8-1 09:17 发表
周末大家有什么好东西可以分享的吗?。
:oh:别提啦!我回回上当!每次商场 买100反券我都凑热闹.为了凑够100元,挖空心思算账.最后,差几十元.于是,卖袜子的地方成了最火的地方. 人们疯了,几双,甚至几十双的买袜子.昨天又是.护肤品不收券.袜子多的不能在买了.于是,又买了一对堆没用的东西.到9点多才回来.望着这些东西,觉得又上一当!:red::red::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