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加息专栏
北京时间今日20时45分,欧洲央行最新一次议息会议的结果将对外公布。由于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几次表示欧洲央行已经准备好调高利率,市场因此普遍预计,欧洲央行将进行五年来的首度升息,市场普遍认为,升息幅度为25个基点。2000年欧元正式在欧元区流通,但从2001年起,欧元一直未有加息表现。尤其是在2003年6月,欧洲央行将欧元区关键利率维持在2%以后,尽管期间美联储连续实施了12次加息,欧元与美元之间利差的扩大导致资金从欧洲流向美国,但欧洲央行仍不为所动。欧洲央行的官员以及欧洲部分国家财长也多次表示,目前欧元区利率水平适当。
可是,由于2005年能源价格高涨,9月份欧元区通货膨胀率从8月份的2.2%升至2.5%,超过了欧洲央行将通货膨胀率维持在2%以下的目标,对通货膨胀忌讳莫深的欧洲央行再也坐不住了。11月18日,欧央行行长特里谢在欧洲银行大会上讲话时一反常态,出人意料地对外表示,由于利率已经在历史低位徘徊了两年半,欧洲央行执委会已经为调整利率做好了准备。不过,他同时警告市场,不要设想欧洲央行将开始一段持续时间较长的加息周期。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加息对欧元影响仅限短期,但从长期来看,欧元更多依赖于欧元利率是否能够迎来加息周期。由于市场早已经消化了加息的预期,欧元加息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不大。尽管加息可能会引起部分投资者对欧元资产的关注,进而对欧元构成一定支撑。不过,由于欧元区会否连续加息的前景并不明朗,与美元间利差进一步缩小的可能性还有待观望。
路透社最近针对30位货币市场交易商的调查显示,欧洲央行周四升息25个基点的几率高达93%。 “在市场普遍预期欧洲央行升息的情况下,焦点开始转向升息频率,特别是在18个月内。”驻伦敦的独立市场分析师PhilipWhite对记者表示。
虽然特里谢出乎意料地表示欧洲央行即将升息,但后来却又持续警告市场,不要设想欧洲央行将开始一段持续时间较长的加息周期。这与法国财长Thierry Breton的意见相似,Breton表示其怀疑升息的益处,他认为目前通胀压力似乎得到了控制,而且长期通胀预期也符合欧洲央行为物价稳定设定的2%的目标值。
昨日,三个月欧元利率期货12月合约的价格为97.5,明年9月的期货价格更跌至97水平,显示欧洲央行于明年秋季将提升息率至2.75%。White表示:“即使欧洲央行本次升息,但是与美国利差日益扩大的趋势并没有改变,欧洲央行在升息的问题上不可能比美联储还要积极。”
“推动美元上涨的关键因素仍是利差。”White认为,去年6月份美联储开始加息,但是在初期并没有给美元足够的支持,到了今年,利差的威力开始凸现。
“这是因为只有利差到了一定程度,对于一些如养老保险基金,特别是日本养老保险基金之类的机构投资者才开始具有吸引力。”
根据目前利率期货的走势,美联储将极有可能在12月和明年1月份的两次议息会议上决定升息。而即使美联储公布的最近一次联储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极有可能调整升息步伐,利率期货还是显示,下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上任后的第一次议息会议上升息的概率高于30%。 M3货币供应数据(M2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些流动性不强的资产)现在是否仍是货币政策制定者的重要依据呢?
美联储的回答是:No。欧洲央行的回答则是:Yes。
不过,当后者一向看重的最新M3数据与先前预期不符时,欧洲央行是否将在12月1日如期升息,已经被打上了大大的问号
。此前市场的普遍预期是,昨日公布的欧元区10月M3货币供应将比去年同期增长8.6%,达到两年以来的最高值,不料在当地时间11点公布的该数据却让市场大跌眼镜。欧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10月M3货币供应仅增长8.0%,大大低于9月修正后数据的8.4%。
M3欧美冷热不均
该数据之所以备受市场瞩目,主要是由于它是欧洲央行制定利率决策时的重要参考。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18日已经放出风来:“在过去两年半时间里,欧元利率一直保持在历史最低水平。我想,欧洲央行理事会已经准备好就改变利率作出决定,适当提高目前的主导利率水平。”
有意思的是,美联储刚刚在本月10日表示,将在明年3月停止公布M3数据。从1971年开始,美联储一直致力于使用货币总量作为中期调节目标,并开始使用作为货币供给总量度量指标的M3。虽然后来,美联储改为使用联邦资金同业隔夜拆借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调节目标,但M3仍然是主要指标索引中的成份指标。此次退出历史舞台,美联储给出的答案是:该数据的重要性“由于时间的推移已经大打折扣”,而且“收集并发布该数据的成本已经超过了它所带来的作用”。
与美联储迥然不同的是,M3则是欧洲央行的“镇山法宝”。在欧洲央行成立前的数十年间,M3一直就是当时欧洲最具影响力的央行──德国央行决定货币政策走向时的主要决策工具。凭借调控M3,德国创造了上世纪70年代全欧洲通胀最低的神话,并使得德国马克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稳定的货币之一。
为防止通胀,欧洲央行为M3制定的增幅上限是4.5%。在过去数年间,欧元区的M3增幅早已突破了这一上限,在M3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欧洲央行仍然降息或者维持利率不变,这似乎表明该指标在欧洲央行的决策过程中已经不再具有显要地位。
虽然用M3来分析货币政策趋势的难度变得越来越大,但欧洲央行并没有放弃该指标,而是提出了一系列方法用于减少意外事件给该指标带来的干扰。这些方法涉及到运用工具对数据进行筛选。具体说就是使用一个单变量方法评估近期投资组合变化的规模,并据此来调整M3数据。之后用一个双变量模型来预测通货膨胀水平。这样的迹象表明,M3数据仍是欧洲央行制定货币政策时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更有极端的观点认为,M3数据再度增长就是欧洲央行升息的依据所在,并可能成为欧洲央行借口升息的唯一理由。
然而,10月M3数据的意外回落显示欧元区通货膨胀状况仍在欧洲央行的调控范围之内,那么单就这一点来说,欧洲央行12月1日升息的做法就很难解释通了。
升息面临两难局面
从2001年5月开始,欧元的利率便一直高于美元,虽然两者后来都进入降息周期,但直至降息周期结束,利差并没有消失。在这一因素的主导下,欧元兑美元汇率从当年年底开始大幅上扬。直到去年6月,美联储进入新一轮升息周期,美元利率终于摆脱战后的最低水平,对收益率如饥似渴的投资者转而关注美国相对于欧元区日益扩大的利差优势。与此同时,欧洲央行却自2003年6月以来一直维持2%的主导利率不变。这使得美元多头势如破竹,在今年将美元不断推至新高。
近来,鉴于国际石油价格不断上涨和国际食品价格不断飙升,欧洲央行面对的升息压力日益增强。本月18日,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正式宣布欧洲央行准备提高欧元区主导利率,但3天后他又对欧洲议会表示,欧洲央行不会连续提息从而使利率达到较高水平。特里谢先后两次有关升息的不同论调令欧元升息前景扑朔迷离,投资者购买欧元的热情也随之减退。
欧洲央行升息面临两难局面:一方面欧洲央行表示了较为明确的升息预期,主要理由是应对通货膨胀,因为自今年2月以来,欧元区通胀率一直高于欧洲央行所希望的2%的上限;另一方面则是部分势力的强烈反对,主要担心在于升息会抑制经济复苏。这些争论使得已经不清晰的欧元货币政策面临愈加混乱的局面,加之欧元经济层面的脆弱性并没有根本改观,欧元的信心仍未被有效激发。
争论进入白热化
本周一,欧元兑美元一度升至1.19以上,不仅突破了自11月4日以来的密集交易区间,更创下了欧元兑美元7周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除美国发布了相关负面经济数据外,欧元区升息在即的观点主导了市场,从而导致欧元大涨。最新的市场调查显示,欧洲央行在12月1日升息25个基点的机率高达93%。与此同时,在欧洲央行行长会议召开前夕,关于欧元区是否应该升息的争论更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欧元集团主席——卢森堡总理兼财长容克表示,如果欧洲央行在没有重大物价风险的情况下就敲响货币政策警钟,可能会打击消费者信心,“在欧元集团内部,我们认为没必要升息。”
法国财长布雷东也认为升息带来的好处有限。他称,尽管油价仍然高企,但通胀压力似乎得到了控制。他更表示,欧元区经济可以承受只升息一次,此后央行就应该打住。
但是,法国央行则对升息计划表示了支持。该行在其月度报告中称,油价和商品价格高涨,从而推高整体通胀压力的危险性正在上升。欧盟经济兼货币事务执行委员阿尔穆尼亚则表示,他尊重欧洲央行的决定,也不认为借贷成本上升会阻碍经济增长。
显然,欧元区的经济复苏仍然脆弱,但是通胀还能够容忍吗?12月1日,谜底即将揭晓。 经合组织(OECD)在周二公布的半年度经济报告中呼吁美联储继续升息,将利率提升至中性水平或更高的限制级水平,因通胀上升且未来两年内油价上涨可能会令薪资需求上升。
该组织预计,至200 6年3月底,美联储利率将提升至4.75%,当前为4.25%
。 报告称:“经济增长迟缓已经成为历史,过多的货币刺激政策已经不再需要,并将逐步取消,短期内利率将朝中性水平发展,若能源价格的上涨开始影响通胀,利率需要提升至限制级的水平。”
但经合组织同时也认为,尽管通胀上升,但核心通胀依然温和,且薪资需求并没有因油价上涨而上升,这意味着截至目前,油价的上涨尚未带动其他产品价格上涨。但不管如何,预计未来几个季度内,美国的核心通胀可能会为何上升。
经合组织预计,美国2005年的通胀率将为2.7%,2006年降至2.5%,2007年进一步降至2.3%。
至于美国经济,经合组织认为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主要来自于油价上涨所带来的风险,机遇则是生产力的强劲上升、繁荣的房产市场以及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等,这些都意味着经济前景良好。
经合组织预计,美国2005年经济将增长3.6%,2006年略降至3.5%,2007年进一步降至3.3%。 欧元本月加息是铁板钉钉的事,和欧元央行对抗或质疑欧元央行的权威,那是和自己过不去。 就算加息了,还是要跌。除非接着还要加。 感谢 越来越明显的迹象表明,本周四欧洲央行将会提高利率,但也许不久以后它会为这次升息后悔。
在将近两年半的无为而治之后,欧洲中央银行即将要改变利率了。在油价不断上涨时,ECB官员不断提醒人们注意油价上升引起的通胀风险,11月份措辞终于有所改变,ECB总裁特里谢称该行已准备好适度调升利息,以反映维护物价稳定面临的风险,从而传递出其将于12月升息的明确信号,亦终止了数周以来金融市场对于ECB何时升息的猜测
。此次升息将在12月1日召开的政策管理委员会上获得正式批准。
此消息令欧元大涨,因为市场认为ECB将会开始连续的升息,随后ECB官员强调他们将谨慎行动,在准备五年来首次调高欧元区利率时要避免破坏经济成长,预计将不会出现美联储式的以"有条不紊的速度"来紧缩经济,从而使利率恢复中性(即4%或更高)。相反,ECB想要轻触利率这个制动器,然后静观此举对经济复苏的影响。
管理委员会仍担心经济的增长太过脆弱,不能负荷太多的紧缩。很可能本周四ECB会把利率从2%升到2.25%,或许明年春天将其再次稍稍调高。如果对经济状况低迷并导致通胀率下滑的预测证实是准确的,那么在此之后紧缩进程很可能将被放弃,管理委员会也许会后悔做出启动升息的决策。毕竟,在那之后再次开始削减利率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出乎预料的经济滑坡一定会使委员会行动受制或处处忍气吞声。
管理委员会在11月会议上强调价格稳定性存在很大的上扬风险。首先,居高不下的石油价格使得"潜在的比迄今为止所观察到的还要强劲的(价格)传导"和"潜在的工资走势的第二轮效应"有可能发生;其次,"应该考虑到行政价格和间接税进一步上涨的可能性";第三,强劲的货币和信贷增长------导致"欧元区的流动性按照所有可信的标准来衡量都是非常大的。"实际上,最近的很多市场数据让这些升息的理由不那么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我们需要考虑如下因素:
首先,油价已经降低了10美元/桶,现在是51美元。重要的是,目前期货市场认为这个现象是永久性的,而不是暂时性的。
其次,通胀整体水平在10月份下降了。德国公布的11月通胀年率为持平,月率则出现1991年以来的最大降幅,11月的CPI较上月下滑了0.5%,表明欧元区通胀水平很有可能于11月份进一步下降------这意味着9月份的数字标志着一个峰值。
第三,关于工资的最新预测显示,没有迹象表明第二轮效应的到来。欧洲中央银行自己员工对于支付结算的估测表明第3季度工资水平年同比上升了2.1%------与第2季度的变化相同。而德国第3季度国民账户评估认定,每个雇员的平均薪酬在名义值上与去年同期处于同一水平。考虑到法国相应的数据,看起来欧元区人均薪酬仅仅上升了1.2%,即远远未达到通货膨胀的状态。结果是,我们可以自信地说,由于"低迷"的工资待遇,居民家庭购买力正在下降。换句话说,就是第二轮效应并没有出现。
最后,本周公布的货币数据有所下降。10月的M3增长率为8.0%,较9月的8.4%有所下降,低于市场预期。管理委员会一直确信M3的加速增长会导致通货膨胀率的上升,现在温和的M3的增长也许说明ECB的加息行动是冒失的。实际上,从历史来看,M3和通胀率并没有显示出明显的相关关系,在2001年广义货币增长率猛然攀升,但是两年后(这就是ECB所宣称的货币扩张影响价格的那段时滞)通胀率毫无影响。同样,2003年前4个月M3的加速增长似乎并没有导致今年上半年通胀率的猛涨。
也许,ECB会为本次升息的决策而后悔的。 谢谢提供以上信息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