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汇一刀 发表于 2006-1-12 16:15

外管局声明危及美元

  上周四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05年回顾和2006年展望,声明称,“完善储备经营管理,积极探索更加有效运用储备资产的方式。进一步优化外汇储备的货币结构和资产结构,继续拓宽外汇储备投资领域。”虽然上述言论措辞较为隐讳,但是部分嗅觉灵敏的分析人士随即猜测外管局可能减持美元资产,提升储备多元化。
  其实,有关中国外汇储备是否过高,是否应该“进一步优化外汇储备的货币结构和资产结构”的争论一直存在。前任外管局局长2001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就曾表示,欧元在中国外汇储备中的比例不断增长,中国将继续买进更多欧元。2004年4月22日,郭树清曾向英国的《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表示,中国正在致力于外汇储备投资组合的多元化,增加对欧洲和亚洲债券的投资,而且中国正在积极研究增加新的投资领域,以分散风险和增加投资回报。其他中国高层官员以往也曾发表过类似讲话。

  有报道称,中国外汇储备在2005年年底已经达8000亿美元,按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贸易结构推算,经济学家预期中国外汇储备2006年将接近1万亿美元,可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上储备最高的国家。大量积累外汇储备对于保障经济改革成功,化解金融风险的作用勿庸置疑,但是也并非是越多越好。经济学家的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保持的理想外汇储备额是“足以抵付三个月进口”。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订的标准是足付四个月进口外汇所需。国内外专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外汇储备维持在5000亿美元左右较为适宜。那么,目前看来,中国的外汇储备的确偏高。

  正如多位有识之士指出的那样,“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外汇储备是变相闲置国内资金,同时又以更高的成本引进外资;外汇储备增加,会改变国内基础货币的投放结构,削弱央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增大本币的升值压力;外汇储备迅速膨胀,还意味着中国的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消耗过快,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将大部分外汇用于购入美国债券,弥补美国财政赤字,使美国经济免遭紧缩之苦,这非但没有赢得美国的善意回报,而且被指责增加美国金融风险,更有可能面临美元贬值和资产冻结等国家风险。”

  投资行业中有句老话叫做“别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中”,这句话正好适用于中国外汇储备的现状。虽然目前无法得知中国外汇储备的具体资本结构,但是综合国内外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外汇储备依然以美元资产为主要组成部分,但是美国日益恶化的“双赤字”问题无疑将增大中国外汇储备“缩水”的可能,尤其美元2005年得以意外攀升的两大主要支撑因素——美联储加息和《本土投资法》对其的支撑作用都已经近乎强弩之末。我们前期曾预测美元2006年多数时间内的走势可能以宽幅震荡走低为主,中国在此时开始考虑调整“货币结构和资产结构”应该是较为合理的,这样既可以避免因美元显著贬值令中国储备受损,又可以维持汇市稳定,缓解人民币显著升值的压力。

  另外,声明中“……积极探索更加有效运用储备资产的方式……继续拓宽外汇储备投资领域”的目标也颇为耐人寻味。上述言论表明,外管局对于外汇储备的管理将更加积极,如果说以前的目标为“保值”为主,那么今后可能向“增值”努力,以提升资本的运作效率。日本国际收支顺差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就曾大量将外汇储备转化为石油、煤炭等战略储备,俄罗斯也曾将多余的外汇储备用于购买黄金,提升非美货币储备率,提前偿还外债,投资高科技行业等。所以鉴于中国目前的政治经济形势,有人建议中国也应该将过多的外汇储备转化为战略资源。而且黄金在中国外汇储备中的比例也仅为1.4%,远低于美国(60.4%)等主要发达国家。

  当然,黄金投资只能低吸高抛,投资手段过于狭窄,而金价不可能持续单边上扬(不过,目前黄金长线尚无回落迹象,周一曾创25年新高548.50美元/盎司);而国际油价目前持续居高不下,中国大宗购买石油可能加剧油价波动;此外,美元年内是否果真疲软,年末是否反弹回升等因素依然有待确认等。所以,中国究竟如何更好的利用外汇储备依然是任重道远。

  上述局面可能是美国所不愿看到的,因为如果中国官方资本开始抛售美元,可能带动日本等其他国家也抛售美元。事实上,日本首相小泉在05年3月就曾表示,日本需要考虑外汇储备结构多元化。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本已动摇美元景气,如果此时各国官方资本抛售美元,带动对冲基金出货,那么美元今后的日子可想而知。难怪,中国外管局发布上述声明次日,美国财长斯诺便出面威胁称“如果美国债券价值大跌,中国也将损失惨重”,而且表示即使中国抛售美国国债,美国也能轻易找到下家。

whzzz 发表于 2006-1-12 18:08

好,美元中线还是看跌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外管局声明危及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