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开启左侧

2011-05-17 EUR 次新手涂欧元 の 星期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17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y2cn.com
 楼主| 发表于 2011-5-17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菜鸟~~
 楼主| 发表于 2011-5-17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国环境部长:无需立即关闭核反应堆


德国环境部长表示,安全检查表明德国无需立即退出核能领域,但仍然需要加快向其他能源的转换速度。

综合媒体5月17日报道,德国环境部长洛特根(Norbert Roettgen)表示,安全检查表明没有必要立即关闭德国本土的核反应堆,但他承认,这些核电反应堆未必能够经受所有可想象的威胁。

在日本3月11日发生强烈地震与海啸之后,德国政府命令检查德国17座核反应堆,在三个月内关闭了7座使用年限最久的核电站,并且希望加快向可再生能源转换的速度。

洛特根表示,在周二得知检查结果之后,他们认为“没有证据显示德国必须因为安全问题而一夜之间退出核能领域”,但德国应该尽快转向其他能源。
菜鸟~~
 楼主| 发表于 2011-5-17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亚行首席经济学家:亚洲需要“更好”金融监管


亚行首席经济学家表示,亚洲需要“更好”金融监管,而非“更多更严格地”监管,监管需与创新、金融业结构转变和金融全球化齐头并进。

据中新社5月17日报道,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李昌镛17日在北京出席第十四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主题报告会时指出,随着亚洲地区逐步跻身高收入地区的行列,亚洲金融市场的发展需要“更好地”加强金融监管,而非“更多更严格地”监管,否则将变得僵化,且损失很多发展机遇。

李昌镛在会上指出,过去,金融业在亚洲一直被视为经济增长工具,而非一个独立行业,而亚洲金融市场均由受政府严格监管的商业银行所主导。随着亚洲地区逐步跻身高收入地区的行列,全球竞争势必加速,产业结构将更为复杂,分散风险的任务也愈发重要。金融业以商业银行为中心是否是正确的出路受到质疑。

他指出,从次贷危机中得到的教训是,应该“更好地”加强金融监管,而非“更多更严格地”监管。如果盲目加强对以从事商业银行活动为重点的亚洲银行的监管,亚洲金融市场可能会更安全,但也会变得僵化,而且会损失很多发展机遇。

他表示,尽管亚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资本市场基础依旧薄弱。近年来的经验显示,亚洲资本市场升级的主要瓶颈并非是缺乏资本供给,真正的瓶颈是缺乏国内金融机构的跟踪记录和金融知识,而非缺乏风险资本的供给。由于高速发展和储蓄率的迅速上升,一些亚洲国家已经成为资本的净出口国。

他说,令人鼓舞的是,在近期召开的河内会议上,东盟与中日韩(10+3)愿意将当前的亚洲债券市场发展倡议扩展成亚洲资本市场发展倡议,为实现区域金融合作迈出了关键一步。

他表示,逐步实现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的多元化和扩大化,分散财政行业的风险,符合亚洲各国政府的利益,但同时必须对金融市场上的重大创新进行适当监管。监管需与创新、金融业结构转变和金融全球化齐头并进。
菜鸟~~
 楼主| 发表于 2011-5-17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核能协会副总干事:应统一核反应堆设计要求



世界核能协会副总干事表示,世界应统一核反应堆设计要求,该组织已建立了“反应堆设计评估和许可”工作小组,以对这一领域进行审查。

据中新社5月17日报道,世界核能协会副总干事史蒂夫•基德17日在京出席第十四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主题报告会时表示,日本福岛事故后,世界面临如何充分发挥核能优势的挑战,有必要制定统一的反应堆设计要求。

史蒂夫•基德在做《核能技术的安全和开发》主题报告时指出,日本福岛核事故使一些政治领导人和普通民众对未来核能利用产生质疑,但目前对核工业的后果作全面评估为时尚早。不过,核工业必须吸取重要的教训。世界核能协会认为,需要制定统一的反应堆设计要求。

史蒂夫•基德把核工业与飞机制造业加以比较,他指出,反应堆的不同设计太多,且大多是基于国家标准,并非国际标准。而大型喷气式客机的标准化的程度对于乘客的安全和行业的发展来说都是好事,在核工业中取得相似的优势还相距甚远。福岛事故之后,核工业应向飞机工业的模式迈进。

他透露,世界核能协会已建立了“反应堆设计评估和许可”工作小组,正在审查如何最好地在这一领域取得进展。

他强调,除了反应堆的要求更加一致和标准化程度更高之外,许多国家建立新核电站的投资费用将更高。按如今所引用的费用水平来看,项目的风险在于,只有电力生产能力最大的公司才能考虑投资,而中国一系列先进的反应堆建设经验会削减成本。

他指出,中国的核规划对于全世界该行业的未来至关重要。世界核能协会在《世界核新闻》上和协会的网站新闻栏目中不断报道中国核能发展成就,这能帮助对中国感兴趣的人士了解和理解中国的计划和进展情况。

另外,史蒂夫•基德表示,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世界能源供求情况基本没有发生改变,发展中国家仍有巨大和继续增长的能源需求。为发展核能,在维持其总体上安全和可靠的同时,必须克服费用、废料处理和对扩散的关切等关键性挑战。同时,需要对核燃料循环演变的长期影响做出重大决策——关于使用何种燃料、何种反应堆、放射性燃料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使用何种方法来处理长期的核废料。
菜鸟~~
发表于 2011-5-17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房市数据糟糕令市场情绪进一步受压
 楼主| 发表于 2011-5-17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元国债上限调整对非美是利多还是利空?
zhutoushisan 发表于 2011-5-17 21:37



    不懂,哪位知道?
菜鸟~~
 楼主| 发表于 2011-5-17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减持美债”!


美国财政部周一公布的“月度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显示,截止3月中国连续五个月减持了美国国债;联想到近日美国政府触及债务“天花板”,而国会两党仍在玩着政治把戏,可能导致美国出现债务违约;另外,连“债券大王”格罗斯都宣布清空旗下所有美国国债。那么手握1.2万亿美国国债的中国怎么办?中国是否已经在大规模战略性减仓?

根据美国财政部5月16日公布的“月度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显示,2011年3月,中国净减持92亿美元美国国债,是去年11月以来连续第5个月净减持。此前四个月,中国也分别实施了规模为112亿美元、40亿美元、54亿美元和8亿美元的月度净减持操作。

不过,截至3月底,中国持有1.1449万亿美元美国国债,继续占据全球最大持有者地位。另据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中国外汇储备存量达到3.04万亿美元,约占2010年中国GDP的50%,以及同期中国央行总资产的80%。

有分析人士据此指出,因美联储去年11月开始实施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计划,令投资者对美元资产安全性的怀疑空前高涨,导致越来越多美国国债投资者选择有限度地向其他投资领域转移资金。事实是这样吗?美国国债真成了“烫手山芋”,或者说除了美国国债,我们还能买什么?

中国减持美债?数字算一算

过度炒作中国减持外储,是因为概念不清。美国财政部“月度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是以交易地为原则计算,而非按债券实际所有人来统计。而中国通过英国等海外交易地间接持有美债,已经不是个秘密了。

早在今年2月28日,美国财政部将中国截至2010年底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量从8916亿美元大幅向上修正至11601亿美元,上调幅度高达34.6%,中国持有的美国债总量也历史性地突破万亿美元大关。作出这样大规模调整,主要因美财政部每年的年度修正数据是改变了之前以交易地为原则划定,改为以债券所有人来统计的。

本次美国财政部月度数据显示,英国3月大幅增加了美债持有规模,由2月份的2955亿美元提高至3252亿美元,增幅高达297亿美元。参照美财政部每年的年度修正数据,这其中大部分几乎都将划入中国账上。让我们拭目以待明年2月的年度数据吧!

中国取道英国间接增持美债,一方面可以避免美国国内民众忧虑,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以及在战略上对美国保持威慑,另一方面通过每月数据的减持,逼迫美国不要过于依赖债务膨胀和美元贬值来解决国内问题,不仅是一种外交姿态,更能敦促美国克制自己的做法,在资本市场对其施加压力。

事实上,美国国债仍是最具安全性、流动性的资产,有美国庞大的国家政治军事实力和国家信用作保障,同时流动性及市场容量全球居首,中国每月数百亿美元外汇储备的投资需求恐怕只此一家能够吸收。

欧洲经济一体化但政治跛足,欧债危机去年一年内两度爆发,各国经济和竞争力失衡和团结力不够,均暗示欧元难有大作为,中国少量增持尚可,大幅押注欧债风险太大。


日本同样面临债务包袱,而且日圆中长期贬值趋势市场普遍认同,日本通缩和低利率也不划算。

日本财务省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净买入日本长期国债价值2345亿日元(约29亿美元),创下自2005年1月以来的单月买入量之最。但日本基准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1.1%左右徘徊,而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则在近期逼近4%。从国债收益率来看,日本国债收益率远远低于美国国债。另外日本债务占GDP比重已超200%,本身也面临债务麻烦,虽然其债务主要为国内持有。

就是日本自己也并非美债卖家。数据显示,日本3月继续净买入美国国债,持有规模从2月份的8903亿美元提高至9079亿美元,净买入176亿美元,显示日本看好美债资产。日本仍是美国国债的第二大海外持有国。而此前曾有观点称,由于3月日本地震,日本或将大量抛售美债以减轻国内重建负担。

美国债务违约 中国逾万亿外储打水漂?

由于经济衰退和多年赤字财政使美国公共债务总额不断增加,美国政府原预计本月16日美债务将达到14.29万亿美元的法定上限。美国财长盖特纳曾表示可以采取一些临时措施,但也仅能拖延到8月初。盖特纳还警告称,未能上调债务上限所导致的违约将对美国经济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使经济陷入双底衰退并推高失业率。

甚至有消息称,就连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总裁“债券大王”比尔•格罗斯都宣布清空旗下所有美国国债。作为机构投资者,抛售美国国债并不难;但作为中国这样的巨型投资者,处置美国国债的主动权并不全然在手。那么手握1.2万亿美国国债的中国怎么办?

看看历史就知道,所谓美国债务上限对美国政府而言,从来都不具任何实质意义。从2001年以来,美国上调债务上限已达10次;而再往前追溯,从1960年开始,美国债务上限的上调次数为78次,几乎每8个月就会上调一次债务上限。
美国出现债务违约的可能性并不大,美国国会最终也会同意上调债务上限。当前的问题只是在于国会两党之间对于如何处理债务存在分歧。共和党称要签订长期协议,削减政府开支,包括削减医疗保健项目及社会保险制度计划,才同意提高上限;而民主党希望通过增加税收来提高收入。

美国媒体更一语道破天机,新的债务上限始终难以在美国国会过关,实际上是美国2012年总统大选日益临近造成的后果。共和党希望借助国会众议院中的多数席位来抑制现任民主党政府的施政能力,特别是其通过更多支出计划促进美国经济复苏的能力。

鉴于此,本次“债务上限之争”最可能的剧情是:美国联邦政府的债务规模突破了上限,而新的债务“天花板”则在美政府丧失继续借贷能力之前才“姗姗来迟”。但无论怎样,美国联邦政府最终陷入类似希腊等欧元区经济体的债务陷阱的可能性其实并不大。

专家:头寸正常调整 美债缩水让人忧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实验研究室主任刘煜辉表示:“美债持有每个月都会调整,如果头寸调整不大都是正常的。


就是根据市场情况增持一点或者减持一点。如果调整过大,那外汇储备的增长要配置什么呢?最大的选择还是美国国债。”

针对中国对美国国债的持有前景,兴业银行资金运营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就现有时点,我们觉得要权衡利率和汇率的风险。汇率方面,着眼于长期,美元显然处于底部整固时期,所以如果现在介入,从汇率角度我觉得是划算的,将来的风险是比较小的。但是利率是另一个问题,现在的策略我们觉得不适合做长期,但是短债是可以的。”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建华日前在演讲时表示,在目前全球货币体系存在缺陷的情况下,作为一个国际货币,美元仍然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在没有更好替代品的情况下,美国国债发不出去的可能性不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融顾问兼货币和资本市场部主任Jose•V inals此前在北京接受采访时表示,就算美元长时间贬值,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的主导地位也不会改变。现在各国央行的储备都更多的配置在美元资产上是有原因的,因为美元资产仍然是流动性最好的市场。

但最大的担忧则在于债务缩水风险。中国进出口银行资金部交易员许辉就指出,判断中国手中的美债是否安全,一是考量这些美债的违约风险,二是考量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汇率风险。目前来看,美债根本上违约的风险并不大,但是美元贬值或是美国国内的通胀所引发的美债价值缩水会引发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的缩水。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更是直言指出,在美联储大开印钞机、执行0到0.25的超低利率水平下,中国目前的美元资产缩水已成定局。他阐释,货币泛滥加快美元贬值进程,中国购买美债所获的收益亦面临贬值境地。更为严重的是,如若当前市场对美债违约的担忧持续加剧,将引发大规模抛售美国国债的行为。

未雨绸缪 外储多元化才能可持续

虽然中国继续稳居美国第一大“债主”地位,不过规模不断膨胀的美债累积的风险也不容小视,雷曼和“两房”就是前车之鉴,中国务必未雨绸缪!无论从资产安全,还是国内宏观政策有效性,或经济结构调整需要,中国未来都需要进一步扩大外储多元化步伐,并从中国长远战略发展需要收储海外资源和实物资产,此外需进一步扩大资本项目对外开放程度,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化解外储累积带来的内外压力。

近年来美元资产占GDP比率已从05年的74%降至65%左右,契合这一趋势。中国近两年积极尝试买进欧洲债券、日韩债券甚至新兴市场债券,分散投资风险,未来有必要延续这一趋势。另外,中国还应积极利用新增外储收购铁矿石、石油等资源能源战略性物资,甚至在海外租用土地,为国家经济长远发展保驾护航。出于保值增值和避险需要,未来还应适度逢低增持黄金规模,逐步实现从量变到质变过程。还可以通过向欠发达国家提供贷款,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实施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在更好利用外储外,输出过剩产能。

此外,中国应进一步放宽资本项目管制和对外开放,积极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并购,做大做强,积极鼓励个人境外直投(如温州和上海正在申请的试点)。“藏汇于民”喊了很多年,因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行动迟缓,因此未来在鼓励企业收汇留存境外外,还应大力发展和放开国内外汇市场,推出更多外汇金融产品,增加民众持有外汇意愿。
菜鸟~~
 楼主| 发表于 2011-5-17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元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如果说美联储(FED)的持续宽松货币政是美元走强道路上的“绊脚石”,那么美国债务问题将是高悬在美元上方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美元随时都有可能被“击中”。

昨日,美国债务水平已经触及法定的14.29万亿美元上限,而美国国会中,民主党和共和党还在为何时和如何上调债务上限而争论不休。分析人士指出,国会对债务问题的无所作为可能会令美元未来承压。

美国财政长期的“寅吃卯粮”加上本轮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使得美国债务问题日益严峻。国会最近一次提高债务上限是在2010年2月。

市场人士表示,违约以及为解决违约而采取的措施无疑都会给美国经济以及国际金融市场带来负面影响。对美国而言,违约会伤害美国债券市场、美元以及投资者组合,美国债务和股市必将崩溃。

对于美国两党的无动于衷,包括总统奥巴马和财长盖特纳在内的高级官员不断晓知其中厉害,呼吁两党尽快就提高债务上限采取行动。

奥巴马喊话:债务违约将令全球金融崩溃

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4月18日宣布将美国“AAA”信用评级的前景由“稳定”降级为“负面”。标普声称,如果国会不能就控制赤字达成协议,将产生严重后果。

美国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表示,如果不能赶在8月初之前上调美国债务上限,可能会破坏全球金融系统,并使美国再次陷入经济衰退。

奥巴马此前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倘若全球投资者对于美国债券的信用无法得到支持,倘若他们认为我们可能打了欠款条又要食言,那可能会让整个金融系统解体,那么我们可能会面临比之前更糟糕的经济衰退。”

奥巴马在共和党和民主党议员间奔走呼号,努力说服国会议员就上调债务上限采取行动。不过共和党议员不满政府的削减支出力度。

共和党议员要求政府削减数万亿美元的支出,且不能增税,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才肯放宽债务上限。奥巴马在4月13日提出长期赤字削减计划,欲在12年内削减约4万亿美元赤字,其中包括削减支出2万亿美元、削减增税1万亿美元,以及利息支出降低约1万亿美元。

美国众议院领袖博纳(Boehner)5月9日表示,削减支出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远比上调债务上限来得重要。他强调自己了解奥巴马总统所谓动摇美国国债信任度的危险性,但“我们的义务是调高债务上限,但若调高上限的同时却不处理根本的问题,这是不负责任的作法”。

盖特纳警告:无法上调债务上限将令美国经济陷入万劫不复

面对美国国债突破14.29万亿美元的法定上限,美国财长盖特纳(Timothy F. Geithner)对国会议员警告称,如果投资者对美国信用失去信心,经济可能出现“双底衰退”。利率上升可能冻结投资,引起货币市场挤兑和降低美元汇率,威胁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

盖特纳上周五以罕见严厉的口吻发出警告,指出如果国债上限无法提高,美国经济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地步,经济面临二次衰退与失业率走高。

在此同时,美国财政部已开始采取若干紧急措施,以避免因无法举债而面临倒债危机。财政部将首先开始一系列“超常”会计手法,将政府运转维持到8月2日。如果不借债,美国每个月需要减少开支1250亿美元。

目前,债务上限引起的紧张主要还在国会,但随着财政部用光最后一批储备之后,全国商界的压力将增加,尤其是市场开始担忧难以达成最终协议之后。

美国债务上限未定 中国持续减持美债

美国最大债权国中国3月连续第五个月减持美国国债,与此同时,美国议员们在和触及法定上限的政府债务奋战。

根据美国政府昨天公布的报告,中国持有1.145万美元美国国债,较上个月减少90亿美元,减幅不到1%。中国去年10月持有1.175万美元,创下历史新高水平。

美国赤字和债务不断攀升,促使奥巴马政府不断呼吁,要为长期经济增长奠定“稳固的财政基础”。中国因此担忧美国国债风险可能上升。

中国央行前顾问余永定上个月表示,鉴于美国国债可能最终违约的风险,中国应该停止购买美国国债。

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 Generale SA)表示,中国可能会“渐渐减持美国国债,因为它想让外汇存底多样化。中国可能会透过像是英国伦敦等其他地方进行贸易”。
菜鸟~~
 楼主| 发表于 2011-5-17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胀形势异常严峻 英国央行表现淡定


英国4月CPI上升1%,创1996年来最大月率涨幅,通胀形势异常严峻,但央行行长表示能源和商品价格因素消退之后,CPI将回到目标水平以下,央行可能不会急于加息。

综合媒体5月17日报道,英国国家统计局17日指出,英国4月消费者物价指数月率上升1.0%,创下1996年来最大月率涨幅,预期上升0.7%;年率上升4.5%,创2008年10月来最高涨幅,预期上升4.2%,3月年率上升4.0%。英国4月通胀率再度加速上行,再度加重了英国央行(BOE)在加息步伐上的压力。

但是,英国央行行长金恩(Mervyn King)表示,最近通胀水平的急剧上升是受到销售税增加以及能源和进口商品价格上涨的推动。未来几个月英国的通胀水平可能会进一步上升。但是,英国的经济活动水平仍旧平稳,因此很有可能当这些目前推高通胀的暂时性因素消退之后,通胀下行的压力将会把通胀水平带回至央行的目标水平下方。
  
大和证券资本市场分析师Hetal Mehta称,随着大宗商品价格涨势显现效应,通胀率仍远超英国央行目标水平,甚至可能在未来几个月进一步上升;但目前影响通胀的因素大部分是暂时的,而且预期2012年1月通胀率将明显下降,因为增值税涨幅将不被列入计算。
  
Mehta表示,因此,该机构认为央行会把通胀率上涨视为是短期性的。在此基础上,预期央行会等到经济成长更为强劲之后才会开始加息,可能要等到2012年初。
  
INVESTEC分析师VICTORIA CADMAN则表示,4月英国通胀和核心通胀双双意外走高。无论该数据如何,都是糟糕的,因为目前的通胀率已有很多个月高于预期目标。不过即使如此,他依然认为央行在考虑加息前,将希望等待更清楚和更好的经济数据。
  
澳洲国民银行分析师David Tinsley则表示,通胀数据不会影响央行委员的看法,因为上周公布的通胀报告已经显示委员们意识到通胀会继续上行。
  
CAPITAL ECONOMICS分析师Vicky Redwood则还称,未来通胀率甚至有可能在未来数月达到5%或更高。但是由于核心通胀只是小幅上升,所以不需要过于紧张,而且通胀近期触及高位对薪资增长产生第二轮效应的迹象仍不明显。预计通胀未来数月进一步上升,但预计2012年将大幅回落。
菜鸟~~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5-7-19 21:19 , Processed in 0.04320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