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yfirst0001 发表于 2006-7-1 15:12

操作讨论:论剑,不必在华山。

论剑,不必在华山。:huh:
"追市追得我糊涂“
用的是剑宗法,无招无式,他的密谱来自本贴最底下的”附件I“。
可是,精灵不够,最近几周亏损累积越来越多,此时,碰到“惯用
劣招”,看他满面春风,知道他目前的行情,和他的状态比较要。
“惯用劣招”说:“我最近老看对行情,您知道,我的操作方法。那每周
不捡钱都难。”书中暗表:这位仁兄,是用的气宗法,但功力很深。一般的
对手很难打得过他,但碰到功力比他高的人,他却很少逃过失败之运,因为,
没有剑宗法奇招快胜,对方功力再高,也会被攻得防不胜防。作单全靠看见
什么币种弱势,然后,拜一下“捲帘大将”的牌位,出门杀去也。
比如在200.0,按照大势是要下降的,如果上来到205.0就闭眼一卖(轻仓半手)。
如果,下去了,就短线收利。如果上210.0反了上来,他不止损,在210.0再
卖半手,(加起为1手),一般取利单 先挂在200.200.1;如果还上到,215.0
则又加卖半手,取利单 先挂在200.-.204.9;如此这样,如果行情真能回来。则
争了不少,仓愈加越重,好象总是货利出来。因为总有(出去没有发现弱势市货币外)。
总有单在里面。所以每周都在挣钱。

”惯用劣招“这是又开始听到
"追市追得我糊涂“的反对意见:“
我最不信你的-势也是钱;钱也是势。因为,虽然可以用很大很大的仓,只1%开始。
反50点就2%,(100:3%+2%;150:4%+3%+2%,200点:(5+4+3+2)=14%,200点就
不合理了,300点:(7+6+5+4+3+2)=27%已经很危险。
”惯用劣招“反驳道:看弱势的币如何会反300点,而且我的仓位实际有那么多资金。
况且:势也是钱;钱也是势,因为有势,所以经常只用到150点,而我师兄已经
用此法赢太多,拿钱做实业去了,他讲他一年才真遇见420点的行情,那时他还打电话
要他的后援准备随时补钱。这个时候是真钱有用:这不”钱也是势吗?“
"追市追得我糊涂“反问”如果你从低位买入一手,而且重仓25%,不是一次
300X...x25%,半年的钱,这一次就够。你放走机会不说,潜在风险也大,
而且那么大的资金只做半手,不羞愧“?
”惯用劣招“说”但是我挣钱,几乎每2天(除套捞外)-至20天,总是正数。
你的为什么会负数呢?
附件I
"
有一天早上,我很早就进到办公室,发现罗伯一个人在里面,那时我们操作的是S&P500 的股指期货,很
自然的我随口问他,对当天的走势有什么看法。他的回答令我大吃一惊。
“我不知道”罗伯说。
“那时因为你不想告诉我了”我说。
“不”,”罗伯说“我告诉你的是实话。我对市场会怎么走,一点概念也没有。”
那时我不禁有点害怕起来,我用一种空洞的眼神看着他,因为我根本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最后我终于挤出话来:“罗伯,你显然是这里最出色的操作者之一,你真的对今天市场会怎么走,一点概念
也没有?”
“不骗你”
“那么。。。那么。。。。你怎么操作?”
“告诉你你也不会相信的,”罗伯说“你真的不会相信的。”
“或许你说的没错,不过,不妨试试看。”
罗伯看着我说:“好吧,”他说:“这麽说吧,如果市场上涨,我会买一些。如果涨得更多,我会多买一些。
如果再涨,我会再买一些。如果市场下跌,我会卖出一些。如果跌得更多,我会多卖一些。如果再跌,我
就再卖一些。”
这听起来是不是很愚蠢?荒唐?过分简单?那时我听不懂这番话(想当年,我还是一个愣头愣脑的傻小子),

后来才知道,那天早上罗伯告诉我的,就是操作的不二法门。后来我在其他每一位成功的操作者身上,都
看到这一点。
说穿了,那就是:
“他们决不,从不让任何有关市场的意见,阻碍自己的操作”。
。。。。。。。。。。。。。。
“为了在市场上成功,我们应该投降”
“向市场低头,是有放弃一切的意思在里面,这表示我们将放弃关于市场的一切宝贵意见。判断与结论。这
件事情之所以这么难以做到,是因为我们之间许多人,经年累月投下无数心血研究市场,累积下来自以为
与众不同的高见。
换句话说,我们在自己认为了解的事情上,已有相当大的投资。特别是,但我们想到综合两者之长时,要
放弃自己所学尤其困难。我们会问:“为什么不可以呢?为什么不可以两种并用了?--亚当理论和我们的
工具箱里面已有的东西不能相容并济吗?”
可惜,就是行不通。除非我们了无挂碍的来接近市场,否则免谈。我们可以这样说:“亚当就像个嫉妒心强
盛的情妇”。
他要求我们一无所知的接触市场。
只要我们接近市场时,内心想到自己对她多少有点了解,那么失败的种子便已经种下了。这并不是说我们
一定会赔钱。任何良好的系统和方法,几乎都可以赚上一阵子钱。但是我们食古不化的本性,迟早会露出
尾巴。(而且经常是很早就出现,不用等很久)。
为什么?因为市场不断在变化,只有全然无知的人,因为拥有充分的弹性,才能适应时时刻刻的变化。要
不是如此我们会为了保护某种仓位动弹不得 :“他本来应该是这么走的”。
胡说八道。真正重要的是它正在走哪一条路?现在怎么走?用另一种方式说:
要在市场上获得真正的成功,我们必须用五岁孩子的眼光来看它们。
因为假使五岁小孩真的在乎,而去注意市场的话(我不得不承认,他们实在是太聪明了。不会去做这种事;
他们宁可在太阳底下玩耍),他们不会有日经月累的任何包袱。他们的眼光是全新的。”

“为了在市场上成功,我们应该投降”。
史洛门是这样说的:
“ 要在市场上成功,第三大障碍并非我们对市场了解得不够,而是我们懂得太多了。我们必须忘记自以为
懂得的一切事,才能对真正发生的事情“看”得更清楚。”
换句话说,我们必须愿意投降,追随市场得脚步-而不是设法要把它纳入我们的意见和”知识”的小框框里。
能够预测当然很好,不过当预测与现实背离时,我们必须跟着现实走。能够分析当然很好,不过当分析与
现实背离时,我们必须跟着现实走,知识丰富当然很好,不过但知识与现实脱节时,我们必须跟着现实走。
我们应
该学着去做一些极其简单,同时又极其困难的事情(因为我们内心不想接受它):“我们必须学会放弃一切,
向市场屈服。”
我有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观察这位最杰出的操作者:“我就叫他威廉吧”。即使在其他非常优秀的操作者之
间,他也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而且经常赚进大把钞票。
他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操作系统(顺便提一下,我对这事百思不得其解,而且有一段很长时
间不肯相信)。不管什么样的意见或分析,他都没有,而且他从不用任何方法预测市场。他太聪明了,不会
去做这种傻事。那么他是怎么做的?他追随市场,而且这么做的时候,弹性十足。
有一次他做多四十口S&P500 指数,而且正打算多做几口,谁知市场竟然逆转,一下子跌了三十点。多数人
碰到这种情形,一定按兵不动,以不相信的眼神盯着银幕,威廉却不是这样。
他拿起电话,先确定银幕上看到的然后立刻卖掉五十口,结果等于放空十口。接下来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内,
他建立了六十口的空仓。也就是说,一分钟之内他由做多四十口,变为放空六十口。由于这个空仓,他赚
进了可观的利润。
"

leilaowu 发表于 2006-7-1 16:31

又见K线 发表于 2006-7-1 16:55

我刚做外汇实盘的时候就是这么做的,效果确实很好。不过离市区远,交易次数受到一本通交易笔数的限制,有时候在高位追买的时候会因为无法平仓而套住,所以我改做中线了。

garyfirst0001 发表于 2006-7-1 17:32

我自己的仓小

我自己的仓小,所以看准行情,也作过2层。
往往在4四次赢后,利润会被吐回(比如90点)。
因为我不能不止损。但也没有总亏。我想能做到3层的,可能胜负比要大于10:1。
基本是挣钱(不会看行情乱作者除外)。

[ 本帖最后由 garyfirst0001 于 2006-7-1 17:33 编辑 ]

armani 发表于 2006-7-1 22:40

又是赌徒翻倍追加理论的变种,不知被多少人证明过失败了,风险无限扩张,收益只有半口,只要看错一次,骨头渣都剩不下。。

garyfirst0001 发表于 2006-7-2 12:22

金山空回是遗憾,讲讲信心的话题

方法用得好,自有其优点,但信心是一个另外的话题,比如一个讲波浪的人就讲过一段,下面引用一下.我觉得信心可以试正,也可以试反.市场有很多是随机的,硬要把它"钉定"可不容易.这个市场已经好到了不套路重复,有一套一套地让该发生的都发生.
人捕捉"模式"的能力毕竟有限.而前不信,后不信,最后挣钱的方法(在特定事情发生的条件下)也放弃了,自废武工.所以,搞清成了,是为什么,败了是为什么是投机市场的基本要求,否则不如提早退出.---谈用波浪灵不灵----

"很多人,是迷信(这里没有否定波浪或其他理论的意思,只是强调人们迷恋的程度)某种方法、信念或理论的,所以他无法控制自己内心的使用冲动,从而在该理论的效果波动区间中,无论好坏,都加以使用。其结果就是时而有效,时而反效。在有效区间里,获利会让他失去理性,并在接下来的反效区间里蒙受巨大损失。这种损失的经历又会冲击他的信任体系,从而产生另一个有关对理论信任程度的波动曲线。除非他认识到这种理论有效性的波动性,并加以有效的利用和回避,否则不能跳出这种信任体系的波动性,从而造成微观上的心态波动性。当这种微观的心态波动性汇聚,成长放大后,就可能形成宏观上的心态波动性,从而产生可影响更多人的公众事件。于是另一种更大的波动性产生了。"

[ 本帖最后由 garyfirst0001 于 2006-7-2 12:24 编辑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操作讨论:论剑,不必在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