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 发表于 2006-9-8 17:50

转帖

谭雅玲:政策受制经济 汇率观望利率【2006.09.08 14:03】
  本周外汇市场美元汇率表现波动不定,其兑欧元汇率水平在1.27-1.28美元盘整,美元利率政策的犹豫不决,以及欧元经济缺少动力,使价格区间难有突破;美元兑日元汇率则继续在115-116日元波动,日元不确定因素继续影响价格投资方向;美元兑英镑汇率则出现较大幅度的上升,价格区间扩大为1.87-1.90美元的调整,其中英国政治因素是导致英镑走跌的重要原因;美元兑瑞郎汇率在1.22-1.24瑞郎之间,波动原因在于欧元与英镑汇率的交叉影响,而瑞郎利率有上升的迹象,使其价格处于观望状态;美元兑加元汇率在1.10-1.11小幅波动之中;美元兑其他货币微幅调整,国际经济、政治以及投资投机方向不清,使主要汇率水平难有明确方向指引,但亚洲一些货币继续面临上涨压力,主要货币利率因素是主要拉动影响。
  外汇市场当前表现继续受困于利率前景以及经济表现,而美、欧、日三者之间的交缠、比较和依附的复杂关联,使金融市场判断性迷失,利率继续成为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经济数据则敏感于心理,而经济实际状况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经济基础因素依然是汇率趋势的主要依据。
  1、 美元利率上下难定。年初至今的美元利率之争越来越烈,不清晰愈加扩大,至今对于美联储9月例会加息预期已经降至不足10%的可能,而政策层面并没有完全排除加息周期的结束,进而使市场猜测与争论继续扩大。从短期一些经济指标或官方言论看,美联储货币政策依托的通货膨胀指标依然处于超标状态,一周数据显示的工资成本上升,进一步预示未来美国通货膨胀并非乐观。美国劳工部周三公布,经修正后的美国第二季度非农生产率较第一季度增长1.6%,增幅虽然与市场预期一致,但第二季度单位劳动成本较第一季度上升4.9%,初步数据为上升4.2%,而第一季度单位劳动成本上升9%,是2000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大升幅,第二季度单位劳动成本较上年同期增长5%,为1990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快增长步伐;尤其是劳工部的报告显示,4-6月份期间非农产值增加3.1%,劳工部报告中还包括对第一季数据的修正值,显示了第一季劳工时薪修正后为大增13.7%,远高于增长6.9%的初值,第二季薪酬增幅放缓,但仍然有6.6%的涨幅;劳工薪酬增加在过去一年中将单位劳工成本推高了5%,为自2000年第三季来的最大增幅。美国单位劳工成本增长步伐明显加快,使关注通货膨胀状况的美联储官员认为通货膨胀面临严峻的现状,投资者也反复探索美联储对于经济放缓将缓解通货膨胀压力的预测是否真实,一些已经断定美联储紧缩货币周期已结束的预期,或随从劳工部报告而有所修正,认为美联储收紧周期还未到终点。市场依然担心美国非农生产率放缓将带动通货膨胀压力进一步抬头。
  尽管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表示,自90年代中期以来的受益趋势似乎仍维持不降,但美国里奇蒙联邦储备银行总裁拉克尔则表示,美国工人薪资成本上升,令美联储更加担忧通货膨胀可能难以攻克;他担忧经济增长放慢之际美联储不再继续加息,可能不足以降低通货膨胀压力,他不认为经济增长放慢通货膨胀会自己降下来,经济增长放慢不会让通货膨胀发生转变,他重申了8月8日会议上他不同意维持利率不变,市场风险是通货膨胀会稳守在目前或高于目前的水准,这种情况可能出现的迹象就是薪资成本上升。美联储利率前景需要继续跟踪观察。
   2、美国经济艰难调整。金融市场格外关注的美联储经济褐皮书指出,7月中期至8月晚些时候,美国经济活动整体来看继续增长,但12个地区中有5个地区报告称经济增长放缓,住宅建设松懈下来且能源成本上升,波士顿、纽约、费城、堪萨斯城和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均报告称增长率下降,但其余7个地区则表示,自7月26日发布上次报告以来,其经济活动的步伐变化不大,能源、金属及其它商品的价格普遍上涨,但这种局面似乎并未引发更为广泛的消费物价上涨,显示美国经济依然有稳固基础。此外,美国联邦房地产企业监管办公室公布,截至6月30日的过去一年中美国平均房价上涨10.06%,但第二季增长季率为1999年第四季以来最慢,暗示美国房市增长快速降温,美国经济泡沫处于消化状态。美国第二季房价较第一季上涨1.17%,年率化后的增长率为增长4.68%。另外,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2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下降9000人, 劳工部9月2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经季节调整后的数据降至31万人,前周则上修至31.9万人,9月2日初请失业金人数降至7月22日一周以来的最低水准。同时美国7月耐用品批发库存连续第35个月上升,7月批发库存增长0.8%,升幅略高于市场预期,因销售增长放缓至0.4%,进而消化库存可能将拖累经济增长的忧虑,特别是第二季库存投资为GDP增长率贡献0.6个百分点。
  美国经济数据变化的好坏各异,增加美联储与市场判断利率前景与经济前景的难度,但是美国经济依然处于调整状态,相对优势与实力依然稳固是不可否认的;而经济周期或阶段变化,并非显示经济长期收缩或衰退,美国经济韧性是难以改变和否定的,而美国中期选举也需要相对稳定的经济基础作为保障,美国经济稳定有充足理由和支撑基础。
  3、关联因素变量繁杂。一周来与汇率关联因素复杂繁多,其中既有国际机构预测信息,显示经济利好性普遍;同时也有利率判断的争论,进而产生价格方向的迷失;更为严重的是资源类产品价格出现向下趋势,价格区间紧张与不稳定,导致心理预期混乱、恐慌,价格趋势扑朔迷离。
  其一是国际机构对经济乐观。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全球经济前景表示乐观,虽然预计全球经济前景有明显倾向于下滑风险,但2007年经济增长率有1/6几率降至 3.25%以下,而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5.1%,高于4月份预估的4.9%,2005年经济增长率为4.8%。此外OECD同时将欧元区2006年经济增长率大幅调高至2.7%,原先为2.2%,尤其维持对美国今年经济增长3.6%的预估,预计日本今年增长率为2.5%,略低于5月预估的2.8%,但调升今年G7整体经济增长率预估至3.0%,5月时预估为增长2.9%,显示经济利好突出,进而使价格方向更难以判断,当前价格与长远前景有脱节现象。
    其二是日本资本流动变化明显。日本最新一周投资组合数据显示,截至9月2日的当周,外国投资者净买入价值1519亿日元的日本股票,净买入5259亿日元的日本债券,但净卖出5747亿日元的日本票据;日本投资者净买入价值1130亿日元的外国股票,净卖出1085亿日元的外国债券,净卖出价值 776亿日元的外国票据;总体而言,这份数据显示,截至9月2日的当周日本市场净流入1762亿日元,之前一周为9491亿日元的巨额净流出,进而产生国际资本价格变数的扩大,包括汇率、股票以及其他价格的调整,日本股市出现新一轮上涨趋势。尤其是日本央行继续维持利率稳定以及进一步观察加息时间和经济未来方向,日本隔夜拆款利率目标依然为 0.25%,官方贴现率维持在0.4%;市场继续寻求有关央行今年再度加息可能性的线索,进而日元多数面临贬值的可能,虽利于经济复苏,但却加大金融市场判断的艰难性。
  其三是欧洲央行利率面临艰难抉择。欧洲管理委员会委员韦伯表示,如果欧元区通货膨胀前景面临的上档风险成为现实,欧洲央行或将采取更为有力的举措;他认为欧洲央行目前有必要进一步收缩刺激性货币政策,因为区内12国经济增长趋强。欧盟执委会也认为,欧元区经济增长今年将加速至2.5%,为2000年以来最高增长率,并高于之前预估;同时将通货膨胀率预估值从2.1%调高至2.3%,欧洲央行官员再次强烈暗示欧元区利率今年将会上升,而且明年还可能继续加息。尽管欧洲央行加息似乎已经是箭在弦上,央行官员也在各种场合不断强调央行控制通胀的决心,但市场近期也有不同声音出现,这种声音来自于欧洲议会,并且可能对于欧洲央行的组织架构产生深远的影响,欧洲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方独立性面临挑战;据悉欧洲议会将可能就持续加息导致的经济风险对欧洲央行提出警告,同时着手对央行的工作方式进行系统性的改革。
  最后是国际石油和黄金价格大幅回落。一周来,国际石油价格最低已经回到67美元,黄金价格在624美元,其中与美国因素以及美元连接最为紧密。此外地缘政治因素的不确定,特别是伊朗问题的僵持不定,使金融市场难以摆脱紧张心理。加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份分析报告预计,未来数年金属价格将出现回落,尽管全球特别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需求日益膨胀已经推动目前金属价格屡创历史新高,特别是今年以来许多非燃料大宗商品价格都出现大幅上扬,其中金属价格自2002年以来已经实际上涨了180%,涨幅之高甚至超过原油价格,后者同期涨幅仅仅为157%,但IMF专家得出的结论是不断攀升的金属价格终将回落。伴随金融产品价格与资源价格商品的迷失,金融市场预期的复杂性扩大,价格前景难以把握,利率是核心因素。
  而引起市场更大关注,或石油价格价格在供求减少中的回落,更集中于美国新油田的发现。美国墨西哥湾特大油田的新发现,是美国石油供应面的利好消息,据悉在墨西哥湾的深井勘探发现一个油气蕴藏量可能高达150亿桶的特大油田,如果这些储量能够探明,美国原油储量将至少能增加50%;有人认为这个油田的发现也许意味着国际油价开始5年甚至7年的长期下跌,未来9年石油供应将会增长25%;目前美国原油商业库存为3.3亿桶左右,比去年同期水平高6%,这种态势将持续到年底;墨西哥湾地区是美国重要能源基地,其原油产量约占美国全国总产量的25%,鉴于该地区地理构造适合蕴藏原油,目前包括美国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英国石油公司等多家国际石油巨头都在这里进行勘探即使能源对外依存度将来仍高达50%,但对目前原油2/3靠进口的美国来说已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美国每天消费2000多万桶石油,约占全球总消费量的四分之一,从中东的进口就占到1/4。
  上述诸多问题的缠绕使价格前景不确定性上升,投资投机都难有预期方向与目标。
  预计短期美元将会进一步贬值,一方面是财年统计数据均衡的需要,另一方面就是市场策略技术需求的体现,进而欧元将有可能冲刺1.30美元,日元将会继续向下118-120日元,但都是短暂停留价格;其他价格随从调整,美元波动不定将继续处于自身经济调整以及对外政策与策略需要。

mai 发表于 2006-9-8 21:26

美国经济:最艰难时刻已经过去?【北京时间 2006年09月08日 09:42】来源:金融时报撰稿人:陶冶

在美国经济放缓大局已定的背景下,最近一周的数据对于美国投资者来说称得上是莫大的安慰。先是上周三美国商务部上修第二季度经济增长数据0.4个百分点;接下来上周五美国劳工部又发布了好于预期的非农就业增长报告(8月份美国新增就业12.8万个)。乍一看去,美国经济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经济虽然仍将放缓,但图景已有所改观。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美国经济风险依然存在,衰退几率并非为零。

事实上,除最新数据外,引发市场乐观情绪的主要来源仍要追溯至美联储上个月暂停加息脚步。一些投资者甚至预期美联储可能会在明年削减利率,更有人在此基础上开始憧憬今秋美国经济的转好。的确,目前美国的股市已经开始上扬,道琼斯工业均指自7月中旬以来已经上扬了6.7%。上周五收于11464.15,为近3个月高点,与2000年1月创下的最高纪录11722.98点相差不到260点。不过,美联储是否会把暂停加息变成终止加息?房市硬着陆是否全无可能?油价万一重拾升势将带来冲击几何?历来股市表现欠佳的9、10月份又是否会拖累美国下半年经济?谁也没有把握给出确切的答案。

首先,美联储暂停加息是近期推动市场的最大利好。不过,如果通胀再度抬头,并迫使政策制定者再度启动加息,则不仅利好不再,前景也将更加险恶。

由于高利率会对企业利润和消费者支出构成威胁,股市势必因此受挫。最近,有关消费者价格指数、消费者开支、就业和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的报告在一定程度上都给了投资者一些鼓励,市场上比较普遍的看法是通胀上扬势头已经减弱而经济放缓亦不至于引发衰退。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眼下美国的通胀数据还没有平抑到足够温和的水平,年增长率仍然在2%以上,超过了美联储官员所谓的“舒适”区域。美联储会否在未来几个月内恢复加息,将主要取决于通胀水平能否继续下降。

从房市来看,这个因素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从来没有像眼下这样重要过。近日,有市场人士预言美国股市今年将呈现强劲收尾,但同时也警告美国硬着陆的风险在20%左右,也就是说美国出现经济急降进而扰乱金融市场的可能依然存在。而这20%的风险将主要源起于房市。眼下,与房地产相关的债券已经成为美国债市最主要也是最大的组成部分,房地产业走势对于消费者支出也至关重要。现在,几乎与美国房市相关的所有指标都在缩水,至少较其高峰时缩水10%到20%。7月份新房销售下降4%以上,当月旧房销售更是创下200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房市库存一升再升,部分市场价格已经开始回落。更有迹象表明,一些拥有大型抵押贷款部门的银行可能会出现利润缩水。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利用抵押贷款重新融资来购买新汽车以及高清电视的计划显然要推迟执行了。

再来看油价,地缘局势趋于缓和,飓风尚未光临,经济放缓又暗示需求可能下降,在这一系列因素作用下,眼下的国际原油期货价格较其夏季高点已经回调了10%。

但是,地缘局势难以预料,飓风季节仅仅过半,全球性的需求大幅下降更是不大可能。这一切都可能成为油价重拾升势的契机,进而成为通胀回归快速上扬的导火索,威胁消费者支出和经济增长。

说到股市表现欠佳的9、10月份,在美国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在不进行总统选举的年头,美国股市通常会在国会选举前降至低点,之后再开始持续上扬。据统计,在1950年以来的国会选举年中,自第三季度末开始的12个月中股票平均涨幅为30%,下跌的情况则一次也没有发生过。另外,从20世纪初至今,9月是惟一一个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平均起来出现明显下跌的月份。统计数据显示,9月份美国股市下跌的几率为三分之二,平均降幅在1.2%。而10月份也是美国历史上道指平均上扬幅度最小的一个月,曾经发生在1929年10月和1987年10月的美国股市暴跌更是令投资者对这个月份心怀惴惴。

去除历史因素,投资者对于将于10月份发布的第三季度公司利润报告也有所担忧。过去四年来,美国大企业从整体而言保持了两位数的利润增长,但现在这个增长速度已经有所放缓,显然这也会影响到股票的走势。不过很多分析人士认为,只要公司利润增幅不出现太大的缩水,就不必过分担忧。因为,企业利润增长的放缓在一定程度上将有助于缓解美联储加息的压力。祸福相依,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总之在这样一个瞬息万变而又彼此关联的世界里,谁又能给未来一个确切的预测呢?

游枷利叶 发表于 2006-9-8 21:31

谢mai叔!

kingbear 发表于 2006-9-8 21:46

鼎一下

双番东 发表于 2006-9-8 22:48

谢谢!

顶!

mai 发表于 2006-9-9 14:46

笨熊--美元摆脱泥潭-2006-09-08 22:22:10--发表了《忍无可忍无需再忍》的帖子,本周终于不用再忍了,美指在周末有效突破了85.45的上限压力,摆脱了84.50-85.50的一个多月的泥潭。本周的突破,是在以下背景下实现的:黄金下跌,石油下跌,德国财长称日元过度贬值,人民币汇率连续破纪录,鲍尔森重申强势美元政策。因此,我认为基本面上看,美元的突破有充分的理由。看看技术面:日K线图明显突破压力,85.50-85.70一线的突破干脆利索,下周可能反抽确认突破的有效性,但只要日收盘价不能连续3个交易日位于该区域之下,美元短期强势得以保持。周K线上,美元还有3个坎要过,86.00-87.00-88.00,这三道坎是美元中长期上涨趋势确认必须跨越的,在88.00之下,所有关于美元强势的看法只能作为猜想。我期待着美元进一步的表现,但88.00的突破,我没有放在年度预期里。我更倾向于美元85.50-87.00-88.00的区间波动。


主要货币看法--2006-09-08 22:47:43--承接我在<<技术分析和逻辑推理 >交叉盘技术分析和逻辑推理 >>一文中的看法,在日元没有突破115.70之前,欧系的弱势不会改变,其中的逻辑我不再重复。      
    欧元/美元:技术上有两个位置不能过:1.2640,1.2500, 1.2640是欧元/美元前期突破之三角形上轨,现在变成了支撑,破掉1.2640,证明前期突破是假的;突破1.2500,则证实欧元进入中期下跌周期,底部在哪里我不清楚,但顶部我很明白,现在已经下移到1.2900;1.2900之下,欧元没有资格谈长期强势,过1.3000,欧元中期强势无疑,这个铁律我不会改。操作方向:高位空。
       英镑/美元:形态和指标上略好于欧元,但情况也不是很妙,一个位置不能过1.8600,该位置突破,目标是1.8200,如果下周守稳该位置,那么英镑可能会反弹,目标在1.8850附近,顶部也十分清晰,1.9050-1.9100,1.9200之下,英镑没资格谈长期强势,过1.9300,英镑中期强势无疑,这个铁律我也不会改。操作方向:高位空。
   美元/日元:在非美整体趋弱的情况下,日元也难以独立走强,这和我在另一文中所说的115.70不过,不要奢望日元短期继续走强,114.60不过,不要奢望日元中期走强的观点相一致,下方继续关注这两个位置,上方关注117.10和118.70两个位置,117.10是日元短期弱势延续的标志,118.70是日元中期弱势的开始。不过,我相信,日元在非美中的跌幅应该是最小的。操作方向: 区间操作
澳元/美元0.7480-0.7710区间十分明显,中期反弹结束,进入下降周期,0.7710-7750,中长期大顶,可在该区域放长期头寸,0.7850止损,目标0.6800-0.7000。

[ 本帖最后由 mai 于 2006-9-9 14:51 编辑 ]

mai 发表于 2006-9-9 14:50

另一种声音~


“强势美元”如鸦片 【2006.09.09 14:00】 来源:财经时报   【作者:王宸】
  开足马力印刷钞票的美国,总要让美元贬值,并在历次美元贬值中获得了剥削世界经济增长的独家利益
  8月份,在美国二季度高通胀与经济急剧放缓的双重压力下,鲍尔森再次祭起“强势美元”这面美国产大旗。但是,美元的走势却显然没有给人们窃喜的机会,只不过市场已经习惯于历任美国财长的“强势美元”老调,不再惊奇了。
  很明显,中国顺差增大与币值稳定使人民币需求强劲,投资者抛出美元转而持有其他货币的预期十分强烈,以至于俄罗斯急不可耐地全面放开卢布的流动,并希望建立以卢布为交易货币的石油能源交易所。
  如果算上伊朗准备用作石油交易结算单位的欧元,这些货币只要真的实现其市场价值,投资者手里的美元就只有缩水的份,决不会有什么强势。
  美元“劣币效应”难以消除
  传统上美元与原油黄金等的价格呈负相关关系。目前来看,虽然这种负相关关系多次出现明显的误差,但是随着价格上涨,美元一再走低的趋势却十分明显。
  即使美联储加息,对美元走强的作用也看不出来,特别是日本首次结束零利率政策,美联储加息面临诸多困境,更令非美货币的前景看好。
  放在手里的美元随时可能会随价格上涨贬值,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少,这种情况下,世界消费者就更倾向于用手里的美元进行消费结算,而投资保值则倾向于欧元日元等货币。这样,美元就很大程度上取代其他货币成为交易首选货币,这就是“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
  于是,大量的美元被普遍用于国际结算,而其他货币则被投资者持有。不能不说这是中国巨大的美元顺差的一个因素,如果考虑世界消费者通过美国市场化解美元的“劣币效应”,来消费中国商品包括中国劳动的话,那么中国的巨大美元顺差只是美元“劣币效应”的替罪羊。
  这种情况下,持有美元的世界投资者面对“强势美元”的鼓吹,确实难以分清这是恐吓的大棒,还是诱人的胡萝卜了。
  “强势美元”是美国“鸦片”
  19世纪,西方国家以鸦片作为贸易产品,掠夺各国的财富,鸦片在历史上成为一种最重要的商品。
  而纵观美元发展的历程,无不具有货币“鸦片”的缩影。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后,由于与黄金挂钩,美国取得了世界货币的地位,但是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尽管美元一再贬值,美元仍然维持其世界货币的地位。
  每一次美元贬值,美国人都会拿“强势美元”说事,这既是精神上的一种美国产鸦片,又是一种美国产的“金融鸦片”。世界投资者就这样在一次次的吸食“美国鸦片”后,把美元推向汇率走强的虚幻境地。
  但是,开足马力印刷钞票的美国,却总要让美元贬值,并在历次美元贬值中获得了剥削世界经济增长的独家利益,这是其他国家难以分享到的。所以,现在的投资者对“强势美元”已经看得很清楚:只要美元走强了,就为美国印刷钞票提供了机会。
  那么,能否继续像过去一样兜售“美国鸦片”就面临着历史的抉择。
  矛头指向人民币
  很明显的是,目前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民币的稀缺性,因为人民币没有成为世界流通货币,导致对人民币的货币需求增加。这是因为,即使世界市场持有人民币的需求很强烈,也不可能一下子放开人民币管制,使之在全世界自由流动。
  由于人民币管制的放开是渐进的,这也决定了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是逐渐增加的。至于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到底需要升值多少才科学,并不是唯一的矛盾。
  如果加快放开人民币管制,可能造成人民币汇率的大幅被动;而不加快放开人民币管制,人民币的需求被人为地抑制,只能催生人民币的汇率价格一路走高。
  而“强势美元”显然将矛头指向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换句话说,只要人民币汇率更加灵活了,就可以出现对人民币的大幅做空,并实现“强势美元”的目标,美元才能摆脱“劣币效应”。所以,要想在全世界推销“美国鸦片”,自然需要人民币管制的放开和灵活性。
  汇率动荡将不可避免
  “强势美元”并不唯一依赖于人民币放开管制,还有世界金融市场的波动周期等因素,也少不了已经全面自由流通的俄罗斯卢布。但是,无论如何,“强势美元”的实现必然借助于其他货币的贬值与做空,这就为世界金融体系的动荡埋下了伏笔。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尽管美国在一些历史时刻选择美元大幅贬值,从而获得巨大的利益,但是要想维护世界货币的地位,美元还必须回升。美元汇率的上下波动周期是美国赖以实现政策目标的必要条件。
  这样,美国只要控制美元的波动周期,就可以实施政策目标,实现其各种国家利益。“强势美元”反映了美国试图控制世界金融体系演化进程的决心,而不单纯在于汇率的升降波动。
  只不过,在美元汇率升降周期波动的过程中,总有对冲基金等大量狙击力量,对一些国家或货币下手。“强势美元”这个信号,实际上告诉我们,世界金融体系内的汇率动荡将会到来,出现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仅代表个人观点)

旦旦 发表于 2006-9-9 14:56

;);)

mai 发表于 2006-9-9 15:13

从5月份至今欧元一直在做大区间的震荡,直至今日它已经形成了四级分化。
即1.2940-1.2780、
1.2780-1.2670、
1.2670-1.2560
最后是1.2560-1.2470。
如此一来操作也就变得简单了,区间操作我想大家都明白,严格按照操作即可,直到有背离或是图形突破为止在考虑方向问题。

hahaha0802 发表于 2006-9-9 19:47

谢谢!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