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十年,有不少慶祝。市民對甚麼的偉大建設、名人建樹,興趣不大。這都可以搬進博物館,寫成教科書,讓後人評價便是。對於我們這些「十年人」,最能慶祝的是,好彩未死,仲有得捱。 的確,過去十年做香港人是不易的,風浪之大,又怎是中英談判雙方所能估到及可作出防範呢?
八萬五政策殺傷力大。 港人在回歸十年中的一個大劫,是負資產,這跟八萬五有關,而八萬五又跟中英談判時,雙方的不信任有關。
由於中方怕英國人在97前將土地賣光賣淨,得到巨款,再「挾帶私逃」,就會累死港人,所以就限當時港英政府每年只能賣五十公頃的地。這是負資產之父,負資產之母,當然就是董特首所推出的八萬五。
80至90年代,有約120萬港男女進入30/40歲。他們是適婚年齡,又因當時的港經濟發展,而累積了一定財富,要置業成家是很必然之選擇。如果沒有了這只能賣五十公頃地的限制,地產發展商就會大量買入土地,建屋以出售,中產居所的樓價便不會升至逾萬元呎。但就偏偏在這時刻,地產無足夠之地可買,地價自然會
被搶高,樓價亦被推至偏高。雖然其後中英雙方均見到這限賣五十公頃地的遺害,中方便側側膊,讓港英政府鑽空子去賣多於五十公頃的地。但由於大框框仍在,
在大框框內的小動作,幫助不大,結果是樓價由92年的每呎二千八百元、升至九七年的八千二百元。人人都知,當大部分中產都是先使未來錢,借大錢去買樓時,政府是應明白其後八萬五政策,對中產,這個社會中堅分子的殺傷力。誰都要顧慮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後果。
中央明白這個道理,故今時對A股市場過熱的處理,是用盡了一切鄉村包圍城市的策略,而不是來個硬上弓的炮打司令部。但你就聽見不少分析家,說中央政策無效。一刀切,易,但後果呢?
董班子就是直接地炮打司令部,結果一炮打出負資產。筆者在97年五月,跟一些政府智囊茶話,就提出這個硬拖低樓價的不妥-資產縮水,稅收縮水,庫房缺水,財赤將巨。但有關人士認為不足懼,結果大家知,有七年衰。
為政者須知民眾需要。 筆者不是在此謂有過人之明,而是為政者,只要看緊人口金字塔圖,自然可以看出在之後數年的政策用力之所在。
假如在80年代中英談判時,中英雙方有看到當時的人口金字塔圖,知道要買樓的人多,不將土地供應限在50公頃這麼少,而是有100,以至150公頃時,
就不會出現97時樓價因供不應求,致炒風蔓延,誘發八萬五出台。
又假如制定八萬五政策時,又看看人口金字塔圖,知道香港廣泛置業潮已過,不少人已有樓時,其實政府不推出甚麼樓房政策,樓價已因價貴而下滑。特區政府亦不會引來這麼多民怨,之後的七.一遊行相信起碼會少了這批負資產者。
前時不忘,後事之師,政策制定政策時,不妨多考慮五年後,十年後又如何,並以人民的需求作參考,始可免做出愛之適足以害之的政策。要留意,筆者是要參考人民需求,而不是人民訴求。在今時一片香港人口老化聲中,未來對殮房、山地、火化服務需求必多。但有多少港人會談這個。要談的,也多是領錯屍,死人疊死人。這些看似震撼,實則一定不會如負資產般,帶來燒炭,跳樓的人命事。
筆者不是在這裏去指摘何人,而是大家應明白,草民的苦與樂受政府的政策影響大。
中英談判時,中方怕港英「挾帶私逃」是對的。大家看澳門回歸時,剩下只夠6個月政府支出的財政儲備便是。如中方不是在這裏把關,相信不知會出現甚麼怪事。但這個溫室保護,反而成為害苦港人成為負資產者因素之一。
到特區政府成立,政府又以為人人有屋是好事,結果凡有屋都要哭。兩者都是愛之適足以害之,好心做了壞事。
假如在未來十年,特區管治仍逃不離這個死症,則港人又將要蒙受一劫,是甚麼劫?不知,總知是使你身家財富少一半就是。對此,望為政諸公,包括行政及立法兩會成員,能俯瞰我等蟻民之苦,做決策時,以較長遠的目標和較廣闊的眼光看事物,做決策,就將是港人之福,也好讓我們這班將入老年輩之人,退休也有餐安樂茶飯。
6月27日,鏞記的回歸十年宴,也體現了這十年來港人的拼搏精神。港人在八萬五、金融風暴、沙氏衝擊、凍薪失業狂潮之下,仍可以爬起身,再上來,都算我們港人拼勁好、捱得、打得。鏞記十年回歸宴如何體現這個?
1.頭盤的葡香鮮茄,是個日法Fusion菜。鏞記怎會識做?原來是甘健兄親自向位Fusion菜高手井上惠子學習。老行尊也不恥下問,才是進步的原因。
2.有新也不能忘舊,三圍的《經濟日報》讀者,一致選出隨園食譜的蘿蔔魚翅和六十年代流行的油浸筍為一絕。蘿蔔切至幼過牙籤,刀功之厲害,拜服、拜服。今時今日能找到三斤重的筍,認真難得,油浸完而無油,一絕!
港人與時並進努力不懈。
當然射鵰英雄傳有謂的二十四橋明月夜,連在場的金庸與倪匡都謂未食過咁好食的豆腐。有關該宴的報道可看今日本報副刊。
與時並進,努力不懈,是全港人賴以成功之因素,而這個在過去的十年,港人是充分做到的,希望在未來十年亦能如此便不怕競爭了。
香港經濟日報 石鏡泉 2007-07-03 經濟與投資--七一之後
七一回歸慶祝已過,按照中央七一托市論,由於胡錦濤已離港,托市冲喜之戲做完,大市將要回落,是也不是?筆者相信不是,因為中央不用為慶七一回歸而托市,托不托市,全靠投資者自己。
投資者對後市看法,有悲觀派,樂觀派。筆者則兩派不是,是錢開眼派。金融市場只信服一字,錢。有錢則靈,無錢則謝。今時是有錢還是無錢?筆者看錢仍在,故股仍可升。一直到床頭金盡,錢不再,市便枯。
90年代前,環球金融市場的資金來源有三,1.當地市場人士的自然累積(即儲蓄),香港人於70、80年代打工,辦廠賺到錢,有了閒錢便投資,故80、90年代,港股民數目大增,對財經資訊要求亦多,敝報亦是在這種背景下,得以發展。
2.外資大鱷的炒作資金。這些資金來也速,退也速。1973年有利獲家,1993年有大摩等外資,1998年有一眾大鱷衝港股、港滙,這些炒作資金其買貨的目的,不是長綫投資,他們買貨目的是為求做更高位散貨,故他們一來,市便升,但亦通常在1至1年半之後散水,市冧。
3.對冲基金來炒作。這些對冲基金可以是上述2.的資金,亦可以是另類外資,他們入場的時間可以更短,可以是幾個月便散水,也可幾年才散水。如1998年時,5、6月間大舉來港,8月港府入市對抗,他們便散水。之後在這一兩年間,我們便經常有對冲基金長駐,例如兒童天使基金在港已經年。
QDII助旺股市;對冲基金不一定是要市波動才賺錢,他們最好是市場海不揚波,因為市不動或少動,即是波幅Volatility會減少,波幅減少,會減低對冲基金的買賣成本及其所要面對的可能虧蝕風險,對冲基金賺錢是靠細水長流大流。例如借入不及兩厘的日圓,沽之去買港元(即美元),再轉去買3厘股息之港股,假如
1年後,所持的港股升了5%,港元(即美元)兌日圓又升了5%,則這個對冲基金在未計入其他成本,名義上是賺︰3%股息加5%股價升加5%滙價升減兩厘日圓息成本,即平平穩穩地賺了11%。借入10億便可賺1億1,無本生利,划算之極。
以香港情況言,我們尚有第4個資金來源,就是QDII,這個新事物每天都在變化中,要留待較多篇幅去談,故明天談,其他資金的變化就今天談。
毫無疑問,本地資金在經過2006年的國企股在港上巿潮一役,普羅股民都是多了錢的,十多年的蟹股,可以鬆綁。新認購之股又普遍可賺逾30%,故只要股巿氣氛不冷卻,投資者一般都會賴在「賭桌」不走,故巿場上活動的本地資金,是相對多,不用說別的,李田叔雖叫人審慎,但他會全退出股巿嗎?相信不會。
外資大戶在2006年賺了大錢後,在今年初一度套利退出,故港股在萬八點區便回下,具體反映出來的,是國壽(2628)由28元下跌至18元,但為甚麼今時又回升上29元?可以說是外資大戶認錯,故不得不轉身吸。促成他們要吃回頭草的,部分是國壽業績後勁不俗(今年首季已賺89億,約是去年全年盈利的 40%),
餘下三季如有這表現,你叫已沽貨的外資怎不歎走寶?
國指見18000? 當然,促使外資要回吸港股(應是H股才較正確),是因為中央推出了新新版QDII,即銀行、證券行可設私募基金來買股,這會將大量內地資金可來港買股,而不是如新版QDII一樣,只得70億美元來買股。亦因此在這兩周,港股成交才見突破千億,據巿場云,其中不少資金就是來自外資的。此中的重要
意義是,如外資真是在前兩周,於 20000點水平才入市時,後市可望多少?如外資要三成才散水,即是恒指要見26000,或國企要見18000?筆者估這一浪,
恒指能見24000已不錯,國企要見18000並非不可能,因為同胞有多少錢來港,怎好估?
那些對冲基金又如何?一如前述,對冲基金最關注的,是有沒有平價資金,以今時環球的息口情況看,實在看不到日本會有心大加息,將日圓利息扯上3厘,這又有甚麼意義?
日本在這幾年間,一直做個平價資金出口國,他們將利息壓低,形成大息差(見表一),對冲基金自然會做運輸隊隊長,借日圓,買美元(或其他貨幣)去投機、投資。就算計入滙價風險,只要這個息差能在2厘半以上,對冲基金就可以長借、長投機。因此,當其他各地貨幣的利息上升,而日息不升時,這個日圓套息交易就一定旺盛。
對港股言,美息高低,對這個日圓套息交易有一定影響。在今年5月8日(見圖一),美國利率孳息曲綫是逆轉,即預期未來息會低於今時息,此即未來會減息,是不利日圓套息交易者的,但到6月8日美國孳息曲綫轉為正面曲綫(即所有較長期息均高於較短期息),反映未來減息機會少了,就算6月29日美息稍回(見圖二),也是整條孳息曲綫向下移,而不是長息降,短息升,(尤其是1年至3年期的)反映市場仍是看未來1至5年內,美息基本上會升。這個變化有頗重要意義,就是
謂美日息差,會拉闊,利日圓的套息交易,此即時對冲基金的資金會無缺,有利金融市場的暢旺。香港市場上仍有另筆資金,是其他市場所沒有的,就是QDII,
當市場上資金豐裕時,股市是傾向被高估的,凡被高估了的,終有一天會回下來,這是何時?又有甚麼迹象可尋?明天續。
转贴
07/09-07/13各国经济数据7月9日星期一
07:50 日本 5月份核心机械订单 前值2.2%/月,-9.0%/年;市场影响★
07:50 日本 6月份广义货币流动 前值3.1%/年
07:50 日本 6月份M2+CD货币供应量 前值1.4%/年
07:50 日本 6月份银行贷款 前值0.9%/年
09:30 澳大利亚 6月份ANZ招聘广告总数 前值10.3%/月;市场影响★
09:30 澳大利亚 6月份季调后ANZ报纸招聘广告 前值4.5%/月,-0.4%/年
09:30 澳大利亚 6月份季调后ANZ网络招聘广告 前值10.9%/月
13:00 日本 6月份经济观察家前景指数 前值50.0;市场影响★
13:00 日本 6月份经济观察家现况指数 前值46.8
14:00 德国 5月份季调后出口 前值0.9%/月
14:00 德国 5月份季调后进口 前值0.8%/月
14:00 德国 5月份季调后贸易收支 前值150亿欧元;市场影响★
14:00 德国 5月份经常帐 前值96亿欧元
16:30 欧元区 7月份Sentix投资者信心指数 前值42.0
16:30 欧元区 7月份Sentix现况指数 前值64.75
16:30 欧元区 7月份Sentix预期指数 前值21.25
16:30 英国 6月份生产者物价投入指数 前值0.4%/月,1.2%/年
16:30 英国 6月份生产者物价产出指数前值0.4%/月,2.5%/年;市场影响★
16:30 英国 6月份核心生产者物价产出指数 前值0.2%/月,2.3%/年
18:00 德国 5月份工业生产 前值-2.3%/月,3.8%/年;市场影响★
18:00 德国 5月份制造业生产 前值-2.4%/月,8.9%/年
7月10日星期二
03:00 美国 5月份消费信贷变化 前值26亿美元;市场影响★
07:01 英国 6月份BRC同店零售销售 前值1.8%/年
07:01 英国 6月份BRC总体零售销售 前值4.0%/年
09:30 澳大利亚 5月份房屋贷款 前值0.7%/月;市场影响★
09:30 澳大利亚 5月份季调后房屋贷款 前值2.2%/月
14:00 日本 6月份机械工具订单
14:45 法国 5月份工业生产 前值-0.8%/月,1.7%/年;市场影响★
14:45 法国 5月份制造业生产 前值-0.5%/月,2.3%/年
16:00 意大利 5月份工业生产 前值-0.8%/月,4.0%/年
16:30 英国 5月份贸易收支;市场影响★
16:30 英国 5月份与欧盟贸易收支 前值-24亿英镑
16:30 英国 5月份非欧盟贸易收支 前值-39亿英镑
18:00 英国 6月份BRC-KPMG零售销售
19:45 美国 7月7日当周ICSC-瑞银华宝连锁店销售 前值0.1%
20:15 加拿大 6月份新屋开工 前值22.97万;市场预测22.1万;市场影响★
20:55 美国 7月7日当周红皮书商业零售销售 前值-1.1%
21:00 加拿大 央行利率决定 前值4.25%;市场预测4.50%;市场影响★
22:00 美国 5月份批发库存 前值0.3%/月;市场预测0.4%;市场影响★
22:00 美国 5月份批发销售 前值1.3%/月
22:30 英国 5月份领先指标;市场影响★
22:30 英国 5月份同步指标
7月11日星期三
05:00 美国 7月8日当周ABC/华盛顿邮报消费者信心指数
07:50 日本 5月份经常帐 前值50.3%/年
07:50 日本 5月份经常帐 前值19865亿日元
07:50 日本 5月份贸易收支 前值34.7%/年
07:50 日本 5月份贸易收支 前值10342亿日元;市场影响★
07:50 日本 6月份国内企业商品价格指数 前值0.5%/月,2.2%/年
08:30 澳大利亚 7月份西太平洋/墨尔本消费者信心指数 前值-2.0%/月;市场影响★
12:30 日本 6月份企业破产 前值16.9%/月,21.0%/年;市场影响★
13:00 日本 6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前值47.4;市场影响★
日本 央行召开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
19:00 美国 7月6日当周MBA抵押贷款申请
23:00 美国 费城联储主席普罗索讲话
7月12日星期四
07:01 英国 6月份RICS房屋价格 前值23.9%
08:30 澳大利亚 7月份消费者通胀预期 前值17.4%;市场影响★
09:30 澳大利亚 6月份就业参与率前值65.0%
09:30 澳大利亚 6月份就业人口变化 前值3.94万
09:30 澳大利亚 6月份失业率 前值4.2%;市场影响★
12:30 日本 5月份工业生产 前值-0.4%/月,3.7%/年;市场影响★
12:30 日本 5月份设备利用率 前值104.6
14:30 日本 央行发布月度经济报告;市场影响★
16:00 欧元区 欧洲央行月报;市场影响★
17:00 欧元区 一季度GDP 前值3.0%/年;市场影响★
20:30 加拿大 5月份贸易收支 前值58亿加元;市场影响★
20:30 美国 5月份出口 前值1294.9亿美元
20:30 美国 5月份进口 前值1879.8亿美元
20:30 美国 5月份贸易收支 前值-585亿美元;市场预测-600亿美元;市场影响★★★
20:30 美国 7月7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市场影响★
22:00 美国 6月30日当周道琼斯-三菱东京UFJ银行商业景气指数
7月13日星期五
02:00 美国 6月份月度财政预算 前值205亿美元;市场预测320亿美元
06:45 新西兰 零售销售 前值-1.2%/月;市场影响★
14:00 欧元区 新车注册 前值-1.6%
16:00 意大利 6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
20:30 美国 6月份出口物价指数 前值0.1%/月
20:30 美国 6月份进口物价指数 前值0.9%/月,1.1%/年
20:30 美国 6月份零售销售 前值1.4%;市场预测0.4%;市场影响★★★
20:30 美国 6月份核心零售销售 前值1.3%
22:00 美国 5月份商业库存 前值0.4%/月;市场影响★
22:00 美国 7月份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 前值85.3;市场预测85.5;市场影响★★
22:00 美国 7月份密歇根大学现况指数
22:00 美国 7月份密歇根大学预期指数初值 60位经济学家普遍预测:美国经济增长可能提速2007年07月04日17:08 来源:新华网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2日报道,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目前美国的经济状况比几个月前已大有好转,未来几个月经济增速可望加快,不过这也可能会推动通货膨胀上升。
美国《华尔街日报》6月中旬对60位经济学家进行了调查
据该报报道,经济学家们大多对美国经济增长前景感到乐观。他们预测,得益于消费开支扩大以及美元贬值促进出口、生产和投资增加等因素,下半年美国经济增速按年率计算可达2.6%,明年将进一步加快到2.9%,但仍低于去年的3.3%。
他们还预测,今年11月份之前,美国失业率将从5月份的4.5%上升到4.7%,之后将保持在这一水平,直至明年6月份。
不过,在这次调查中,1/5的经济学家认为通胀上升是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危险,该比例比6个月前高出一倍多。因此,他们估计美联储在今年12月之前降低利率的可能性极小。
美国商务部6月28日公布的修正后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按年率计算增长了0.7%。 学习 5/07功课----山穷水尽己无路?
镑守稳于20.160之上,
欧企于1.3610不下来,
澳元不加息利空却续升,
朗小挫,
加元又升近1.0550,
日见又作小人,
美指又临81.20考,
大势--美元甚危!---天下大师纷剑指美元倒也!!!
况今睌还有追魂刀---欧.镑加息!
今睌可能;
1, 镑借加息后冲过2.0300不回头,
2, 镑借加息后冲过2.0300后力不继,回头向1.9900回归,
3, 欧加息后冲1.3700,并企稳待沖1.3800,
4, 欧元不加息却发狠言沖1.3700后劲失落,回1.3500储力待变,
5, 欧元不加息不发狠言,直回1.3500方向退兵,
6, 澳随大流冲86.00后守不稳回靠85.00待升,
7, 加元又回破1.4060,但获利盘资金正式离加元,北上之旅开始,首目标1.0700--1.0750,
8, 朗套息缠身难甩,沖不破1.2050关,又向1.2350方向走,
9, 日元甘当炮灰助欧糸围城出力,但123.50--124.00是个阻北上之困,然下攻121.50---121.00又无此实力!
我在绝缝中寻一线生机!
今周;
欧1.3750---1.3500,
镑2.0300--1.9900,
朗1.2050--1.2300,
澳0.8600--0.8500,
加1.0450--1.0750,
日121.00--123.50,
[ 本帖最后由 mai 于 2007-7-5 02:23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