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元杰 发表于 2007-7-27 08:40

原帖由 mai 于 2007-7-27 08:29 发表 http://y2.cn/images/common/back.gif
安逸哈???
不明?


就是“爽”啊:D

mai 发表于 2007-7-27 08:41

镑冲高2.0560回落,
但欧和朗马不前,不知想点?

朗拿度 发表于 2007-7-27 08:42

回复 #4421 向元杰 的帖子

哈哈 就是这意思
重庆话:oh:

mai 发表于 2007-7-27 08:42

原帖由 向元杰 于 2007-7-27 08:40 发表 http://y2.cn/images/common/back.gif



就是“爽”啊:D


没感觉 :)

mai 发表于 2007-7-27 08:45

今天是日再南下?拖累欧系?
或是日又北上?救欧系?

mai 发表于 2007-7-27 08:45

单看欧/朗有北上之迹

mai 发表于 2007-7-27 09:30

欧元上涨人民币升值 美元贬值"一箭双雕" 【2007.07.27 09:03】    作者:谭雅玲

近期国内外金融市场有两个焦点值得深思并采取措施适时应对。其一是欧元汇率达到1.38美元,创出历史新高,并超出2004年欧元汇率水平,但欧元区内部货币政策分歧性争论凸起并扩大,特别是法国的针锋相对,使欧元区合作前景扑朔迷离;其二是我国人民币汇率不断创新高,经济增长水平连续高涨,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长达到11.5%,经济过热局面严峻,但我国经济结构压力乃至宏观调控面临考验和风险。

   这两个焦点发生在经济基础不同的地区,一个是发达国家经济组合体,另一个是正处于市场经济起步阶段的发展中国家,但是两者面临问题与矛盾却有相似之处,即经济开放的意志与趋向很相同,进而在市场价格与经济结构方面有相同苦衷与难处,外部压力和针对性鲜明,未来风险预期都在所难免。

   首先看欧元上涨的背后因素。在这轮欧元上涨中,欧元区的经济结构问题没有根本性改观。欧元问世以来,其创立初衷并没有实现,各国的经济差别性不是缩小,而是有一定程度的扩大,进而形成新的矛盾与压力。欧元设立本意是以货币合作达到经济合作,实现经济与政治统一,但是伴随欧元价格起伏错落,欧元合作基础受到冲击,合作分裂氛围逐渐扩大。

   更为严重的在于欧盟最大的主导国家--英国不仅一直游离在欧元区外面,而且没有进入的迹象,这将严重打击欧元信心,不利于欧元发展前景;同时欧元区与英国经济、汇率和利率对立性愈加突出,合作前景愈加困惑和悲观。因此,我们看到的是欧元启动之前欧洲经济增长在3%以上,而欧元启动8年来欧元区经济增长则不足3%,且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差别日益严重,主要成员国经济起色不大,并有不断恶化的不利局面。

   其次看我国人民币升值与经济压力。人民币单边上升趋势并没有从本质上提高我国经济实力,特别是我国汇率压力已经逐渐从双边转向多边,其中个别国家的战略筹划和策略技巧值得引起我们的警惕。

   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局势,我们需要在调整经济结构上做“文章”。11%这种高速度的增长,其实际的回报率并没有跟我国经济的实际状况吻合在一起,因为地区差别问题越来越大了,说明经济总量应该是有问题的。因此,最重要的是必须打消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正确认识人民币升值和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

   目前我国的状况与欧元区有相似之处,我们不能在应对外部压力时丧失内部改革机遇。短期和长期综合考虑是我们面对外部压力和内部问题的理智和理性解决途径。

   我们还要看到,美国外向型经济与欧元区,与我国开放型经济不仅具有本质性差异,更具有战略收益与策略效果的不同。仅从近期美元强势政策不变之下的美元贬值策略结果看,可谓“一箭双雕”———美元贬值“一箭”激发出欧元区分化的矛盾争论之“雕”,又激发出我国经济过热的汇率压力和风险之“雕”。

   美国以市场优势、规模、力量在实施汇率”干预”行为,并非单纯市场供求所为,只要伤害到美国经济利率、干扰政策指引,美国就将”指挥棒”指向这些国家,欧元区和我国就是因此而受到冲击和挑战,欧元在瓜分美元市场份额,中国在削弱美元国际影响。

Nicam 发表于 2007-7-27 10:30

原帖由 mai 于 2007-7-27 00:45 发表 http://y2.cn/images/common/back.gif
07/27/200700463買入 USD 60,000.00 @1.20330   沽售 CHF 72,198.00    0.00



你的1。2033好位啊。:huh: :huh:
瑞朗如期回补烈口了,刚才我也在1。2053沽售 CHF 两手了。一手回补周二的平仓作滚动操作。多开一手捕追这回的机会。:D :D

yigang 发表于 2007-7-27 15:45

原帖由 mai 于 2007-7-27 08:41 发表 http://y2.cn/images/common/back.gif
镑冲高2.0560回落,
但欧和朗马不前,不知想点?
老MAI, 非美大回落, 应该收入不少啦, 哈哈, 看来怎么的鲍鱼有着落了

mai 发表于 2007-7-27 16:23

谭雅玲:美国经济基础牢固 货币策略灵活 【2007.07.27 13:52】 
  本周外汇市场美元主线灵活调整突出,先是美元兑欧元贬值,后是美元兑日元贬值,并带动不同货币随从变化;同时美元汇率与美国股市依然交错调整,一涨一跌态势的技巧和策略十分有效和灵活。因此一周来,美元兑欧元汇率水平在1.37-1.38美元由下而上调整,美元兑日元汇率水平在118-121日元由上而下调整,这种组合既维持了美元汇率信心,又形成市场价格的迷失,不仅美元指数保持相对心理底线维系,而对美国经济调节有利;其他货币继续随从美元贬值与升值欧元价格而变化的,如英镑兑美元汇率从2.06美元走跌为2.04美元,瑞郎兑美元汇率从1.20瑞郎走到1.21瑞郎,其他货币也相继从升值变为贬值。

  外汇市场当前价格变动因素突出技术和策略因素的作用,经济基本面是汇率的主要依托,但心理调整更依从技术指标变化而行;货币政策预期依然如故,但利率差别难以改变,预期水平与实际状况的不均衡使价格借机炒作因素明显,日元短期变化获取的是长期利益,积累的是政策支持空间,但却受困在政治因素之中。

  1、美元利率走向与经济变化前景优势突出。当前美元利率趋势较为清晰,利率上调是时机问题,而相对维持稳定的局面扩大的是猜疑预期,有利于美元策略运用和调节,美元调节效果对美国经济利益是一种积极的扶持。未来市场在等待美国最新经济指标的发布,而从预期看相当乐观,美国第二季度经济增长水平将达到3.2%,其中分项指标的变化将继续值得关注,同时更应该深刻思考美国经济指标变化的深层策略甚至战略。美国作为一个市场经济成熟和主导国家的地位,在经济数据上的大起大落除违背经济周期规律,更超出自身经济现实,人为因素的寓意是值得研究的,这是影响美元汇率和美国股价变化的重要背景,更是美元指数维系的基本基点。当前的市场调查显示,美国第二季经济增长年率初值为3.2%,其中企业重筑库存且资本财投资增加将是推动经济稳步增长的重要基础,预计扣除食品与能源的个人消费支出的物价指数将增长2.0%,第一季为增长2.4%;尽管疲弱的房市将继续拖累经济增长,但其负面影响不大,可能如同过去几个季度的严重程度;第一季消费者支出劲增4.2%,第二季消费者支出增将不及第一季的一半,但企业加大支出将抵消消费者支出放缓的影响;能源价格被视为导致消费者支出放缓的主要因素,随着今年稍晚油价回落,消费者支出也可望复苏;参考4月和5月的个人所得数据,预计平均估计第二季消费者支出增幅降至约1.6%。周末美国商务部将正式发布数据,但市场预期已经相当乐观,进而形成美元汇率心理上升,也顺应美元策略需求,美元不能急剧暴跌,否则将伤及美国经济胫骨。

  因此,美联储周三公布的经济褐皮书指出,美国经济活动在6月及7月初继续扩张,制造业和商业地产活动的增长抵消了楼市下滑的影响,其中7个地区将经济增长步幅形容为温和或适度,其他则指经济状况是趋缓、减速、表现不一或多样的,仅有费城联邦储备银行认为经济状况改善;美联储经济褐皮书还指出,整体看美国消费者支出以温和的步伐增长,尽管一些地区的数据显示销售良莠不齐或低于预期,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就业增长稳健,企业支出提高,但房屋市场问题仍令金融市场惶惶不安,有迹象显示次优抵押贷款问题正延伸向优惠抵押贷款,以及为公司杠杆收购而发放的贷款领域。为此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告戒国会,美国楼市困境将对美国经济增长构成拖累,重申通货膨胀仍是美联储的主要忧虑。目前美国各地区报告企业面临成本压力,尤其是来自汽油相关项目的压力颇大,零售价格增幅温和,几乎所有地区都表示石油和汽油的价格在增加,并构成经济问题,到7月中期美国时住宅营建和地产业活动继续下滑,一些联邦储备银行认为情况疲弱;6月和7月初多数地区的制造业扩张,其中亚特兰大和芝加哥报告制造业整体稳定,堪萨斯城和达拉斯则分别称制造业放慢和降温。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Timothy Geithner周三在华盛顿就美国经济发表乐观评,指出美国经济运行良好,继续呈现明显的弹性和灵活性,庞大的美国财政赤字难以为继,经济面临长期的挑战,但与另外两位美联储官员Ploser和Poole一样,Geithner低调看淡次级抵押贷款问题,认为银行的商业和产业贷款违约率依然相当低。美国官员的表态是一周市场对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问题的炒作完全不同,市场值得研究美国经济的真实性,不必过于夸张美国经济问题而随从美国政策需求而调整。

    2、日元政策预期与经济实际效率影响突出。日本央行政策委员会审议委员野田忠男本周言论认为,日本央行需要调整政策利率,以实现经济在物价稳定基础上的可持续增长。他认为,如果日本央行不及时调整利率政策,未来可能需要对其进行大幅调整,但这将可能会妨碍经济的长久增长,因此他希望在每次决策会议上对未来政策及时作出判断。日本经济正继续以温和速度增长,但劳动力市场供应面吃紧,工资及物价面临的上行压力将逐步上升;而从外部环境看美国经济依旧处于软着陆阶段,日本央行须对美国经济前景作出谨慎评估,这暗示日本央行短期内可能要提高利率。而一旦日本央行开始加息必将减少规模庞大的日元套利交易,甚至可能引发全球资产价格的新一轮重估。而从日本经济数据看,日本最新的6月全国CPI较上年同期下滑0.1%,7月东京地区核心CPI较上年同期下滑0.1%,符合市场预期。同时当前日本政治敏感度上升,日本执政联盟如果周日参议院选举中大败,可能引发股市及日元的抛盘,提振日本政府公债走势,虽然这种局面具有暂时性,政局及其不确定性尚未影响实质经济,但是民调显示,执政阵营将会在本次选举中大败,令人担心首相安倍晋三将会被迫辞职,日本将会回到像过去一样,政权经常更迭,进而影响经济与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尤其会促使外资出脱部分部位庞大的持股。但也可能在日本大选之后,市场焦点可能回到日本央行在经济复苏之际缓步紧缩银根的举措,将政局放置一边,厌恶政治风险是投资人的天性,因此执政阵营大败且安倍晋三辞职最初自然会引发金融市场卖压。如果日本政局发生变故,可能会导致日央行审慎考虑是否如市场预期般地在8月加息,但也有观点认为日本央行的政策将会受到经济发展的指引。截至目前为止,尽管民调显示安倍晋三恐在本次选举中遭遇麻烦,但这并未让市场对于日央行在8月将利率从0.5%调升至0.75%的预期出现大幅变化。

  从市场价格角度看,过去一年日经指数上涨约24%,来到18,000点附近,并于本月稍早触及7年高点,过去两年半来外资狂买日股金额高达29.7万亿日元(2440亿美元),但若股市跌幅导致经济复苏疑虑升高,债市可能会有买盘出现,但恐将不会持久。股市剧烈抛盘可能会让日央行延後加息的预期升温,促使投资人重新拥抱日元利差交易,并推低日元。过去一年,日元兑美元贬值约9%,日元的实质贸易加权币值在6月触及22年新低,因投资人偏爱利差交易,且日本家庭试图从海外资产上寻求较佳报酬,尤其是日元贬值促使日本出口竞争力大幅提升。日前日本财务省发表的2007年上半年贸易统计速报显示,由于日元贬值,上半年的贸易顺差大幅增长了59.3%,达到5.1326万亿日元,同时进出口额双双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公报显示,1至6月,在汽车、钢铁和半导体行业的强劲出口拉动下,出口创下了40.3650万亿日元的新纪录,同比增幅达12.8%,已经连续11个半年保持增长。与此同时,进口也大幅增长了8.2%,达到35.2323万亿日元,连续10个半年保持增长势头。因此,综合日本各个层面的状况,日本未来的挑战将扩大,货币政策的考验将首当其冲。

  3、欧元政策结果与经济政治分化争论突出。目前市场预计央行年底之前可能加息两次,

  其中欧洲银行联盟表示,欧央行在未来几个月可能将把主要利率上调至限制性水平,欧元区强劲的经济发展动力和货币及信贷供应数据,以及高企的资产价格可能促使欧央行在2007年年底之前两次加息。由于欧元区经济增长达到10年之交的较快速度增加通货膨胀压力,欧央行6月将基准利率上调至4%,达到6年来的高点,行长特里谢表示,投资者预期9月或10月将再次加息有可能是正确的,但经济学家预计2007年欧元兑美元将保持在当前水平,到2008年将走软,对于欧元利率需要谨慎抉择。2007年至今欧元兑美元已升值4%,7月24日达到1.3852美元的纪录高点。欧元上涨中欧元区的经济结构问题没有根本性改观,开放型经济历史弊端难以维系欧元合作。欧元问世以来,最初欧元货币的创立初衷并没有实现,即经济差别性不是缩小,反之有一定程度的扩大,进而形成经济对比与经济差异扩大而加剧的矛盾与压力。欧元设立本意是以货币合作达到经济合作,实现经济与政治统一,但是伴随欧元价格起伏错落,使欧元合作基础受到冲击,合作分裂氛围逐渐扩大。目前欧元区13个国家与欧盟14个国家数量比例,表明欧元区的吸引力与竞争压力,更为严重的在于欧盟最大的主导国家--英国不仅一直游离在欧元区外围,而且没有迹象在近期加入欧元区,英国游离欧元区之外局面将严重打击欧元信心,不利于欧元前景;同时欧元区与英国经济、汇率和利率对立性愈加突出,合作前景愈加困惑和悲观。因此,我们看到的是欧元启动之前欧洲经济增长在3%以上,而欧元启动8年来欧元区经济则不足3%,且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差别日益严重,主要成员国经济起色不大,并有不断恶化的不利局面。因此,当前法国总统表示对欧元汇率和欧洲中央银行态度的反对性,但这并非是短期价格指标因素而起,而是经济长期积累的问题和矛盾一直位能进行改革所致。

  从表面看,法国与欧元区国家观点对立是欧元价格问题,但背后则是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的深刻内涵。目前对于欧元区和欧洲经济模式的看法是开放型和外向型存有争议和不确定,从欧元汇率上升一些成员国可以承受的角度看,主要原因在于欧元区区内倾斜性结构突出,进而欧元区大多数成员国可以接受欧元升值,区内贸易结算或交易结算难以从汇率差别中受到压力、损失或风险。德国财长施泰因布吕克表示,德国经济近年来竞争力大增,且其2/3的外贸发生在欧盟内部。而法国反对欧元上涨的呼吁,与法国经济结构需求具有密切关系,欧元对世界多数货币不断走强对欧元区内的出口大国--法国的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法国民众选择了萨科齐实际上也是选择了借鉴英美的经济发展模式,而英美与北欧经济的发展模式都是目前世界上比较成功的发展模式,更是一个全球化强化的发展模式。同时值得思考欧元区自货币出台一直在应对美国刻意谋划的欧元压力与风险,欧元区难以实施自主、自我的结构改革,进而积重难返,使经济金融结构压力演变为分裂和风险。

  预计短期美元将以恢复性调节为主,随后将再度发起美元贬值周期,因此美元兑欧元汇率近期将在1.35-1.37美元之间,美元兑日元汇率将在120-122日元,日元升值机会有限;美元兑英镑汇率将在2.0-2.2美元之间,甚至英镑有可能回到2.0美元以下水平;美元兑瑞郎将微幅调整,价格在1.23-1.24瑞郎,其他货币将减弱上升压力。
页: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441 442 443
查看完整版本: 弹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