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eloke
发表于 2007-4-13 12:52
中金哈继铭称外汇储备过快增长是货币供应量加大的主因
--------------------------------------------------------------------------------
2007-04-13 10:26:54
2007年4月13日 10:26
[世华财讯]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表示,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M2高于央行16%的既定目标,M1增速依然高于M2,而外汇储备过快增长仍然是货币供应量加大的主要因素。
据中国证券报4月13日报道,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揭晓,流动性继续滚滚流入中国金融体系,紧缩性政策出台的可能性在增大。
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突破1.2万亿美元。外汇流入增长继续向国内输入资金,加大了央行的调控压力。另外,一季度货币、信贷增长也比较快,再加上投资、通胀均可能反弹,专家们认为,二季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息等调控措施可能继续出台。
3月末,M2同比增长17.27%,M1同比增长19.81%,均保持较高增速。央行认为,当前货币供应量增长与经济增速基本相适应。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袁钢明认为,3月份M2的增速比预想的低,这说明了央行前段时间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起到了一定效果。他认为,货币供应量较多是同当前投资的增长密切相关的。预计3月份生产资料价格数据反弹,这是投资增长的一个明晰信号。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表示,从数据看,M2要高于央行16%的既定目标;此外M1增速依然高于M2,倒剪刀差的情形依然没有改变,其中,外汇储备过快增长仍然是货币供应量加大的主要因素。
一季度外汇储备增长仍十分迅速,新增储备1357亿美元,同比增加795亿美元。其中2月份新增外汇储备527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引人关注的是,一季度顺差以外的外汇储备增长十分迅速。在所有新增外汇储备中,除了一季度的贸易顺差为464.8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158.93亿美元,剩余733亿美元的外汇流入为不明来源。以3月份为例,新增储备有70.77%为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以外的外汇流入,这也创下了历史新高。
央行对此的解释是,个人以及企业结汇增多,导致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以外的外汇储备增长。但一季度这一数据十分巨大,很难全部以结汇来解释。
专家认为,这背后也可能有去年货币掉期到期的因素。但无论是何种渠道导致的外汇流入增加,都推高了流动性,加大央行的调控压力。袁钢明认为,数据说明目前的外汇流入主要是资本性的,需要高度关注。他表示,如果大量热钱不断涌入,会给监管带来新的挑战。
央行称,首季贷款增长加快。一季度新增贷款1.42万亿元,同比多增1678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6960亿元,短期贷款增加6436亿元,票据融资增加819亿元。中长期贷款占比接近一半。中信建投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诸建芳表示,数据表明银行的信贷扩张动力仍强。
哈继铭表示,目前的贷款增速明显高于2006年,其中居民户的贷款增加3321亿元值得关注。最近国家对住房市场进行调控,这应该会抑制居民的需求,控制贷款的增长,但数据不跌反增。他分析,这很有可能是居民在进行房地产投资,上海、浙江等地有很多人将房屋抵押变现投向股市。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3月末全部金融机构的超额储备率为2.87%,而2月末为3.49%,2006年年底为4.77%。央行1、2月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有效地收缩了银行的超额储备率。
诸建芳表示,从政策取向上看,由于流动性压力较大,再加上通胀水平、投资增速都有所抬头,为了控制经济过热的风险,预计央行还会进一步采取调控流动性的措施。二季度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较大,是否会进一步加息则要看未来通胀水平的情况而定。
哈继铭认为,一季度贷款增长过快凸现出目前加息的必要性,也只有加息才能控制贷款增速过快的形势。目前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在40%左右,投资回报率在15%上下,而利率水平却为7%,这样的反差无疑鼓励大家把目光更多的转向贷款。只有提升利率,才能使投资的机会成本上升,抑制盲目的贷款需求。
(肖妤倩 编辑)
willieloke
发表于 2007-4-13 12:52
瑞银称外汇储备增加将使人民币面临更大升值压力
--------------------------------------------------------------------------------
2007-04-13 10:29:58
2007年4月13日 10:29
[世华财讯]瑞银表示,中国第一季度外汇储备平均每月增长高达453亿美元,是历史最高月度升幅,中国政府将承受更大的人民币升值压力。
综合外电4月13日报道,瑞银表示,中国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外汇储备平均每月增长高达453亿美元,是历史最高月度升幅,甚至超过了2004年人民币汇率重估前的流入水平。鉴于贸易顺差在第一季度已经回落,这大大出乎意料。
瑞银称,尽管目前无法获得国际收支的细节,但这应反映出资本流动在第一季度转为正值,表面上是受到投机性热钱的驱动,而这正是中国央行一直通过非常谨慎的加息和回笼流动性而努力避免出现的情况。
瑞银还指出,这应意味著中国政府将承受更大的人民币升值压力,但如果中国央行放缓人民币升值步伐以便挫败投机商并令其将资金尽可能多地撤出中国,然后再对升值推出更为积极举措,也不会使它吃惊。瑞银指出,尽管人民币一次性重估的可能性不大,但中国政府最终允许人民币加速升值的压力依旧存在,或者其甘愿冒著管理不当随后大举干预的风险。
(肖妤倩 编辑)
willieloke
发表于 2007-4-13 12:53
人民币有效汇率升高可能是3月贸易顺差急剧缩小的原因之一
--------------------------------------------------------------------------------
2007-04-13 10:30:03
2007年4月13日 10:29
[世华财讯]有关专家认为,2007年2月1日人民币有效汇率达到阶段性高点,而人民币真实升值速度明显加快,有效汇率升高的滞后效应可能是3月份贸易顺差突然大幅下降的原因之一。
据中国证券报4月13日报道,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日前公布的数据,2007年2月1日人民币有效汇率达到阶段性高点,实际有效汇率创出汇改后的新高,名义有效汇率创出汇改后次高。专家认为,有效汇率升高的滞后效应可能是3月份贸易顺差急剧缩小的原因之一。
实际有效汇率是在名义有效汇率基础上平减物价指数,即剔除了通货膨胀因素对货币本身价值变动影响后的有效汇率,能够综合地反映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和相对购买力。
汇改以来央行仅公布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港元、英镑等的中间价,并未对外公布有效汇率。为了显示人民币真实的升值幅度,央行行长助理易纲日前表示,应该更多关注人民币的有效汇率。目前对于人民币有效汇率,国内外不同的机构有多种算法,其中包括国际清算银行在内的国际机构公布的数据比较权威。
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显示,2007年2月1日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和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分别是98.95和97.06。汇改以后,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在2005年11月1日达到99.13的最高点;而实际有效汇率指数还从未突破过96。2007年2月实际有效汇率97.06的水平不仅是汇改后的新高,同时也是四年以来(2003年2月1日以来)的新高。
从数据看,2007年1-2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幅度为3.1%。2007年前两个月人民币真实升值速度明显加快。
专家认为,前两个月人民币有效汇率升幅加大,其滞后影响可能是刚公布的3月份贸易顺差突然大幅下降的原因之一。由于真实汇率上升,出口商品竞争力下降,而进口商品则变得更加便宜。
在经过了连续9个月贸易顺差超过100亿美元之后,2007年3月份贸易顺差突然降至68.7亿美元,较2006年同期大幅降低43亿美元。其中出口增速仅为6.9%。尤其是对升值最为敏感的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出现罕见的负增长。除了出口退税的影响以外,人民币实际升值速度加快可能是贸易顺差缩减的原因之一,其影响可能滞后一到两个月。
尽管2006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达3.35%,但经过国内多位专家测算,2006年人民币有效汇率基本走平。国际清算银行的测算结果是名义有效汇率微升1.8%,实际有效汇率则下降5.5%。这被认为是推动2006年贸易顺差大幅增长的重要原因。
2006年8月之前,人民币有效汇率与贸易顺差基本上呈反比变化,升值加快,顺差减少;升值放慢甚至贬值,则顺差增加。但是从2006年8月份开始,有效汇率对顺差的约束作用突然“失效”,顺差与有效汇率增长均比较快。2007年3月份顺差突降,有效汇率的滞后效应显现。
(肖妤倩 编辑)
willieloke
发表于 2007-4-13 12:53
美元兑人民币13日询价交易早盘走低至人民币7.7241元
--------------------------------------------------------------------------------
2007-04-13 10:32:13
2007年4月13日 10:30
[世华财讯]美元兑人民币13日在询价交易市场早盘跌至人民币7.7241元,12日报收于人民币7.7261元;交易员预计,该汇率将继续在人民币7.72-7.73元盘整。
综合外电4月13日报道,美元兑人民币13日在询价交易市场早盘跌至人民币7.7241元,12日报收于人民币7.7261元,因美元兑欧元和日圆前夜走低;中间价定在历史新低人民币7.7244元。
交易员表示,投资者均认为美元疲软,大型国有银行买入人民币;但预计美元兑人民币下周将继续在人民币7.72-7.73元盘整,因低于预期的中国3月份贸易顺差数据打击了人民币将恢复加速升值步伐的预期。本周早些时候公布的3月份贸易顺差为68.7亿美元,而市场预期为203亿美元。
(肖妤倩 编辑)
willieloke
发表于 2007-4-13 12:54
中国央行在货币政策方面的调控压力加大
--------------------------------------------------------------------------------
2007-04-13 10:38:38
2007年4月13日 10:38
[世华财讯]分析人士指出,一季度新增数据加上即将公布的CPI数据,可能会使央行在货币政策方面的调控压力加大。央行仍有可能继续通过存款准备金等手段回收流动性,年内也不排除加息的可能性。
据上海证券报4月13日报道,中国人民银行12日公布了2007年一季度金融运行数据。虽然部分数据出现好转势头,但更多的是凸显了央行在调控方面的压力。分析人士指出,央行仍有可能继续通过存款准备金等手段回收流动性,年内也不排除加息的可能性。
几个关键的数据分别是:货币供应的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的同比增速分别为17.27%和19.81%,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35.42万亿元,同比增长15.94%,贷款余额为23.96万亿元,同比增长16.25%。其中,3月份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4417亿元。
值得指出的是,2007年1季度人民币新增贷款高达1.42万亿元,同比多增1678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诸建芳认为,新增数据加上即将公布的CPI数据,可能会使央行在货币政策方面的调控压力加大。
从存款数据来看,3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35.42万亿元,同比增长15.94%,增长幅度比2006年同期低3.66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0.88个百分点。2007年1季度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1.88万亿元,同比少增597亿元。其中,居民户存款增加1.1万亿元,同比少增836亿元。显然,2006年下半年以来储蓄向股市搬家的现象还在持续。
央行数据还显示,2007年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2020亿美元,同比增长37.36%。2007年1-3月国家外汇储备增加1357亿美元,同比多增795亿美元。3月份外汇储备增加447亿美元,同比多增233亿美元。
分析人士称,2007年第一季度外贸顺差为464.4亿美元,实际外商直接投资(FDI)为158.93亿美元,而同期外汇储备增长1357亿美元,可能意味着有较大数量的投机资本进入国内。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也表示,“外汇储备增长是中国货币供应量增长的主要根源,现在外汇储备大幅增长,意味着央行的紧缩政策将不得不持续。”
(程笛 编辑)
得米
发表于 2007-4-13 13:05
原帖由 willieloke 于 2007-4-13 12:26 发表
你是女孩吔,妈妈怎么会放心?我不一样,我在这里受教育,所以在这里工作,当然也打算落地生根啦~ 何况,我家在马来西亚柔佛州,很近的,一个小时就到啦!
我想。。。 以你的家庭背景(猜的),不需要到 ...
其实由广东到新加坡也不是很远,坐飞机可能是1个小时吧?!:D :D 其实我去过1次:lol: :)
jixman
发表于 2007-4-13 13:07
多谢;) ;)
evalily
发表于 2007-4-13 13:37
:han: :han:
得米
发表于 2007-4-13 13:41
原帖由 willieloke 于 2007-4-13 12:34 发表
我好像冥冥中听到一首歌。。。。。“你知道我在等你吗?” 所以马上,立即飚车赶回来!:oh: :oh: :)
神,可以摆档啦!:cool: :D
willieloke
发表于 2007-4-13 14:13
原帖由 得米 于 13/4/2007 01:05 PM 发表
其实由广东到新加坡也不是很远,坐飞机可能是1个小时吧?!:D :D 其实我去过1次:lol: :)
分别是我的车费比你的便宜很多!:) 以前是来旅游吗?:lol: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