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eloke
发表于 2008-1-18 20:54
1月18日实战观点 - 山姆(1月18日)
尽管昨日美储主席伯南克强调美国有可能降息以调解经济下滑的压力,而且市场在讲话以的,亦普遍预期于月底召开的美储会议,美元会下调50点利率,但是汇介对此的反应并不强烈,美元惯性的反弹依然存在。
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对美国经济的失望一直保持,所以新鲜度有所下降,即使美元出现利空,亦影响不大;反而前日欧央行对欧元区经济的言论一直影响欧元的走势。
目前由于市场预期欧元区有可能步美国的尘,展开降息的步子,因此欧元利空。
总体非美形式继续分化,但个人认为,美元反弹只是一个整理过程,在反弹以后,仍将下跌,所以总体策略保持不变,逢高沽出美元。
willieloke
发表于 2008-1-18 20:55
人民币汇率大幅回调127个基点 中间价报7.2545 - 高璐(1月18日)
在连续5个交易单边走阳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昨日从前一日的纪录高位大幅回调。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2545元,较前一交易日大幅回落了127个基点。
分析人士指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回落时由多方面原因所共同造成的。据了解,16日晚间,央行宣布从25日起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15%的历史高位。而由于此前央行已经下发通知要求大部分商业银行以美元上缴存款准备金,因此国内银行的美元需求将增加市场美元买盘,造成美元需求短期趋紧。
市场交易员也指出,从上周五开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已经连续4个交易日刷新历史新高纪录,累计升值幅度已经达到387个基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技术上也存在调整需求。
此外,隔夜国际市场,美元的反弹也抑制了人民币继续走高。据悉,美国公布的12月份CPI上涨0.3%,高于市场早先预期的0.2%,且资本净流入数据大幅上扬,令16日美元出现反弹。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民币汇率快速走高的压力。
willieloke
发表于 2008-1-18 20:55
准备金率:20%可能是道坎 - 姜超(1月18日)
央行1月16日宣布将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升至15%,以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其影响何在,未来准备金率提升的空间还剩多少呢?
我们认为,要理解准备金率政策的效果,首先必须理解目前流动性产生的根源。
从银行体系来看,流动性即为其负债,对应的资产方为外汇占款与信贷,其中外汇占款主要由央行持有,而商业银行则创造信贷。
06年以来的流动性愈演愈烈,主要推手是外汇的大量涌入,而信贷的迅速增长也是不断地推波助澜。
我们预计,08年的外贸顺差为3500亿美元、FDI为700亿美元、热钱流入为1300亿美元(与07年持平),人民币平均汇率为6.9(升值10%),那么全年的新增外汇占款约为38000亿元。假定新增贷款额为36000亿元,与07年持平,则全年新增M2为74000亿元,对应同比增速为18.4%,与07年基本相当。
那么,准备金率以及央票和特别国债等政策又是如何影响到流动性以及信贷情况呢?
我们认为,目前流动性创造的源泉在于外汇占款。以07年为例,当年新增外汇占款30700亿,在14.5%的准备金率下对应4450亿的准备金,再减去6000亿的央票和16000亿的特别国债,加上5000亿的金融债,剩余9250亿元的贷款准备金,因而可以新增贷款的总量为63800亿(=9250/0.145),高于36300亿的实际贷款额。
对08年而言,假定准备金率调至20%,新增外汇占款为38000亿,那么对应7600亿的准备金,而36000亿的贷款同样需要7200亿的准备金,如果央票和特别国债的发行量比金融债多出23200亿,那么意味着贷款准备金将遭遇不足,需要主动收缩。
而08年的特别国债发行量可能超过2万亿,加上1万亿的新增央票,减去7000亿左右的金融债,超出部分正好是2万3千亿。因此如果准备金率调至20%,金融机构贷款能力将面临挑战。
但是即便贷款收缩,投资也不一定会受影响,以04、05年的宏观调控为例,当时的贷款增速连续2年位于15%之下,但同期投资增速始终高于25%。
willieloke
发表于 2008-1-18 20:56
搭配使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 陆前进(1月18日)
目前我国通胀的压力上升,实际利率为负,央行主要通过提高利率来调控。笔者认为中央银行上调名义利率有两层含义:一是提高利率以超过预期的通胀率,使得实际利率为正;二是提高利率以控制价格水平的继续上升,遏制通胀。实际利率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要名义利率超过通胀率,实际利率就为正,它和绝对价格水平的高低没有关系,而只与价格水平的变动率有关系。因此要使得实际利率为正,或提高名义利率水平超过通胀率;或名义利率不变,控制价格水平上涨。因此,如果通货膨胀压力越来越大,央行就需要不断提高利率来追赶通胀率,以使得实际利率为正。
现在争论的焦点是提高利率能不能控制价格水平的上涨,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我国价格水平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体现为以能源和粮食价格等上升而引致的结构性物价上涨,这主要是由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导致的,并不能完全由国内利率提高来控制。另一个推动国内价格水平上升的因素是流动性过剩,但导致国内流动性过剩的一个主要来源是国际收支的双顺差,提高利率并不能控制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反而会吸引国外投机资本流入。
提高利率能否控制房地产价格呢?笔者认为也面临很多困难。首先,老百姓对房屋有刚性需求,当贷款利率提高,房地产商投资成本上升,他会提高房价把这个成本转移到消费者身上。其次,提高住房贷款利率反而对银行是一种刺激,因为住房贷款有房屋抵押,风险小,而收益又高,银行就有放款的内在冲动。最后,由于土地供给有限,而对住房需求大,公众担心将来价格可能会进一步上升而增加现在的需求,也导致房价上涨。
在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保证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货币政策需要和财政政策搭配使用。笔者认为,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有两种含义:一是对有些部门扩张要从紧;二是对有些部门的发展要给予财政支持,做到有保有压,区别对待,总体上维持财政政策的稳健。因此目前控制通货膨胀和房地产价格上涨,必须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紧缩的功能。
首先,通过取消能源和粮食等出口退税政策,加强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等商品的生产补贴,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保障粮食等的供给。同时,通过税收手段鼓励企业自觉节能。
其次,人民币升值与取消出口退税、出口征税相结合,减少国际收支盈余。我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人民币面临很大的升值压力。如果加速升值,一是国内投机资本获利,二是可能导致投机资本的加快流入,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预期。如果不采取人民币大幅升值的方法,而采取取消出口退税和征收进口关税措施,则既可以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又可以防范投机资本获利,弱化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取消出口退税和征收出口关税,增加了企业的出口成本,起到了人民币升值的作用。
第三,提高利率和税收政策相结合,控制投机资本流入。人民币利率上调,人民币和美元利差越来越小,国内面临投机资本的涌入。目前防范投机资本流入的主要方法是资本管制和打击投机资本的流入,但从资本项目管制上来控制短期资本流入实际上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可以采取税收的政策来调节。如征收托宾税,即对所有的外汇交易买卖征税,防范投机资本可能导致的汇率过度波动,以阻止投机资本的流入。
第四,提高利率和税收政策相搭配,控制房价过快上涨。对于投机炒房者而言,如果用自有资金炒房,利率提高对他们没有影响;如果通过借款炒房,利率提高会随着房价上涨而转移出去。而大批的中等收入者是最大的需求者,利率上升对他们的买房或还贷冲击最大。因此遏制高房价和投机者炒房,除了货币政策外,需要配合课征物业税、提高契税、征收房屋空置税等措施,增加持有多套房产的成本。
willieloke
发表于 2008-1-18 20:56
新兴市场或成次贷危机最后埋单者 - 左小蕾(1月18日)
对于次贷危机影响日益扩大也许会引发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心,使得今年1月以来全球金融市场出现了大幅波动。而美联储日前公开宣布将采取大幅降息的政策也表明其对美国经济并不乐观。
作者认为,美联储准备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应对美国经济可能出现衰退的这一举动,传递了三个明确的信息:一是此前的主流分析低估了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二是美国经济的恢复可能会推迟到2009年;三是全球将因此面对新一轮流动性过剩危机。
1月11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表示,美联储准备大幅降息,而且“随时都准备在需要的时候采取更多实质性措施,并提供充分的保障以避免经济危机。”伯南克此番明确的措辞,传递了三个明确的信息。我们有必要对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和经济形势重新评估,同时重新认识和应对美国再次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带来的更加沉重的压力。
低估了次贷危机的影响
美联储的态度说明,我们之前对美国经济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去年8月,次贷危机开始显现,我们就认为次贷危机最大的影响不是其本身,最主要的是美国房地产市场放缓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历史数据显示,美国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放缓对美国的消费和投资有非常大的影响。
之前许多国际国内的分析,对美国经济受次贷危机的影响可能带来经济的硬着陆的态势显示了一种比较含糊的态度。美国经济的衰退是以两个季度的负增长为指标。所有对美国经济的预测和判断认为只是放缓而不是衰退。全球许多国际机构认为,美国的经济增幅将从2007年的2.9%降至2008年1.9%左右。这些中性的分析对市场判断次贷危机的影响以及美国经济的走势产生了一定的误导。
对全球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影响的分析,更多是停留在直接的影响方面。实际上,直接持有多少次级贷款以及相关的衍生品固然是次贷影响的量化指标,但美国经济放缓或衰退对全球、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则是更重要的“量化”的指标。
美国消费市场的萎缩意味着全球出口贸易市场的萎缩,欧洲、日本和中国对美国出口都是顺差。中国出口贸易对美国市场相关性很大,对欧洲市场的依存度也在上升,2007年因为美元的大幅贬值,对欧洲的顺差可能超过美国。如果受美国经济拖累,欧洲出口下滑,欧洲经济也会受影响,进口市场必然萎缩,中国的出口贸易增长会在美欧两大市场上同时下降。
2007年11月公布的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近期最低,12月公布的就业率低于市场预期。美国经济衰退的预期加大,这引起2008年1月全球金融市场大幅波动。
美联储公开宣布将采取大幅降息的政策显示,美联储对美国经济并不乐观。如果不大动干戈,美国经济可能出现衰退。所以美联储不得不放弃对市场预期的引导,发布顺应市场预期的明确政策目标,以稳定经济。
美经济有望在2009年恢复
当年“新经济”的硬着陆,透过纳斯达克的大幅下跌显示了经济严重衰退的迹象。美联储20余次降息,使经济在2003年复苏。从2001年纳斯达克的大幅调整到2003年美国经济开始恢复,经过两年的时间。次贷危机带来的经济衰退可能比“新经济”的调整更严重。美国经济要重新恢复,恐怕也不会短于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另外,根据历史数据分析,美国房地产市场调整一般需要3-4年的时间。这一轮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上涨,不论从涨幅还是时间,都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次房地产市场的上涨,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可能不是短期能够完成的。
不过,如果美国政府像应对“新经济”的调整一样,实施大力度政策调控,大幅度降息,特别是近期政府关于房地产贷款利率维持不变的规定,可能有助于现在经济的稳定,也有利于缩短房地产市场的恢复时间。
实际上美国房地产市场在2006年第二季度到达最高位后已经开始调整,我们预期美国房地产市场调整50%然后趋于稳定,可能需要到2009年中期。也就是说,我们可能要到2009年下半年,有希望看到美国经济恢复的曙光。
当然,如果2008年次贷风险出现新的变数,带来对房地产市场和经济更大的影响,美国经济恢复的不确定性就进一步增大了,恢复时间就要重新评估了。
将面对新一轮流动性过剩
美联储以及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的大规模注资和放松银根的行为,可能拯救次贷危机带来的经济衰退,但是全世界可能因此陷入新一轮流动性过剩的“困境”。而此前,在2001年发生的货币拯救行动,已经带来全球过剩流动性的泛滥。
我们看到,流动性过剩已经带来全球资产价格的膨胀。某种意义上,次贷危机和这一轮美国乃至全球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可能就是上一轮降息拯救市场的“后遗症”。三大储备货币的再次大量的投放,可能会孕育新的类似的次贷危机和新一轮的全球资产价格泡沫。全世界可能要再次经历“流动性过剩-资产价格泡沫-危机-救市”的轮回。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可能再次为这种风险轮回埋单。
我们看到,流动性过剩加上美国贸易逆差带来美元贬值,导致与美元挂钩的所有商品价格上涨。如果说,2004年开始的石油价格大幅上涨,主要是因为2001年的宽松货币导致的美元贬值所致,美联储进一步降息的政策取向,无疑将加强美元的弱势,弱势美元将继续石油价格上涨态势,使2008年石油价格的高位运行似乎没有什么悬念。
我们看到,流动性过剩带来全球通货膨胀。亚洲国家和地区的通货膨胀都达到近年的最高水平。中亚地区2007年通胀水平已经接近9%,南亚的通胀水平达到6%,东南亚是5%左右。中国正在上升的通胀预期已经成为经济过热的最大的担忧。欧元的升值和石油价格上涨,也使欧洲的物价水平上涨频频突破2%的警戒线。对2008年的通胀预测本来都是在2007年的水平上有所下调。但是,在新一轮流动性过剩的压力下,在油价不断攀升的形势下,对通胀水平的下降似乎不能过于乐观。
新一轮全球流动性过剩可能加剧全球经济失衡,特别是加剧新兴市场的失衡。中国面对上一轮的全球流动性过剩带来的困扰:外汇积累不断上升,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过度投资,资产价格泡沫,通货膨胀预期的上升等等,还在被动地应对。如果对新一轮流动性过剩的压力,不提早防备则有可能改变中国宏观经济的趋势。因此,有必要深入思考,并酝酿新的应变之策。
willieloke
发表于 2008-1-18 20:57
人民币区域化变革破解CPI困局 - 邓心(1月18日)
我们需要反思传统的外汇管理政策思路。推进人民币区域化的发展思路,可能是化解目前人民币汇率面临困境的一个现实选择
突如其来异常寒冷的天气,仿佛是为了提前预示可能出现的经济困局。就像气象节目主播所说:“正因为好久没有经历这样的寒冷,才觉得难以忍受。”
1月16日,央行今年首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15%,而此时中国股市也正在经历突如其来的寒冷天气,连续三天,股指大幅跳水,创下自去年11月22日来本轮行情的最大跌幅。截至1月17日收盘,上证综合指数(5151.626,-138.98,-2.63%,股票吧)下跌138.98点,报收于5151.63点。
周边环境进一步恶化,加大了管理层的调控难度,因市场预期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美联储,FED) 必将降息以避免衰退的影响,可供管理层选择的调控手段更加有限,在利率手段几乎被弃用的情况下,存款准备金率和汇率始终在进行着小步微调,这似乎也预示着管理层希望用温和的调控,来试探市场对调控措施的接受程度与耐受力。
人们普遍预测,人民币汇率政策调整步伐将会加快。
通胀之后是否会趋冷
存款准备金冻结的1900亿资金并不是引发股市重创的“元凶”,连日来美国第一大银行花旗受次级抵押债影响巨亏98.3亿美元,和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第四季度盈利较去年同期下滑34%的消息,极大地出乎市场预料,“次贷危机”愈演愈烈。
而各家分析机构发布的经济预测报告中,对各类经济数据的预测也在不断修正到人们不愿看到的方向。正在有更多的分析师声称:在全球经济下滑的大背景下,指望中国经济与之脱钩显然不切合实际。事实上,近日A股是首次对次级抵押债影响作出如此强烈、迅速的反应。
1月14日,中金公司发布报告,将中国内地2008年CPI预测由原来的4.0%-4.5%上调至5.0%-5.5%。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是:当CPI大于3%的增幅时即被经济学家称为通货膨胀;而当CPI大于5%的增幅时,经济学家们就把它称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目前尽管12月的经济运行数据还没有正式公布,但据外电报道:消息人士称12月CPI指数同比涨幅为6.5%,比上月略有回落。而针对这一数据的高位运行,国务院宣布进行“临时市场干预”,这也进一步加强了市场对经济数据上行的预测。
据称,中国国家统计局拟于1月25日前后公布12月份及2007年度主要经济数据。
央行行长周小川曾指出:在是否加息的问题上,央行考虑的四大因素分别是,消费物价指数(CPI)、生产者物价指数(PPI)、GDP缩减指数及商业银行经营情况。
尽管1月16日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上调,但加息猜想依然存在,不过分析人士对此分歧极大。因为自去年11月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从紧货币政策以来,人民币升值的步伐正明显加快。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G20会议上曾表示,“中国的金融体系与三四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语,各大银行已具备了足够实力去应对更具弹性的人民币”。更被分析师们看作央行将加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幅度的明显暗示。
雷曼兄弟经济学家孙明春认为:中国经济的风险正在逐步积聚,下半年有可能变得相当明显。而就央行政策而言,孙明春给出了利率保持不变、人民币加速升值的判断,并预计升值幅度将从2007年的5%加快到2008年的7%。
但该公司的分析报告指出,人民币实际低估程度达到13.5%,也就是说,加快的升值幅度并不足以弥补市场预期。
汇率困局
受制于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人民币汇率受到对冲基金等国际游资的集中攻击。如何形成有利于在外汇市场的多样化的心理预期?近日,一些金融专家提出推进人民币区域化的发展思路,以期化解困局。
广东银监局金融专家王敏指出:“我们需要反思传统的外汇管理政策思路。在人民币快速升值和缓步升值的政策选择之外,寻找一个更好的办法。”而推进人民币区域化的发展思路,可能是化解目前人民币汇率困境的一个现实选择。
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可在人民币汇率调整到位后,在市场上形成对人民币汇率走势既会升值又会贬值的分散化预期。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增长、国内政治稳定、人民币的强势升值趋势、以及负责任的政治大国形象和高达1.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等条件,使得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在客观上具备了现实的可行性条件。
人民币区域化是在已有的现实基础上,改变中国目前的外汇管理政策,以与中国有密切经贸往来的边贸国家、东南亚国家和非洲国家为对象,积极引导或推行使用人民币作为贸易定价和结算货币,扩大人民币的流通范围,鼓励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形成一个准货币联盟的利益共同体,以此来缓解国内经济矛盾、对抗来自西方国家的压力。
不过,这一提议还有待深入研究,王敏表示,人民币区域化在化解目前的汇率问题面临的多重问题的同时,也有可能带来新的麻烦,比如人民币区域化将使美国过早地关注和打压中国的崛起。
推进人民币区域化意味着改变了人民币盯住美元政策,无疑会缓解对美贸易顺差,有助于化解美国巨大的贸易赤字,但同时也必然使美国感到在欧元、日元之外产生了另一个现实的竞争对手。这将直接威胁到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主导地位(美元本位制),从而威胁到美国的根本利益。
危机或许是大国崛起中必经的坎坷,但同时这也意味着机遇。时下两难的汇率困局或许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外汇政策。
不过上述专家也同时表示,当下的当务之急是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汇率的自由化、市场化是资产风险定价和以人民币作为贸易定价结算货币的前提。
就利率与汇率的自由化、市场化顺序而言,由于利率在一定程度上更易受一国监管当局的调控、对市场的影响比汇率更深、更广,且可在对外开放相对封闭的情况下实现,因此利率的自由化和市场化应走在汇率的自由化和市场化前面。
willieloke
发表于 2008-1-18 20:58
欧元全面下跌 - 任培贞(1月18日)
昨天亚洲汇市,欧元小幅回温,但较前交易日也属于低位。欧元全面下跌,源于欧洲央行理事Mersch称欧洲央行可能下调今年欧元区经济增长预期,欧元区经济所面临的下行风险加大。美联储主席贝南克将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进行听证,国会议员将质询避免美国经济2001年以来首见衰退的办法。预期他的讲话将与上周暗示会大举降息的言论如出一辙。不过由于激励措施的消息已在市场消化了一段时间,因此市场对他的讲话反应不会太大。技术分析:
加元/日元周四亚洲汇市盘整,震荡指标超卖情况得到修正,后市方向不明,上方阻力位为106.40及108.30日元,下方支撑为104.00日元。
英镑/美元如果汇价能突破20日移动均线的阻力,则预示短期趋势看涨。不过,如果无法突破1.9830美元,则将面临回落风险,不容忽视。14日相对强弱指标发出看跌信号,预示英镑/美元可能会下探1.9502美元。短期趋势将取决于1.9525美元的支撑强度。
willieloke
发表于 2008-1-18 20:58
站在新起点 再上一层楼 - 王如君(1月18日)
英国首相布朗18日开始为期3天的中国之旅。这是布朗出任首相以来对中国的第一次访问,也是今年访问中国的第一个欧洲国家领导人。中英两国已经为布朗访问做了充分的准备,此访必将对中英关系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中英关系起点高,前景好。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也为世人所瞩目。英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力一直居世界前列。近年来,中英两国高层交往密切,政治互信不断加强,经贸、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取得积极成果,在重大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着有效沟通与磋商。中英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重要经济体,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也负有重要责任。目前,中英关系发展势头良好,在双边、多边以及许多国际问题上有着广泛的共识。布朗在访华前也表示,英中关系目前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两国在诸多层面加强交流、深化合作仍具有巨大潜力。
在政治领域,近年来,中英高层对话增多,两国建立了政府首脑年度会晤、双边关系互动小组、战略对话等机制。布朗访华期间,将同中国国家领导人在重大国际与地区问题上开展进一步的政治磋商。这必将对两国进一步加强政治互信、深化务实合作产生积极作用。可以说,无论是在双边、多边关系,还是在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上,只要双方能够充分展示诚意,拿出勇气,两国的政治合作就一定能向更深的层次发展。
在经贸领域,目前,英国是欧盟最大的对华投资国,两国贸易关系发展很快,年贸易增速达30%,2007年可望达到近400亿美元。但两国的经贸合作仍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英国对华出口在中国的进口总额中仅占1.5%,中国对英出口也只占英进口总额的3.5%;而中美、中日贸易额已远超中英贸易额。就英国的经济实力而言,与中国发展合作的潜力是很大的。英国在金融、服务、科研、宇航、环保等方面的经验与技术居世界前列,中国在制造业、消费品生产等方面拥有实力,并有着巨大的市场以及丰厚的外汇储备。双方如果能够取长补短,必将促使贸易合作大步迈进。
在文化、科技等领域,中英两国同样大有可为。目前,到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逐年增多。英国学中文的学生同样日益增多,不少大学、中学推出中文课。英国民众也乐于了解中国文化。每年的中国春节成了英国人的喜庆节日,时下在大英博物馆举办的《秦始皇兵马俑展》广受欢迎,英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时代中国”文化节也将登场。在科技领域,英国的优势较为明显,中国则把科技创新放在重要位置,只要双方能认真考虑对方诉求,这些领域的合作一定可以取得丰硕的成果。
总之,当前中英关系发展正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相信布朗访华能提供一个契机,推动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这不但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
willieloke
发表于 2008-1-18 20:59
提高空间及影响有限 - 胡建军(1月18日)
2008年1月16日,央行再次提高0.5个百分点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使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达到15%的水平,再创历史新高。
在结售汇制度下,在外汇占款引发基础货币过量投放的宏观背景下,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为央行收缩流动性的最有力工具,相对于利率工具,存款准备金的调整见效更直接和迅速。未来法定准备率的提升空间将仍主要取决于央行对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宏观控制目标。
在出口保持20-30%年增长率的前提下,若2008年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M2)控制在17%以内的水平,央行仍有可能提高2-3个百分点的法定准备金率,使总法定准备金率达到17-18%左右的水平。
我们认为,2008年法定准备金率超过18%的可能性较小。在商业银行缴存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目前不足2%)已处低位的情况下,法定准备金率的提高将迫使商业银行调整生息资产的结构,增加低收益率资产的配置比重。目前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和贷款利率及债券利率的差额分别约为5.5%和1.6%。由于法定准备金本身就属于低收益率资产,从商业银行自身来讲,法定准备金率上调,商业银行应会首先压缩贴现和票据等收益率较低的资产,其次是贷款,实际操作中各银行间会略有差异。2008年,在贷款额度严格控制的背景下,法定准备金率上调将使银行压缩票据等低收益率资产,不太可能压缩有较高收益的贷款。
通过对商业银行生息资产配置调整及收益率变化的敏感性分析看,静态情况下,每提高1%的法定准备金率对上市银行2008年净利润的负面影响普遍不会超过1.5%的水平。
willieloke
发表于 2008-1-18 21:01
1月18日外汇市场技术解盘 - 赵燕京(1月18日)
美元/日元
1月17日,汇价震荡盘跌下探支撑。
日本政府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07年11月的工业产出修正值月率下降1.6%,与初值持平。10月份该指数月率上升1.7%。分析师指出,工业产出的下滑暗示日本经济可能面临着美国经济放缓和油价上涨带来的下行压力。日本工业产出对外部需求的依赖很大,尤其是来自美国和新兴市场的需求,日本很大部分产品用于出口。
经济研究机构东京商工调查(Tokyo Shoko Research)周四公布的调查显示,日本去年12月的企业破产件数年率下降1.1%,至1,097件,为9个月来首次出现年率下滑,同时也是10年来破产件数最低的一个月。调查显示,日本12月的企业破产件数月降9.6%;破产企业债务总额年率下降12.7%,至4,413亿日元,其中多数负债来自小型企业。日本12月的营建业破产企业件数年率下降7.7%,至310件。但东京商工调查表示,由于日本政府自07年6月开始实施更严格的建筑法规,部分企业的状况依然不佳,仍在尽力避免新屋开工的下滑。调查同时显示,日本07年全年的企业破产件数上升6.4%,至14,091件,为连续第二年上升。07年破产企业的总负债额增加4.1%,至5.7万亿日元,为七年来首次上升。
日本财务省次官津田广喜(Hiroki Tsuda)周四重申,尽管房产建筑等部分行业展露疲态,但日本经济仍持续复苏。而津田广喜也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由于美国经济动向以及高油价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已开始显现,因此必须对此予以密切关注。但他拒绝对具体的市场波动做出评论。他表示,要通过支持经济发展,并向国内外投资者展现日本经济的良好动向,进而来提高日本经济的吸引力。他的此番讲话对有关海外投资者为什么持续从日本股市撤离的问题作出了回应。
日本自民党高级立法委员谷垣祯一(Sadakazu Tanigaki)周四表示,政府应在福井俊彦(Toshihiko Fukui)任期于3月结束之前任命新的央行行长,在金融市场十分脆弱的当下,不能出现政策真空期。因日本央行行长人选需得到目前由在野党控制的上议院批准,行长人选的确定难度倍增。"若执政党提名遭反对党否决,央行行长一职将可能在一定时间空缺,鉴于日本金融市场的重要分量,这将增加全球市场动荡," 谷垣祯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他还指出,当前金融市场非常不安,央行行长必须具备深刻见解、并能向市场和公众准确传达信息。现任央行副行长的武藤敏郎(Toshiro Muto)被认为是下一任行长的热门人选,但其能否得到反对党认同尚存疑问。
日本金融厅(FSA)长官佐藤隆文(Takafumi Sato)周四表示,自07年9月底以来,日本各银行的次级贷损失在逐步扩大。佐藤隆文是在例行吹风会上发表上述讲话的。早在07年9月底,佐藤隆文曾表示上述损失为1.2万亿日元(112亿美元)左右。他指出,日本大型银行的次贷相关实际损失总计约1000亿日元。
因国内投资者大量购买收益高于日元资产的海外股票和债券,日本投资信托07年持有国外资产增长33%,为历史最大年增幅。日本投资信托协会周四报告表示,日本07年总持有国外股票、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增加9.153万亿日元,12月底达36.8846万亿日元,仅略低于10月创下的纪录高点37.9050万亿日元,虽然过去几个月来金融市场动荡抑制了风险投资需求,但散户对国外资产的兴致仍不减。报告显示,日本07年持有国外股票增加4.7001万亿日元,增幅为84.1%,到12月底达10.2882万亿日元;同时国外股票部位占整体投资的比重为27.9%,接近10月创下的纪录高点,也高于06年同期的20.2%。此外,日本07年国外债券投资增加2.0617万亿,增幅为11.3%,到12月达20.2076万亿日元,其占整体投资的比重为54.8%。货币市场投资则增加2.3912万亿日元,至6.3887万亿日元,增幅为59.8%。
由于投资者纷纷赌押近来股价已下跌到位,同时出口企业预测日元兑美元汇率在经历7个月的持续升值后已是强弩之末,出口企业类股被普遍看好,17日呈现稳步上扬,并带动日本股市今天终于实现5天来首次上涨。日经225股价平均指数上涨了278.94点,涨幅2.1%,收报13,783.45点;东证一部Topix指数上涨28.07点,涨幅2.2%,收报1,330.44点。另由于日元兑美元汇率降至107.65/1,使得出口企业海外销售额有望上升,从而领涨日本股市。东证一部地产类股指数在继今年截至昨天累计下跌18%后大涨5.7%,为33个行业板块中涨幅最大;大阪日经3月期指上涨了1.9%至13,740点,新加坡日经3月期指则上涨1.7%至13,735点。日本股市的基准市盈率仅为16倍,低于中国大陆、印度、印尼、台湾和泰国的市盈率。除出口类股以外,在日本政府公布1月份的经济报告显示房屋营建正显示恢复迹象后,房地产股也出现普遍上扬。
韩国财政经济部(Ministry of Finance and Economy)周四表示,控制通胀压力将是韩国政府08年的首要工作任务。财政经济部在国会会议后发布声明称,去年10月份以来,韩国消费者物价大幅上升,加重了政府和市场对通胀的担忧。财政经济部还表示,近期通胀加速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原油和粮食等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以及韩国经济的持续增长。韩国政府预计08年通胀将由07年的2.5%上升至3.0%左右。
韩国投资公司(KIC)周四表示,曾接洽美林银行(Merrill Lynch)提议进行投资,而已同意的20亿美元入股计划,所需资金由财政经济部基金支应。美林银行周二表示,出售66亿美元的优先股给包括美国、日本及科威特等地的投资人,以及KIC。"由于我们在那之前已经做了投资组合投资,市场实在没料到KIC会做这样的策略性投资。"该主权基金的企业规划与事务小组主管Park Jong-in表示。Park在电话中对媒体表示:"一旦美林的抵押贷款相关债券结清,我们认为美林能够恢复获利能力。"
印尼央行(Bank Indonesia)高级副行长Miranda Gultom 日前称,受食品价格上涨推动,印尼1月份通货膨胀月比升幅可能再度超过1%。Goletom 表示,从以往的情况来看,1月份通货膨胀升幅通常较高,可能会超过1%。她表示,央行正在敦促政府确保食品供应稳定,以抑制通货膨胀升温。印尼2007年12月通货膨胀率较11月升1.1%,较2006年同期升6.59%。
泰国央行(Bank of Thailand)助理行长Duangmanee Vongpradhip 16日表示,该行16日维持政策利率在3.25%不变,原因是通货膨胀率尽管出现上升,但依然处于可控范围内。泰国央行已经连续在四次会议上宣布维持政策利率不变。在该国2006年9月发生政变后,为支持经济增长,泰国央行07年将政策利率下调了175个基点。Duangmanee称,自07年12月份召开的上次货币政策委员会(MonetaryPolicy Committee)会议以来,泰国整体经济增长动能已经得到增强,国内需求也有持续复苏的迹象。然而,经济学家表示,泰国经济依然不堪一击,目前的政治不确定性尤为突出,而且作为经济增长的支柱,出口贸易的增长将可能在08年有所放缓。接受调查的13位经济学家此前一致预期,泰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将维持利率不变。部分经济学家预计,该央行将在08年下半年加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日前表示,未来两年石油生产的复苏应当会拉动伊拉克经济增速大幅反弹,尽管经济前景依赖于稳定的安全环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东暨中亚部门主任莫辛汗(Mohsin Khan)预计,08年和09年伊拉克经济增速应当快于7%。但他表示,这将依赖于石油生产的扩大,而最重要的是安全环境的不断改善。莫辛汗还表示,国际货币基金对伊拉克07年经济增速的初始预测值是1.3%,尽管该国强于预期的非石油经济活动可能拉动其经济增速高于该水平。莫辛汗表示,伊拉克政府在公共投资领域未能取得大的进步,加之动荡的局势使得该国石油生产低于预期水平,但近来石油生产量出现回升,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调经济增速预期的主要原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08年伊拉克平均石油产量将为220万桶/天,高于06年和07年200万桶/天的水平。飙升的国际原油价格使得伊拉克外汇储备大为增加,07年伊拉克的外汇储备增加了70亿美元,现在已经达到了270亿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08年伊拉克外汇储备将达到340亿美元。07年12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了对伊拉克的7.44亿美元的信贷协议。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伊拉克提供的4.71亿美元贷款已经到位。
智利央行日前宣布将该国08年GDP增速预期从此前的5%-6%下调至4.5%-5.5%。同时表示,智利07年GDP增速预计为5.2%。智利央行表示,此次下调GDP增速预期的原因是国际经济形势恶化,以及果被消费偏软,以及工矿业产量下降。国内消费下降的原因是高通胀。智利07年通胀达到7.8%,与此同时智利央行将08年通胀预期从此前的3.1%上调至4.5%。上调通胀预期主要是因为能源价格的上涨。智利央行预计,随着商品价格以及需求可能下降,08年智利的出口形势将有所下降。智利是全球最大的产铜国,矿业出口总值占到该国GDP总量的约20%。智利央行预计08年铜价将为2.95美元/磅。
美联储前任主席沃尔克(Volker)表示,资产价格泡沫膨胀,应归咎于美联储的纵容政策。他同时表示美联储现任主席伯南克处境艰难。他对媒体说道:"我觉得伯南克目前处境非常困难。"纽约时报引用沃尔克的话说:"泡沫太多,存在时间太长,美联储未能真正控制局面。"美国楼市在多年繁荣兴盛之后出现滑坡现象,触发了全球信贷危机并可能导致美国国内经济走向衰退。批评人士指出,美国房屋市场泡沫的膨胀应该归咎于格林斯潘在任期间最后几年中,推行的超低利率政策。当时,美联储将基准利率调低到1%,并持续了很长时间。沃尔克在1979年-1987年担任美联储主席,随后格林斯潘接任该职位。
为了拯救低迷的住房市场,布什政府正有意放松对美国两大政府支持机构房地美(Freddie Mac)与房利美(Fannie Mae)的监管,这反映出当其他投资者退却之时,美国政府将更多地依赖这两家公司为住房抵押贷款提供资金。据知情人士透露,美国财政部在周一晚间已向房地美与房利美提议,表示将对两家公司的债券发行制定新的审核标准。新计划对财政部2006年末提出的最初计划作出了较大幅度修改。新计划要求房地美与房利美每半年公布一次债券发行计划,而之前为每季度,另外,有关两家公司首席执行长不得在报告中进行宣传的要求也被取消。如果两家公司及时提交了审计后的财务报告,那么下个月月底前美国联邦住屋企业督察局(Office of Federal Housing Enterprise Oversight)可能取消2006年对两家公司设定的1.4万亿美元总抵押贷款规模上限。与此同时,房地美与房利美也可能暂缓执行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DHUD)要求其每年将很大一部分资金投入廉价住房计划的规定。另外,美国政府还可能尽力促使立法部门调整对这两家公司的监管。白宫表示,新的监管框架一旦确立,将对允许两家公司暂时从事高利率贷款证券化业务的做法表示支持。据悉,房地美与房利美将在2月20日前提交反馈意见。房地美与房利美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筹款,然后在二级市场购买抵押贷款,由此向住房市场提供流动性,并将所购贷款打包成证券出售给投资者。房地美与房利美拥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几乎主宰了美国整个抵押贷款市场。长期以来,布什政府反对房地美与房利美大规模扩张,担心随着其所持抵押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一旦两者中的任何一方倒闭,将会对美国经济构成系统性风险。次级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从二级市场投资者出逃,抵押贷款市场的流动性突然间蒸发。为此,在对待房地美与房利美的态度上,美国财长保尔森(Henry Paulson)也较其前任斯诺(John Snow)也有所缓和。
美国商务部(U.S.Commerce Department)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2月新屋开工数量降至16年低点,同时营建许可数量也急剧下降。美国12月新屋开工数量下降14.2%,折合成年率为100.6万户,为1991年5月来最低水平,当时新屋开工数量为99.6万。美国12月单屋开工数量下降2.9%,年率为79.4万户,多单元住房开工数量下降40.3%,至21.2万户。美国11月新屋开工修正后下降7.9%,年率为117.3万户,初值下降3.7%,年率为118.7万户。此前,经济学家预计,美国12月新屋开工下降5.0%,年率为113.0万户。与去年同期相比,美国12月新屋开工数量下降38.2%。美国2007年全年新屋开工数量下降24.8%,年率为135.4万户,06年为180.1万户。24.8%的年率降幅为自1980年26.0%以来的最大。分析人士指出,美国新屋开工数量大幅下降主要原因在于房屋销售数量大幅下降。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1月新屋销售下降9.0%,年率为64.7万户,较06年同期下降34.4%。数据还显示,美国12月营建许可数量下降8.1%,年率为106.8万户,11月为下降0.7%,年率为116.2万户。此前,经济学家预计,美国12月营建许可下降2.6%,至113.0万户。美国12月实际新屋开工数量大约在6.88万户,营建许可大约在7.37万户。
美国商务部(U.S.Commerce Department)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2月新屋开工数量下降14.2%,为16年来低点,折合成年率为100.6万户,为1991年5月来最低水平,当时新屋开工数量为99.6万,同时营建许可数量也急剧下降。美国2007年全年新屋开工数量下降24.8%,年率为135.4万户,06年为180.1万户。24.8%的年率降幅为自1980年26.0%以来的最大。低迷的数据令整个华尔街感到吃惊,但是,美国房市的痛苦命运,在2008年可能才刚刚开了个头。分析师相信,2008年,美国新屋开工数量下降存在足够空间。CIBC World Markets驻多伦多高级经济学家Avery Shenfeld表示,美国房市衰退将对第四季度GDP增长造成很大拖累。房市中存在严重的供大于求现象,在供求关系改善之前,新屋开工数据不可能好转。他也是对此次新屋开工数据作出最低预测的经济学家。美国抵押贷款银行协会(MBA)预期,继2007年美国新屋销售重挫26%之后,2008年新屋销售还将继续下滑15%;2008年成屋销售也将下降13%。M/I Homes首席执行官Robert Schottenstein指出,2008年美国房市将继续受到挑战。M/I Homes是一家房屋建筑商,在美国中西部和中大西洋都有业务,公司总部设在俄亥俄州的哥伦比亚。该公司曾宣布,2007年第四季度盈利下滑。摩根大通(JPMorgan)的分析师Michael Rehaut表示,美国房屋库存不断增加,必定将对房价造成很大冲击。公布的数据还显示,美国12月营建许可数量下降8.1%,年率为106.8万户,11月为下降0.7%,年率为116.2万户。此前,经济学家预计,美国12月营建许可下降2.6%,至113.0万户。独户住宅开工月率下降2.9%,折合年率为79.4万户;多户住宅开工月率上升40%,折合年率为21.2万户。美联储(FED)主席伯南克(Ben S. Bernanke)周四在众议院听证会上作证,财政刺激措施将帮助美国经济增长,他重申,如有必要,美联储将采取实质性措施,防止美国经济衰退。众议院共和党领导人霍耶(Steny Hoyer)周三指出,一项旨在刺激美国经济增长的法案可能将在1个月内通过国会批准,并将写入立法。美国民主党参议员舒默(Charles Schumer)也表示:"能够快速见效的刺激方案最可能获得议员的一致认可,例如以中产阶级为目标群体的减税计划、特定的支出计划--额外的失业保险金和食品补贴。"舒默还指出,民主党可能不需要一个月时间就能推出相关方案。不过,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驻纽约经济学家Gary Bigg说,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已经增加,2008年第一季度美国GDP增长将非常缓慢。
美国劳工部(Labor Department)周四报告表示,美国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意外降至4个月最低,这一数据将一定程度上缓和市场对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预期。报告显示,美国截至1月12日当周季调后初请失业金人数减少2.1万,至30.1万,为连续第三周减少,申请人数也降至07年9月22日来最低。此前接受媒体调查的经济学家预计为增加1.8万。报告表明,美国截至1月12日当周四周均请失业金人数减少1.175万,至32.85万,该数据自12月中旬以来持续下降。就业数据疲软加剧了市场对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担忧,12月失业率意外升至5%,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上周也发表悲观言论,美联储1月底大幅降息50个基点似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上述数据并不足以扭转这一趋势。报告还显示,美国截至1月5日当周续请失业金人数增加6.6万,至275.1万。
美国费城联储(Federal Reserve Bank of Philadelphia)周四公布数据,美国1月费城联储制造业指数从去年12月修正后的-1.6大跌至-20.9,为自2001年10月份以来最低水平,此前预期为-1.5。美国费城联储(Federal Reserve Bank of Philadelphia)周四表示,费城联储区域制造业活动1月份急剧萎缩,制造业指数更是跌至自2001年10月份以来最低水平。该联储周四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月费城联储制造业指数从去年12月修正后的-1.6大跌至-20.9,预期为-1.5。数据还显示,美国1月费城联储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从去年12月修正后的12骤降至-15.2,制造业就业指数从上月修正后的3.8跌至-1.5。费城联储区域的工厂面对的通胀压力有所加强。数据显示,美国1月费城联储制造业物价支付指数从去年12月修正后的36.5升至49.8,去年11月为34.4,而物价获得指数从上月修正后的15.2升至32,去年11月为17.2。
美国2008年1月5日当周的道琼斯-三菱东京UFJ银行商业景气指数较前周上升0.1%。2007年12月29日当周该指数下降1.0%。2008年1月5日当周的道琼斯-三菱东京UFJ银行商业景气指数较上年同期持平。经修正后,2008年1月5日当周移动平滑指数与前一周持平,但较上年同期增长0.1%。道琼斯-三菱东京UFJ银行商业景气指数是一个由10个分类指数组成的加权指数,为衡量总体经济活动的同步指标。住房购买对当周的商业景气指数升幅贡献最大,住房抵押贷款银行家协会采购指数上升14.7%,12月29日当周下降8.5%。票房收入指数表现最差,下降16.9%。1月5日当周道琼斯-三菱东京UFJ银行生产趋势指数上升1.8%,此前一周为下降0.9%。
克利夫兰联储(Cleveland Federal Reserve Bank)主席皮纳尔托(Sandra Pianalto)周四表示,受众多限制因素(包括房价疲软及资产价值下跌)影响,美国经济已经转入慢车道。皮纳尔托指出,美国住宅房产市场仍在继续下跌。这是她三个月来首次对经济发表评论。她还指出,尽管经济增速放缓,公众对美联储保持物价稳定的信心仍将下降。皮纳尔托是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2008年的投票委员。
克里夫兰联储主席官员皮纳尔托(Sandra Pianalto)周四表示,美联储政策不会仅仅以挤出包括次级市场的泡沫为目标。皮纳尔托在回答美国企业成长协会(Association for Corporate Growth)问答环节提问时指出,货币政策是"广泛而笼统"的,不可能只针对经济的某个环节或因素。他指出,美元1年来的贬值过程仍然"有序",我对近期海外资本大量涌入美国各银行和金融机构并不担忧。"
美国能源部长博德曼(Samuel Bodman)周四表示,国际原油供应短缺。他表示:"我个人认为,有证据证明原油供应短缺。"博德曼还表示,他不认为美国经济已经陷入衰退。博德曼目前正在约旦访问。约旦是他此次中东之行的第一站,他还将访问沙特,阿联酋,卡塔尔和埃及。
亚特兰大联储(Federal Reserve Bank of Atlanta)主席洛克哈特(Dennis Lockhart)周四表示,近期的经济数据比预期糟糕,这可能为美联储(Fed)进一步降息提供了根据。洛克哈特指出,近期的负面经济数据超出了市场预期,这种情况要求政策制定者需要做好准备以有效应对。他认为,在面对整体经济增长疲弱的情况时,美联储可能非常需要以务实的态度采取额外行动,下调联邦基金基准利率。洛克哈特今年不是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有投票权的委员。
亚特兰大联储(Federal Reserve Bank of Atlanta)主席洛克哈特(Dennis Lockhart)周四表示,如果及时实施,750-1000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措施是"明智的"。洛克哈特指出,为应对整体经济增长疲弱的状况,近期推荐的减税额区间为750-1000亿美元,他认为,若能及时实施,这个区间是合理的。洛克哈特表示,此类减税若延迟至今年下半年实施,则可能不利于经济,因为届时经济将开始走强。
达拉斯联储主席费舍尔(Richard Fisher)周四声称,虽然金融市场初显改善,但是还不是讨论美联储定期资金招标工具(TAF)取得成功的时候。2007年12月起,美联储开启了一些列TAF操作,为市场注入流动性。费舍尔表示,目前谈论TAF已经获得成功还为时过早,但是金融市场流动性紧张确实得到了改善。
美联储(FED)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周四表示,尽管美国经济面临艰难复杂的环境,但美联储并未预期美国经济将出现衰退。伯南克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Budget Committee)作证词讲话后的问答环节中声称,美国经济仍异常强劲。他还指出,美国今年经济增长将恶化,虽然现在预计经济将持续增长,但增速会相对缓慢,特别是在今年上半年。伯南克补充道,近期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增长有所放缓,而且今年的经济增长前景肯定不如去年。
美联储(FED)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周四称,欧洲和亚洲经济不可能会像美国一样严重放缓。伯南克在美国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作证时表示,美国经济可能会出现严重放缓,而这种现象在欧洲和亚洲经济中,并没有发现。伯南克指出,和美国经济不同,欧洲房市不会出现长达2年的下滑。
美联储(FED)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周四称,至今为止,美国次贷市场累计损失可能达1000亿美元。伯南克对众议院预算委员会表示,美国次贷市场中约有500万笔抵押贷款,总额达1万亿美元。目前,有20%的抵押贷款出现拖欠。如果假设这些拖欠的抵押贷款申请人全部丧失抵押品赎回权,那么相关损失将达1000亿美元。
美联储(FED)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周四表示,延长布什政府任期内实施的减税政策对长期经济增长有利。伯南克在出席众议院预算委员会听证会之前指出,短期性提供1000亿美元财政刺激措施将对美国经济起到很大的提振。在听证会后,伯南克声称,财政刺激措施将肯定收到成效,而不是粉饰太平。
美联储(FED)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周四称,美联储将确保通胀压力在可控范围之内,并且重申了他对未来2年通胀和核心通胀将下降至与物价稳定相符的水平的预期。然而上述预期反映出,期货市场预计能源价格将在未来1年减速。但是,伯南克在对众议院预算委员会的证词中承认,期货市场低估了未来油价上涨,油价涨势可能将使美联储平衡经济和通胀风险的任务变得复杂。伯南克在提及通胀时表示,美联储不能忽视通胀的压力。
美联储(FED)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周四表示,中期内,美元汇率将反应美国经济的强劲态势。伯南克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Budget Committee)作证词时指出:"我们需要使美国经济强劲增长,物价保持稳定。如果我们做到这些,那么在中期内,美元将反映出美国经济的强势。"美元兑一篮子世界主要货币周四走低,近几个月以来,投资者对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以及美联储大幅下调利率产生担忧,引发美元大幅下跌。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周四称,500亿至1500亿美元的财政刺激组合措施是合理的。伯南克在美国众议院预算委员会(House Budget Committee)作证时表示,1000亿美元的刺激组合措施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影响。他还强调,任何刺激措施都将是暂时的,不应该对长期的财政状况产生负面影响。
美联储(FED)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周四对迅速实施财政刺激组合措施表示认可,称这些措施能够使美联储在应对经济下滑之中,确保货币政策的执行。在对众议院预算委员会的证词中,伯南克重申了他的观点,如有必要,美联储将大幅降息,以消除金融市场疲软和就业疲软, 给经济增长带来的威胁。伯南克上述讲话令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于1月29-30日会议上,将现行利率4.25%下调至少50个基点。自2007年9月18日至今,美联储已经累计降息1%。近期绝大部分美国经济数据表现疲软,都支持美联储大幅降息的观点。其中,美国12月失业率高企至5.0%,12月零售销售月率下降0.4%,令投资者担忧美国经济是否已经步入衰退。尽管周三公布的美联储褐皮书中表示,美国经济仅仅是放缓,并未衰退,但是投资者的神经处于紧绷状态。伯南克讲话的观点反映了他上周的言论,他强调美联储将采取果断和及时的态度,消除一切对经济和金融稳定不利的因素,并重申经济下行风险更加明显。伯南克预期,2007年美国房市衰退将削减当年第四季度GDP增长逾1%,并将在2008年继续拖累GDP增长。他指出,美联储对于通胀压力一直保持密切关注。由于能源价格高企的余威,美元疲软,金融和医疗服务价格上涨,近期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通胀有所上升。不过,总体来说,2008年和2009年的核心通胀将表现温和。此前,伯南克一直在公开场合避免谈及财政刺激,但是周四的讲话他毫不忌讳谈论此事。伯南克说,他认同财政刺激将从根本上帮助美国经济,有了财政刺激的支持,货币政策能够更好的刺激经济。近几日,美国国会两党领导人举行会晤,为实施财政刺激制定草案。市场预期,财政刺激的额度将在1000亿美元之内。伯南克提出,只要财政刺激措施考虑周全,迅速实施,在未来12个月中就能充分发挥其刺激支出的作用。伯南克提醒,任何财政刺激措施都应该是暂时性的,否则,美国人口老龄化、医疗费用上涨、和其他问题将使政府财政预算面临巨大挑战。他曾多次警告立法者,由于当年"婴儿潮"的一代已经步入退休年龄,应该增加社保、养老、和医疗方面的预算。
美国白宫周四表示,总统布什(George W. Bush)认为,应该针对经济的疲弱走势实施短期刺激手段。白宫发言人弗拉托(Tony Fratto)指出,总统布什认为短期内需要采取刺激措施以应对经济的疲弱态势。布什计划于周四晚些时候同民主党和共和党国会领导人召开电话会议,就可能采取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措施进行讨论。
美国白宫发言人弗拉托(Tony Fratto)周四称,美国总统布什(George W. Bush)将于周五宣布财政刺激措施的大纲。弗拉托表示,周五,布什总统将会提供财政刺激的大纲。为了提振脆弱的美国经济,此次财政刺激措施将被很快实施,不过只是暂时的。
众议院共和党领袖博纳(John Boehner)周四表示,布什(George W. Bush)政府和国会正在考虑一项将花费1000亿至150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国会领导人和美国总统布什计划于周四召开电话会议,就上述议案进行讨论。博纳向记者提供了该计划所占规模的可能区间,他声称,这个计划的潜在成本还没有严格的数字可以提供。
由于美林季报连续亏损,美国1月费城联储制造业指数表现糟糕,美国股市周四收盘遭遇重创。美林(Merrill Lynch)周四公布季报时指出,该行2007年第四季度冲减次级贷损失115亿美元,为连续第二个季度出现亏损。这也增加了投资者对美国金融机构行业的担忧。世界第一大券商美林,周四收盘暴跌10.2%,报49.45美元。美林的不良季报,令恐慌和悲观情绪笼罩整个华尔街。由于油价连续第三个交易日下跌,令能源股走势受到牵连。埃里克美孚(Exxon Mobil)周四下挫3%,报83.91美元。医药股也未能逃脱下跌命运,领跌标普500指数。默克(Merck)和先灵葆雅(Schering-Plough)由于旗下抗胆固醇药物临床试验未能成功,分别下跌近6%和8%,报54.87美元和21.62美元。美国股市周四收盘,道指暴跌306.95点,跌幅2.46%,报12,159.21点;标普500指数重挫39.94点,跌幅2.91%,报1,333.26点;纳指骤降47.69点,跌幅1.99%,报2,346.90点。
COMEX期金周四抹去盘初涨幅,小幅收低,延续昨日的凌厉跌势,受技术性疲势和能源价格下跌打压。市场观察人士称,近期金价可能进一步下跌,主要归咎于美元的可能回升,但在信贷和通膨忧虑盛行之际,避险需求应限制跌势。COMEX指标2月期金收低1.50美元,报每盎司880.50。盘初受逢低买盘推动曾触及891.50美元的高位。日低为875.20。900美元将是市场当前需消化的相当重要水准。市场需要更多盘整以将金价推至950美元,1,000美元。原油价格下跌打压金价。美国2月原油期货结算价跌0.71美元,或0.78%,至每桶90.13美元。黄金矿业服务公司(GFMS)周四称,金价近期料会下修,但今年稍晚将最高涨至1,000美元,因疲弱美元和信贷危机提高了黄金的投资魅力。世界黄金协会(WGC)周四称,金价上涨和波动性加剧损伤了印度去年第四季黄金消费。周四COMEX期金成交量预计为176,190口。1915GMT,现货金报876.70/877.40美元,周三纽约尾盘报885.60/886.30。伦敦金午后定盘价为888.25美元。3月期银收高11.5美分,至每盎司16.010美元,交投区间为15.820-16.175。现货银报15.87/15.92美元,周三纽约尾盘报15.84/15.89。4月铂金合约收低1.30美元,至1,565.80。现货铂金报1,555.0/1,560.00美元。3月钯金收跌1.60美元,至每盎司376.25美元。现货钯金报367/372美元。
加拿大央行(Bank of Canada)16日公布,加拿大截至1月15日当周的官方国际储备增加2.44亿美元。1月15日,官方国际储备共计418.30亿美元,1月8日为415.86亿美元。1月15日国际储备包括:美元195.48亿元,其他外币204.95亿元,黄金1亿美元,特别提款权10.22亿美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简称IMF)的储备头寸6.65亿美元。所有储备数据均以美元计价。
加拿大总理哈珀(Stephen Harper)周四称,加拿大担忧美国和全球经济可能陷入动荡,但是加拿大对于此次动荡,处于有利局面。哈珀对媒体表示,加拿大经济基本面非常强劲。他说,加拿大银行业、家庭支出、和政府部门都处于强势之中。
汇价日高107.86,日低106.55,尾盘在106.60附近整理;日升跌率-0.994%,日涨跌幅-1.07,收于106.55。
技术指标显示,汇价的短期日均线系统呈空头排列但其跌势趋缓且有呈收敛态势,汇价位于其下及30日均线(110.95)之下,显示短中线向空的概率依然较大,短线向空。汇价若受压于106.90、107.20之下则短线向空,下挡支撑位于106.30、105.90、105.40,上挡压力位于107.70、108.20;107.20与109.30(中位108.20)分别为汇价短线向空与向多的分界线。
汇价现概略位于中长线向空的概率增大,中线向空的概率增大;短中线向空的概率依然较大,短线向空;周线若受压于108.10之下则周线向空,若受压于110.20之下则周线偏空,下挡周线支撑位于105.00;日线若受压于108.20之下则短线偏空,下破107.20则短线向空,有望震荡整理或震荡盘跌测试支撑的位置。
短线波动分析显示,暂认定汇价已经在波段高点、07年10月15日日高117.93结束反弹进入较大级别调整(或下跌波动)的概率较大;汇价已经在12月27日日高114.25附近受压进入下降波动至今,且除已经在1月16日日低105.91附近结束下跌、进入较大级别反弹的概率较大;其日线形态为类似下降楔形结构,现或许已经在105.91附近进入4波反弹中。若汇价在短线压力附近受阻回落、则可能下探107.10附近支撑,且不排除继续下破向更低水位附近测试的可能;若汇价在107.10、106.60附近受到支撑且站稳于107.70之上则可能上试108.10、108.60附近压力,且不排除继续上破的可能。
今日,汇价有望震荡整理或震荡盘跌测试支撑。
今日强压力107.30,弱压力106.90;强支撑105.90,弱支撑106.30。
欧元/美元
1月17日,欧元震荡整理、略跌。
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成员雷贝舒(Klaus Liebscher)周四表示,能源及原料价格高企是导致近几个月通胀的主要原因,当前应防止出现第二轮效应。雷贝舒指出,欧洲央行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努力避免能源及原料价格上涨转移至其他物价和薪资领域。他还呼吁奥地利各企业和组织应采取措施抑制薪资需求,保证奥地利的国际竞争力。雷贝舒指出,近期金融市场动荡的影响今年将日益显现。
在欧洲央行降息几率问题上,欧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管理委员会成员默施(Yves Mersch)周四发表评论时显得格外谨慎。默施周三暗示欧洲央行可能下调经济增长预期,市场据此认为欧洲央行将降息。当被问及是否意识到其周三发表的评论被视为指向欧洲央行的货币宽松政策之路,默施称,并未听闻。而当再度被问及欧洲央行是否考虑降息,默施称,利率由管理委员会决定,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Jean-Claude Trichet)已经说得很清楚,欧洲央行只讨论了两种方案。欧洲央行在1月10日召开的会议上宣布维持利率不变,在随后召开的记者会上,特里谢表示,欧洲央行只讨论了维持利率不变与升息两种方案,而非降息。
欧盟统计局(Eurostat)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受进口大幅增长影响,欧元区11月贸易盈余缩小。欧元区11月贸易盈余26亿欧元,不及去年同期的52亿欧元以及10月份的54亿欧元。欧元区10月贸易盈余初值为61亿欧元。数据显示,与2006年11月相比,欧元区11月进口增长速度几乎两倍于出口增速,其中,进口增长7%,至1329亿欧元;出口增长4%,至1355亿欧元,去年同期为1297亿欧元。欧元区11月内部贸易增长7%,至1361亿欧元,2006年同期为1273亿欧元。2007年1月-10月,欧元区对俄罗斯出口增长23%;对中国贸易赤字增长25%,从729亿欧元扩大至911亿欧元。
欧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 ECB)在周四公布的月报指出,央行管理委员会已经准备好在物价稳定风险加剧前采取积极措施。该报告还指出,央行已准备好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以防止目前的高通胀现象扩散至薪资领域并引发物价全面上涨。欧元区2008年经济增长率可能大致与中期潜力水准一致,而尽管经济增长面临放缓的风险,但经济基本面依然良好。和往常一样,央行月报与行长特里谢(Jean-Claude Trichet)上周四记者会上的介绍性声明高度契合。特里谢记者会之前,央行宣布维持利率在4%不变。月报表示,目前的高通胀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油价和食品价格在近几个月上涨,虽然预期通胀会在2008年逐步缓和,但仍有可能出现薪资成长幅度大于预期和商品价格上涨阻碍通胀下降的情况。欧央行认为,经济成长前景并不确定。月报称:"管理委员会仍预期实质区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将大致符合潜力趋势水准。"欧央行指出,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放缓的风险包括金融市场动荡,商品价格意外上升和保护主义可能重新抬头。
欧洲央行(ECB)行长特里谢(Jean-Claude Trichet)周四表示,对通胀预期进行有力的控制,可以确保经济在长期内实现高速增长。他在欧洲央行和法国央行举办的一个会议上指出,毫无疑问,有力控制通胀预期将为经济长期高增长铺平道路。
欧盟经济及货币事务委员阿尔穆尼亚(Joaquin Almunia)周四表示,汇率波动和通胀加速将在未来几个月伤害欧元区经济。阿尔穆尼亚指出,近期的金融市场动荡以及由此造成的信贷状况趋紧也令欧元区经济承压。他认为,美国经济可能陷入衰退是欧元区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欧盟目前预计欧元区今年经济增长率将从去年的2.6%下滑至2.2%。不过,阿尔穆尼亚警告称,欧盟的预期是基于油价和欧元汇率低于当前水平,暗示欧元区经济增长有可能弱于预期。阿尔穆尼亚声称,经济增长放缓和通胀高企使经济改革更加成为欧元区优先考虑的问题。他补充道,更加灵活的劳动力市场有助于欧元区经济未来避免冲击。
七大工业国(G7)的几名欧洲财长周四举行会晤,并表达对欧洲经济面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时具有弹性的信心。在巴黎举行的会议上,英国财政大臣达林(Alistair Darling)、德国财长施泰因布吕克(Peer Steinbrueck)、意大利财长派多亚夏欧帕(Tommaso Padoa-Schioppa)、法国财长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以及欧盟经济和货币事务委员阿尔穆尼亚(Joaquin Almunia)共同倡议,加强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以防止未来金融市场危机。上述财长表示,尽管金融市场动荡对全球经济增长构成威胁,但还未对欧洲实体经济产生影响,欧洲实际经济比美国更富有弹性。他们补充道,新兴市场将继续促进全球经济增长。阿尔穆尼亚在新闻发布会上称,欧洲经济增长面临的下行风险已经增加。他表示,对2008年欧洲经济增长的预期被向下修正,但对美国经济增长预期的向下修正则更为明显。
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与德国经济研究机构ZEW周四联合公布的调查显示,瑞士1月投资者信心降至纪录新低。瑞士1月ZEW信心指数下降3.0,至-32.7,为自2006年6月该指标设立以来新低。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指出,投资者对瑞士经济景气的良好预期有所削弱。瑞士信贷经济学家称,60.0%的专家依然预计瑞士乐观的经济环境将持续,而担心瑞士经济恶化的专家人数增加2.4%。瑞士央行(Swiss National Bank)预计,瑞士08年经济增长由07年的2.5%以上放缓至2%附近,但瑞士央行官员近期警告称,受美国经济加速放缓影响,瑞士经济面临的下行风险增加。
法国财长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周四表示,法国08年经济增长可能偏向政府预期区间的底部。拉加德在接受记者访问时称,法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非常坚实。她指出,显然,是法国的改革措施和竞争力将经济带上继续成长之路,但鉴于近期国际经济环境发生的改变,08年经济增幅可能在官方预期的底部。法国政府此前报告显示,预计08年GDP将增长2.0-2.5%。
欧洲股市周四收低,为七个交易日里第六次下跌。疲弱的美国制造业数据加剧了市场对其经济陷入衰退的担忧情绪,美林(Merri ll Lynch)公布巨额季度亏损更是激起投资者对银行业的担忧,成为股市走低的主要原因。受市场对经济前景的担忧和涨跌互现的商品价格拖累,能源和矿业股跌势沉重。英美资源集团(Anglo American plc)和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均收低4.1%,道达尔(TOTAL)下跌1.9%, 皇家荷兰/壳牌石油集团(shell)下滑2%。美林今日公布近100亿美元的季度亏损,其股价在美国股市盘中大跌8%,受此影响,欧洲银行股也回落。瑞银集团(UBS)下跌2.7%,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 Generale)收低2%,德国商业银行(CommerzbankA)下滑3.6%。泛欧绩优股指数周四收低0.6%,报1,374.36点。欧洲三大股市方面,英国FTSE 100指数收低0.68%,报5,902.4点;德国DAX 30指数下跌0.78%,报7,413.53点;法国CAC 40指数收低1.31%,报5,157.09点。
汇价日高1.4711,日低1.4589,尾盘在1.4640附近整理;日升跌率-0.068%,日涨跌幅-0.001,收于1.4641。
技术指标显示,汇价的短期日均线系统呈缠绕且有呈死叉态势,汇价位于其下附近及30日均线(1.4611)之上附近,显示短中线多空暂难以分辨、有望在较宽幅震荡中寻求短中线的运行方向,短线向空。汇价若受压于1.4670之下则短线向空,上挡压力位于1.4730,下挡支撑位于1.4600、1.4550。1.4800与1.4670(中位1.4730)分别为汇价短线向多与向空的分界线。
汇价现概略位于中线、中长线向多的概率增大;短中线向多的概率增大、但仍不排除在较宽幅震荡中寻求短中线运行方向的可能性,短线向空;周线若站稳于1.4770之上则周线向多,若站稳于1.4650之上则周线偏多,下破1.4530则周线向空;日线若受压于1.4670之下则短线向空,若站稳于1.4730之上则短线偏多,上破1.4800则短线向多,有望震荡整理或震荡盘跌测试支撑的位置。
短线分时波动分析显示,暂谨慎认定汇价已经在11月23日日高1.4965附近结束震升波动、由短线调整转为短中线调整或更大级别调整的概率依然较大;暂认定汇价已经在12月20日日低1.4310进入较大级别B波反弹,且已经在1月14日日高1.4912结束强势B波反弹的概率存在且此概率增大,即双顶形态成立的概率增大。若汇价在压力附近受阻回落、则可能测试1.4600、1.4550附近支撑,下破1.4600(30日均线附近支撑)则已经自波段高点进入较大级别C波下跌的概率增大,下破1.4550-30(周线支撑)则此概率继续增大。若汇价在1.4600附近受到支撑且站稳于1.4650之上则仍可能上试1.4680、1.4730附近压力,且不排除继续上破的可能。
今日,汇价有望震荡整理或震荡盘跌测试支撑。
今日强压力1.4730,弱压力1.4680;强支撑1.4550,弱支撑1.4600。
英镑/美元
1月17日,英镑震荡盘升。
英国财政大臣达林(Alistair Darling)周四在接受德国《商报》(Handelsblatt)采访时表示,当前金融市场动荡是"前所未有的问题",需要全世界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达林称,"我们面临的问题没有先例可循,不容浪费分秒时间。"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财长将于晚些时候举行会晤。上述欧洲四巨头希望强化国家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危机防范和增加银行透明度中的作用,同时也希望IMF更好的扮演评级机构的角色。
英国商会(British Chambers of Commerce)周四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英国去年年底计划提高价格的企业数量达到10年来最高。英国商会表示,季度调查显示4季度服务业国内订单差值从3季度的+26下降至+18,为1年半以来最低水平。国外需求也相对低迷,出口销售及服务订单差值均处于近2年以来最低水平。制造企业出口差值也出现下降,出口订单降至1年半以来低点,这可能主要受去年年末英镑走强影响。尽管如此,英国企业仍计划提高其销售价格,以平衡制造业及服务业价格上涨的影响。这将加剧英国央行(Bank of England)的忧虑,使其采取宽松货币政策的空间更加有限,英国央行当前已经陷入经济增长放缓和物价上涨的矛盾中。英国商会经济顾问David Kern指出,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MPC)的艰难处境,MPC此前可能已经决定在下次政策会议上进一步下调利率。
英国央行(Bank of England)副行长吉弗(John Gieve)表示,金融市场动荡极大增加了英国央行降息的可能性,但日益上升的通胀压力使英国央行的处境艰难。吉弗表示,银行系统仍将经历一个更长的动荡期,此前的利率上调已经对经济增长产生作用。他指出,国际信贷市场以及英国国内银行系统的动荡使经济面临进一步放缓的危险,这也迫使英国央行采取宽松货币政策。但吉弗还表示,决策者同时面临食品及原油价格上涨的压力。这将可能使未来几个月英国通胀上升至远高于目标的水平,当前短期通胀预期仍十分高。继12月下调利率25点后,英国央行本月决定保持利率为5.50%不变。市场预计英国今年仍将进行三次降息。
因商品类股受市场对美国经济的担忧而承压受挫,英国股市周四连续第三日收低,盘中走势震荡。英国FTSE 100指数收低0.7%,报5,902.4点,盘中一度大涨1.4%。该指数年初至今已大跌8.6%,在今年的12个交易日中仅有三个交易日出现上涨。矿业股领跌,拖累大盘指数下跌约27点,指数成份股中八家矿业股有七家位列跌幅榜前10。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力拓(Rio Tinto)、英美资源集团(Anglo American plc)、Kazakhmys、Xstrata 、Lonmin和Vedanta Resources 分别下跌4-6.6%不等。能源股走低,其中,英国石油公司(BP)收低1.9%,荷兰皇家壳牌(shell)收盘下滑2%。
汇价日高1.9790,日低1.9604,尾盘在1.9710附近整理;日升跌率0.402%,日涨跌幅0.0079,收于1.9713。
技术指标显示,汇价的短期日均线系统有摆脱收敛集聚缠绕呈金叉态势,汇价位于其上附近及30日均线(1.9900)之下,显示短中线向空的概率增大,短线向多或偏多。汇价若站稳于1.9700之上则短线向多,上挡压力位于1.9770、1.9830;下挡支撑位于1.9650、1.9590;1.9590与1.9700(中位1.9650)分别为汇价短线向空与向多的分界线。
汇价现概略位于中长线向多的概率增大;中线向空的概率增大;短中线向空的概率增大,短线向多或偏多;周线若受压于2.0070之下则周线偏空,下破1.9710则周线向空,下挡周线支撑位于1.9350;日线若受压于1.9650之下则短线偏空,下破1.9590则短线向空,上破1.9700则短线向多,有望震荡整理或震荡盘升测试压力的位置。
短线分时波动分析显示,暂谨慎认定汇价已经在11月9日日高2.1159受阻回落进入较大级别调整的概率增大;汇价已经在11月28日日高2.0831结束反弹进入较大级别C波下跌(或下跌波动)的概率增大,现运行在C波5的下跌波动末段中的概率依然存在,但已经在低点附近结束该结构进入较大级别震荡整理的概率增大,且不排除由此进入较大级别B波反弹的可能。若汇价在短线压力附近受阻回落、则有望向1.9650、1.9590附近测试支撑,且不排除继续下破的可能;若在1.9650、1.9590附近受到支撑且站稳于1.9700之上则有望上试1.9770、1.9830附近压力,且不排除继续上破的可能。同时,市场依然对汇价盘升受阻回落下破近日低点、持续延伸缓慢下跌探试支撑(1.9250-1.9350)的可能性保持警惕。
今日,汇价有望震荡整理或震荡盘升测试压力。
今日强压力1.9830,弱压力1.9770;强支撑1.9590,弱支撑1.9650。
澳元/美元
1月17日,澳元震荡整理、略跌。
澳大利亚12月就业人口增加2.01万人,高于预期的增加2万;澳大利亚12月季调后失业率为4.3%,预期为4.4% ,表明澳大利亚是08年少数保持经济上涨势头的经济体之一。
澳大利亚统计局(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澳大利亚07年12月商品进口月比下降10%至156.5亿澳元。上述数据未经季调。澳统计局称,初步分析显示,澳大利亚07年12月经调整商品进口下降0.3%。经季调进口和出口数据等澳大利亚07年12月贸易数据将于2月4日公布。
墨尔本研究院(Melbourne Institute)17日公布的调查显示,澳大利亚1月消费者通胀预期由07年12月的4.1%上升至4.4%。上述调查衡量的是消费者通胀预期中值。澳大利亚消费者通胀被密切关注。尽管澳央行07年晚些时候加息两次,澳大利亚消费者通胀预期仍然上升。墨尔本研究院研究员Sam Tsiaplias表示,尽管澳央行11月加息控制了澳大利亚07年11月和12月消费者通胀预期,但澳大利亚1月消费者通胀预期上升,澳大利亚消费者通胀预期自07年10月来一直高于4%。Tsiaplias补充表示,未来通胀的不确定性也于1月达到纪录高位。消费者通胀预期将引发澳央行担忧。澳央行为控制通胀,自02年5月来已经加息10次。澳大利亚目前基准利率为6.75%,澳央行将于2月初举行货币政策会议。
新西兰第四季度消费者物价指数年率上升3.2%,新西兰第四季度消费者物价指数季率上升1.2%。新西兰统计局(Statistics New Zealand)17日称,在汽油及食品价格上升的推动下,新西兰2007年第四季度通货膨胀的增长速度高于预期。该局称,其2007年第四季度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季比上升了1.2%,年比上升了3.2%。此前,据接受道琼斯通讯社(Dow Jones Newswires)调查之13位经济学家的预期,该季度新西兰的CPI指数将季比上升1.0%,年比上升3.0%。新西兰央行则于此前预期,该季度的CPI指数将季比上升1.1%,年比上升3.1%。
在今年年初,借助于商品价格飙升与微弱的升息预期,风险厌恶情绪拿高息货币澳元无可奈何,澳元安然无恙,成功逃过一劫。不过,曾推动澳元飙升的诸多利好因素正在转为利空因素,全球经济脱钩理论正在被欧洲等经济开始放缓的现实所击碎,商品价格开始回落,金融市场的持续动荡也令日本投资者对澳洲资产的兴趣正在下降,并且澳大利亚经济也有可能被下调。澳元再一次失去了上行动力。这一次澳元可能难以翻身,就此正式宣告本轮悠长涨势结束。荷兰银行(ABN-Amro)驻悉尼外汇策略师Greg Gibbs指出,预计在未来几周,澳大利亚经济增长预期下调将彻底摧毁澳元。瑞银(UBS)高级分析师Ashley Davies预计,在未来三个月,澳元/美元将跌至0.8600。分析人士指出,近日引发澳元跌势的原因之一就是,衡量全球船运成本的波罗的海指数(Baltic Dry Index)本周初急剧大跌,创1985年该指数设立以来最大两日跌幅。波罗的海指数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晴雨表,因此对澳元走势也起到关键作用。法国东方汇理银行(Calyon)分析师Daragh Maher称,如果波罗的海指数的"魔爪"抓住了澳元,那么澳元前景走势不堪设想。与此同时,风险厌恶情绪也在一步步瓦解澳元。巴克莱资本(Barclays Capital)首席外汇策略师David Woo警告称,在未来几个交易日,股市可能将继续成为影响澳元与纽元走势的主要因素。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分析师Sharada Selvanathan提到,美国股市下跌2%引发了澳元/日元的集中卖盘,一旦澳元/日元跌破92.95,澳元/美元就会遭殃。不仅全球股市大跌引发的风险厌恶情绪正在摧残澳元,澳大利亚国内经济忧虑也在蔓延,从而对澳元构成下行压力。目前市场正在等待定于下周三公布的澳大利亚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以此推断澳洲联储是否将继续升息。巴克莱资本分析师Woo指出,预计股市进一步走软将继续令澳元承压,不过, 利差问题也依然备受关注,因此,建议在下周澳大利亚CPI公布前夕卖出澳元。
澳洲股市周四连续第九个交易日下跌,创下逾12年来最长下跌时间,今日下降0.2%,因基本金属和石油价格下跌拖累澳洲矿业巨擘必和必拓等采矿类股。指标S&P/ASX200指数下跌13.6点至5,796.1,使得过去九个交易日的跌幅升至8.6%。上一次该指数连续九个交易日下跌发生在1995年9月。该指数较11月时触及的纪录高位水准6,851.5点已下降15.4%。
汇价日高0.8879,日低0.8760,尾盘在0.8760附近整理;日升跌率-0.375%,日涨跌幅-0.003,收于0.8764。
技术指标显示,汇价的短期日均线系统有呈缠绕态势,汇价位于其下附近及30日均线(0.8756)处附近,显示短中线多空暂难以分辨、有望在较宽幅震荡中寻求短中线的运行方向,短线向空或偏空。汇价若受压于0.8760之下则短线向空,下挡支撑位于0.8720、0.8680,上挡压力位于0.8800、0.8840。0.8910与0.8760(中位0.8830)分别为汇价短线向多与向空的分界线。
汇价现概略位于中长线向多的概率增大;中线向多的概率增大,但不排除在较宽幅震荡中寻求中线方向的可能;短中线多空暂难以分辨、不排除在较宽幅震荡中寻求短中线的运行方向;短线向空或偏空;周线若站稳于0.8770之上则周线偏多,上破0.8840则周线向多,下破0.8700则周线向空;日线若站稳于0.8830之上则短线偏多,上破0.8910则短线向多,下破0.8760则短线向空,有望震荡整理或震荡盘跌测试支撑的位置。
短线分时波动显示,暂认定汇价已经在11月7日日高0.9399附近见波段高点进入调整的概率增大。汇价自波段低点12月18日日低0.8552至今运行在较大级别B波反弹中的概率依然存在,但已经在0.9018受阻回落进入下跌波动的概率增大。若在短线压力附近受阻回落、下破0.8720、0.8680则B波反弹已经在波段高点结束的概率增大。
今日,汇价有望震荡整理或震荡盘跌测试支撑。
今日强压力0.8840,弱压力0.8800;强支撑0.8680,弱支撑0.8720。
欧元/日元
1月17日,汇价震荡盘跌。
汇价日高157.80,日低155.99,尾盘在156.00附近整理;日升跌率-1.072%,日涨跌幅-1.69,收于155.99。
技术指标显示,汇价的短期日均线系统呈空头排列态势,汇价位于其下及30日均线(162.09)之下,显示短中线向空的概率增大,短线向空。汇价若受压于156.80、157.60之下则短线向空,下挡支撑位于155.20、154.40,上挡压力位于159.50。157.60(中位159.50)为汇价短线向空的分界线。
周技术指标显示,汇价位于30周均线(162.29)之下,显示中线向空的概率增大;汇价若受压于161.60之下则周线偏空,下破159.10则周线向空,下挡周线支撑位于153.00。159.10(中位161.60)为周线向空的分界线。
汇价现概略位于中长线向多的概率增大,中线向空的概率增大,短中线向空的概率增大;短线向空;周线若受压于161.60之下则周线偏空,下破159.10则周线向空;日线若受压于159.50之下则短线偏空,下破157.60则短线向空,有望震荡整理或震荡盘跌的位置。
短线波动分析显示,谨慎认定汇价已经在波段高点11月7日日高167.63附近结束反弹、进入大级别调整(或大级别下跌波动)的概率较大;已经在12月27日日高166.65结束B波反弹、进入较大级别C波下跌的概率继续增大。汇价若在156.80、157.60附近受压、则有望下探155.20、154.40附近支撑,且不排除继续下破的可能;目标或暂看向154.00-154.50,短中线目标或暂看向150或更低水位。
今日,汇价有望震荡整理或震荡盘跌。
今日强压力157.60,弱压力156.80;强支撑154.40;弱支撑155.20。
(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汇市有风险,投资请慎重。)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