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eloke 发表于 2008-1-21 16:59

1月21日外汇市场技术解盘 - 赵燕京(1月21日)

美元/日元

  1月18日,汇价震荡整理、略升。

  日本政府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07年11月第三产业活动指数月率上升0.1%,超出市场预期。此前一份对32位分析师的调查预计,该指数将月降0.4%.受到服务业及医疗保健业活动畅旺提振,日本11月第三产业活动指数上升至110.6,该指数10月月率上升1.2%。第三产业指数由日本经济产业省(Ministry of Economy, Trade and Industry)汇整,是衡量服务业活动的重要指标。

  日本至1月12日当周净买进外股708亿日元,前值为净买进125亿日元;至1月12日当周外资净买进日债4701亿日元,前值为净买进393亿;至1月12日当周外资净卖出日股649亿日元,前值为净买进2093亿;日本至1月12日当周净买进外债8096亿日元,前值为净卖出1490亿日元。

  日本内阁府(Cabinet Office)周五数据显示,日本去年12月份消费者信心出现恶化,家庭消费者信心指数季调后降至38.9,为2003年1月以来最低水平,当时该指数为36.0。日本去年9月份的家庭消费者信心指数季调后为43.9。季调后的消费者信心指数每季度公布一次。数据还显示,日本去年12月的未季调家庭消费者信心指数为38.0,为2003年6月以来最低水平,当时为36.9。该指数用于衡量有两人或更多成员的家庭的消费信心情况,低于50表示消费者情绪悲观。

  日本百货店协会(Department Stores Association)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去年12月的百货店销售年率下降2.3%,至8753日元,其中比重最大的食品销售年率下降1.1%,至2960亿日元。该数据已经过商店数量和其它因素的调整。日本去年11月的百货店销售年率上升0.9%,但之前10月和9月份的百货店销售月率分别下降1.4%和2.5%。数据还显示,东京地区去年12月的百货店销售年率下降1.6%,至2130亿日元,为3个月来首次下降。

  日本政府在周五公布的一份报告中小幅上调其对日本房产市场的评估,但同时维持对总体经济的预期不变。该报告指出,需要密切关注美国经济增长下行风险将如何影响日本和全球经济。主要受去年6月开始实行的更加严苛的营建制度影响,日本2007年3季度的经济增速放缓,预计房产市场低迷将持续对日本经济造成影响。数据显示,日本新屋开工仍在下降,但下降步伐正在放缓,9月该数据年率降幅一度达到创纪录的44.0%。在整体物价方面,该报告指出,尽管油价油价上涨,但消费者物价仍保持平稳。受油价上涨拉动,日本11月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月率上升0.4%,为近十年来的最高升幅。

  日本经济财政大臣大田弘子(Hiroko Ota)周五表示,美国经济增长放缓的风险正在加大,日本金融市场也受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她将密切关注这些事件和数据可能对日本经济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对日本出口企业的影响。她还指出,将关注美联储下一次货币政策会议和美国GDP数据。同时,日元升值和油价居高不下可能对日本企业利润的影响也将成为政府关注的重点。

  日本财务大臣额贺福志郎(Fukushiro Nukaga)周五表示,将密切关注金融市场动态,但称无需对每一次市场波动太过担心。额贺福志郎在一次例行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他推断市场不安的原因在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困境以及油价高涨等问题;政府将密切关注市场动向,但在目前阶段,无需对每次市场波动大惊小怪。

  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周五表示,费城联储制造业指数1月份大幅下降至-20.9,暗示美国经济已经陷入或即将陷入衰退。该投行指出,自1968年以来,每当费城联储制造业指数跌至-20以下时,都出现了经济衰退,仅有1995年例外。摩根大通指出,一旦美国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套利交易平仓活动将会大规模展开,这将令美元和日元受益。日元交叉盘的跌幅将超过美元/日元的跌幅。

  东京股市周五收盘上涨0.6%;日经225指数收盘涨77.84点,至13861.29点,涨幅0.6%。由于投资者预期美联储将制订行政干预措施刺激经济增长以及日元兑美元贬值,日本股市18日在经历盘中一度下挫后出现逆转,收盘以上涨告收。日经225指数上涨77.84点,涨幅0.6%,收于13,861.29点;东证一部指数(Topix)上涨11.06点,涨幅0.8%,收于1,341.50点。此前盘中日经225指数和Topix曾一度下挫3%和3.1%。布什政府正接近完成一项经济刺激的建议计划,其中包括将分别给予个人800美元和家庭1600美元的退税,以及对企业实行税收暂时减免等。伯南克也承认当前美国经济需要外部刺激,进一步支持了市场对美联储将在本月底至少降息0.5%的预测。受此影响,18日收盘时,日本任天堂公司(Nintendo Co.)股价攀升了2,000日元,升幅3.8%,收于55,300日元;本田汽车也扭转此前3.1%的跌势,上涨了10日元,涨幅0.3%,收于3,230日元;另外,日本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东芝公司也上涨4日元,涨幅0.5%,报766日元。任天堂公司约37%销售收入来自美国。信金资产管理公司(Shinkin Asset Management Co.)经理人Hiroshi Fujimoto表示,随着日元兑美元汇率走贬,投资者信心正不断上升,并纷纷预期美国政府将采取干预措施,美联储同时也将大幅减息。

  本周关注重点:周一,日本11月领先指标修正值,日本11月同步指标修正值,日本央行召开两日货币政策会议(至22日);周二,日本央行公布月度报告,美国1月里奇蒙德联储制造业指数;周三,美国上周EIA原油库存变化;周四,日本12月商品贸易帐,日本12月进出口;周五,日本12月全国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日本央行公布其07年12月19日至20日的货币政策会议记录。

  韩国央行(Bank of Korea)行长李成太(Lee Seongtae)18日表示,由于外部经济环境恶化,韩国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李成太在向央行和分行高级官员发表讲话时称,未来货币政策的重心应该放在稳定通货膨胀上,不过也需要考虑到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情况。韩国央行预计,08年韩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升幅将达3.3%,高于07年的2.5%;同时预计08年的经济增长率为4.7%,略低于对07年4.8%的预期值。李成太称,央行的工作重点还包括实行修改后的货币政策,建立一个新的央行财政网络,以及外汇资产管理。

  中国央行周五表示,决心使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成为中国的利率基准,因为这对中国货币市场改革的成功至关重要。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在中国央行网站上发布的会议讲话中称,让Shibor成为利率基准,来替代央行设定的存贷款利率,这是中国放松利率管制的关键一步。易纲指出,将Shibor建设成为货币市场以及人民币定价基准的尝试"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中国2007年1月推出的Shibor包括从隔夜到1年期等多个品种,是由担任中国货币市场的一级交易商或做市商的16家商业银行每日自主报出的人民币同业拆出利率来计算确定的平均利率。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监会)周五表示,截至去年底国内主要商业银行的平均不良贷款率为6.7%,而5年前高达23.6%。银监会去年曾表示,截至2006年底国内主要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7.1%。银监会在其网站发布公告称,截至2007年底中国商业银行利润猛增至人民币2,987亿元,2002年底为人民币364亿元。银监会所指的主要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银监会表示,截至2007年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平均不良贷款率为2.87%。

  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去年11月,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数额继续下降至3868亿美元,创5年来历史新低。数据显示,自2007年3月以来,中国已经连续8个月减持美国国债,总减持量达到350亿美元。中国作为美国国债持有量世界第二的国家,一再减持的行为虽然惹人注意,但仍被普遍认为是“合理且可以理解的“。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月度数据显示,中国从去年3月份的4211亿元开始减持,连续6个月平均减持额在50亿美元以上,10月份的减持量达到了8个月以来的最高点,为86亿美元,而11月份在10月份的基础上只减少了2亿美元。数据显示,中国从2007年1月份开始大量买入美国市政债券,总买入量达到1464亿美元,且月均买入量超过130亿美元,大大超过了国债买入量。除了美国市政债券,中国还同时大量买入美国公司债和公司股票。数据显示,去年11个月中国总共买入美国公司债413亿美元,股票93亿美元,其中仅6月份就买入美国股票33.45亿美元。除中国外,其他几个美国国债的持有大国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持。其中,英国作为第三大持有国,已经连续12个月增持美国国债,至11月份达到3156亿美元,短短一年时间内的增持量达到2395亿美元。日本仍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但其持有量在最近一年呈现宽幅波动的态势,其10月份增持了98亿美元,而11月份又减持了117亿美元。虽然美国信贷危机导致了美国股市和债市的低迷,但数据显示,国际投资者对美国证券的需求情况已经开始好转。美国财政部16日发布的最新公告显示,去年11月份美国的外国资本净流入额达1499亿美元,比上个月大增62%。而外国持有的短期美元债券(包括短期国库券和其它抵押类债券)上升到365亿美元,外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国短期国债上升到156亿美元。外国投资者持有的金融类美元债券上升到337亿美元。

  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周五表示,随着信贷市场动荡进一步延续,银行业困境将持续入09年。标普在报告中说,鉴于此次危机给结构性金融市场造成贷巨大冲击,该领域步入复苏阶段所需要的时间将较总体银行业更长,甚至可能是数年。次级贷风暴席卷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各大银行纷纷爆出巨额冲减。瑞银(UBS)周五表示将收缩银行业投资,同时还将被迫裁员,并大幅削减风险操作。该行截至目前已冲销145亿美元相关损失。标普信贷分析师Scott Bugie指出,担保债务凭证(CDO)领域的资产冲销已经得到广泛关注,但同样应引起重视的是此次危机突显的系统性风险。标普称,银行和券商自07年夏天以来所见的收益缩水趋势很有可能继续,特别是在美国,但这并不会导致整个银行业的信用评级遭遇下调。 "多数银行的强大经营网络和金融资源将帮助其在较长时间内承受压力",标普如是说。

  美国财长保尔森(Henry Paulson)周五表示,美国经济正在放缓,美国政府正在制定的经济刺激计划,该计划旨在救援受到楼市危机、信贷紧缩和油价上涨冲击的美国经济,使美国经济发展获得更多资金。他还指出:"我已经和国会两党领导人对总统的方案进行讨论,我想我们已经达成共识,并将共同采取积极而简便的临时措施,使美国今年的经济发展得到更多资金。"布什总统将于周五晚些时候宣布一揽子刺激经济成长计划的方案。

  里奇蒙德联储主席莱克(Jeffrey Lacker)周五表示,08年大多数月份里经济将"十分疲弱",同时警告称商业支出的显著降温将拖累经济陷入衰退。"为抵御衰退,联储进一步降息的可能性非常大",莱克如是说。莱克指出,经济下行风险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房产市场,信贷门槛提高将令该领域境况雪上加霜,房屋营建活动08年很难走出低谷。他认为,即便消费者支出复苏,未来数月经济增长仍将十分无力,到年底或将有所改善。但莱克警告称,若商业支出显著放缓,将加大美国经济走向衰退的可能性。莱克的言论暗示,美联储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的降息计划将获得更广泛的支持;虽然莱克不是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的投票成员,但作为联储中强硬派的代表人物,其此番温和表态仍值得关注。上述发言被解读为降息信号的进一步确认,市场目前普遍认为联储月底将降息至4.25%。这位鹰派成员同时仍不忘关心通胀,"我对总体通CPI和核心CPI之间的巨大差距并不满意,美联储也有责任控制总体通胀,而不只是核心CPI。"

  里奇蒙德联储主席莱克(Jeffrey Lacker)周五表示,财政激励能够有助于美国经济复苏,但政府必须记住长期预算挑战带来的实际挑战。莱克在风险管理协会(Risk Management Association)回答提问时指出,财政激励的最大挑战就是及时性与过渡性。莱克还提道,有时经济放缓是无法避免的。莱克表示,美联储关注密切关注美元汇率,美元走软会以过进口价格上涨的方式刺激国内通胀。他表示,并不对近期海外政府入股美国金融机构感到担忧。莱克称,并不认为这会对美国资本市场构成威胁。

  美国消费者信心1月份有所改善。数据显示,美国1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为80.5,预期为74.5,去年12月终值为75.5。数据还显示,美国1月密歇根大学现况指数初值为98.1,从去年12月终值为91.0;预期指数初值为69.1,去年12月终值为65.6。美国1月密歇根大学1年期通胀预期初值为3.4%,去年12月终值也为3.4%;而5年期通胀预期初值为3.0%,去年12月终值为3.1%。

  谘商会(The Conference Board)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2月份领先指标下降0.2%。这也是该指标连续第3个月下跌。谘商会12月份领先指标降至136.5,自2005年年中以来首次降至该水平。该指标11月份下降0.4%,10月份下降0.7%。接受媒体调查的经济学家的预期中值显示,美国12月谘商会领先指标将下降0.1%。该指标1996年为100。同时公布的数据还显示,12月份同步指标上升0.1%,至125.2,11月份向下修正后为上升0.1%。12月份滞后指标上升0.4%,至130.6。11月份为上升0.2%。

  美国经济周期研究所(ECRI)周五公布数据显示,美国1月11日当周领先指标微幅上升,该领先指标年增长率也小幅上升,但仍接近6年低位。ECRI称,美国1月11日当周领先指标从前周修正后的136.2升至137.4,前周初值为136.6。该机构主管Lakshman Achuthan称,初请失业金人数下降和工业商品价格上涨是领先指标上升的原因,但其影响被股价下跌和利率上升所部分抵消。美国1月11日当周领先指标年增长率从前周的-7.1%升至-负6.5%,前周曾创下6年低位。

  美国总统布什(George W. Bush)周五表示,需要采取措施提振处于困境且面临下行风险的美国经济。布什指出,美国经济基础稳固,但一些领域存在令人担忧的实际问题。他声称,白宫经济顾问和许多外部专家都认为美国经济今年将持续增长,只不过会低于前几年的增速,而且经济也存在下行风险。布什认为,需要采取额外措施刺激经济,应该迅速执行价值约占GDP 1%的临时刺激措施。

  周五,美国总统布什(George W. Bush)对外宣布总规模约在1450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措施"纲要"。这次措施旨在挽救已经游走在衰退边缘的美国经济。布什总统表示,财政刺激措施包括了减轻赋税在内的一些列措施,并强调,减轻企业投资方面的税收,以及"迅速而直接"地减少个人所得税,是刺激美国经济的关键。布什总统建议,财政刺激的资金规模应该约占美国2007年GDP总值的1%,才能有效刺激经济增长。美国白宫经济顾问指出,按照GDP的1%计算,此次财政刺激规模在1450亿美元左右,和此前经济学家的预期相符。美联储(FED)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周四称,500亿至1500亿美元的财政刺激组合措施是合理的。众议院共和党领袖博纳(John Boehner)周四也表示,布什政府和国会正在考虑一项将花费1000亿至150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由于美国房市萧条将延续至2008年,以及对次贷余忧的恐慌,令消费者"捂紧"钱包,企业也纷纷裁员,将美国经济"逼"上衰退绝路。这也可能将是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面临的第二次经济衰退。新世纪首次为2001年科技股泡沫破裂,引发的经济衰退。布什在讲话中美国谈论到财政刺激的细节,而是给出了财政刺激的基本政策方向,即应该以减轻赋税为基调。他要求国会立法,减轻企业税收和个人所得税,以刺激企业投资和消费者支出。布什声称,让美国公民可支配的钱越多,消费者支出也就越大。国会应该尽快通过该方案,为经济增长"保驾护航",同时降低失业率。布什提到,此次财政刺激的规模必须足够大,并且基本政策应该致力于减轻赋税方面,这样才能直接对经济产生刺激。因此,他才建议以GDP的1%,作为此次财政刺激资金的规模。他承认,2008年美国经济增长将放缓,下行风险增加。房市持续萧条和金融市场疲软可能将对美国经济造成进一步损害,并可能将推高失业率。布什在讲话中总结道,为了确保经济增长和控制失业率,财政刺激措施是必须的。国会和美国应该尽快通过并实施这项措施。布什总统周五的讲话,是首次公开承认,美国经济需要财政刺激。美国经济最近一次衰退发生在2001年,也就是布什首个总统任期的第一年。布什政府于2001年和2003年两度出台减税计划,不仅在短期内刺激了经济发展,也没有造成较大的财政负担。由于美国房市萧条,国际油价高企,和金融市场动荡,使美国经济前景黯淡,促使美国总统和国会两党"联手"努力制定财政刺激政策,以扶助经济。但是,两党在对于财政刺激却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共和党议员提出的计划是,对个人、公司和投资抵减实行"一刀切"的减税政策;而民主党议员可能坚持任何刺激经济的计划都应包含一些直接补助,例如粮食券或失业救济,这将"定向"针对穷人,并可能高效地刺激消费。然而,在这方面,美国政府的关键人物、美国财长保尔森(Henry Paulson)则抱有乐观态度。他认为,在防止美国经济衰退这个问题上,白宫和民主党之间能够找到共同点,这些共同点能够确保这项措施的实施。白宫方面也宣布,为了使此次财政刺激措施能够尽快实施,决定将布什总统2001年和2003年2次减税计划无限期延长,而不是临时性措施。美国白宫发言人弗拉托(Tony Fratto)表示,白宫和国会就财政刺激措施上存在的差异并不是很大。而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周四也对媒体表示,有关财政刺激措施的立法,将在30天左右完成。佩洛西告诉媒体,30天左右是她个人的最大期限,因为财政刺激措施一天不落实,美国公民就会"食不下咽"。与此同时,布什总统对美国经济前景依然保持乐观,他说,在过去经历的挑战中证明,美国经济富有弹性。

  美国总统布什(George W. Bush)周五表示,他相信自己和国会能快速就财政刺激计划达成协议,以帮助支持脆弱的经济。布什告诉记者:"我相信,我们很快能就刺激经济增长的方案达成共识。"布什周五早些时候对外宣布总规模约在1450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措施"纲要"。布什表示,财政刺激措施包括减轻赋税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并强调,减轻企业投资方面的税收,以及"迅速而直接"地减少个人所得税,是刺激美国经济的关键。他建议,财政刺激的资金规模应该约占美国2007年GDP总值的1%,才能有效刺激经济增长。美国白宫经济顾问指出,按照GDP的1%计算,此次财政刺激规模在1450亿美元左右,和经济学家此前的预期相符。

  美国财长保尔森(Henry Paulson)周五表示,布什(George W. Bush)政府和国会应共同努力,迅速通过财政刺激方案,带动消费者支出并提振企业投资。保尔森指出:"我们考虑了许多事情,相信简单易行将有很大好处。"他声称,许多证据显示,若很快令消费者得到资金,他们就会使用。保尔森表示,希望刺激措施能带动就业,为今年经济增长提供动力。另外,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拉泽尔(Edward Lazear)也表示,财政刺激方案今年可能创造50万个就业机会。

  美国财长保尔森(Henry Paulson)周五表示,政府正考虑一个资金规模达1400至150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但需要迅速采取行动避免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他说道:"尽管我对美国长期经济强劲有信心,但短期风险明显偏于下行,如果不采取行动则代价将太高了。"保尔森拒绝提供正处于讨论中的刺激方案细节,但他表示,最主要的部分可能是减轻消费者的税收负担。

  由于投资者担心美国政府财政刺激措施不能够及时阻止美国经济衰退,美国股市周五收低,标准普尔500指数本周表现为5年来最差。在美国总统布什(George W. Bush)公布规模约1450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方案后,由于投资者担心美国政府财政刺激措施不能够及时阻止美国经济衰退,股市削减了早盘的涨幅并一路走低。美国股市周五收盘,道指下跌59.91点,跌幅0.49%,报12,099.30点;标普500指数下滑8.06点,跌幅0.60%,报1,325.19点;纳指下挫6.88点,跌幅0.29%,报2,340.02点。本周,道指累计收低4.02%,标普500指数收低5.41%,纳指则下跌4.10%。

  COMEX期金周五在震荡交投中微幅收高,结束了走势跌宕的一周。本周二期金刚创出纪录高位,周三就大幅下挫。美国总统布什宣布旨在振兴经济的临时性减税等措施,规模约为1,500亿美元,但这未能对金市有多大帮助。近期金市波动性可能上升,因为其它金融市场存在不确定性。但分析师称,因股市走势颓靡,黄金应会受益于避险投资需求。COMEX指标2月期金收高1.20美元,报每盎司881.70。盘中高点在899.40,低点870.60为一周低位。市场观察人士表示,近期内美元应会得到布什刺激经济方案的扶助,这对金市则是利空。印度的实货买盘下滑或打压现货金,但交易员称,低接买盘应在短期内支撑金价。周四COMEX期金成交量预计为129,323口。1915GMT,现货金报881.90/882.60美元,周四纽约市场收报876.70/877.40。伦敦金午后定盘价为882美元。3月期银收高20.5美分或1.3%,至每盎司16.215美元,交投区间为15.715-16.420。现货银报16.14/16.19美元,周四纽约尾盘报15.87/15.92。4月铂金合约收低0.30美元,至1,565.50。现货铂金报1,556/1,561美元。3月钯金收跌1.20美元,至每盎司375.05美元。现货钯金报367/372美元。

  加拿大国家统计局(Statscan)周五指出,主要受煤及石油产品价格上涨拉动,加拿大2007年11月制造业销售月率增长1.1%,高于此前预期。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后,加拿大11月制造业装船较10月相比下降0.1%。经济学家此前对该数据的预期中值为月率上升0.5%。尽管11月制造业销售数据不温不火,该报告仍显示加拿大制造业的实力。受加元大幅升值,美国需求减少以及全球市场竞争对手辈出影响,加拿大制造业去年共裁员132,00人。Statscan表示,受航空产品需求增加拉动,11月未完成订单大幅增加4.9%,增至历史最高水平。11月新订单价值增加8.1%,创自1997年7月以来最大月增幅。制造业库存增加0.5%,为自7月以来首次增长。库存/装船比保持不变,为1.30。

  本周关注重点:周一,加拿大11月批发库存,加拿大11月批发销售;周二,加拿大11月核心零售销售,加拿大央行公布利率决定;周三,加拿大12月领先指标;周四,美国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美国12月NAR成屋销售;周五,加拿大12月消费者物价指数。

  汇价日高107.58,日低106.35,尾盘在106.80附近整理;日升跌率0.263%,日涨跌幅0.28,收于106.83。上周汇价的周最高价108.94,周最低价105.91,周升跌率-1.838%。

  技术指标显示,汇价的短期日均线系统跌势趋缓且有呈收敛态势,汇价位于其下及30日均线(110.79)之下,显示短中线向空的概率依然较大,短线向空或偏空。汇价若受压于107.00之下则短线向空,下挡支撑位于106.30、105.70,上挡压力位于107.30、107.90;107.00与109.20(中位108.10)分别为汇价短线向空与向多的分界线。

  周技术指标显示,汇价的短期周均线系统摆脱缠绕呈死叉态势,汇价位于其下及30周均线(114.29)之下,显示中线向空的概率继续增大;若受压于108.10之下则周线向空,若受压于110.30之下则周线偏空,下挡周线支撑位于105.50;108.10与112.40(中位110.30)分别为周线指标向空与向多的分界线。

  月技术指标显示,汇价的短期月均线系统与30月均线有摆脱缠绕呈死叉态势,汇价位于其下及30月均线(116.24)之下,显示中长线向空的概率增大;若受压于112.00之下则月线向空,下挡月线支撑位于102.00;112.00(中位116.20)为月线指标向空的分界线。

  汇价现概略位于中长线向空的概率增大,中线向空的概率增大;短中线向多的概率依然较大,短线向空或偏空;周线若受压于108.10之下则周线向空,若受压于110.30之下则周线偏空;日线若受压于108.10之下则短线偏空,下破107.00则短线向空,有望震荡整理或震荡盘跌测试支撑的位置。

  波动分析显示,长线看,汇价已经在2007年6月22日当周周高124.15完成了自波段低点、1995年4月月低79.70以来的大级别ABC震荡整理(用时约13年)、进入大级别下跌波动中的概率较大。中线看,暂谨慎认定汇价自124.15至08年1月16日日低105.91(或至今)运行在3波3下跌末段,且不排除已经自105.91进入3波3-4震荡中的可能,其3波下跌为类似收敛的下降楔形结构的概率较大。短中线看,暂谨慎认定汇价已在波段低点、1月16日日低105.91结束大级别3-3波下跌、进入较大级别4波震荡整理的概率存在且暂谨慎认定此概率较大,若上破108.10则反弹目标或看向110.50,且不排除向111.50方向测试压力的可能;若汇价近日下破105.91则上述波计数可能需要修正。

  短线波动分析显示,暂认定汇价已经在波段高点、07年10月15日日高117.93结束反弹进入较大级别调整(或下跌波动)的概率较大;汇价已经在12月27日日高114.25附近受压进入下降波动至今,且已经在1月16日日低105.91附近结束下跌、进入较大级别反弹的概率存在且暂认定此概率较大;其日线形态为类似下降楔形结构,现或许已经运行在4波反弹中的横摆收敛三角形态波动中,其后若受到支撑则进入4波反弹的C波震升中的概率较大;同时,市场对汇价依然运行在3波3下跌波动中的可能性保持警惕,即对汇价在短线压力附近受压回落再次下探或下破115.91附近支撑的可能性保持警惕。若汇价在短线压力附近受阻回落、则可能下探106.30附近支撑,且不排除继续下破向更低水位附近测试的可能;若汇价在106.30附近受到支撑且站稳于107.00之上则可能上试107.30、107.90-118.10附近压力,且不排除继续上破的可能。

  本周,汇价有望震荡整理或震荡盘跌测试支撑。

  今日,汇价有望震荡整理或震荡盘跌测试支撑。

  今日强压力107.90,弱压力107.30;强支撑105.70,弱支撑106.30。

  欧元/美元

  1月18日,欧元震荡整理、略跌。

  土耳其央行(Turkish Central Bank)将其隔夜贷款基准利率从15.75%调降到了15.50%,这是该行连续第五个月放宽货币政策。据IHA通讯社报道,土耳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PPK)发表声明称,全球信贷市场问题限制了土耳其内需的增长,且国外需求对其本土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可能将有所下降。该委员会称,虽然食品和能源价格的上升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但在这种环境之下,土耳其的通货膨胀预计将继续减缓。

  意大利统计局( Istat)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出口增长速度连续第三个月超越进口增速,意大利11月贸易赤字缩窄。意大利去年11月贸易赤字5300万欧元,2006年同期赤字9.32亿欧元。意大利11月出口较06年同期增长6.4%,进口增长3.4%。意大利11月对欧盟国家贸易盈余5.22亿欧元,06年同期赤字200万欧元,其中,07年11月对欧盟国家进口年增2.4%,出口年增5.3%。2007年1-11月,意大利全球出口增长11.1%,进口增长6.2%,贸易赤字73.3亿欧元,06年同期赤字205.2亿欧元。

  意大利雇主协会(Confindustria)日前表示,08年意大利经济增速预计仅为0.9%。该预测值甚至低于意大利央行此前1%的预期。意大利雇主协会研究中心表示,该预测值是建立在如下假设之上的:美国经济不会陷入衰退,油价从当前的峰值回落,美元停止走软,08年欧央行不会降息。意大利雇主协会表示,如果最终该预测值得以证明,那么这将意味着意大利与欧元区整体经济增速的差距进一步拉大。意大利雇主协会表示,由于工业生产疲软,07年第四季度意大利经济增长可能出现停顿。意大利雇主协会认为,07年欧元相对美元大幅升值11%并不是导致意大利失去竞争力的实际原因。自05年末以来,包括单位劳动成本因素在内的意大利实际有效汇率上升了10%,而德国和法国的实际有效汇率却几乎没有变。实际有效汇率10%的升幅使得两年内意大利的出口下降了1.5%,并使得同期GDP增速下降0.5个百分点以上。意大利雇主协会还预测,意大利通胀率将在08年初打破峰值,并随后逐步回落。

  葡萄牙财政部长桑托斯(Fernando Teixeira dos Santos)周五表示,欧洲和美国经济放缓趋势可能更趋恶化。桑托斯称,"近期指标暗示美国经济放缓程度可能较几个月前预期更加严重,我们十分关注美方将采取何种应对措施;同时,欧洲经济增长也可能较预期更加缓慢。"他还指出,在需要采取重大步骤解决问题时,欧洲央行(ECB)向来都能够适时作出正确的政策决定,我们应当信任央行。关于欧元汇价的问题,桑托斯表示,欧元升值当前并未成为大问题,但全球失衡压力确实不应仅由欧洲一方来承担。

  法国总统萨科奇(Nicolas Sarkozy)的发言人David Martinon周五表示,相对而言,法国并未受到美国经济放缓的影响,法国政府仍坚持官方对2008年经济增长的预期。David Martinon表示:"我们认为法国今年的经济增速约在2.25%。"

  法国财长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周五表示,在国际环境更加困难的情况下,法国今年的经济增长将可能位于2%-2.25%区间。法国政府此前预计今年法国经济将位于2%-2.5%的增长区间。拉加德指出,考虑到美国经济增长放缓,法国今年经济增长很可能处于2%-2.25%区间低端。不过,拉加德否认了她已经下修经济增长预期的说法,她声称,上述预测与主要国际机构的预期一致。拉加德补充道,法国能比其他欧洲国家更好的承受目前经济增长放缓造成的影响。她认为,法国的失业率将在未来几个月持续下降。

  法国总统萨科齐(Nicolas Sarkozy)周五称,世界各国应该加强合作防止"危险的"货币失衡,以及金融产品和基金的潜在威胁。萨科齐表示,现在是加强合作应对目前全球市场两大弊端的时候了。他指出,长期货币失衡,以及金融产品和基金操作缺乏足够的透明度,是市场面对的两大弊端。如果发生意外情况,这两大弊端可以转变为严重的危机。

  德国经济部(Germany's Economy Ministry)周五指出,德国经济增长放缓的风险大大增加,强势欧元将可能冲击德国的出口活动性。该部门还表示,目前德国经济发展前景与次贷危机之前相比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次贷危机使经济放缓的风险提升。德国经济部在期报告中指出,欧元兑美元和其他货币升值可能将冲击德国的出口活动性。

  最近几个月来,欧洲央行(ECB)对欧元区银行系统的大量注资举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利率的上行压力,但是市场交易员们却开始对一连串的经济预警信号以及美国和欧洲公司的不利消息感到越发不安,欧洲央行启动宽松货币政策之旅的预期隐约浮现,而在近日欧洲央行强硬派代表发表对经济的担忧后,市场关于欧洲央行的降息预期骤然升温。欧元区银行间货币市场利率近日持续下滑,欧洲央行官员的偏紧缩立场不再成为交易商们的关注焦点,市场人士纷纷将视线转向至金融市场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威胁上,欧洲央行降息猜测四起。3个月期欧元区银行间同业拆息(Euribor)周四被定为4.446% ,低于1月10日的4.591%,当日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Jean-Claude Trichet)坚持一贯的强硬态度,表示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离场显然不是中性的。德累斯登(Dresdner Kleinwort)利率策略师Christoph Rieger表示,Euribor市场早就看清欧洲央行是雷声大雨点小,如果市场很看重特里谢的讲话,并且真的相信央行会进一步加息,那么Euribor应该处在更高水平。UniCredit固定收益策略师Kornelius Purps称,欧洲央行降息现在成了市场的热议话题,尤其是在欧洲央行副行长默施(Yves Mersch)周三出人意料地发表立场偏宽松的讲话后,这种猜测不断升温。在通胀问题上,默施向来是个强硬派,但周三在接受采访时却表示,欧元区的经济活动显然面临下行风险,对于油价上涨所带来的通胀问题,如果其没有在欧元区境内大范围的、持久的蔓延,那么欧洲央行可能暂时先不考虑通胀风险。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中的另一位强硬派韦伯(Axel Weber)表示,欧洲央行的确对通胀率趋势感到担忧,但是他认为市场也不应过分夸大当前3.1%的通胀率水平。欧洲央行对通胀的中期目标是接近但低于2%。韦伯称,今年通胀率很可能会有所下降,如果高通胀率没有引发第二轮通胀效应,则2009年欧元区的通胀率甚至有望降至远低于2%的水平。据欧洲经济研究中心(ZEW)周二发布的信心调查报告,有接近60%的受访者预计欧洲央行将在未来六个月维持利率不变;大约有31%的人预计欧洲央行将降息一次,而认为未来6个月欧洲央行会加息一次的人还不到10%。高盛(Goldman Sachs)全球市场经济学家Fiona Lake表示,利率期货市场的走势显示,市场认为欧洲央行在9月份会议前降息的可能性为100%。

  欧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管理委员会成员韦伯(Axel Weber)和葡萄牙财长桑托斯(Fernando Teixeira)周五参加了塞浦路斯加入欧元区的庆祝活动。韦伯表示:"我们预计欧元区今年通胀将逐步缓和,2009年必将降至约2%,但不能确定是否会低于2%。"他还指出:"我们正密切注意通胀及经济增长走势,但正如我们经常说的,我们正面临风险。"在谈到欧元区经济增长时,韦伯表示:"当前我们没有理由怀疑12月公布的报告所言,欧元区经济以潜在水平扩张。"

  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Jose Manuel Barroso)周五声称,金融市场动荡对经济的影响令人有些担忧,但是欧洲经济基本面依然保持良好。巴罗佐告诉媒体,由于金融市场动荡的负面影响,令人对欧洲经济产生一点担忧。不过他相信,欧洲经济基本面依然保持良好。

  欧洲央行(ECB)管理委员会委员康斯坦西奥(Vitor Constancio)周五表示,尽管存在通胀风险,但考虑到金融市场动荡及其对实 体经济产生的影响,欧洲央行做出了保持利率不变的决定。他是在一议会委员会回答委员提出的问题时做出的上述评论。

  欧洲央行(ECB)管理委员会成员、法国央行(BOF)行长诺亚(Christian Noyer)在接受国际先驱论坛报采访时表示,欧洲央行并未感到在利率方面"受到束缚",央行已经准备好对抗第二轮通胀效应。诺亚在谈到薪资通胀时指出:"我们仍保持政策的灵活性,也没有提前设定计划。我们已经准备好在必要时采取行动,以阻止第二轮通胀效应的发展。"但他声称,并未看到薪资通胀急剧上升。诺亚表示,从历史上看,欧洲和美国经济之间存在很大相关性,但这种相关性已经有减弱的迹象。他认为,相关性至少已经部分减弱,并指出,这并不是说欧洲会免受美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而是存在一系列因素会减轻美国的影响。诺亚声称,尽管法国的银行仍处于冲销资产的过程中,但他对法国银行业在不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下渡过危机相当有信心。他补充道,欧洲经济增长面临下行风险。

  欧盟(European Union)成员国的财长下周将直面令人日益担忧的问题,即金融市场持续动荡、欧元强势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正在对欧盟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去年10月份的G7声明强调中国必须让人民币更快的升值,但因欧元兑美元和日元仍徘徊于历史高点附近,欧盟外交官认为,欧盟财长们可能会在G7会议上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在下月G7会议召开前,欧盟财长们将利用下周一在布鲁塞尔召开每月例会的机会形成共同立场。欧洲央行(ECB)官员及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均表示,欧盟的经济前景,特别是欧元区15国的经济前景正变得日益黯淡。欧元区去年11和12月份的通胀率为3.1%,远高于欧洲央行2%的上限。与此同时,欧元区经济增长却正在放缓。欧盟委员会目前预计欧元区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将从去年的2.6%降至2.2%。不过,欧盟经济与货币事务委员阿尔穆尼亚(Joaquin Almunia)近期警告称,欧盟是基于油价和欧元汇率低于当前水平而做出的上述预期,表明欧元区经济增长将可能低于预期水平。法国财长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周四也暗示对法国经济增长放缓感到不安。在与英国、意大利和德国财长的会议上,拉加德表示,法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可能仅仅处于2%左右的水平,低于法国政府此前预计的2.25%左右的增长率。经济增长放缓、加上通胀前景趋于上行,将欧洲央行推入两难境地。该央行在本月的会议上维持利率于4%不变。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Jean-Claude Trichet)将出席下周一晚间举行的欧元区财长会议。届时特里谢很可能为央行准备升息以抑制通胀的立场进行辩解。商业和消费者群体近期要求欧洲央行下调利率,以刺激经济增长、缓解当前的信贷紧缩压力。相比于欧洲央行,美联储为防止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已经在过去一年将贴现率从6.25%降至4.75%。

  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成员德拉基(Mario Draghi)周六表示,信贷危机是拖累经济增长放缓的最主要原因,但其对美国的影响大于其他地区。他同时警告称,近几个月欧元区经济逐渐显现降温迹象,能源和食品价格攀升以及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对消费者支出造成冲击。德拉基在主持召开金融稳定性论坛时指出,危机对美国银行业造成沉重打击,对其他地区市场和金融领域的牵累较早先预期更加温和。但与此同时,欧元区商业银行已经开始采用更加严格和谨慎的放贷标准。欧洲央行此前也曾发出警示,称欧元区银行07年底信贷条件趋紧,这一势头还可能进一步延伸至08年初期。

  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成员德拉基(Mario Draghi)周六表示,欧洲央行在制定利率政策时将继续以稳定物价作为首要任务。尽管近期欧元区经济增长呈现放缓迹象,但德拉基称,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在制定政策、尤其是利率政策时,仍将延续此前的一贯态度,继续致力于控制通胀。在这一问题上,央行有责任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在美联储为挽救增长颓势而屡次大幅降息的同时,欧洲央行始终还站在原地。因担心美国经济将衰退并冲击欧元区经济,利率期货交易预计欧洲央行年底前将大幅降息;然而,德拉基的讲话再度向市场传递清晰信号--欧洲央行将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利率不变。为强调欧洲央行立场,德拉基还警告说,近期大幅攀升的原油和食品价格不可能很快回落,通胀飙升将造成薪资和物价系统失衡,从而对投资和经济增长造成持久而严重的损害,因此,央行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因信贷余忧重燃,令金融股走势下滑,欧洲股市周五收低,为近13个交易日以来第10次收低。由于隔夜纽约时段,全球第一大券商美林(Merrill Lynch)公布了连续第二个季度亏损的财报,并且爆出115亿美元信贷冲销,令信贷余忧重燃。周五,欧洲股市,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 Generale)下挫8.2%;瑞银集团(RBS)下跌5%;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下滑4.1%; 苏格兰皇家银行(RBS)收低3.3%。矿业股方面,市场传言,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对竞争对手力拓(Rio Tinto)提出恶意收购,帮助矿业股重回升势。不过这2家公司对此都拒绝置评。必和必拓周五上涨2.2%;力拓上扬4.9%;Xstrata大涨8.6%。欧洲三大股方面,英国FTSE100指数收低0.01%,报5,901.7点;德国DAX 30指数下滑1.34%,报7,314.17点;法国CAC 40指数下挫1.25%,报5,092.40点。泛欧绩优股指数收盘震荡下挫1.2%,报1,358.51点。道琼斯欧洲斯托克600指数收盘跌1.1%至327.53点。

  本周关注重点:周一,德国12月生产者物价指数;周二,美国1月里奇蒙德联储制造业指数;周三,欧元区11月工业订单;周四,德国1月Ifo商业景气指数;周五,意大利11月零售销售,意大利12月非欧盟贸易帐。

  汇价日高1.4693,日低1.4602,尾盘在1.4620附近整理;日升跌率-0.150%,日涨跌幅-0.002,收于1.4619。上周汇价的周最高价1.4912,周最低价1.4589,周升跌率-1.049%。

  技术指标显示,汇价的短期日均线系统呈缠绕且有呈死叉态势,汇价位于其下附近及30日均线(1.4609)之上附近,显示短中线多空暂难以分辨、有望在较宽幅震荡中寻求短中线的运行方向,短线向空。汇价若受压于1.4650之下则短线向空,上挡压力位于1.4670、1.4720,下挡支撑位于1.4570、1.4520。1.4780与1.4650(中位1.4720)分别为汇价短线向多与向空的分界线。

  周技术指标显示,汇价的短期周均线系统呈收敛缠绕态势,汇价位于其间偏下及30周均线(1.4212)之上,显示中线向多的概率依然较大;汇价若站稳于1.4760之上则周线向多,若站稳于1.4650之上则周线偏多,下破1.4530则周线向空;1.4760与1.4530(中位1.4650)分别为汇价周线向多与向空的分界线。

  月技术指标显示,汇价的短期月均线系统与30月均线呈多头排列但其升势趋缓且有呈收敛态势,汇价位于其间偏上及30月均线(1.3067)之上,显示汇价中长线向多的概率增大,汇价若站稳于1.4470之上则月线向多,上挡月线压力位于1.4770;1.4470(中位1.3990)为汇价月线向多的分界线。

  汇价现概略位于中线、中长线向多的概率增大;短中线多空暂难以分辨、不排除在较宽幅震荡中寻求短中线运行方向的可能性,短线向空;周线若站稳于1.4760之上则周线向多,若站稳于1.4650之上则周线偏多,下破1.4530则周线向空;日线若受压于1.4650之下则短线向空,若站稳于1.4720之上则短线偏多,上破1.4780则短线向多,有望震荡整理或震荡盘跌测试支撑的位置。

  波动分析显示,暂谨慎认定汇价已经在11月23日高1.4965结束近25个月的长期震升波动、进入较大级别调整(或下跌波动)的概率较大;短中线看,暂认定汇价在下跌至12月20日日低1.4310(约20个交易日)结束5波结构的大A波下跌,进入强势B波反弹(即不排除测试双顶附近压力的可能);且已经在1月14日日高1.4912结束反弹、进入较大级别C波调整的概率增大。

  短线分时波动分析显示,暂谨慎认定汇价已经在11月23日日高1.4965附近结束震升波动、由短线调整转为短中线调整或更大级别调整的概率依然较大;暂认定汇价已经在12月20日日低1.4310进入较大级别B波反弹,且已经在1月14日日高1.4912结束强势B波反弹的概率增大,即双顶形态成立的概率增大。若汇价在压力附近受阻回落、则可能测试1.4600-1.45700附近支撑,下破1.4600(30日均线附近支撑)则已经自波段高点进入较大级别C波下跌的概率增大,下破1.4530-00(周线及短期趋势支撑)则此概率继续增大。若汇价在1.4600附近受到支撑且站稳于1.4650之上则仍可能上试1.4670、1.4720附近压力,且不排除继续上破的可能。

  本周,汇价有望震荡寻求短中线的运行方向。

  今日,汇价有望震荡整理或震荡盘跌测试支撑。

  今日强压力1.4720,弱压力1.4670;强支撑1.4520,弱支撑1.4570。

  英镑/美元

  1月18日,英镑盘升受阻回落。

  英国首相布朗周五在北京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晤时表示,欢迎中国主权财富基金赴英投资,并希望进一步促进双边贸易增长。他指出,预计中英双边贸易规模将继续扩大,希望2010年前能达到 600亿美元。2007年两国贸易额约为400亿美元。布朗还表示,主权财富基金在英国投资没有障碍,只要这些基金的运作以商业为目的,并遵守透明度和公司治理的一般原则。07年爆发的全球信贷危机导致西方银行遭遇巨大损失和流动性紧缩问题,这些银行此刻正四处融资以充实资本金。这为财力雄厚的产油国和亚洲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提供了绝佳的投资机会。英国的诺森罗克银行(Northern Rock)就是这些遇困银行中的典型代表。但据悉布朗不会同中方讨论诺森罗克的问题。

  英国统计局(ONS)周五报告表示,因圣诞假日期间消费者缩减支出,英国07年12月零售销售较上月意外减少,降幅创1年来新高。报告显示,英国12月零售销售月率下降0.4%,为07年1月来最差,预期为上升0.2%;该指数年率上升2.7%,为06年9月来最低,11月修正后年率上升4.2%。报告称,折扣策略帮助不大,包括百货商店在内的综合零售商12月销售跌至逾13年最低。同时,英国12月零售销售平减指数年率下降1.2%,为07年9月来最低。上述数据很可能加剧市场对信贷危机和房市放缓冲击英国经济的担忧,分析人士目前普遍预计英国央行2月将降息25个基点,至5.5%,同时预计在此之后,年内还将有2-3次降息。

  投资者担心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引发英国股市周五收盘走低,连续第四个交易日出现微幅下跌,但矿业和零售股的上扬抑制了大盘跌势。英国FTSE 100指数收盘微跌0.7点,跌幅0.01%,报5,901.7点,本周累计下跌4.8%,创下去年8月中旬以来的最大单周跌幅。表现良好的股票中,矿业股Xstrata大涨8.6%,涨幅居前。有交易商表示,有关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准备对力拓(Rio Tinto)的收购出价的揣测,推动矿业股上涨,这两支个股分别上扬2.2%和4.9%。市场传闻英国零售商Philip Green正考虑增持马莎(Marks & Spencer)股份,推动后者大涨3.8%,零售股因此获得支撑。银行股今日也成为大盘累赘,巴克莱资本(Barclays Capital)、苏格兰皇家银行(RBS)和伦敦骏懋银行(Lloyds TSB)分别下跌3.4%、3.3%和1.1%。伦敦证交所(London Stock Exchange)因宣布已在北京开设代表处,提振其股价大涨4%。

  本周关注重点:周一,英国1月Rightmove房价指数,英国12月公共部门净借款,英国12月政府收支短差;周二,英国1月CBI工业订单差值;周三,英国第四季度GDP初值;周四,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MPC)公布前次利率会议记录。

  汇价日高1.9726,日低1.9512,尾盘在1.9550附近整理;日升跌率-0.812%,日涨跌幅-0.016,收于1.9553。上周汇价的周最高价1.9790,周最低价1.9512,周升跌率-0.051%。

  技术指标显示,汇价的短期日均线系统呈收敛集聚缠绕态势,汇价位于其下附近及30日均线(1.9870)之下,显示短中线向空的概率增大,短线向空或偏空。汇价若受压于1.9580之下则短线向空,上挡压力位于1.9610、1.9670;下挡支撑位于1.9490、1.9430;1.9580与1.9680(中位1.9630)分别为汇价短线向空与向多的分界线。

  周技术指标显示,汇价的短期周均线系统与30周均线摆脱缠绕呈死叉空头排列态势;汇价位于其下及30周均线(2.0235)之下,显示中线向空的概率增大;汇价若受压于2.0050之下则周线偏空,下破1.9670则周线向空,下挡周线支撑位于1.9430;1.9670(中位2.0050)为汇价周线向空的分界线。

  月技术指标显示,汇价的短期月均线系统有呈死叉态势,汇价位于其下及30月均线(1.9044)之上,显示中长线向多的概率依然较大;汇价若受压于2.0150之下则月线偏空,下破1.9840则月线向空,下挡月线支撑位于1.9250。1.9840(中位2.0150)为汇价月线向空的分界线。

  汇价现概略位于中长线向多的概率增大;中线向空的概率增大;短中线向空的概率增大,短线向空或偏空;周线若受压于2.0050之下则周线偏空,下破1.9670则周线向空;日线若受压于1.9630之下则短线偏空,下破1.9580则短线向空,有望震荡整理或震荡盘跌测试支撑的位置。

  波动分析显示,中线看,汇价已经在11月9日日高2.1159结束长期震升波动、进入较大级别调整(或下跌波动)的概率增大(周线末段形态为扩张上升楔形结构);有效下破30周均线2.0235附近支撑则进入中线调整的概率增大,在1.9480-1.9530(波段低点附近)区域受到支撑则可能仍运行在4波震荡中,但市场对汇价持续延伸下跌的可能性保持警惕。从周线看,此次的波段下跌目标在扩张上升楔形结构的起始点附近的概率较大,即在1.9250-1.9350区域附近的概率较大,其后若受到支撑则有望展开较大级别反弹;日线看,汇价自波段高点2.1159以来的下跌波动为3波结构,且3波为延伸波,已经进入3波5下跌中,5波下跌为下降楔形结构的概率依然存在。本周五前后为整体下跌55个交易日的时间窗,市场对汇价在短线支撑及时间窗前后下探支撑后进入短线反弹或较大级别反弹的可能性保持警惕,反弹目标在上破1.9800后或暂看向2.0000附近。

  短线分时波动分析显示,暂谨慎认定汇价已经在11月9日日高2.1159受阻回落进入较大级别调整的概率增大;汇价已经在11月28日日高2.0831结束反弹进入较大级别C波下跌(或下跌波动)的概率增大,现运行在C波5的下跌波动末段中的概率依然存在,但已经在低点附近结束该结构进入较大级别震荡整理的概率增大,且不排除由此进入较大级别B波反弹的可能。若汇价在短线压力附近受阻回落、则有望向1.9490附近测试支撑,且不排除继续下破的可能;若在1.9490附近受到支撑且站稳于1.9610之上则有望上试1.9670附近压力,且不排除继续上破的可能。同时,市场依然对汇价盘升受阻回落下破近日低点、持续延伸缓慢下跌探试支撑(1.9250-1.9350)的可能性保持警惕。

  本周,汇价有望震荡整理或震荡盘跌测试支撑。

  今日,汇价有望震荡整理或震荡盘跌测试支撑。

  今日强压力1.9670,弱压力1.9610;强支撑1.9430,弱支撑1.9490。

  澳元/美元

  1月18日,澳元下探支撑后反弹、略升。

  澳大利亚统计局(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澳洲07年第四季度进口物价指数季率上升0.2%,至113.1,超出市场预期的下降0.5%;年率下降2.2%,第三季度为下降5.5%。数据还显示,澳洲第四季度出口物价指数季率下降0.6%,至142.0,不及市场预期的下降0.9%;年率下降3.2%,第三季度为下降2.5%。

  澳大利亚财长斯万(Wayne Swan)的发言人18日表示,澳大利亚财政部维持07年10月份所作的国内及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不变,但上调了08年通胀预期。澳大利亚财政部在其半年度经济和财政修正报告中预计,该国07/08财年经济将增长4.25%,全球08年经济增长4.75%。该发言人表示,“目前”上述预期基本未变。他称,自工党政府07年11月执政以来,财长与财政部官员已经举行了一系列会议。财政部相信次级债危机导致的美国经济放缓蔓延将不会引发全球经济增长出现重大减退。但发言人证实,财政部对澳大利亚核心通胀的预期已经被上调。他称,通胀是澳大利亚经济面临的首要挑战。财政部在10月份的报告中预计08财年通胀升幅将为2.75%。澳大利亚政府将被迫削减政府支出抑制通胀,还将通过打破基础设施瓶颈来提高生产率、削减所得税以缓解劳工市场压力。但这些措施需要时间,将不会对近期通胀压力产生很大影响。经济学家预计,澳大利亚07年第四季度核心通胀年比上升3.3%,高于澳央行2%至3%的目标区间。该数据将于23日公布。

  澳洲联储(Reserve Bank of Australia)主席史蒂文斯(Glenn Stevens)周五表示,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可能最终冲击到贸易,但迄今尚未有迹象显示全球信贷危机已对澳洲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他还表示,澳大利亚近期通胀偏高。史蒂文斯称,全球信贷危机可能从两方面冲击澳大利亚:拖拽全球经济以及削弱投资者信心。不过,史蒂文斯指出,迄今为止,尚未有任何迹象显示信贷危机已在上述两方面对澳大利亚造成严重影响。史蒂文斯认为,全球信贷危机对澳大利亚的影响可能仅限于抵押贷款与企业借贷成本上升。就在最近,澳大利亚银行打破传统,在澳洲联储未升息的情况下,就独自调高抵押贷款利率。史蒂文斯表示,考虑到需求强劲,借贷成本小幅上升似乎不可能对澳洲整体经济产生巨大影响。为了抑制通胀,澳洲联储在去年两度升息,目前6.75%的利率处在11年高点水平。分析人士预计,澳洲联储在2月5日的会议上可能宣布继续升息。史蒂文斯还称,澳大利亚金融系统资本充足,暴露于美国次贷危机之中的风险较小,没有迹象显露澳洲金融系统出现信贷危机。他表示,长期而言,信贷危机可能削弱主要西方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并可能主要通过贸易链的方式冲击新兴市场与其他经济体。目前尚不清楚其带来的影响程度如何,不过认为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从超趋势水平降低至趋势水平下方则是不合理的看法。史蒂文斯称,鉴于中国是澳洲的最大贸易伙伴以及资源出口国,中国经济的表现对澳大利亚来说至关重要,史蒂文斯认为,中国能够很好应对。史蒂文斯还敬告称,不得对国内外通胀掉以轻心。近期澳大利亚通胀偏高,发展中国家资源需求强劲,这可能令商品价格维持在高位,从而刺激通胀,这意味着决策者应当警惕采取过火举措,以长期通胀作为代价支持短期经济扩张。

  新西兰统计局周五公布数据显示,新西兰11月经季调后的零售销售月率上升2.0%,剔除汽车外的零售销售月率上升0.9%,实质零售销售年率上升6.9%。此前一项对分析师的调查预计,11月经季节调整零售销售月率将上升0.7%,剔除汽车外的零售销售月率将上升0.6%,实质零售销售年率将上升5%。

  澳大利亚股市周五收盘下跌,这是自基准S&P/ASX 200指数于1992年推出以来时间最长的一次连续下跌。S&P/ASX 200指数收盘跌49点,至5747.3点,跌幅0.8%。S&P/ASX200指数盘中一度跌至5619.3点,已逼近07年8月份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出现时创出的盘中低点5483.3点。必和必拓(BHP Billiton)收盘跌4.7%,至34.80澳元。

  本周关注重点:周一,澳大利亚第四季度生产者物价指数;周二,澳大利亚12月季调后新车销售;周三,澳大利亚第四季度消费者物价指数;周四,美国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美国12月NAR成屋销售。

  汇价日高0.8850,日低0.8700,尾盘在0.8790附近整理;日升跌率0.285%,日涨跌幅0.0025,收于0.8789。上周汇价的周最高价0.9018,周最低价0.8700,周升跌-1.314%。

  技术指标显示,汇价的短期日均线系统与30日均线有呈横行缠绕态势,汇价位于其间及30日均线(0.8758)处附近,显示短中线多空暂难以分辨、有望在较宽幅震荡中寻求短中线的运行方向,短线偏空。汇价若受压于0.8840之下则短线偏空,下挡支撑位于0.8750、0.8700,上挡压力位于0.8830、0.8890。0.8910与0.8770(中位0.8840)分别为汇价短线向多与向空的分界线。

  周技术指标显示,汇价的短期周均线系统与30周均线有呈缠绕态势,汇价位于其间偏上及30周均线(0.8708)之上,显示中线向多的概率增大,但不排除在较宽幅震荡中寻求中线方向的可能;汇价若站稳于0.8770之上则周线偏多,上破0.8850则周线向多,下破0.8700则周线向空;0.8700与0.8850(中位0.8770)分别为汇价周线向空与向多的分界线。

  月技术指标显示,汇价的短期月均线系统有呈收敛缠绕态势,汇价位于其间偏上及30月均线(0.7947)之上,显示中长线向多的概率增大;若站稳于0.8600之上则月线偏多,上破0.8900则月线向多。0.8900(中位0.8600)为汇价月线向多的分界线。

  汇价现概略位于中长线向多的概率增大;中线向多的概率增大,但不排除在较宽幅震荡中寻求中线方向的可能;短中线多空暂难以分辨、不排除在较宽幅震荡中寻求短中线运行方向的可能;短线偏空;周线若站稳于0.8770之上则周线偏多,上破0.8850则周线向多,下破0.8700则周线向空;日线若受压于0.8770之下则短线向空,若站稳于0.8840之上则短线偏多,上破0.8910则短线向多,有望震荡整理的位置。

  波动分析显示,中线看,暂认定汇价自06年3月29日日低0.7013进入5波震升中,已经在11月7日日高0.9399见波段高点进入较大级别调整(或下跌波动)的概率增大。汇价自波段低点12月18日日低0.8552至今仍运行在较大级别B波反弹中的概率依然存在,但已经在1月15日日高0.9018结束B波反弹、进入较大级别C波下跌的概率增大,若汇价下破短线及周线关键支撑则此概率继续增大。

  短线分时波动显示,暂认定汇价已经在11月7日日高0.9399附近见波段高点进入调整的概率增大。汇价自波段低点12月18日日低0.8552至今运行在较大级别B波反弹中的概率依然存在,但已经在0.9018受阻回落进入下跌波动的概率增大,现或许运行在下跌波动的横摆B波震荡中。若在短线压力附近受阻回落、下破0.8750、0.8700则B波反弹已经在波段高点结束的概率增大。

  本周,汇价有望震荡整理。

  今日,汇价有望震荡整理。

  今日强压力0.8890,弱压力0.8830;强支撑0.8700,弱支撑0.8750。

  欧元/日元

  1月18日,汇价震荡整理、略升。

  汇价日高157.79,日低155.69,尾盘在156.20附近整理;日升跌率0.128%,日涨跌幅0.20,收于156.19。上周汇价的周最高价161.48,周最低价155.69,周升跌率-2.867%。

  技术指标显示,汇价的短期日均线系统呈空头排列态势,汇价位于其下及30日均线(161.85)之下,显示短中线向空的概率增大,短线向空。汇价若受压于156.70、157.20之下则短线向空,下挡支撑位于155.70、155.20,上挡压力位于159.10。157.20(中位159.10)为汇价短线向空的分界线。

  周技术指标显示,汇价的短期周均线系统与30周均线有摆脱横行收敛缠绕呈死叉之势,汇价位于其下及30周均线(162.31)之下,显示中线向空的概率增大;汇价若受压于161.60之下则周线偏空,下破159.10则周线向空。159.10(中位161.60)为周线向空的分界线。

  月技术指标显示,汇价短期月均线系统有摆脱收敛集聚缠绕呈死叉态势,汇价位于其下及30月均线(151.82)之上,显示汇价中长线向多的概率增大,若站稳于162.30之上则月线偏多,下破160.10则月线向空,下挡月线支撑位于152.00。160.10(中位162.30)为月线向空的分界线。

  汇价现概略位于中长线向多的概率增大,中线向空的概率增大,短中线向空的概率增大;短线向空;周线若受压于161.60之下则周线偏空,下破159.10则周线向空;日线若受压于159.10之下则短线偏空,下破157.20则短线向空,有望震荡整理或震荡盘跌的位置。

  波动分析显示,长线看,汇价已经在7月13日日高168.94见波段高点、进入大级别或特大级别调整的概率依然较大;短中线看,汇价在8月17日日低149.27受到支撑进入B波反弹,且已经在12月27日日高166.65结束B波反弹、进入较大级别C波下跌的概率增大;下破158.50-80一线的波段低点的支撑后有望下探中期趋势154.00-154.50一线支撑,且不排除继续下破的可能。市场对汇价在154.00-50附近受到支撑再次进入短线反弹或波段反弹的可能性保持警惕。

  短线波动分析显示,谨慎认定汇价已经在波段高点11月7日日高167.63附近结束反弹、进入大级别调整(或大级别下跌波动)的概率较大;已经在12月27日日高166.65结束B波反弹、进入较大级别C波下跌的概率继续增大。汇价若在156.70、157.20附近受压、则有望下探155.70、155.20附近支撑,且不排除继续下破的可能;目标或暂看向154.00-154.50,短中线目标或暂看向150或更低水位,但市场对汇价在154.00-50附近受到支撑进入短线反弹或波段反弹的可能性保持警惕。

  本周,汇价有望震荡整理或震荡盘跌。

  今日,汇价有望震荡整理或震荡盘跌。

  今日强压力157.20,弱压力156.70;强支撑155.20;弱支撑155.70。


(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汇市有风险,投资请慎重。)

willieloke 发表于 2008-1-21 16:59

汇率升值不宜过快 - 张雪(1月21日)

“2008中国证券分析师高峰会”于1月19日在上海召开。峰会上,著名经济学家张曙光表示,汇率升值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他指出既要看到好的一面,但同时也要看到其中的问题。

    “汇率的调整必然会造成抑制出口,而扩大进口。它直接的影响就是可贸易品部门和不可贸易品部门的资源配置和结构的变迁。”张曙光说,这个过程会进一步影响到国内的经济结构和就业问题。此外,汇率升值以后,会带来资产的重估,从而出现流动性过剩。他认为这个过程又是一个风险较高的过程,因为资产价格上涨过快,出现泡沫,对于经济的威胁是很大的。

    “我不太主张人民币汇率快速升值”,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在峰会上阐述了上述观点。易宪容指出,人民币升值,根本不会改变我国目前的进出口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问题。

willieloke 发表于 2008-1-21 17:00

左边GDP 右边CPI工资该咋涨 - 张培元(1月21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工资司司长邱小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工资条例》正在起草中,该条例旨在解决一线职工工资偏低、工资增长缓慢、遭遇欠薪及支付机制等,但与工资增长不必然互为条件,调薪可能参考CPI。

  近来,工资与物价问题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欣慰的是,大家的期盼得到了有关部门的积极回应。

  涨薪,还需要更多理由吗?左边是光彩鲜亮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右边是持续走高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身边还有增幅、增量都十分可观的GR(国家财政收入)、LGR(地方财政收入),夹在它们中间的平均工资如同瘦弱小草,迫切需要阳光雨露滋润,始终在渴盼成长。

  过去30年到底为大家带来了什么,我们还是听听经济学家提供的账单吧———中国GDP总量年均增长9.7%,2006年是1978年的57.5倍;国家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45%,2006年是1978年的34.2倍;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17.21%,2006年是1978年的85.3倍;外汇储备年均增长36.74%,2006年是1978年的6385倍。与此同时,我国亿万富翁人数仅次于美国。

  从某种程度上说,GDP是社会财富总量的重要指标,然而作为财富创造者的公众究竟分享到了多少成果?比照呈数十倍增长的GDP以及很多地方高达40%至50%的财政收入增幅,职工工资蜗牛般的增长都显得相对过低,更何况它还要被不断看涨、去年一度高达6.9%的CPI几乎磨平。工资偏低及其增长的缓慢,侵蚀着百姓的生活质量,稀释了公众的幸福感与社会和谐度。

  在特定历史时期,让大家勒紧裤腰带积累财富无疑是正确的。然而一旦社会经济发展步入又好又快的发展期,再出现劳动力价值低估、以利润挤压工资以及低工资等现象,显然是不正常的。公众无不期待有关部门吹响涨薪的“集结号”,从制度层面建立科学合理的涨薪机制,使社会福利能够随着国家财富增加而水涨船高。至于调薪参照系,最低的坐标点也应是CPI,如果工资跑不过CPI,再多的涨薪也难免沦为画饼。

  涨薪需要以实力作支撑,更需要以人本理念作先导。填平我们的工资洼地,在《工资条例》之外,还需在全社会形成科学的“工资观”。

willieloke 发表于 2008-1-21 17:00

为什么说内忧甚于外患 - 黄湘源(1月21日)

上周的这次急跌,有人说主要是外患使然,与央行的提高准备金率无关,我是不同意这种看法的。在我看来,应该说是内忧甚于外患。

  我们也许不应该一概否认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但是,尽管发生在我国主权投资基金以及诸多走出去的银行和金融投资机构所蒙受的次贷损失一再地为始料所不及在放大,同时,金融的不稳定,能源和资源的竞争,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剧,也不可能不给我国经济带来新的问题,不过,从总体上看,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趋势不仅并没有因此而发生根本性的逆转,反而有可能得到一个借他山之石以攻玉的更好的发展机会。

    而在资本项目尚未充分开放的防火墙保护之下,A股市场目前尚不存在同全球股市特别是美国股市联动的条件,继续加快发展并保持一枝独秀的牛市行情也是改革开放的“题中应有之义”。过早看空也是风险。

    央行今年的第一次提高准备金率,就其力度来说,只有去年年底那一次提高准备金率的一半,所收回的流动性也许还抵不上央行到期票据所释放的流动性。这对于股市的影响显然是相当有限的。但是,在通胀指数并未出现加速增长反而有所下降,特别是外汇占款数据也出现较大幅度负增长的情况下,央行不仅再次加息,而且还在加倍提高准备金率的基础上再次提高准备金率,反映的其实也是一种过早看空的倾向,是矫枉务求过正的表现。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倾向。

    世人现在其实已经看得很清楚,格林斯潘在还没有看见通货膨胀的影子的时候就提前加息,然后加多少次息又减回多少次息,甚至现在美联储还需要继续减更多的息。前者无可挽回地导致了美国经济的滞长,后者则引发了次贷危机。如法炮制格林斯潘的绝招也许不失为货币政策单边调控的灵丹妙药,但应当考虑到市场的承受能力,。中国经济需要的是改变增长方式,而不仅仅是泼冷水。过冷对于经济发展的伤害,有时候比过热还多。在美国经济放缓、全球商品涨价等恶劣的外部环境对中国经济形成硬着陆威胁的条件下,央行在这个时候还下猛药,有过度反应之虞。一向不怕加息的股市,近来对于频频出台的调整和调控格外敏感起来,应该说也是事出有因,反映的是对于矫枉过正的忧虑。

    矫枉过正的过度监管和过度调控也是投资者当前最大的后顾之忧。沪深两市各自原定的年报第一家,突然不约而同地来了个“跳票”,虽然各有各的似乎还说得过去的原因,但也有其遮掩不掉的尾巴。这个尾巴就是,这两家无巧不巧的恰巧都是ST。也不知道当初选定他们为“第一”的时候是怎么想的,现在恰好正当“二八”翻“八二”且ST格外火爆的时候,如果让这两家ST首当其冲地成其为年报第一家,岂不恰好有为“八二”行情尤其是ST炒作推波助澜之嫌?

    但是,“八二”行情由于个股普涨特别是热点题材过快过急的拉升本身虽然不无调整的需要,不过,监管眼睛的只盯“八二”而不盯“二八”,则不免有失偏颇。无论是“涨停板敢死队”的周建明,还是“会飞的鸭子”全聚德,他们所炒的虽然都是“八”而不是“二”,但是,就其对于股市的整体负面影响来说,十个周建明和十个全聚德加起来也抵不上一个高开低走的中石油,更何况作为老运动员的ST?对于方兴未艾的股市来说,又是频发监管升温的文件,又是“要加大上市公司流通股比重”,又是“上半年争取推出创业板”,急于用行政调控手段挤泡沫之心跃然纸上。这显然也是一种并不那么适当的矫枉过正,不能不引起人们对“5·30”卷土重来的普遍担忧。

    外患对于中国股市来说至少在目前依然可以说是鞭长莫及,而挥之不去的政策市阴影却是机构借题发挥的赶羊鞭。花旗银行的巨亏干卿底事?可是,为什么有人大呼逃命?这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由于大多数散户的持股成本一般比机构总要高一些,有的甚至还高出了许多,过早地被迫出局对于散户来说除了损失并无利益可言,而机构却获得了洗筹调仓的难得机会。

    由此看来,这种上下呼应的恐调比起那些东拉西扯的所谓外患来说,才是负面影响大得更多的一种内忧。

willieloke 发表于 2008-1-21 17:03

1月21日外汇分析 - hhbltb(1月21日)

美指周内波动区间:75.68~77.82

黄金周内波动区间:838.60~903.60

欧美:1.4760做空,上破1.4810止损! 1.42601.4130建议获利平仓并可考虑反手做多。下破1.4210或1.4080止损,上看1.4630以上。

美日:105.60做多,下破105.30止损! 110.60或111.80获利平仓并可考虑反手做空。上破110.90或112.10止损,下看103.80以下。

澳美:0.8850做空,上破0.8890止损! 0.8650或0.8280获利平仓并可考虑反手做多。下破0.8620或8250止损,上看0.8890以上。

英美:1.9626做空,上破1.9680止损! 1.9260或1.9138获利平仓并可考虑反手做多。下破1.9210或1.9080止损,上看1.9860以上。

美加:1.0218做多,下破1.0198止损! 1.0460或1.0585获利平仓并可考虑反手做空。上破1.0610止损,下看0.9960左右。

美瑞:1.0950做多,下破1.0900止损! 1.1888获利平仓并可考虑反手做空。上破1.1930止损,下看1.1580以下。

实盘、保证金皆可参考。所给的点位都是本人认为的最佳建仓点,介于短、短中线间,不到价位不建议强做!但结合所给的建议点位随市而做亦是灵活可取的。贴出后58小时内谨慎参考,三思而后行!!!

短线做好每日区间高抛低入,轻舱抓反复,短中线以上跟住振荡趋势抓好建、平仓及止损点,稳步获利润或降低成本,即可防止大幅反向,又可做到见涨有润,遇跌有资买;设好止损,果断操作。

不盲目追涨、跌;不到目标价位不下单;跟单首要跟住止损位!!!认同止损位后就要坚决执行!把资金的管理(满仓时所用资金不超过现有净值总额的二十分之一)放在首位!!!

willieloke 发表于 2008-1-21 17:03

布什财政刺激 美元暂获支持 - 唐浚轩(1月21日)

周五美国公布的1月份密西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意外由75.5上升至80.5,远高于预期74.5。另外,美国12月份领先指标由-0.4%略提高至-0.2%。这两项数据带动美元上扬。

随后,美国总统布什称,经济刺激方案应提供广泛减税措施,规模约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该刺激方案应是暂时性的,即刻生效。良好的数据及言论,给美元支持。

虽然FED在月底将息已成定局,但导致FED将息的根源还是房屋市场所带来的整体经济疲软预期,若房屋市场得到改善,美国经济依然强劲,FED也不会再次放松银根,因此,布什的讲话部分被市场理解为美国政府在下决心要解决房屋市场的问题,从而缓解了市场对美国经济前景的担忧,短期内利好美元。加上前期美联储主席贝南克的证词,更令市场预期美联储“完全有可能”深度降息。

但次级债所带来的房屋市场危机仍然是外汇市场所关注的重点,美国政府的注资是否有效,还要看具体的数据说话,美元上周兑各主要币种表现不一,其中,高息货币出现明显的大幅度回调,而低息日元和瑞郎表现抢眼。本周美国12月房屋数据将出炉,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今日周一,又是美国假期,注意假日清淡风险。

美元指数
日K线周五收盘阳线,均线金叉,KDJ、RSI背离并开口向上,今日开盘走高,4H线均线支撑看涨,KDJ、RSI开口向上,但值得注意的是进入了超买处,1H线,跳空高开,
看涨进场:76.40 止损75.75 目标:77.80 注意76.80重要阻力位,

英镑/美元
日K线收盘大阴,与前一交易日形成孕妇形态,下破5日与10日均线,今天开盘走低,4H线位于下降平行通道内,均线收聚向下发散,KDJ、RSI开口向下,
看跌进场:1.9530-1.9550区间,目标:1.9270

欧元/美元
日K线收盘小阴,均线死叉,KDJ、RSI开口向下,今日跳空低开,4H均线死叉,KDJ、RSI开口向下,但这波上涨的菲波回调618位暂时阻力,
看跌进场:1.4600-1.4580区间看跌,止损1.4615 目标:1.4480

美元/瑞朗
周K线收盘十字星,日K线上一交易日收盘小阴线,KDJ、RSI开口向上,均线有拐头迹象,今日开盘走高,4H线均线收聚,布林开口向上,
看涨进场:1.0990-1.1000区间看涨,止损1.0975 目标:1.1240

willieloke 发表于 2008-1-21 17:04

外汇交易指南 - 螃蟹(1月21日)

欧元/美元
预计波动:1.4600-1.4500
入市策略:沽出欧元
入市价格:1.4600
止损价格:1.4650
目标价格:1.4500

英镑/美元
预计波动:1.9600-1.9450
入市策略:沽出英镑
入市价格:1.9600
止损价格:1.9650
目标价格:1.9450

美元/日元
预计波动:107.50-106.80
入市策略:区间交易
入市价格:
止损价格:各50点
目标价格:100点

美元/瑞郎
预计波动:1.0960-1.1100
入市策略:区间交易
入市价格:
止损价格:各50点
目标价格:100点

美国发布刺激经济措施,可能会导致美元一波上升行情
建议轻仓介入美元,推荐货币:欧元,日元

willieloke 发表于 2008-1-21 17:09

选择少了其实是种幸福(交叉盘篇) - 大鹏(1月21日)

分析观点:

  日元交叉盘仍有下落风险,仅从技术分析的层面而言仍倾向买入,只不过陈词滥调的是需要资金、心理的保障;

  欧系交叉盘继续短线交易为主,依旧期盼欧元、英镑的反弹为主。

  操作策略:

  一、日元交叉盘操作策略:

willieloke 发表于 2008-1-21 17:10

选择少了其实是种幸福(直盘篇) - 大鹏(1月21日)

分析观点:

  转眼就到了1月下旬,时光的飞逝便快到了美联储货币利率会议。

  欧元、瑞郎虽会有反弹却尚需时日,等待后考虑买入,仅此而已。

  操作策略:

willieloke 发表于 2008-1-21 17:11

2008经济政策走向分析 - 胡少维(1月21日)

创新:将成为促进发展的关键词

  所谓创新,主要有三种类型:思想创新、科学创新、技术创新。思想创新是最广义的一种创新;科学创新是思想创新在科学上的扩展;而技术创新属于实务型创新,其深层的背景是思想创新和科学创新。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立足新的历史起点,深化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为实现我国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显示了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探索,是思想创新方面的具体体现。十七大后,这一理念的贯彻落实将为其他方面的创新奠定更为扎实的基础。

  目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然达到一定程度,过去发展路径的简单外延已面临现实的约束,因而创新的迫切性、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样,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围绕创新活动的制度、政策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也将成为预料中的事情,而且其进程会不断加速,比如国家有关部门已对科技创新活动加大了物质、政策支持力度。可以讲,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其内涵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创新将成为其中的关键词。

  2007 年,我国国民经济继续维持高速增长态势,物价涨幅也呈加速趋势,固有的经济失衡、结构矛盾突出的问题尚未根本缓解,经济增长出现过热苗头。2008年,北京将召开奥运会、国家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适逢政府换届等,而面对的世界经济环境却是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在这样的背景下,2008年宏观经济政策走向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我们分析认为,事实上,在党的十七大和2007年年底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后,2008年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已越来越清晰,大致可以概括为,瞄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立足促进长远可持续发展,政策变化与制度创新相结合,经济、法律手段唱主角。

  稳健财政政策:有“稳”有“健”

  财政政策从“积极”转为“稳健”已有几年,从这几年的实践看,稳健的财政政策基本上可以理解为“中性”的财政政策,即,既不追求经济总量的扩张,也不着眼于经济总量的收缩,而是回归公共财政的本质,着眼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重点用于解决由于“市场失灵”而出现的资源配置失效、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等问题,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宏观调控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发挥其独特的功效,为促进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资源与环境等协调发展方面起到直接和间接作用。

  至于为何要继续实施这一政策,我们认为,一是我国已明确了发展目标,即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财政政策显然要与这一大目标相匹配;二是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密切相关,财政政策不能不考虑短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但更重视长期性矛盾的化解;三是与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大方向一致,有利于财政体制改革,渐近性特征比较明显,也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另外,选择稳健的财政政策,也为相机抉择留下了空间。

  当然,尽管稳健的财政政策总体上是中性的,但针对不同的方面其含义也有所区别,并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在经济发展方面是 “稳”,在社会发展方面相对要“健”,2008年,会较大幅度增加对社会保障、卫生、教育、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支出,中央基本建设投资重点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生态环保、社会事业领域项目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2008年我国将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推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支持建立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四个体系,中央和地方财政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助标准将从原先的40元提高到80 元。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也将扩大。中央财政将安排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补助资金,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同时,在经济发展方面也有所不同,比如与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相关的经济发展,会受到财政政策的积极支持,相反在粗放式方面显然财政政策要收 “紧”。2008年,将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关税等相关政策措施,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支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鼓励资源性、节能降耗、关键零部件等产品进口。

  与此同时,财税体制改革推进步伐也将进一步加快,从而为公共财政的执行奠定基础。2008年,按照“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等要求,地方税制的改革和完善将是一项重要内容,努力构建以财产税、资源税等为主体的地方税制体系。同时,研究推进以房地产税制为重点的财产税改革,深化房地产模拟评税试点工作,改革资源税制度。深化流转税制改革。继续在东北地区部分行业和中部地区部分城市进行增值税转型试点,并研究制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方案。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消费政策,研究调整消费税政策。适当调整营业税政策,继续完善燃油税改革方案。研究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协调:将成为政策措施的目标取向

  目前,中国正处在社会经济大变革时期。这种变革带来了发展活力,也蕴含着社会矛盾。经济体制改革引发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和重组,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和社会分化,二元经济结构转型伴随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使千百年来处于停滞状态的农民的生存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变化增加了就业的流动性,加上多年积累起来的历史遗留问题需要解决。这就使人们感到,现在经济发展了,社会矛盾也比过去突出和复杂。因此,过去那些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但有失公平的政策就面临调整,那些不和谐的现象就需要及时扭转。

  中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主要精神就是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协调和稳定。新的政策,是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加注重民生,注重解决社会问题,包括实行更加积极的反贫困政策,扩大就业的政策,发展教育和医疗卫生,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目的是保证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发展和改革的成果。比如实施更加积极的协调发展战略,抑制差距继续扩大。关注特别贫困地区、生态环境特别恶劣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以及发展严重超过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地区。促进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农村的建设和改革,解决城乡差距问题等。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由此,以前那些有悖于协调的方面,就面临调整。但鉴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解决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统筹安排,逐个突破。

  在政策措施目标指向变化的同时,政策之间的协调也将是未来宏观经济政策的特点与方向。比如,作为国家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两大政策体系——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由于它们的调控都集中于社会经济中的货币资金的流转与运行。因此,它们之间协调配合,当属天经地义。但现实是目前存在着种种不协调的现象,这也是政策频繁出台而宏观调控效应不十分显著的原因之一。可以预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未来宏观政策未必有何“奇招妙手”,但协调性将大大增强。

  节能减排:“软”“硬”兼施

  2008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决定,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情况将作为“检验经济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准”。

  2007 年11月份,经中央组织部和相关部委会签并经国务院批转的《“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规定,对完不成任务的地方政府和企业主要负责人,将实行全新的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作为《减排考核办法》配套文件的《“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和《“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也同时出台,三个文件构成了“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减排考核工作的三大体系。此前的10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节约能源法修订草案》明确,国家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节能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每年向国务院报告节能目标责任的履行情况,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等。2008年,节能减排将真正成为考核各级地方干部执政水平的一条“硬杠杠”,如果成绩不合格将面临“一票否决”。

  同时,一系列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价格、财税、金融等激励政策将得以出台和实施,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将会不断完善。环境政策与部门宏观发展政策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经济手段与行政监管将有效地结合起来。

  比如银监会已下发节能减排意见,强令禁止双高贷款。指出银行业要从战略规则、内部控制着手,防范高耗能、高污染带来的各类风险。银行要加强与节能减排主管部门的沟通,对其公布和认定的耗能、污染问题突出且整改不力的授信企业,除了与改善节能减排有关的授信外,不得增加新的授信,原有的授信要逐步压缩和收回。对存在重大耗能和污染风险的授信企业要实行名单式管理。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对列为国家重点的节能减排项目给予支持;对得到财政、税收支持的节能减排项目给予支持;对节能减排显著地区的企业和项目在同等条件下给予支持。对列入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和淘汰类的新建项目不支持,对耗能、污染问题突出且整改不力的企业和项目不支持,对列为落后产能的项目不支持。同时,鼓励银行开展节能减排授信创新。

  为切实保障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稳步推进,财政方面,各级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采用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高效节能产品和节能新机制推广、节能管理能力建设及污染减排监管体系建设等。制定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产品(设备、技术)目录及相应税收优惠政策,实行鼓励先进节能环保技术设备进口的税收优惠政策。根据实际情况提高COD排污费标准,改进征收方式。

  2007年年底,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批复江苏省在太湖流域开展以水污染物排污指标为主要内容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旨在通过改革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指标分配办法和排污权使用方式,建立排污权一级、二级市场和交易平台,逐步实现排污权行政无偿取得转变为市场方式有偿使用,推进建立企业自觉珍惜环境,减少污染排放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土地政策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2003 年,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提出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经过五年的时间,土地调控从主要着眼于土地市场的调控,转变为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从针对行业的调控转变为针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使国家的宏观调控出现了一个新特点。应该说,五年来,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成效是明显的。比如,土地政策约束了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促进了区域发展格局优化和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优化了房地产开发用地结构,保障了民生用地的需求。

  现阶段,中国参与宏观调控的土地政策主要包括土地规划政策、土地供应政策、土地价格政策、土地税收政策等。参与宏观调控的土地政策职能,一是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不被突破;二是实现土地与经济发展统筹协调,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的转变;三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

  目前看,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体系,将有几个取向:一是调控对象由主要调控政府向调控政府与调控企业并重转变。即在通过土地规划政策、土地计划政策等调控政府严把土地“闸门”的同时,要通过土地税费政策、土地价格政策、土地供应政策等,重点调控企业的用地行为。二是调控内容由关注总量向关注总量与注重结构和布局并重转变。既要加强总量控制,又要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有保有压”的原则,始终把结构性调控放在突出位置,特别是土地的用途结构、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充分体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针。三是调控手段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向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和技术手段转变。

  总的来看,在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同时,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成为今后我国土地利用的根本方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基础性作用成为土地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角色定位,目的就是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对闲置土地特别是闲置房地产用地要征缴增值地价。金融机构对房地产项目超过土地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一年、完成土地开发面积不足1/3或投资不足1/4的企业,应审慎贷款和核准融资,从严控制展期贷款或滚动授信;对违法用地项目不得提供贷款和上市融资。对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各类社会事业中经营性用地实行有偿使用。在坚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原则下,依法盘活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民生改善:将成为考核绩效的显变量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十七大报告将“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写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并强调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构建和谐社会。

  中外历史表明,民生问题解决得如何,关乎社会发展与政局稳定。而民生问题的不断改善则会成就整个社会的和谐。未来几年是中国发展又一个重要的关口。十七大报告此番再次向全社会吹响了改善民生的号角,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奠定了舆论基础,规划了发展路径。

  与此相对应,考核经济发展绩效的变量也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比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在讲话中就表示,对那些生态环境不佳的地区,经济增长将不再作为考核目标,这预示着一系列相关考核经济发展绩效的指标将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民生改善,将成为考核经济发展绩效的显变量。

  产业结构调整政策进入梳理期

  党的十七大勾勒了我国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蓝图: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以及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等。

  为了引导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2007 年1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18个省区市负责人签订了全国第二批关停和淘汰落后钢铁生产能力的责任书。至此,各地承诺到2010年关停和淘汰的落后炼铁能力达到8917万吨、炼钢能力为7776万吨。不可否认,这种方式在目前中国发展阶段有其现实可行性,效果也还不错,但终非长久之计,为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相关政策做出必要调整就成为必然。

  2007年12月1日开始,我国废止2004年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实施新修订的目录。新旧目录最大的不同是明确限制或禁止高污染、高能耗、消耗资源性外资项目准入,同时进一步鼓励外资进入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生态环境保护以及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制造等产业。同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征求意见稿)也已形成。另外,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日前透露,正在酝酿建立健全落后产能有效退出机制,建立产业结构调整基金,来淘汰落后产能。2007年中央财政拿出20亿元,具体推动13个行业着手淘汰落后产能。正如有关人士所言,20亿元对13个行业来说,是杯水车薪,但是个起步,是个良好开端。这一切意味着未来将对现行产业政策进行梳理,形成对新技术甚至新能源等的激励。

  从紧的货币政策:总量控制价格引导

  近年来,由于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通过外汇占款渠道投放的货币不断增长,形成货币供应过快增长的巨大压力。同时,在流动性偏多的背景下,由于金融机构利润约束增强、信贷需求旺盛,信贷扩张动力强劲。为了贯彻从紧的货币政策,有关部门将从总量控制和价格引导两方面着力。

  从总量控制方面看,在国际收支平衡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前,继续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大力对冲流动性。加强窗口指导,引导商业银行控制信贷投放,抑制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能力。2008年的信贷投放原则将是增幅下降,贷款规模严格受到控制,各分行要按月上报贷款的投放情况,如果商业银行在计划外超额放贷,有可能面临多重且严苛的处罚措施,包括发行定向央票等。

  从价格引导方面看,汇率和利率将发挥更大作用。关注有效汇率的变化,增强汇率弹性,进一步发展汇率在调节国际收支、引导结构调整、提升经济平衡增长能力及抑制物价上涨中的作用。在衡量实际利率水平时,充分考虑消费物价指数偏高中的国际价格传递和资源价格改革等结构性因素,在利率政策上,对这些特殊因素留出一定空间。在此基础上,发挥利率杠杆在防范经济过热和控制通货膨胀中的作用。

  另外,也将充分发挥信贷政策在促进结构调整中的积极作用,改进信贷政策实施方式,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加强货币信贷政策与金融监管政策、财税政策、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

  收入分配:面临基础性变革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目的是防止财产及财产性收入差距过大、实现财产性收入合理和持续增长、让财产性收入惠及更多群众,达到逐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形成“民富国强”收入分配的格局。十七大报告首次在初次分配问题上引入公平概念,由以往的“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到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提出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样,就意味着收入分配制度方面会出现比较大的变化,意味着要调整和改善政府、企业、居民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关系,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逐步改善初次分配结构。在法律层面上对广大群众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财产权的保护予以高度重视,对他们财产的征用、没收或者被拖欠都应严格纳入法律规制之下,确保财产性收入来源的基础稳固。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坚持把扩大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国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这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有利条件。而只有能够不断扩大就业机会、充分吸纳新增劳动力的经济增长,才是符合以人为本理念的经济增长,才是可持续的经济增长。近年来,国家采取一系列积极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就业岗位不断增加,年度就业的预期目标实现得比较好。但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就业压力大是一个长期挑战,就业形势并不容乐观。

  而进一步扩大就业,就需要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开拓就业的新渠道;注重改善创业环境,运用好财税和信贷政策,放宽市场准入限制,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大力扶持和发展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吸纳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改善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服务和就业指导,加强对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就业技能培训;加大劳动执法力度,切实保护劳动者权益,敦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妥善处理劳动纠纷。

  面对我国长期就业压力,十七大报告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思路,指明了破解就业问题的方向。这样,除了贯彻《就业促进法》,保护劳动者切身利益外,拓展创业空间将成为促进就业的方向和着力点。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查看完整版本: 1月19-21日的外汇资讯,汇评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