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kkai82 发表于 2009-6-25 11:19

;)

willieloke 发表于 2009-6-25 11:20

陈炳辉:美联储会议寻求破解通胀预期良策
2009年06月25日 09:20  陈炳辉查看评论

  2009上半年,为了对抗金融危机、刺激经济,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甚至一些国家在利率等传统货币工具没有施行空间情况下,继续诉诸于非常规的量化宽松政策。在英国先行试探之后,3月18日美国宣布将购买最多3000亿美元的2至10年期的美国国债和7500亿美元的MBS债券,以及1000亿美元的机构债。在超宽松货币政策推动下,美国等国家或地区的货币供应开始增加。然而美国通货紧缩情况并没有因超宽松的货币政策而有所改观,CPI同比数据仍不乐观。

  虽然各国超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并没有给经济带来实质的通货膨胀,甚至CPI仍在商品价格同比大跌带动下呈下跌趋势,但超宽松货币政策所引发了投资者很强的通胀预期。在这种预期下,投资者对商品等实物资产的追逐使这些资产价格开始爆发,由此进一步引发市场对成本推动性通胀的担忧,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追根溯源,投资者预期产生的根源在于货币政策的超宽松。在大宗商品纷纷上扬背景下,货币政策受到了更多的市场考量。调整货币政策,改善对于货币政策和流动性前景的预期将成为打破这一循环的有力工具。

  北京时间周四凌晨,美联储将公布利率决议。在利率决议中美联储可能会讨论当前的经济状况,并对市场关心的是否会在年内加息,是否会减小购买国债等债券力度,是否推出量化宽松政策退出策略等问题作出回应。

  首先,为了打破预期推动实质通胀——通胀强化预期这一循环,美联储将不得不尽快出台退出策略

  在退出策略方面有几个内容需要考虑,一是退出时机的选择,二是退出工具的选择与采用的先后。在退出时机方面,美联储可能需要根据经济复苏、CPI与通胀的实际状况来选择。例如当CPI达到一定的涨幅如2%,经济恢复正增长时开始紧缩货币政策,回收流动性。为此美联储可能就此公布一个纲要,指明达到什么样的条件就开始回收流动性,以此来修正与引导投资者的预期;具体落实到退出工具的选择方面,美联储可以根据美国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国债市场的走势来决定。目前情况下美国可能首先从国债市场上退出,从房地产市场退出的居其次,以保持房地产市场的低利率环境,最后才可能是采用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如利率调整等。

  其次,美联储是否会考虑减小国债购买力度呢?

  在美国采取量化宽松政策时美联储就有这样的考虑,即通过美联储的购买行为来为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融资。当前,在经济复苏前景可期,市场避险需求较低,国债收益率较高情况下,美国国债对投资者有足够的吸引力,能够为国债拍卖提供销路保障。同时美国购买国债所具有的压低中长期国债收益率、以此降低中长期借贷成本的能力已经不强。因此,周二、周三,美国财政部国债标售情况可能会为美联储的决议提供一定的指引。如果市场对美国国债的认可度较高,国债标售时认购倍数较高,则美联储进一步购买国债的必要性就会减弱。但这也并不意味着美联储会立刻减小购买国债力度,因为美国经济仍需要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来提供支撑。

  再次,在利率方面美联储是否会在年内加息?

  由于美国经济的恢复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确认,即使是经济已经回稳,年内就开始加息也会使经济陷入新的低谷。因此我们并不认为美联储会在年内加息,除非有一种情况出现。这就是大宗商品在新兴国家需求推动下继续高歌猛进,比如原油突破100美元,这将极大刺激投资者的通胀预期,也将推动下游产品价格回升最终导致CPI、PPI等通胀指标反弹,形成实质性通胀。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出于对通胀及由此而引发的美元地位等问题的担忧可能被迫加息。但目前看来,美国经济立即,或在今年三季度就进入通胀环境的可能性较小。

willieloke 发表于 2009-6-25 11:20

姜山:央行干预威胁引发加元回落
2009年06月25日 09:20  姜山查看评论

  在非美货币中,加元近期的表现最为疲软。自6月1日以来,美元兑加元就开始持续走高;周初,美元兑加元一度上破1.15关口,创出6月初以来的新高。

  引发加元近期大幅走弱的首要原因在于央行持续发出的干预信号。自5月份加元大幅扬升以来,加拿大央行对于加元的汇率走势就表示出极大的关注。央行行长卡尼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加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升值需要引起高度警惕,认为加元的升值完全可能抵消商品价格上涨和市场信心增强对于加拿大经济的正面影响,可能延缓经济复苏的速度。在加元持续回落的过程中,加拿大央行的这一态度并没有任何改变,反而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上周五卡尼认为,外汇市场如无干预措施很难奏效,联系澳洲联储上月大幅卖出澳元的动作,加国央行实施主动干预外汇市场汇率的行为并不值得意外,由此也引发了加元在上周末和本周初的持续走弱。

  除了央行的干预威胁之外,近期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以及不佳的经济数据也对以商品货币自居的加元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周加拿大经济数据基本属于空窗期,相比之下,美国的数据发布和议息会议情况将更为决定加元的走势。在近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大幅走高之后,美联储对于利率前景和量化宽松政策将作何表态对于货币市场的影响至关重要。如果美联储打消市场的升息预期且加大量化宽松政策力度,则加元有望一改颓势出现走高,反之则美元兑加元很有可能继续向上攀升。从周二以来的货币市场表现看,市场开始预期联储将会选择打消市场升息预期的举措,由此也带动非美货币出现大幅反弹,加元因而出现走高,但能否再度形成升势仍需等待美联储的最终决定加以确认。

chain 发表于 2009-6-25 11:22

谢谢,辛苦楼主了:han:

willieloke 发表于 2009-6-25 11:31

陈东海:各央行表情不一 欧元英镑转势
2009年06月25日 09:22  陈东海查看评论

  各央行表情不一 欧元英镑转势

  6月23日欧元领涨非美货币,其中欧元兑英镑一日之间上涨0.85%。而在6月22日,欧元兑英镑刚刚创出2009年的新低0.8400。技术面和基本面显示,欧元兑英镑汇率出现了转势的迹象,因MACD、RSI、KDJ线都已经出现金叉,同时在欧元区与英国的基本面博弈中,欧元也可能逐渐摆脱对英镑的劣势。

  欧元与英镑的基本面对比近日出现了转机。从6月22日起,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的有关官员分别发表了不同的讲话,这可以看作是两大央行对于未来各自经济前景的不同态度,也可以从中看出未来两大央行可能进行的政策取向。

  据6月22日外电报道,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在欧洲第一电台表示:“到一定时候政府就不能再加大开支,无法发行更多债券。我想目前我们就处于这个时候”。特里谢还表示,一旦危机减轻,欧洲央行援助措施可轻易解除;见到经济疲软趋缓的迹象,但仍需保持警戒。从他的讲话中可以看出,未来欧洲央行不会扩大目前的仅600亿欧元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规模,而且对于未来经济前景也不怎么悲观。欧洲央行成员斯马吉周二表示,欧洲央行将不会放任通货膨胀来解决赤字问题,政府必须准备好应对经济危机措施的退出战略,而不是仅仅再等待货币当局的一揽子拯救计划。欧洲央行另一官员奎登说,欧元区经济2009年剩余时间将出现好转,欧元未面临威胁。而欧洲央行成员、德国中央银行行长韦伯表示,较短期流动性操作的需求应会减少,必须避免过早退出援助措施,但需在正确时机退出,密切监视所有动向,以正确评估退出的时机。可见欧元央行成员对于欧元区未来经济普遍谨慎乐观,未来的利率不再会降低,货币政策不会进一步宽松,而这种态度对于欧元比较有利。

  而英国央行首席经济学家戴尔周二表示,虽然英国国债收益率已经上升,但如果没有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国债收益率将更高,货币供应增长最近几个月也有所加快;就判断量化宽松方案刺激名义开支的最终成功性而言,仍然为时过早,但初步迹象仍然令人鼓舞;英国央行继续积极审视扩展资产购买范围至其它企业信贷市场,通货膨胀前景将决定英国央行何时展开额外的刺激计划,并使利率回到更为正常的水平。相比于欧洲央行的政策和态度,显然英国央行货币政策更为宽松。因此英镑相对是比较不利的。

  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对欧元和英镑的势力对比产生不同的影响。6月19日欧盟各国首脑结束了为期两天的峰会,决定在欧盟区域内加强金融监管。这种监管框架是凌驾于欧盟各国之上的。一直以来,英国都是世界上主要的金融中心,以自由、宽松的环境著名于全球,也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现在欧盟要重起炉灶加强对于金融机构及其活动、产品的监管,无疑将限制英国一直为傲的自由的金融运行环境。这种监管可能的后果就是,英国的金融中心的地位削弱,英镑地位下降。因此,金融监管的新趋势,将使得欧元对比英镑的相对地位上升。

  泛欧金融监管可能使英国雪上加霜

  英国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遭受重大打击。虽然其全球主要金融中心的地位暂时还没被取代,但是其金融实力却遭遇重大损失。近日欧盟出台泛欧金融监管方案,对于英国的金融中心地位也是一个重大冲击。

  英国伦敦一直是全球主要的金融中心,但是2008年8月美国爆发的金融海啸使英国金融业遭遇重创。英国银行业深受金融海啸的冲击,英国政府不得不出面救援英国的主要银行,以至于英国八大银行中有七家被国有化或者有国有化的计划。而银行业是英国的全球金融中心的主要支柱,伦敦的银行间Libor利率就是全球利率的风向标。金融海啸蔓延到了伦敦以后,英国的银行业首当其冲。6月19日,英国银行家协会表示,将调整伦敦银行同业拆息Libor定义,允许更多银行参与定息过程。改革前的定义是指在伦敦形成的利率;新定义则允许不在伦敦开展业务但参与伦敦市场交易的银行,提交利率报价。英国银行家协会这一新规定的出台,与金融危机后英国银行业的地位衰落是有内在关系的。

  6月19日,欧盟各国首脑峰会结束。该次会议上,欧盟各国首脑勾勒出了一个全新的泛欧金融监管方案。这个方案规划在整个欧盟范围内建立一套金融监管体系,其中分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在宏观层面上,建立一个“欧洲系统性风险管理委员会(ESRC)”,主要负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预警并向欧盟经济和金融委员会提出应对建议;微观层面上,欧盟将在现有欧洲银监会、欧洲证监会、欧洲保险和职业养老金监管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三个新的泛欧机构,并赋予其更多权力,分别负责欧盟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监管协调,确保成员国执行统一的监管规则,并加强对跨国金融机构的监管。

  欧盟出台的这个监管方案,给英国金融中心的地位带来非常大的挑战。因为过去没有这种超主权的金融监管机构,金融监管是各个国家自己的事情。虽然英国力争ESRC的负责人不由欧洲央行行长担任,但是一旦泛欧金融监管体系建立起来,那么英国的金融监管主权必然旁落,金融机构的自主权将大为受限。英国吸引全球金融机构和资金的能力必然大受影响,其金融实力受损以至地位衰落是非常可能的事情。

  泛欧金融监管体系对于英国金融实力和地位的冲击,不光体现在上述的有形方面,还将在软实力上对英国金融业产生重大损伤。长期以来,英国金融监管确立了“原则导向”而非“规则导向”。“原则导向”强调属性,而“规则导向”强调细则。因此“原则导向”比“规则导向”灵活,但是针对性不如后者。正是由于撒切尔夫人时代以来实施“原则导向”的金融监管,使得英国伦敦的金融地位在这些年来得到提升。目前出台的泛欧金融监管轮廓,更倾向于“规则导向”。大危机之后出台的“规则导向”的金融监管体系,容易防止旧形式的风险再次爆发,但是不容易防止新形式的风险,且会窒息金融创新和活力。这对于英国的金融业的运行是不利的。

  过犹不及。在爆发历史罕见的全球金融危机后,建立加强金融监管的体系是必要的,但是过度监管也是一个问题。目前全球新的金融监管方案就有过度监管的嫌疑。而英国目前就陷于要不要接受欧盟未来过度监管的困境之中。如果既想加强监管,又不陷入欧盟的过度监管之中,英国可能需要建立自己的全新金融监管机构,独立全权行使境内的金融监管职责。这样做,可能会使英国的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受的冲击小一些,但是可能会遭受欧盟大陆国家的反对。

高高88 发表于 2009-6-25 11:33

没花了,呆会补上:red:

philipse 发表于 2009-6-25 11:33

:D

shesaid 发表于 2009-6-25 11:56

每个专家的汇评都有不同的分析方式,一直感觉要学的东西好多好多,,
接触外汇快一个月了,怎么就感觉自己越来越糊涂了呢..
哎~继续学习中,谢谢前辈分享的资料.

行者无疆1116 发表于 2009-6-25 11:58

呵呵,自从有了这个帖子,我就再也不用在新浪上四处搜寻

yqj 发表于 2009-6-25 12:04

多謝分享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查看完整版本: 6月25日的汇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