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23 EUR 新手涂欧元 の ~~~~~~~~~~~
今天重要阻力:1.3720-50支撑:1.3640
挂上止赚,让欧元飞~~~~
http://www.y2.cn/attachments/month_1102/110209104568ba676276fe1380.jpg 2月23日即将公布的经济指标及金融事件时间表:
-------------------------------------------------------------------------------------
国家 时间 内容 预估值 前值
(北京时间)
日本 07:50 1月未经季调贸易收支年比 32.1%
日本 07:50 1月企业服务价格指数 96.4
日本 07:50 1月企业服务价格指数月比 -0.2%
日本 07:50 1月未经季调贸易收支 493亿日圆7277亿日圆
日本 07:50 1月进口年比 8.1% 10.6%
日本 07:50 1月企业服务价格指数同比 -1.3% -1.3%
日本 07:50 1月进口月比 2.8%
日本 07:50 1月出口年比 7.4% 13%
日本 07:50 1月出口月比 8.3%
澳大利亚 08:30 4季度工资成本指数年比 3.8% 3.5%
澳大利亚 08:30 4季度工资成本指数季比 0.9% 1.1%
澳大利亚 08:30 4季度建筑完工额 413.724亿澳元
澳大利亚 08:30 4季度建筑完工额季比 1.3% -2.1%
日本 09:00 2月小型企业信心指数 45.8
法国 14:30 1月欧盟调和CPI月率 -0.1% 0.5%
法国 14:30 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年率 2% 1.8%
法国 14:30 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 122.08
法国 14:30 1月欧盟调和CPI年率 2.2% 2%
法国 14:30 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月率 -0.1% 0.5%
瑞士 16:15 1月生产与进口物价指数月率 0.1% 0.3%
瑞士 16:15 1月生产与进口物价指数年率 0% 0.3%
瑞士 16:15 1月生产与进口价格指数 106.5
意大利 17:00 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 140.9
意大利 17:00 1月欧盟调和CPI年率 2.4% 2.1%
意大利 17:00 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月率 0.4% 0.4%
意大利 17:00 1月欧盟调和CPI月率 -1.2% 0.4%
意大利 17:00 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年率 2.1% 1.9%
英国 17:30 1月BBA消费信贷净额 1.84亿英镑
英国 17:30 1月BBA抵押贷款许可 29250件 28726件
英国 17:30 1月BBA抵押贷款净增 9亿英镑
欧元区 18:00 12月工业新订单月率 -1% 2.1%
欧元区 18:00 12月工业新订单年率 16.2% 19.9%
美国 20:00 2月18日当周美国MBA抵押贷款再融资活动指数 1848.6
美国 20:00 2月18日当周美国MBA抵押贷款购买活动指数 175.1
美国 20:00 2月18日当周美国MBA抵押再融资指数周比 -11.4%
美国 20:00 2月18日当周美国MBA抵押购买指数周比 -5.9%
美国 20:00 2月18日当周美国MBA抵押申请指数周比 -9.5%
美国 20:00 2月18日当周美国MBA抵押贷款申请活动指数 420.4
美国 23:00 1月现房销售折合成年率 520万套 528万套
美国 23:00 1月现房销售月比 -1.5% 12.3%
财经事件:
墨尔本 ---- 澳央行行行长斯蒂文斯在维多利亚大学会议上发表演讲
伦敦 17:30 英央行公布2月会议纪要
比利时 ---- 欧央行行长特里谢发布题为比利时与欧洲经济体的前景和挑战的讲话
美国 22:35 美国能源部公布一周库存数据
2月24日
华盛顿 02:30 美联储理事霍恩讲话
伯明翰 02:30 美联储理事普洛瑟就经济前景发表讲话 每日国际财经焦点提示(2月23日)
2月23日国际关注:
经济指标: 日本企业服务价格指数和临时贸易数据;澳大利亚劳工价格指数和建筑完工数据;
欧元区工业新订单数据;美国当周MBA按揭申请调查报告,国际购物中心协会-高盛连锁店销售指数,
美国Redbook零售指数,美国成屋销量数据,及美国石油学会库存报告。
财经事件:澳央行行行长斯蒂文斯在维多利亚大学会议上发表演讲
英央行公布2月会议纪要
欧央行行长特里谢发布题为比利时与欧洲经济体的前景和挑战的讲话
美国能源部公布一周库存数据
美联储理事霍恩及普洛瑟发表讲话
2月22日主要事件回顾:
美国地质调查局测定,当地时间22日,新西兰第二大城市克莱斯特彻奇发生里氏6.3级强烈地震,强震预计将造成进一步的经济损失,新西兰央行加息的时间可能将因此推后。
穆迪22日将日本的主权评级前景由稳定下调至负面,主要是担心日本政府无法制定可行的税收改革方案来解决日益严重的债务问题。
IEA首席经济学家Birol 22日称,若中东动荡持续,全球油价则可能继续上行,而这将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重大风险。他特别强调,印尼和日本可能受到高油价的冲击。
欧央行理事默施称,当前的超低利率只适用于经济长期增长乏力甚至负增长的环境;而目前大宗商品和资产市场面临的通货膨胀风险加剧,意味着欧央行可能有必要重新平衡货币政策。
标普报告称,高通胀加剧欧央行与英央行在货币政策面应对通胀的困境,并预计上述央行将在平衡各种风险后在秋季加息,但2012年还将持续非常规举措。
标普Case-Shiller住房价格指数显示,2010年12月美国房价延续了8月以来的跌势,其中美国10个大城市12月份房价指数环比下跌0.9%,同比下跌1.2%;20个大城市的房价指数环比下跌1%,同比下跌2.4%。第四季度房价指数同比下降4.1%;在过去12个月,20个城市中有18个城市房价下跌。
2月22日国际市场综述:
纽约汇市22日,受利比亚动荡局势以及欧元区加息预期的影响,美元兑主要货币涨跌互现,其中美元兑欧元、英镑上涨,对日圆、瑞郎下跌。
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COMEX)黄金和银期货22日一道走高,受中东紧张局势升级提振,避险资产受到投资者追捧。四月黄金期货结算价上涨12.50美元,至每盎司1,401.10美元,涨幅0.9%。
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原油期货22日大幅收高,3月原油期货合约结算价飙升7.37美元,至2008年10月3日以来的最高近月结算水平每桶93.57美元,涨幅8.6%。
美股22日大幅收高,受利比亚紧张局势升级打压,道指跌178.46点至12,212.79点,跌幅1.4%,创出2010年11月16日以来最大的点数跌幅和百分比跌幅。标普500指数跌27.57点至1,315.44点,跌幅2.1%,创出2010年8月11日以来的六个多月最大点数和百分百跌幅。纳指跌77.53点至2,756.42点,跌幅2.7%。
CBOT大豆期货22日收盘跌停,3月大豆合约重挫5.12%,报每蒲式耳12.98美元。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称,23日将扩大涨跌停限制,22日晚间的电子盘将开始使用。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期铜22日收盘全线下跌。LME三个月期铜开盘时跌至每吨9,575美元,为1月28日迄今低位。美元回吐稍早涨幅后,期铜寻得部分支撑,LME三个月期铜收在每吨9,580美元,21日收报9,810美元。 / \`\ __
|\ `\ /`/ \
\_/`\\-"-/` /\\
| |\|
(d b) \_/
/ \
,".|.'.\_/.'.|.",
/ /\' _|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_97:} 中国挟美国公债对山姆大叔施威
* 维基解密所获文件显示中国对美国加大施压
* 高层投资官员要求美国财长盖特纳提供帮助
* 美国财政部官员努力抚平中国的担忧
* 中国将购买美国公债与美国对台军售挂钩
路透纽约2月17日电---从美国驻北京使馆和驻香港使馆透露的外交密报,揭示出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影响力日益上升.
就在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美联储,FED)苦于应对金融危机余震的时候,与许多投资者一样,中国人对美国金融公司的投资损失惨重,其中包括已经关门大吉的雷曼兄弟以及资产净值跌破面值的货币市场基金Primary Reserve Fund.
维基解密获得的这些密报显示,在中国不断增强施压的情况下,美国财政部先後派团出访中国施以安抚.一名中国顶尖资产管理公司的高层直接要求美国财长盖特纳提供帮助,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第三方提供给路透的密报显示,2009年6月,中国主权财富基金老总与盖特纳会面,希望盖特纳敦促美联储官员加快批准对摩根士丹利(MS.N: 行情)的12亿美元投资.
尽管内文没有提到盖特纳是否采取了行动,但就在第二天,中方购买摩根士丹利股份的交易就昭告天下.
密报提到的两名财政部官员--财政部主管亚洲事务的副助理部长杜纳(Robert Dohner)和负责财政政策的索柏(Mark Sobel)均通过发言人拒绝就此事件置评.美国国务院亦拒绝评论.
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主,在美国公债标售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公债标售可以使美国借到维持政府运转所需的资金.同时,美国又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在2010年达到2,731亿美元的纪录水准.多数分析师把中美两国的关系形容为互相依赖.
而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华盛顿和华尔街人士则担心,北京会利用身为美国最大债权国的身份.从密电中我们可以一窥政治活动暴露出来的两国关系.
一份密电显示,中国资产管理者表达了如下担忧:美国对台军售可能导致中国公众对购买美债失去兴趣.美国对台军售长期是中美关系中的一个重大持久的敏感话题.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SAFE)副局长刘佳华在2008年10月9日与美国金融专员办公室官员会面时,就曾提及台湾问题.
一份密报中记录了他的言论,"刘佳华表示,最近美国宣布对台再次军售,这样一来,中国政府就更加难以向公众解释其支持美国的政策了."
电文内容还显示出,在美国民众中,认为中国不会完全停止购买美债的信心度很高,多数分析师也认同这样的观点,并将此机制形容为金融领域的导弹防御战(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
但从电文上看,即使造成金融震荡,中国不但可以而且也会撤出购买债券.在2009年春季,美国与中国之间紧张的金融形势几乎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中国财政部持有的美国公债从近9,000亿美元降至约7,640亿美元.到了该年7月,在两国紧张关系大幅缓解後,中国持有的美债数量又升到创纪录的9,400亿美元.
电文显示在金融动荡时期,中国政府还削减投资组合中的美国长期公债,这对当时美国长债收益率的攀升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雷曼倒闭刺痛中国**
雷曼兄弟的垮台对中国外管局造成了迅速且重大的影响.美国驻华使馆代办彭达(Dan Piccuta)在2009年3月20日致华盛顿的电文中这样写道,"一些参与对话的人士告诉我们,在外汇管理局的金融交易中雷曼曾是个对手方,因此当雷曼倒闭後,外管局蒙受了巨大损失."
这样的损失可能就是导致一位中国官员在数月前向美国外交官表达忧虑的原因.该官员称,中国外管局对于重新进入美国回购(附买回)市场深感忧虑.这意味着,中方不太愿意继续向对手方借出短期美国公债,对手方通常需要在现金贷款中使用短期美债作为抵押物.
2008年10月9日,美国驻华使馆的金融官员与中国外管局官员刘佳华会面.刘当时表示,"外管局对于在回购市场上向美国金融机构借出美国公债所涉及的风险非常担忧."
刘佳华称,外管局对美国银行业的信心已动摇,已经撤出了企业和金融机构进行隔夜拆借的回购市场.
电文还称,"刘佳华仍然未对是否恢复借出美债表态,但承认外管局对于这些机构有充分信心,并乐于考虑由美联储或其他政府机构充当保证人的系统."
社会舆论显然让中国金融官员不安.一封电文显示,刘引述一个网络论坛上的说法,"中国领导层在制定政策时,必须密切关注公众舆论."
美国政府似乎没有为中国向美国银行业提供特别的担保措施.相反,电文显示美国外交官员强调,华府又向银行系统注入7,000亿美元资金,有效支撑了该系统,以此来打消中国的疑虑.
**两房,担保还是不担保**
中国持有数千亿美元的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贷美(Freddie Mac)发行债券.
与很多其他投资者一样,中国在危机前购进机构债,料想两房会受到美国政府的暗中支持.
密电显示,当美国财政部在2008年9月接管这两大政府发起企业(GSE)时,中国外管局官员大吃一惊.有关GSE优先债持有人不得不面临扣减的暗示,在中国激起公愤.媒体警告称,外管局面临巨亏,与稍早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公司(CIC)对美国金融机构的投资亏损数额类似.
媒体已经就中投的亏损诘责中国政府.英国金融时报一篇报导猜测,中投已经亏损800亿美元,中国日报等媒体纷纷转载这篇报导.2008年末,中国的报纸已驾轻就熟地将"房利美"和"房贷美"的英文拼写用于新闻标题.
为了平息这种状况,美国财政部在2008年10月派遣负责国际事务的次长麦考密克(David McCormick)前往北京,进行为期两天的拜访.这种姿态受到欢迎.
"对于麦考密克在金融危机期间访问北京的诚意,中方相关官员都表示赞赏,"彭达在日期为2008年10月29日的密电中写道,"与会者强调,除非领导人对于银行和美国GSE生存能力的忧虑减缓,否则不会允许低级别官员去冒更大的对手风险."
电文显示,麦考密克努力平息中国人的疑虑."麦考密克在每次会议上都强调,虽然美国政府没有明着担保GSE债务,但通过承诺向两个机构各注入最多1,000亿美元股权以免其破产,实际上已经做到了这一点.而且这种承诺将终生伴随这些机构,"彭达写道.
美联储2009年初宣布一项购买机构抵押支持证券(MBS)和美国公债的计划,向金融体系提供流动性,并阻止公债收益率上涨.但这一计划起初对收益率的影响甚微.美债收益率稳步攀升,而美国财政部的新债标售则表现不稳.
中国高层官员开始公开批评美联储这一方案推高通胀的副作用.他们表示,美联储扩大资产负债表规模将使中国持有的美国公债贬值,且中国公众的确也关注美债收益率上涨之际中国持有的旧债价值缩水.
2009年3月13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一次记者会上称"担心"中国在美国公债投资的安全.3月20日的电报以"温总理对美国公债的评论:保护中国投资"为题,记录了中国官员对美债及其不确定性可能产生後果的忧虑.
《财经》杂志被外交官誉为"值得尊敬"的中国媒体,该杂志一位分析师去年2月底对美方官员表示,"中国政府内部对所持的美国公债有过'激烈'争论."
据这份电文,该人士告诉美国驻华使馆官员,"外管局正在将投资组合转向短期资产,以降低通胀上升造成损失的风险."
这条信息与数月後公布的数据吻合.数据显示中国的确抛售长期美债并买进更多的国库券,後者规模到2009年5月时猛增至2,100亿美元.此举可能促成美债长期收益率的上升.
**盖特纳访问北京**
2009年6月1日-2日,盖特纳首次以美国财政部长的身份访问北京,当时双方关系正高度紧张.
盖特纳在中国和亚洲其他地方生活过,并握有东亚研究硕士学位.他与中国高级官员会晤,其中包括中国财政部长和商务部长,以及中国2,000亿美元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的主管.
维基公开的电文显示,尽管盖特纳此行为数月前的既定行程,但会议中尽是自发的讨论,以及来自中国方面毫无保留的抱怨.
一份日期为2009年6月17日的文件详细记录了盖特纳的行程.文件显示,中国财政部长谢旭人6月1日与盖特纳会面,"表达了对可能发生通胀以及美国预算赤字能否长期持续的担忧".
第二天,即6月2日,中投董事长楼继伟向盖特纳坦言,金融危机爆发後,公司随即叫停2008年内所有新投资项目,但有意认购摩根士丹利(MS.N: 行情)发行的新股.
盖特纳访华之际,摩根士丹利正计划发售新股,以筹资偿还政府在金融危机期间提供的援金.
文件还显示,"楼继伟询问,美联储能否迅速批准中投的申请,让这笔投资免受美国对银行控股企业的投资限制.因为相关豁免审批通常需要两周的时间,会让中投错失这次机会."
文件并未记录盖特纳如何答覆,但仅一天后,即6月3日,中投就宣布计划购买12亿美元摩根士丹利股份.
美联储发言人称,就中投6月3日作出的投资决定而言,美联储并未收到豁免申请.(完) ;) 歪兔早:D 别迷恋英央行 加息只是传说
对于英镑来说,货币政策预期仍是焦点,英镑/美元汇价与英国-美国2年期国债收益率差之间的相关性达到6个月以来最高点。因此市场将焦点转向英央行2月会议纪要。近期英镑非常强势,仅次于瑞郎,不过随着加息预期短期内显得更像是一厢情愿,因此英镑本周有回落的风险。
同欧元的情况类似,英镑走势也受到2年期国债收益率差的影响,因此英央行2月会议纪要受到市场重点关注。会议纪要可能没有太多新消息,上周公布的季度通胀报告已经基本让市场消化了相关影响,但有一项风险可能给英镑造成下行压力,即鉴于第四季度GDP意外下滑,之前呼吁加息的央行委员威尔是否会改变立场。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上周的通胀报告中提到其前景预测是基于“银行利率随市场利率变动”的前提,这说明今年利率可能将上浮50个基点。
瑞士信贷显示投资者们对加息概率较为乐观,因此若会议纪要了无新意,仅仅是上周那份报告的翻版,英镑可能遭到失望的抛售。将于周五公布的GDP修正值同样值得关注。持仓数据显示,英镑净多头上升超过一倍,增加28097份,至52572份。
上周,英央行委员森坦斯周四发表了强硬言论称央行的通胀预期“过于乐观”,提议加息以抗通胀,这令加息预期升温,英镑从而走强。这一席话对于英镑多头来说就是福音,不过这仍是老调重弹∶森坦斯一向是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中孤独的强硬派人物,他的观点已翻来覆去表达了多次,早已不足为奇。12月,另一位委员威尔加入了森坦斯的加息派阵营。但区区两人相对于九人组成的委员会仍是少数派,他们必须至少再说服三名委员支持他们的观点,这在短期内不太可能实现。
同时,上周公布的英央行季度通胀报告显示,英央行对通胀的态度出人意料地温和。央行的确承认了通胀增速快于预期,并且预计这种情况将持续整个上半年,但央行坚持认为物价高涨是因为暂时性因素,包括增值税上升,能源和进口成本上涨,并且当这些因素褪去后,物价将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英央行称物价将缓和的原因是银行利率将根据市场利率而变动,报告显示今年市场利率已上升了50个基点。这说明2011年末时利率可能达到1%,这令市场预期英央行实际上仍对通胀倾向于强硬态度。
近期油价上涨令股市承压,且引发对风险较高货币的获利了结,同时也增大了英国国内物价上涨压力。
“因投资者寻求避险,或至少规避不会随油价上涨而走强的风险货币,对英镑的乐观情绪有所消退。”法国农业信贷银行称。
英国央行对未来也感到茫然。英国央行行长金恩本月表示,央行并没有在加息方面做出决定,“升息决定可能在下次会议做出,可能在之后的会议上,也可能是在几个季度之后。”金恩的言论看似是对市场笃定央行将很快加息的回应,同时亦承认央行现在是看一步走一步。
两年内通胀水平都将高于目标水平,这对任何央行来说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到了明年增值税上调对于通胀影响已经消失。相对于去年11月而言,市场对于央行利率的预期也在大幅提升。2月通胀报告指出,企业要求更高利润以及通胀预期提升将限制通胀回落的幅度。
与美联储不同,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制定更像是民主决策,英国央行行长只是拥有在最后一个投票的权利,并没有如美联储主席那样对利率拥有相当大的决定权。
HIS GlobalInsight经济学家Howard Archer在上周的报告中认为,央行在5月之前将基准利率从0.5%提高到0.75%的可能性很高。不过Archer指出,即使加息很快到来,央行也不会频繁调高利率水平(相对于之前的加息周期),这意味着利率还将在相当长时间内维持在较低水平。
总之,央行会议纪要可能将全面地反映通胀报告,后者是2月政策决议的首要基础,此次会议最大的风险是委员威尔是否会在考虑到第四季度GDP下降(本周公布的修正值可能上调)的情况下放弃对加息的支持。即使这没有发生,英央行对其底线的重申可能令市场再次认识到央行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这可能令紧缩预期降温,令英镑承压。 上来顶一下:v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