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开启左侧

一 周 点 评 (7.24—7.28)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24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s://www.y2cn.com
一 周 点 评 (7.24—7.28)
美元指数:上周在汇市全线下跌,其疲势主要归因于贝南克的讲话,随着美国经济成长步伐放缓,未来数季核心通膨率将降低,这深重打击了美元多头。开盘于86.18,盘中高点87.33,最低跌至85.85,周线形成长上影的锤形小阴线。
展望本周:美国方面需要关注的重点包括周二美国6月成屋销售、美国7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周三美联储经济褐皮书,周四美国6月耐用消费品订单、美国6月新屋销售,周五美国第二季度GDP、美国7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市场将密切关注美国成屋数据,耐用消费品订单,新屋销售以及令人期待的美国第二季度GDP数据,寻找更多线索判断这些数据是否符合FED有关经济成长放缓的观点。技术分析:从周线上看美元指数周线收出上影线较长的阴线预示美元中线走势将下跌,作空仍是近期市场主基调,日线图观察美元走出“三只乌鸦”预示美元短线也将继续回落,目前在85.60附近存在支撑,若不能跌破汇市将在此维持震荡走势等待数据决定方向;如果继续跌破本周将有机会下看84.80、83.80水平。
欧元:欧洲数据整体疲软,显示欧盟经济增长不及预期;但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讲话温和,市场对美国利率将继续上升的预期急剧下降。导致欧元上周先跌后涨,开盘1.2654,盘中高低点位分别是1.2696以及1.2460,周线形成长下影的锤形小阳线。
展望本周:欧洲区方面需要关注的重点包括周一欧元区5月工业订单,周二5月欧元区经常帐报告,周三德国6月份零售销售、德国IFO数据,周四德国8月GFK消费者信心指数,周五欧元区货币供应报告。技术分析:从周线上看欧元形成下影线较长的锤形,显示下方阻力较强,中线仍然处于强势,从日线上看均线开始转势上行、以及各指标仍然呈现强势的情形下估计未来应有持续推高的机会,只有当欧元再度回落至1.2600水平下方走势才有转弱的可能,目前没有明显跌破之前估计未来仍有持续推往1.2750以及1.2860水平的机会。
英镑:受美国有望停止升息,英国8月份提前升息的影响,本周涨势犀利收获全面,几乎对所有主要货币都出现较大涨幅。开盘1.8385,盘中高低点位分别为1.8597、1.8180,涨幅超过1%,周线形成带下影线的大阳线
展望本周:英国方面需要关注的重点包括周二英国7月CBI工业订单报告,周三英国7月房价指数。本周英国方面的指标不多,但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使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机构相信英国央行将最早于下周升息,将为英镑走强提供坚实基础。技术分析:从周线上看英镑长下影线表明目前多头市场占主要力量,中线仍会处在上涨的趋势中,从日线上看均线维持上行基调、以及MACD、KDJ指标在低位形成交叉将英镑持续推往1.8680以及1.8850的水平,只有当英镑在1.8680上方遇到阻力,并回落至1.8430下方走势才有转弱的机会。
日圆:日本政府月度报告利好、美国即将停止加息、市场对人民币升息预期上升,促使日圆上周冲高回落,开盘116.07,盘中高低点位分别位于117.87和115.82,前一周相比上周微幅下跌5点,周线留下长上影线的红色十字星。
展望本周:日本方面需要关注的重点包括周三日本6月进出口数据、6月企业服务价格指数,周四日本6月份商业企业信心,周五将公布数据相当关键,包括消费者物价以及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东京消费者物价指数、失业率以及零售销售报告,预计会对日圆产生较大的影响。技术分析:从周线上看日圆形成上影线较长的阴线预示日圆上方阻力较强,在图表上将获得技术支撑后市将继续下跌,从日线上看日圆均线开始转势下行,以及KDJ高位交叉、MACD形成背离现象,表明日圆短线的空间也很大,下行的首要支撑在115.50,下一目标114.50、113.30。

                                沈   世   明
                                      2006-07-24 星期一
发表于 2006-7-24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Ding.
发表于 2006-7-24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析.

发表于 2006-7-24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ding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5-8-21 13:48 , Processed in 0.03632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