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11、物价平减指数
定义:GNP平减指数有两种表达方式:隐含物价平减指数和固定物价平减指数。一般比较重视隐含物价平减指数,因为它不仅代表物价的变动,也能反映国民生产毛额(GNP)组成份子比例的变动。而固定物价平减指数的表达方式,是以1972年为基数(100)直接加价比较,假若上下两季的物价末波动,则固定物价平减指数就不会产生变动。
美国商务部公布GNP资料的同时,也会附带发布GNP平减指数资料。
每一季GNP平减指数的增加,足以代表当季的实质通货膨胀,其对美元的影响与生产者物价指数及消费者物价指数相似。一般来说,只要市场认为主管当局对于物价的上涨仍可藉由调高利率而获得掌控,对美元来说大多偏向利多。但如果物价的涨幅超出控制,在连续调高利率之后仍无法遏止的话,对美元则是利空。
专家研究过去GNP平减指数的变动,要比生产者物价指数和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变动来得小。当通货膨胀高涨时,以上两种物价指数的增加要比GNP平减指数的增加幅度小。
名目GNP的成长代表实质GNP的成长加上隐含物价平减指数(即通货膨胀)的增加。一般来说,市场对名目GNP大幅度的成长,并不会有太激烈的反应。
12、通货膨胀(Inflation)
定义:在一定时期物价水准全面持续上涨的现象及其过程。
要 件:
1.不是指个别物品或劳务价格的上涨,而是指全部物品及劳务的加权平均价格的上涨。通常由消费者物价指数、生产者物价 指数及国民生产毛额的平减指数来观察其变化。
2.不是指涨一次即停的物价上涨,而是指在某一期间连续上涨的现象。如果物价在这个月上涨,下个月却下跌,不能称为通货膨胀。
型 态:
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因为社会上的总需求,超过社会上所能产生的总供给所造成的。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指工会要求过高的工资、石油输出组织故意拉抬油价等,因为成本面因素所导致 的一般物价水准以相当的幅度持续上涨的现象。
3.资产性通货膨胀:系指股票、房地产、艺术品等资产价格出现悖离基本面的膨胀现象(通称「泡沫」现象)。
4.停滞性膨胀(stagflation):高失业及高物价并存的现象。因为在高通货膨胀率时期政府的过度干预,导致价格体系无法发挥功能,从而劳动市场缺乏效率,更使自然失业率攀升。
5.恶性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指物价水准以极高速度上涨的现象。
6.进口性通货膨胀与出口性通货膨胀。
7.纯粹通货膨胀与非纯粹通货膨胀。
影 响:
1.所得及财富的重分配
2.资源分派的扭曲
3.经济成长的受阻
4.经济稳定的冲击
5.社会及政治上的不安定
13、 耐用品订单(Durable Good Orders)
定义:所谓耐用品是指不易耗损的财货,如汽车、飞机等重工业产品和制造业资本财。其它诸如电器用品等也是。耐用品订单(Durable Good Orders)代表未来一个月内制造商生产情形的好坏,就定义而言,订单泛指有意购买、而预期马上交运或在未来交运的商品交易。
公布时间: 美国一般在每月的22号至25号公布。
统计方法: 耐用品订单由美国商务部负责,每个月向全美5千家大公司,全球7万个生产场所搜集必要资料,再予以公布。因为耐用品订单中包括国防军事设备,扣除其中的非国防用的资本财订单(属国内生产毛额中的组成份子),可以代表未来的厂商投资支出。
数据解读: 根据统计证实,非国防用途的资本财,约等于国内生产毛额投资项目的15%,但是美元如果走强,则可能会使上述的推论打折扣。因为第一、非国防用途的资本财订单仅有一小部分是给国外买主,这部分没有计算在国内生产毛额的投资项目中, 反而被归类在出口项目中。第二、非国防用途资本财排除了自国外购入的部分, 这部分虽并入国内生产毛额的投资项目中,但在国外进口增加的部分中往往被忽略。 一般来说,耐久财订单基本上有以下两个缺点:
1.数据在公布后,事后修正幅度很大。
2.数据的代表性问题,常有某一个月订单金额大幅提升而下两个月却大幅下降的事情发生,主要的关键是美国国防部有时会有大金额的订单所引起。另外市场也注意扣除运输部门后的数据,因为运蝓部门如汽车、船、飞机等,都屈于高单价的产品,该部门数据的变化对整体数据有很大的影响,而使得耐用品订单的数据失真。
14、个人所得(Personal Income)
定义:个人所得(Personal Income)代表个人从各种所得来源获得的收入总合。个人所得报告中尚包括:个人支出与储蓄的资料。
公布时间: 每月的第四个星期。
统计方法: 由美国商务部经济研究分析局负责搜集,资料来源包括﹕工资或薪水资料(得自劳工局或各行业工会)、社会福利资料(得自社会福利管理局和退伍军人管理局﹚和股利收入资料(来自随机抽样的公司股利分配调查)。
数据解读:个人所得提高,代表经济好转,而个人消费支出可能会增加,当其它经济数据开始出现连续性成长,因个人所得与消费支出大于预估值的话,市场可能会预期美国联邦准备局将提高利率,对美元偏向利多。
15、领先指标(Leading Indicators)
定义:领先指标(Leading Indicators)是由12个一系列的相关经济指针群所构成,用来测试整体经济的转换情形,并预测未来的经济走向上最有效的统计指标,亦称为先行指标。
公布时间:大部分都在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工作日由美国商务部公布前一个月的统计结果。
数据解读: 假如领先指标连续三个月下降,则可预知 经济即将进入衰退期:若连续三个月上升,则表示经济即将繁荣或持续荣景。通常领先指标有6至9个月的领先时时间,根据美国商业部发行的经济告示板(Economic Bulletin Board)指出,在经济衰退前11个月可预测经济走下坡,而在经济扩张前3个月可预测经济的复苏。
领先指标的内容可分为12项:
1.制造业雇用工人每周平均雇用时数。
2.每周平均向州政府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数。
3.以1972年的美元货币价值为基准,制造商所获得的消费品和原料之订单金额。
4.制造商完成订单与订单交应货品的绩效。
5.小型工商业的转换速率。
6.兴建工厂与投资生产设备的合约(以1972年的美元货币价值为基准)。
7.建筑执照的申请。
8.制造商的存货金额变动情形。
9.敏感性商品的价格变动。
10.股票市场的价格变动(全美前500大公司为基准)。
11.利率风险系指原本投资于固定利率的金融工具,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可能导致其价格下跌的风险。规避利率风险的金融工具有:浮动利率存单、期货、利率选择权、利率交换、利率上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