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连续转载一个不错的文章(十一,十二, 十三,十四)

4755 4
山野居士 发表于 2007-11-8 16:3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https://www.y2cn.com
1。学习效应

向成功者学习是人类的一项重要本能。就连这一点,在市场面前都能成为不小的问题。有时我在想,到底是人性的错,还是市场的错?也许市场本来就是人性的天敌。无论人性如何,市场都会成为人性的敌人。



如果你没有由固定基石形成的一致性交易策略,那么你自然会受到身边交易者的影响。在一个大户室中,你左边坐着追涨杀跌的A,右边座着高抛低吸的B。如果市场走出持续的整理行情,那么B就会获利丰厚;而A就会不断的左右挨打。由于你没有跳出“结果决定论”的怪圈,那么你就会认为B做的比A好。自然你就更倾向于向B学习。。。。。。当你也决定采用B的方法来不断获利时,突然间市场走出了强劲的趋势行情。很快B送回了大部分的利润,而你只好平白无故的产生亏损。这时,A终于不再垂头丧气,而昂首挺胸的享受他的利润,以及众人羡慕的目光。开始你觉得这是偶然现象,但趋势却一点也没有完结的迹象。一段时间后,你终于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你觉得事实上A的方法更好!好,这时你又开始跟A学。但更有意思的是,市场突然又陷入了似乎没有尽头的整理行情中。。。。。。



后来你决定不能再受到外界的干扰,而自己用趋势跟踪系统来应对行情。开始时,你用一个敏感的尺度来捕捉趋势。本来你做多,但股市偏偏开始回调,并且触及你的止损点。要命的是你刚一卖出,市场就立刻上涨。经过自己的总结与反思,你发现是你的止损点设置得太过敏感。过了相当长一段时间,迟钝一些的止损点又一次让你卖在地板价上,你觉得还应该在迟钝一些。又过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你发现虽然股市走出了趋势,但你“掐头去尾后”并没有赚到什么钱。如果你能够敏感一点的话,那么就能赚到更多的利润。。。。。。



上面两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曾经的我!请注意,这只是趋势与整理、敏感与迟钝两个对立的极端。事实上,市场中还有更多矛盾的对立。如果你在每一个矛盾的对立两极间,都转两个圈,那么几十年就过去了!事实上,从97年到2001年我还从绩优概念摇摆到题材概念。



整理和趋势之间是不完全对称的。趋势略微强于整理,这是由股民更乐意于“盈利兑现、亏损挂起”而决定的。至于敏感与迟钝之间就是完全对称的,如果你用不同的尺度操作足够长时间的话,那么战绩是趋同的。当然这需要忽略了交易成本,但交易成本对于中线以上的尺度而言,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当你在市场上待的时间越长,你就能够找到越多的“等效性原则”。如果你总是像雷锋那样,付出了成本就离开,而绝对不享受利润的话,那么亏损已经就是注定的事情!



市场的机制就是制造微观定势,然后突然打破这种定势,而将追随定势的交易者一网打尽。这有一点像狼来了的故事。通常来说,微观定势每重复一次,信徒就会成几何倍数增长!牛市这位老师就是在不断的教给学生:止损是愚蠢的、长期投资是明智的。当好学的学生学会这些以后,熊市这位老师就开始上场了,他不断的教给学生:止损是英明的、长期投资是胡闹的。而且市场这位老师又是尽职尽责的,学生学不会、他就不离去。真是“包教包会、学不会不收费”。大牛市中的洗盘其实有两个作用:一个是通过持有者的换筹来提高市场平均持有成本;另一个更为重要的作用就是告诉大众-------下跌并不可怕!



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最吃香:一种是信仰坚定的人,一种是根本就没有信仰的人。我对价格的涨跌就是绝对没有信仰的人,绝对的随势而动。但我对趋势思维又是信仰异常坚定的人,无论输了多少次,我都还敢继续下注。而如果你是既有信仰,但又不坚定的话。那么你就会随着市场这座大种而左右摇摆,并且永远慢市场半拍。先来的人吃饭,后来的人买单。那么你将永远是没有吃饭,但却买单的人。



我见过很多炒股时间超过十年的人,大多数仍旧无法跳出“狗咬尾巴”的怪圈。也许学聪明简单,但坚持愚蠢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有的时候,敢于同最近的成功者说不,真是一种非凡的能力。我曾经深深地感受过那种巨大的压力,那种与潮流对抗的压力。



人通常都是健忘的,而只是对最近半年左右保持深刻的记忆。市场的评论家们总是能够找到最近半年获利最多的交易方法,然后张大嘴巴告诉所有的人。守住自己的“道”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要知道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的。



有时我也在想,为什么交易上的成功者如此的少?首先,没有任何人会教给投资者抛弃确定性的成本观念。好,大家都想次次正确,那么分析师就不敢谈不确定性、不敢谈赌博。其次,市场上的一轮循环可能持续极长的时间。热点从业绩到概念,再从概念到业绩的循环真的需要长达尽十年的时间。即使你再有悟性,没有经历过一次循环的人也是不可能感受到市场的“钟摆效应”。最后,就是人性的问题了。没有人会看到别人赚钱不“眼热”;没有人愿意心甘情愿的吃亏;没有人愿意相信单笔交易是没有道理可言的。

2。超市原理
   
超市那种最后一次性付账的销售模式更能激发起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在结账前的采购中,如果是每拿一件商品就付帐一次的话,那么估计销售额就会出现下降。简单的说,人对于“次数”要比“数量”更为敏感。如果是收入的话,那么10次1元的收入产生的满意程度大于1次10元的收入。同理,对于支出而言,10次1元的支出产生的痛苦程度大于1次10元的支出。



这一点在市场上表现的也极其明显。为什么股市上牛市中的成交量大于熊市呢?因为交易者在获利的情况下更乐意于交易。这同时说明交易者并不是绝对客观的,而是存在相当大程度上的偏向性。也就是说,交易者更重视概率而不是赔率。



虽然市场上有“7赔、2平、1赚”的说法,但市场平均正确率却是高于50%的。我们虽然不可能精确计算市场的平均正确率到底是多少,但用一个简单的公式就能算出一个大概。用股市上,牛市成交量的总和/全部成交量的总和=全部交易者的平均正确率。一个奇怪的现象:我在身边的股民中,找到一个正确率低于50%的交易者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你不相信的话,也可以试着找找看。



在我看来,股民们大面积亏损的一个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正确率太高了!假设,某股民在最短持有周期为两周的情况下,刻意降低正确率,那么就有可能实现长期的盈利。这又不符合大众的常理,难道亏损的罪魁祸首真的在于高正确率吗?



正确率的本质到底说明什么?正确率的高低,同预测水平的好坏并非具有绝对的相关性;而与离市策略具有更大的相关性!理论上讲,即使在随机开仓的情况下,只要止损的幅度数倍于止赢的幅度,那么正确次数就能数倍于亏损次数。所谓高正确率只能说明利润是被众多的人(次)平分,而亏损是由少数人(次)承担。由此看来,股民的高正确率,只能说明“利润兑现、亏损挂起”的癖好在起作用。简单的说,对于一定数量的利润而言。多数交易者希望是由更多的盈利次数与更少的亏损次数组成;而我希望由更少的盈利次数与更多的亏损次数组成。



交易者更愿意确定利润,而逃避亏损的本能,正好为我们找到了获利的武器。我再说一遍,所有具有再现性概率优势的交易方法,完全是来自于人性的不对称性使得市场产生的不对称性。像大众对待利润那样对待你的亏损,你就能长期盈利!

3。 复利悖论

如果我们能够每年获得40%的收益率,那么7年后资产就增长了10倍以上,20年以后资产就增长了将近1000倍。如果半年能够获利40%的话,那么10年后资产就能增长将近1000倍,而20年就能增长1000000倍。



年收益40%相当于每月平均获利2.8%,这是够低的收益率了。但如果你能够将这种微小的月收益保持20年的话,那么10万元的初始资金也能够变成一个亿!而如果你能够每年将资金增长100%,那么10万元的初始资金20年后能够变成1000个亿。要知道每年100%的收益率,只相当于每月6%的收益!



在我看来,20年1000倍的投资收益理论上来讲是可行的,但无论如何20年100万倍的投资收益是绝不可能的。那么由此可以得知,一年超过1倍的收益如果能够稳定的话,那么就能产生绝对不可能出现的“市场怪物”。由此可知,一年超过1倍收益率的交易方法,必然是不稳定的!要知道一年1倍的收益率只相当于6%的月收益,那么每月能够产生超过6%收益率的交易方法同样是不稳定的。



衡量获利速度的快慢有三个指标:正确率、赔率、交易周期。从“超市效应”中我们可以得知,正确率同赔率是互损的。即使全部交易环节都采用随机操作,那么正确率与赔率的乘积应该等于50%。如果我们能够通过任何交易技术将期望收益略微的提高,那么我们就可以具备期望收益优势。而这种期望收益优势在反复的操作中被不断的叠加,那么就能产生真实的钞票。如果这种操作周期足够短的话,那么就可能在短时间内创造出惊人的利润!而这种惊人的利润在长期的复利效应下,就能产生根本不可能出现的“市场怪物”。



如果站在市场怪物不可能存在的前提下,那么越短的交易周期,就必然会使期望收益降得越低。同时我们略微的期望收益优势,还会被交易成本所大量吞没。但这与事实并不相符,我们可以轻松找到短线快速获利的案例。那么结论就只能是获利速度与稳定性是互损!而稳定性说明什么呢?稳定性可以理解为交易结果与理论值的方差,或者是期望收益未来可能变化的幅度。在我看来,稳定性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参数。他是决定着交易者生死存亡的问题,稳定性差意味着被扫地出门的可能性更大。即使期望收益是正值,但只要交易结果方差足够大的话,我们照样可能血本无归。如果说,交易者第一目标为“不亡”,那么我们就必须追求稳定性!



提高稳定性就必须降低获利速度,也就是说在期望收益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操作周期。如果是期货市场的话,那么上面的说法还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仓位!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越重的仓位就能产生越大的获利速度。期望收益是每位交易者所追求的,那么交易者的陷阱就只剩下重仓与短线!



如果我对一位交易者说,我正在开发一种能够在未来20年后将10万元变成一个亿的交易系统。那么这位交易者通常会认为我的欲望太高了,甚至认为我是在做一个不可能成功的系统。有意思的是,也许这位交易者认为自己的目标很保守,只不过想通过日内操作来实现每周2.8%的收益。按照这种逻辑,他认为每周获利2.8%比20年获利1000倍更容易!要知道,只要这位交易者能过在市场上活20年,那么他贡献的手续费已经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了。如果再加上移滑差价等交易成本,那么每周获利2.8%所需要的技术水平要数百倍于我。



我与很多人讲,我在交易事业上的“十年大计”时,他们都说我太贪了。但有意思的是,我的交易技术很粗旷,而更多的人都追求很多精确的交易技术。我保守的计算了一下,如果大多数人追求的交易技术能够实现的话,那么他将10万元变成一个亿最多用五年。我是说,更多的交易者对于交易技术的要求同对交易战绩的要求,简直就是一天一地!没错,对于交易技术而言,更多的人都觉得我不思进取;但对于交易目标而言,更多的人都觉得我异想天开。而在我看来,他们追求的交易技术,是永远都不可能达到的幻觉!



很多交易者对于交易技术的选择,都抱着一种“射箭”的思维。无论我们最终能够射中几环,我们都要瞄准“十环”。事实上,交易根本就不是这样。如果我想射中“五环”,那么我就应该选择能够达到“五环”的交易技术。并且追求更高的稳定性,而最大程度的保证我能够达到这个目标。相信我,交易是一门“舍”的艺术。当我放弃了射中“十环”的可能性时,我选择射中“五环”的技术就有更大的稳定性。



相信我,对于交易技术而言只有“可行”或“不可行”两种状态。当你准备使用一种交易技术时,可以先计算一下成功后能够带来多大的利润。如果这种利润都让你绝对不可思议的话,那么就不要在这种交易技术上过多的浪费时间。当你知道利润是不可能实现、而收入又是巨大的时候,那么只可能是有更大的成本隐含在其中。如果你连成本是什么都不知道,那么使用这种交易技术无异于自杀!

4。鸵鸟现象


据说,当鸵鸟被猎人捕杀时,它们不是逃跑,而是把头钻在沙中。当他看不到枪口时,枪口就真的不存在了!中国人有一个特别不好的习惯,那就是回避问题。不愿意接受的事情,我们就可以不去正视它,回避就是最好的办法。



我曾经受到过两次虚假业绩的伤害,差一点就让我血本无归。当时我真的痛恨这个市场太不公平!这样一来,我就陷入指责与牢骚中不能自拔。。。。。。让我走出泥潭的是一篇和股市没有丝毫关系的文章《宽容的荷兰人》。如果一种现象你无法消除他,那么与其回避还不如正视他,从而承认他、接受他、研究他、合理的控制他。如果你连承认都不敢承认,那么你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合理控制他的。这样一来,我就承认并且接受业绩可能虚假这个现实,从而研究如何控制这种风险对自己的伤害。慢慢的,这种理念甚至成为我其后交易策略形成的一条主线,那就是:从对抗到包容。



至此,在我的词典里已经没有“忌讳”二字。我们忌讳的通常都是真实存在事物,只不过我们不愿意接受所以才忌讳。那么这里就说一下大多数股民们忌讳什么吧。



首先,是“怕亏情结”。大多的股民都不乐意于面对亏损,很少有股民在交易之初就计划好亏损、更不用说把亏损设计为交易策略的一部分。无论你是否承认,只要是做交易就有可能亏损!“盈利兑现、亏损挂起”虽然能够暂时的对亏损视而不见,但通常未来都要承受更大的代价。既然与亏损对抗不会有什么结果,那么我就想办法包容亏损,用利润来对冲亏损。反正怎么交易都要亏损,那么我与其被动的接受亏损,还不如主动的、有计划的、有步骤的去亏损。当我完成买入(开仓)交易以后,全部的工作就是对亏损的控制。盈利嘛,不用管他、随他去吧,他会自己照顾好自己。现在的我真得很轻松,回头看看那些忌讳亏损的人,他们活得真得很辛苦。一天我在股市里等人,看到一位股民十分钟向他的同伴问了八遍“你说过两天能不亏损吗?”这种亏不起的心态,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上涨没他事,下跌他肯定跑不了。其实学会止损只是初级标准,然后要不忌讳亏损。当你明白“盈亏同源”后,你就知道亏损本身就是最好的风险释放过程,这时你会爱上你的亏损。如果亏损是你永远也不能征服的敌人,那么为什么不将亏损包容、然后和他做朋友呢?我们可以不用同利润亲密接触,但对于亏损我们必须形影不离的对他照顾有佳。我绝对不是开玩笑,交易的真谛就在于像常人对待利润那样对待你的亏损,



其次,是“怕隔夜情结”。在期货市场上,由于很多品种的定价中心在欧美,所以晚上外盘的大幅度波动就很可能对交易者的隔夜持仓造成很大的风险。这种隔夜风险是确实存在的,而且我至今也没有找到这种隔夜跳动任何概率上的偏向。这样一来,在期货公司的怂恿下,更多的交易者都把不持有隔夜单作为自己的交易规则。道理很简单,很多交易者都曾经受到过隔夜跳空的伤害,自然就不愿再涉及这块伤心之地,而是陷入日内和重仓的误区。在日内的有限时间内,交易者基本上不可能靠放长利润来实现大赔率。自然他们就只能掩耳盗铃的追求高正确率了,通常最终的结果就是“领取整存”。事实上,我曾经也经常受到隔夜跳空的伤害(一夜亏损6位数),而且我深信以后也无法避免受到这种伤害。在我看来,隔夜跳空只不过是一种噪音,使得价格走势并非呈现连续波动的特征。那么理论上来讲,止损幅度就应该有一个下限,过小的止损幅度就是没有意义的。大的止损幅度自然就决定了仓位不能太重,这样一来我就用轻仓的策略来包容这种隔夜风险。



再次,是“怕赌情结”。一般来说,我同别人聊交易都是挺受人欢迎的。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反感我将交易同赌博相提并论。如果市场上、甚至是现实世界中根本就不存在确定性的话,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呢?两种选择,要不我们就自己来制造确定性的幻觉,从而生活在虚假的信念中;要不我们就正视不确定性、承认不确定性、接受不确定性、研究不确定性、合理的控制不确定性。遗憾的是,更多的交易者宁愿活在幻觉中,也不愿意面对不确定性。他们宁愿将自己的交易技术弄得模糊不清也在所不惜。这时交易者就不能使用确定的一致性交易方法,毕竟任何确定下来的交易方法都会立刻被证实不具有确定性。所以交易者只好毫无章法、随心所欲的完成交易行为。交易者天真的以为,众多具有不确定性的交易方法混合、搅拌在一起就能具有确定性。在我看来,我是一位知道自己是在赌博的交易者,而更多的人是自以为在作交易的赌徒!



最后,是“怕错情结”。如果谁能不犯任何错误,那么他将会快速的赚取整个世界。犯错并不可耻,逃避错误才是最可耻的!所谓“怕错情结”是指,不愿意主动承担责任的倾向。很多交易者在还没有行动之前,就找好了推卸错误的借口。其实明明已经做好了不可能改变的决定,但还要征求别人的意见。如果得不到他人的支持,那么就会继续征求其他人的意见,直到有人能够支持他的观点为止。这样的好处在于,当结果真的证实犯了错时,即使不能少亏一分钱,也能找到一个可以指责的对象。似乎对于他来说,自尊心比钞票更重要!
严格执行交易纪律

评论4

行行乐乐Lv.2 发表于 2007-11-11 14:15 | 查看全部
学习学习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wanghui8126Lv.2 发表于 2007-11-11 19:57 | 查看全部
你说的正是我在做的,我这两天少赚了不少,但我决定的是,如果违反现在的原则的话,除非我离开市场反思1年以后才可以。少亏,是我的目标,希望能和楼主长期联系,如果您有群的话,让我加一个,希望您能时时提醒我:你现在偏离你的风险了。当然,我也可以提醒你:你偏离你的风险了!!!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wanghui8126Lv.2 发表于 2007-11-11 20:01 | 查看全部
交易市场,我只想做个傻子,少动脑筋最好,因为我脑筋动的最多的时候往往赚的是可以,但是我不能长时间的保持那种状态,结果,加上动脑筋时的超出平时盈利的自信,我回一次亏掉很多,甚至是以前所有的利润。所以我给自己的口号是:我傻,我少亏,我常赚。

楼主,有时间告诉我联系方式??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陈洁荣Lv.72 发表于 2007-11-13 21:16 | 查看全部
交易市场,少动脑筋最好-----最起码的辩证法也没有.还是远离这个市场好,不做就等于发财.
身体健康是革命的本钱
回复 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本版积分规则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