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管局官员:人民币有涨有跌是正常 结合汇改平常心看
《上海证券报》今日发布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副司长管涛的文章称,不能孤立看待3月中国央行扩大汇率浮动区间以来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要考虑到中国央行在进一步汇改,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将会成为新常态。市场各方要主动适应、理性看待、积极应对。
在人民币汇率趋向均衡合理时,中国政府在加快汇率改革。这是文章提到的主观影响因素。微观市场方面,与以前人民币汇率升值时期不同,现在市场是有较大升值压力却无明显升值预期,市场环境已经发生巨变。而市场供求也只是影响汇率走势的重要因素,并非唯一因素。
文章援引数据称,3月末境内外6个月期权市场反映的人民币汇率隐含波动率为2.5%左右,同期24种主要发达和新兴市场货币平均波动率为9.5%。文章进而称,
“一般认为,股指涨跌20%才能被称作牛市或者熊市,不能对人民币汇率有一点双向波动就大惊小怪”,不应过度解读人民币汇率短期波动,“更不应该上纲上线为中国汇率政策的改变。”
文章解释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称源于内外部多种因素,包括今年中国经济增长趋缓、进出口低迷、信用违约事件开始暴露,以及美联储QE加速退出。
文章特别提到,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影响前期看涨人民币单边升值的套利交易,形成挤出效应,并释放平仓购汇的需求,反过来进一步加大汇率的波动和资金流出的压力。另外,市场交易策略从做空美元转为回补美元空头也会打压人民币升值。
文章认为,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对跨境资金流动产生了积极影响:企业更愿意持汇、远期购汇的意愿和动机增加。当局乐见这样的变化,也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文章承认,前期一些国内外汇贷款或者从海外借的外币负债可能因这次汇率波动蒙受汇兑损失。这是因为企业没有有效对冲外币负债的敞口风险,但损失“给市场上了生动的一课”,3月远期结售汇顺差大幅回落正是因为吸取教训的企业开始对冲外币负债敞口,增加远期购汇。
文章认为,配合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的增加,政府今后要做四方面工作:
1、丰富交易产品,增加交易主体,改进交易机制,拓展外汇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增加市场流动性;
2、坚持产品适销原则,维护公平交易,督促银行充分揭示衍生品交易的风险,不能过度夸大产品功能;
3、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汇率风险意识,积极管理汇率双向波动的风险,帮助企业认识到,汇率避险是管理风险的手段、不是赚钱工具,过度套保实际是投机。
4、提高数据透明度,加快数据披露的频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