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投资17亿美元用于东京市场的日经指数交易使得持续了日经及日本股市终于结束了10天的熊市;而本周阿联酋的阿布扎比基金给花旗银行注资70亿美元更是让全球金融市场为之一振,想必大家已经有了切身的体会。想借这个机会聊一聊主权基金...
主权基金的最大特点在于“主权”,隐约间可以看到国家的影子。它们的不透明性,它们庞大的规模,势必对市场走势带来影响。
主权基金的崛起,与全球化有莫大关系。一批新兴国家成为世界的加工厂,经常项目巨额顺差常态化,国家又不希望汇率上升过快,于是外汇储备急速膨胀。中国、新加坡、韩国、马来西 亚是其中的代表。另一批新兴国家则直接受惠于全球化带来的能源,商品需求增加,石油价格、矿产品价格的长期高企,以及国家对资源开发权力的拥有,制造出另一类国家财富,海湾国家和俄罗斯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些国家具有政府主导的传统,市场运作下的理财工具又不完善,于是财富大量集中在主权基金手中。
目前全世界大约有2.2万亿美元主权财富,其中2.1万亿美元集中在20家国家主导的主权基金中。6家最大的主权基金为:阿布扎比基金(6250亿美元)、新加坡(淡马锡、GIC共3250亿美元)、挪威(3220亿美元)、科威特(2130亿美元)、中国(2000亿美元)、俄罗斯(1280亿美元)。
目前主权基金还算不上一个大数目。它只相当于全球金融资产(股票、债券、储蓄)的1.3%,其他机构投资者所管理的资产是它的24倍。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主权基金的规模已经超过对冲基金和私人股权基金的总和。由于主权基金集中在少数几家手中,它们资产配置上的任何变化,都可能对金融市场价格造成举足轻重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此基金仍在爆炸性扩张中,其影响力一定越来越大。
亚洲美元和石油美元,早已替代欧洲退休基金,成为美国国债最大的买家。它们源源不断地向美国提供廉价资本,是美国低利率环境的源头,是美国及全球增长的动力,是世界贸易全面失衡但经济却屹立不倒的支柱。
但这些基金长期困在外汇储备中,受制于流动性、安全性的限制,回报却不理想。如果中国“超额”外汇储备的投资回报可以由4%提高到8%,新增财富便超出中国全国的教育、卫生、环保预算的总和。资金流出国债,在可承受、可掌控的风险范围内争取更高回报,是主权基金的一致趋势。在这个方面,海湾主权基金的投资策略转型,步伐快过亚洲基金。
全球主权基金总规模为2.2亿美元,预计2015年可达15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今天中国主权基金为2000亿美元,2015年时预计可达1.5万亿美元,超过目前对冲基金的总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