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市场出现摆脱“自上而下”宏观驱动的迹象?
FT“长线观点”专栏作家John Authers认为,已经有诱人的迹象表明金融市场正摆脱“自上而下”宏观驱动的走势。但是有人想要从这些初显的迹象中获利还为时过早。
至少在过去五年中全球资本市场从上往下推动运转:曾经无关的资产类别之间的相关性仍然精密,那些不同类别的股票或者债券之间变得具有了相关性。
对于那些向对其股本成本施加影响的企业财务主管而言,高度相关的市场让他们的日子变得难过。基金经理想要要打败市场也变得更为困难,因为如果所有的股票走势相同,他们几乎无法做出选择。
对于市场为什么变得如此纠结可以展开很多辩论,但是最主要因素显然金融危机和随后经济崩溃的总体风险依然存在。另一场金融危机的“尾部风险”依然存在,一旦出现任何风吹草动,各种种资产往往会齐声移动。
现在相关性出现降低趋势表明市场正在回归正常。基金经理的盈利将有机会打败市场,持续5年的异常状况将得以纠正,而投资者的资金则将逐步流入。不过现在一切都在向有利方面变化么?
地缘市场差异现在又重新浮出水面。危机前欧洲,亚洲和美国股市趋势均能被完美的独立跟踪。而过去的几个月里,下注地缘优势又变得极其重要:美国和日本一直是赢家,而其余的地方,特别是欧元区和中国一直在输。至于资产类别方面,大宗商品现在处于熊市,股票则在反弹,而过去这个两类资产曾一起移动。
这种变化表明对全球宏观经济的忧虑趋于缓解,至少是有那么一点缓和。从企业层面看,欧洲股市之间的相关性是不均匀的,但明显有下降趋势。高盛分析表明,各股票12个月回报率的相关性正在缓慢下降,而1个月回报率的相关性逐年创下新低。由于对欧洲的忧虑过去几周内的相关性有所上升,但是仍然低于一年之前的水平。
美国公司股票的表现继续分化,摩根士丹利异质风险指数——不可以被为普遍市场因素影响的风险因素,比如板块或者规模——已经上涨到了2007年危机前水平。数据显示去年仅凭宏观因素预测股票回报的能力下降了三分之一。
这似乎意味着受宏观因素决定“自上而下”决定市场走势的时段正在结束。但是除了美国和日本,今年全球股市仍然堪忧。新兴市场股市和大宗商品同时出现抛售,仍然是“自上而下”高相关性的经典表现。
但是对冲基金经理并没能把这种差异兑现。追踪基金表现的HFR数据显示,一季度对冲基金回报率仅为5.23%,同期标普500指数回报率为10.6%。市场中性的基金,即纯自选股不对整体市场流有敞口的基金,回报率仅为2.38%。
共同基金表现也好不到哪儿去。摩根大通发现今年前2个63%活跃的美国共同基金回报率低于市场基准指数,其中许多大幅落后。
这是因为今年表现最强的仍然是防守型股票,这些企业依赖可靠的盈利和股息。多年以来“优质”的股票仍然稀缺,创纪录的低债券收益率迫使投资者使用股票作为债券的替代品。
不过当金融市场“自上而下”一致的时代结束时,选股的机会将是巨大的,“优质”股票的价格可能迅速纠正。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回答两个”自上而下“的问题:美国能否出现一场真正的复苏?中国能否避免严重减速?不过可悲的是失去信心的投资者,不敢对任何任何问题回答“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