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开启左侧

8月2日的外汇资讯,汇评与新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y2cn.com
[短讯]美国能源部:7月28日当周原油库存下降177万桶
外汇新闻 发表于 2006-8-2 22:32:05  

[短讯]美国能源部:7月28日当周汽油库存下降16.2万桶
外汇新闻 发表于 2006-8-2 22:32:26  

[短讯]美国能源部:7月28日当周馏分油库存增加66.1万桶
外汇新闻 发表于 2006-8-2 22:32:45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批发石油市场模棱两可的开放规则引发市场担忧
外汇新闻 发表于 2006-8-2 22:35:22  
回复(0) | 编辑 | 放大 | 恢复
   
尽管中国可能已对2006年年底前向海外投资者开放批发石油市场许下了某些承诺,但政府当局迟迟不愿公布最终监管条例的做法不由得使人对其最终是否能兑现诺言而感到担忧。


综合外电8月2日报道,法国石油巨头道达尔公司(Total S.A., TOT)本周对中国政府开放批发石油市场的“诚意”提出了质疑,他们怀疑中国当局可能仍在试图帮助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 Co. Ltd., PTR, 简称:中国石油)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Corp., SNP, 简称:中国石化)维持石油市场中的主导地位。


批发石油市场对投资者而言颇具吸引力,原因是投资者可从炼油商手中以较低价格采购石油,然后再以高于采购价的水平将石油出售给加油站等零售商。因此只要投资者能弥补成本,他们就完全有盈利的机会。


各家公司已经注意到,中国政府为了让油价能够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年内已两度上调汽油和柴油零售价格,预计中国当局还将采取类似行动。


这也使人们更加确信,凭藉可观的利润率,石油批发商在中国的业务将获得持续性发展。


但分析师对中国政府开放石油市场的意愿表示怀疑,因为如果这样做的话,中国将不得不放松对石油行业的控制。而事实上,石油业在全世界许多国家都是被认为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命脉行业。


虽然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 简称WTO)时承诺过将开放批发石油市场,但道达尔公司指出,目前出台的监管草案很多地方都模棱两可,需要在2007年1月份正式实施前予以澄清。


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石油和天然气研究部门主管David Hurd表示,除批发石油市场外,中国在放开石油进口许可方面不对WTO负有义务,因此中国国有的石油公司还是能够继续保持对油品供给的控制力。


不过海外公司可能会将投资转向下游领域。倘若外资企业确信中国政府无意将批发石油市场对他们开放,他们可能会转向其他高增长的市场领域进行投资。


鉴于炼油厂和石油进口资源仍大多掌握在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手中,因此无论是在获得供应,还是在面临价格突然上升的情况下,其他石油批发商都处于相对劣势。


中国商务部(Ministry of Commerce)发布的监管草案规定,批发石油市场的新进入者必须部分或全资拥有不低于1万立方米的石油储备空间,至少有两年石油零售经验,而且其在中国全资或部分拥有的加油站数量不能少于30家。


道达尔认为,所谓30家加油站的最低要求,其适应范围不一定就是全国,也可以被解读为对单个省份的加油站数量,而对石油批发商仓储能力的严格规定似乎也是旨在排除租赁相关设施的情况。


对于批发商来说,限定石油仓储能力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因为这将迫使海外大型石油公司在兴建储油仓库方面耗费大笔资金。石油行业协会则认为,这将使现有的800家民营石油批发公司面临更加不利的竞争环境。


道达尔(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Total (China) Investments Co. Ltd.)总裁Jeff Attwood表示,如果相关规定年底前仍模糊不清,那么明年公司将继续置身于批发石油市场之外。  


Attwood对道琼斯通讯社(Dow Jones Newswires)表示,他们希望中国能够尽快地明确相关规定。Attwood负责道达尔在中国的炼油业务及市场营销。


Attwood称,假如说中短期内必须要从行业主导者手中购买所有油品,这也是可以接受的,但中国必须确保这是一个公平和开放的市场;该公司希望能在一个保护独立和新进石油厂商的公平市场上展开竞争。


中国是全球第三大油品消费国,预计今年的需求量将达到1.772亿吨左右,较2005年增长约900万吨。


Hurd指出,2004年中国遵守加入WTO时的承诺放开了零售石油市场,那时的情况和现在就有点类似。


当时中国政府虽然也鼓励道达尔、英国石油公司(BP PLC, BP)和荷兰皇家壳牌有限公司(Royal Dutch Shell Plc, RDSB.LN)等石油企业在华兴建加油站,但实际上监管当局却几乎没给海外投资者留下多少可供发挥的空间。


个中原因在于相关规定要求海外企业在每个省份设立的独资加油站最多不超过30家,考虑到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和东部地区稠密的人口分布,30家的数量无疑是太少了。


组建合资企业是海外公司的另一个选择,但在选择潜在合作伙伴时却又受到一系列因素的限制,更不用说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早就在选址方面占尽先机。


Hurd认为,迫使海外公司组建没有充分控制权的合资企业无异于设置了非关税壁垒。


他表示,诸如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等公司就难以进入中国市场,更不可能把加油站开遍全国。


他说,由于中国实行石油进口许可制度,因此开放批发石油市场意义不大。


除燃料油外,中国的油品进口完全控制在国家指定的四家贸易公司手中,其中包括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旗下子公司。


Hurd称,这意味著仅有5%的油品进口不受国有企业影响。


外资石油公司不但无法从他们的海外炼油商处进口大量油品,而且也无力从中国合资企业的炼油设施中获取油品。  


道达尔持有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Dalian West Pacific Petrochemical Co. Ltd., 简称Wepec) 22.4%的股权,后者从1996年开始运营。这家位于东北辽宁省的公司是中国和外商设立的首家合资炼油企业,年炼油能力超过1,000万吨。


但道达尔能从中获得的油品和其所持股权并不相称,道达尔的精力被更多地牵涉在提供技术和管理支持方面。


Attwood表示,对道达尔及合资方中国中化集团公司(Sinochem)而言,理想的状况是道达尔能够合法获得来自Wepec炼油厂的产品。


Attwood说,这需要对现行法律作出部分调整,他们目前也不清楚放开批发石油市场是否会涉及炼油厂。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7月29日当周原油库存及产能利用数据对比
外汇新闻 发表于 2006-8-2 22:41:31  
回复(0) | 编辑 | 放大 | 恢复
   
以下为美国7月29日当周原油库存及产能利用数据对比:


---------------------------------------------------------------------------

           -------美国能源部------------  ----------美国石油协会--------

         7月29日当周 周度变化 周比 年比  7月29日当周 周度变化 周比  年比        

---------------------------------------------------------------------------

           -----------------------库存(单位:千桶)--------------------

原油        333,723 -1,774  -0.5%   5.0%   329,730  -6,619  -2.0%   2.7%   

汽油        210,868   -162  -0.1%   0.8%   211,683   1,620   0.8%   1.3%   

航空煤油     40,054    180   0.5%  -1.0%    39,584     -95  -0.2%  -3.2%   

馏分燃料油  132,558    661   0.5%   5.4%   129,870   1,002   0.8%   4.4%   

渣油         42,861    704   1.7%  20.4%    41,332     287   0.7%  12.3%   

取暖油       56,409  1,685   3.1%  10.6%    52,931     831   1.6%   7.7%   

---------------------------------------------------------------------------

           -------美国能源部------------  ----------美国石油协会--------

         7月29日当周 周度变化 周比 年比  7月29日当周 周度变化 周比  年比        

---------------------------------------------------------------------------

              --------------------------进口---------------------------

原油         10,431    -76  -0.7%   4.9%     9,987    -873  -8.0%   5.1%   

成品油        4,581  1,156  33.8%  53.8%     4,211     864  25.8%  48.4%   

---------------------------------------------------------------------------

产能利用率    90.8%   -1.7   n/a    -2.7     91.2%    -1.0   n/a    -1.8   

             ---------------------------产量-----------------------------

汽油          9,037    -53  -0.6%   3.4%     9,018    -168  -1.8%   5.8%   

馏分燃料油    3,834     -5  -0.1% -11.4%     4,080      37   0.9%  -3.2%   

渣油            628     18   3.0%  -1.9%       646      48   8.0%  -0.3%   

原油          4,940   -201  -3.9%  -9.3%     5,217       0   0.0%  -1.7%   

---------------------------------------------------------------------------

资料来源:综合外电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ICE布伦特原油8月2日下午报价
外汇新闻 发表于 2006-8-2 22:49:22  
回复(0) | 编辑 | 放大 | 恢复
   
ICE布伦特原油2日下午普遍上涨,其中8月合约报每桶76.56美元。


单位:美元/桶

-------------------------------

合约   2日下午    1日收盘

8月    76.56      75.70

9月    76.79      76.06

10月    76.51      76.26

-------------------------------

资料来源:综合外电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民银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控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
外汇新闻 发表于 2006-8-2 22:55:22  
回复(0) | 编辑 | 放大 | 恢复
   
中国人民银行2日指出,2006年以来,国家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金融运行总体平稳,但货币信贷增长偏快,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继续加强金融宏观调控。


中国人民银行8月2日指出,2006年以来,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金融运行总体平稳,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但是也出现了货币信贷增长过多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当前,要继续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运行的新变化,保持货币信贷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加强分析监测,采取综合措施控制货币信贷增长,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协调发展。  


金融运行总体平稳,货币信贷增长偏快  


上半年,各项金融改革继续推进,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明显提高,金融服务不断丰富和完善。从货币信贷运行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32.3万亿元,同比增长18.4%;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11.2万亿元,同比增长13.9%;流通中现金M0余额2.3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均比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第二,金融机构贷款增加过多。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1.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比上年同期高2个百分点。1至6月,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2.18万亿元,同比多增7233亿元。从投向看,企业用于流动资金的人民币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合计增加11362亿元,同比多增3400亿元;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增加10159亿元,多增3835亿元,其中基建贷款增加5043亿元,多增1562亿元,反映出当前投资继续高位运行。  


第三,银行间市场交易活跃。1至6月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累计成交16.5万亿元,同比多成交6.5万亿元,日均成交同比增长66.1%。市场利率总体平稳,随着货币政策逐步收紧,银行间市场利率稳步上行。  


第四,人民币汇率改革平稳实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扩大,汇率弹性有所增强;截至6月30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3.5%,“破8”后外汇市场运行平稳。  


坚持稳健货币政策 防止经济出现过热  


今年以来,货币信贷增长过多,究其原因,一是经济增长较快,对贷款的需求较为旺盛。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8%,其中城镇投资增长31.3%,增幅均为近两年同期最高。二是货币环境宽松,流动性充裕,银行存贷差扩大,给银行扩张信贷提供了资金条件。三是商业银行在经营理念上更加注重提升资产收益和股东回报,增加贷款的动机较强。一些商业银行股改上市后资本金得到较大补充,为提升资产收益率和股东回报,扩张贷款的动机增强。部分资本充足率不达标、不良贷款率较高的金融机构贷款投放也较快,没有受到应有的控制。  


货币信贷过多增长与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等问题交织在一起,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引发的不良后果将相当严重。首先,势必进一步推动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银行资金过于充裕,贷款投放过多,为投资过快增长提供了支撑,削弱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实际效果。反过来,投资规模过大,又将增加对银行贷款的需求。其次,势必加剧经济结构失衡的状况。投资和信贷过快增长,必将刺激包括产能过剩行业在内的生产能力再度盲目扩张,使一些已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死灰复燃,加剧资源和能源的紧张,加大转变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的难度。第三,势必加大金融信贷自身的风险。投资与信贷的过快增长将导致经济过热运行,不仅影响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增大经济运行的潜在风险,最终将影响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尤其是在旧的产能过剩尚未完全消化的情况下,出现新的产能过剩,不仅进一步加大出口和外贸平衡的压力,增加控制货币信贷增长的难度,也使银行信贷风险增大。同时,由于流动性过剩,大量资金会流向股市等虚拟经济领域,推动能源、原材料以及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快速上涨,不利于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健运行,增大经济波动的风险。  


目前,必须密切监控经济运行的一些重要指标,抓住倾向性、苗头性问题,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上半年,消费物价指数CPI还比较低,但二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城镇居民对物价上涨反映强烈,对未来物价预期不乐观。当前在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尚不完善、消费物价低位运行的同时,房地产、大宗商品、股票等资产价格上升的态势比较明显,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社会需求偏旺的态势。总的来看,当前我国物价水平虽然基本稳定,但考虑到我国经济增长持续处在10%左右的高位,投资增长较快,再加上全球经济继续增长,整体通胀潜在风险仍需关注。  


加强金融宏观调控 控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  


针对今年前几个月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央及时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金融监管部门,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加强分析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防止投资反弹。  


一是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针对外汇占款增长和投资、信贷增速变化情况,从去年四季度以来加大了中央银行票据的发行力度,加强了对基础货币的控制。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控制在历史同期的较低水平。  


二是发挥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从需求方对贷款总量进行调控。2006年4月28日上调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其它各档次贷款利率相应作了调整。  


三是小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从7月5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8月15日将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暂不上调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四是加强政策引导和窗口指导。促进金融机构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强化资本约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产业政策的要求,加强贷款结构调整,严格控制对过度投资行业的贷款,加强对房地产信贷的管理,停止对地方政府的打捆贷款和授信活动;同时,加强对经济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  


从近期情况看,随着多项政策措施效应的逐步发挥,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的势头已有所控制,6月份的货币信贷同比增速均低于5月份,但这些成效还不巩固。下一步,要着眼于加强结构调整,从扩大消费、降低储蓄率、增加进口、拓展民间投资、落实“走出去”战略以及增强汇率弹性等多方面入手,采取一揽子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平衡。要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政策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运行的新变化,加强对货币信贷形势的分析监测,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加强预调和微调,实现货币信贷适度增长,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为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短讯]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巴哈马群岛东南、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发布飓风警报
外汇新闻 发表于 2006-8-2 23:01:12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短讯]道琼斯/CNBC调查:美国7月29日当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金人数增加7千人
外汇新闻 发表于 2006-8-2 23:03:24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7月份汽车销量较上年同期的历史次高水平有所下滑
外汇新闻 发表于 2006-8-2 23:04:03  
回复(0) | 编辑 | 放大 | 恢复
   
美国7月份汽车销量折合成年率约为1,700万-1,720万辆,较上年同期的历史次高水平1,770万辆下降16.7%-17.7%。


综合外电8月2日报道,美国7月份汽车销量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但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国内三大汽车巨头2005年7月的汽车销量过于强劲。


美国2005年7月的汽车销量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次高水平。


数据显示,美国7月份汽车总销量折合成年率约为1,700万-1,720万辆,经销售天数调整后,销量较上年同期的1,770万辆下降16.7%-17.7%,不过较6月份的1,620万辆还是增长了4.8%-6.0%。


接受道琼斯通讯社(Dow Jones Newswires)调查的经济学家此前预计,7月份汽车销量折合成年率为1,700万辆。


而05年7月的汽车销量折合成年率高达2,060万辆,主要原因是当时福特汽车公司(Ford Motor Co., F)和戴姆勒-克莱斯勒(DaimlerChrysler AG, DCX)都追随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 Corp., GM)推出雇员折扣促销活动。


经济学家将综合汽车销量按月增幅和定于3日上午公布的连锁店销售报告结果对美国商务部(Commerce Department)7月份官方零售报告作出初步估计。该报告定于美东时间8月11日上午8:30发布。


06年7月份,美国产汽车的销量折合成年率上升至1,300万-1,320万辆,较6月份的1,250万辆上升4.1%-5.7%,但较上年同期的1,700万辆仍下降了22.4%-23.6%。


7月份折合成年率的汽车总销量估值略高于2005年全年的1,690万辆,也高于2004年的1,680万辆。2005年美国产轿车和轻型卡车销量为1,350万辆,2004年为1,340万辆。


虽然汽油价格较前月上涨3.3%,但美国7月份汽车销量仍较6月份有所提高。全美7月份汽油平均售价由6月份的每加仑2.891美元涨至每加仑2.987美元。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道琼斯/CNBC调查:预计美国7月29日当周首次申领失业救济金人数增加7千人
外汇新闻 发表于 2006-8-2 23:21:30  
回复(0) | 编辑 | 放大 | 恢复
   
道琼斯/CNBC的调查显示,由于汽车制造厂关闭的失真情况渐显,预计美国7月29日当周首次申领失业救济金的人数稍微有所反弹,将增7千至305,000人。


综合外电8月2日报道,道琼斯/CNBC的调查显示,由于汽车制造厂关闭的失真情况渐显,预计美国7月29日当周首次申领失业救济金的人数稍微有所反弹。


接受调查的14名经济学家的中值预期为,7月29日当周失业申领人数增7千人至305,000人。


美国劳工部(Labor Department)将于美东时间3日早8:30公布失业申领数据。


若预测准确且没有修正,那么失业申领人数的4周移动平均数将由前周的312,750人降至310,500人。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短讯]Devon能源公司:Gulf湾90%的飓风前产量已经恢复
外汇新闻 发表于 2006-8-2 23:31:23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5-8-21 13:09 , Processed in 0.03495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