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谭雅玲:政策变化调节 价格趋势反向 【2006.08.11 14:14】
本周外汇市场突出美元政策与策略的调整,进而美元兑欧元汇率呈现1.27-1.29美元较大幅度的调整,虽然最终欧元收盘价没有上升到1.29美元,但欧元上涨趋势明显加强;美元兑日元汇率则继续稳定在115日元,价格平和性突出;而美元兑英镑汇率则出现向上趋势和下跌气氛,英国航空突发因素影响突出,价格水平在1.89-1.90美元;美元兑瑞郎汇率继续在1.22-1.23瑞郎盘整;美元兑加元汇率在1.11-1.12加元上下,其他货币随从调整,亚洲货币上升扩大,特别是泰铢价格继续攀升,泰国央行干预维持相对稳定。
外汇市场一周主要焦点与影响在于美联储例会的货币政策抉择,价格波动更多在于心理技术性调整;虽然美元利率相对稳定未变,但美元优势依然突出,投资或投机资金难以完全脱离美元,进而美元汇率趋势依然处于观望与调整状况。周末英国突发政治因素影响,虽然整个金融市场受到一定连带,但基本稳定,只是英镑上涨趋势受到抑制。
1、 美元利率稳定未变的利弊各异。美联储8月8日货币政策例会不仅引起市场的集中
关注,其结果在预料也超出预料,但是美元依然保持相对稳定,一方面是市场有所预期,另一方面是经济面给予利率或汇率依然有支撑,价格难有实质理由变化。美联储在本次例会一改调控思路,维持现有联邦基金利率水平5.25%不变,但却保持紧缩货币政策的未来预期,特别对通货膨胀防范依然保持紧张状态。美联储周二决定将利率维持在 5.25%的水平,这是两年多来美联储首次维持利率不变;例会后声明显示,未来美国经济增长将有所放缓,给予通货膨胀压力缓解机会,但其也强调美国经济依然面临通货膨胀风险,进一步可能需要加息的幅度和时机取决于将来的经济数据和通货膨胀状况以及经济增长前景,这十分清晰地表明美联储未来可能进一步加息意向;但是在投票表决上出现9票赞成和1票反对的局面,有所分歧表明经济状态的复杂性,最终投票结果决定将利率维持在5.25%不变,终止了2004年6月以来连续17次幅度均为25个基点的加息步伐;其声明中十分明确地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通货膨胀压力并没有完全缓解,前段时间持续加息以及控制通货膨胀的手段,使美国通货膨胀水平依然处于美联储认为适宜区间上方,6月份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折合成年率的增幅为2.4%,包括食品和能源价格在内的整体消费者价格指数增幅达4.3%,这些都是美联储难以结束加息的关键因素;但是当前经济增长趋缓支持了美联储的基本判断,即经济增长已开始减速,最终会使通货膨胀下降,从而采取了暂缓加息的步骤。
而从笔者个人观点看,美联储此次加息暂缓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数据,以及伯南克本人对美国经济不够熟悉,以及对利率过于紧张的心理,随从市场因素扩大,缺少格林斯潘时期娴熟把握。因为美国经济收缩一方面有不确定性,未来修正有上调的可能,因为一些经济基本数据并没有严重恶化;另一方面即使有收缩,相对于美国长远经济是一件好事,即使有解决或消化通货膨胀的可能,但从当前石油价格以及石油层面的因素看,未来石油价格进一步上涨,乃至恶化必将加大美国通货膨胀的进一步压力,美元利率上行依然十分有必要。尤其是美国劳工部公布的美国第二季非农业生产力环比年率为上升1.1%,第一季修正为增长4.3%,第二季单位劳工成本环比年率为增长4.2%,第一季修正为增长2.5%,之前美联储在6月29日政策会议结束后曾表示,美国生产力稳定增长有助于控制通货膨胀预期,但第二季生产力明显减速可能使上述结论受到质疑,因此生产力增长放缓将成为促使美联储今年继续加息的理由之一。美联储以通货膨胀在温和放缓为由,采取暂缓加息并非理性,而实际上包括生产力数据在内的一些迹象显示,通货膨胀并没有减速,汽油和石油价格高涨正在令消费者感到忧虑,石油价格已经达到78美元。从美联储利率把握的节奏看,循序渐进的25个基点是较为有效的节奏把握,对美国经济正面意义已经十分明显,因此未来美联储利率动向是继续上行,而此次调整的利弊需要进一步观察。
但从近期出台的一些经济数据看,美国经济改善与稳定性依然明显,其中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改善较为突出,如美国商务部发布的6月贸易逆差微幅缩窄至648.0亿
美元,贸易逆差下降0.3%,略小于市场预期的657亿美元;经修正5月份贸易逆差为649.7亿美元,初步数据为638.4亿美元;其中6月份出口上升2.0%,至1207.4亿美元,5月份为1183.9亿美元;6月份
进口增长1.2%,至1855.5亿美元,5月份进口额为1833.7亿美元;6月份原油进口量从3.238亿桶增至3.309亿桶;6月份原油进口额从5月份的199.9亿美元增至205.3亿美元;其中对我国6月份贸易逆差扩大至197.1亿美元,5月份为177亿美元,但是油价高涨及从我国进口的商品增加令今年贸易逆差仍有可能创下纪录高位,这一数据却带动美元兑欧元汇率上涨。另外 美国财政部公布7月联邦预算赤字为332.0亿美元,政府收入丰厚使赤字规模少于预期的赤字445亿美元,而2005年同期为预算赤字533.7亿美元,始于2005年10月1日的2006财政年度前10个月预算赤字为2397.0亿美元,低于2005年前10个月的3027.9亿美元赤字。美联储利率抉择面临复杂局面,两难性十分突出,谨慎抉择、参考多层面以及把握主要目标十分重要,否则将是两面受损和两败俱伤。
2、主要货币利差影响的困惑有别。虽然当前全球主要国家货币政策趋于紧缩同步阶段,但利率水平差别性却明显不同步,进而给予市场流动性过剩的风险扩大,价格起伏错落时间和频率扩大的重要基础,在于利率差异产生的利润和回报差别。因此,英镑利率突然上升的投资战略需求是十分明显的。一方面英国经济表现相对稳定,加息空间有量;另一方面也是十分重要的层面,就是英镑国际竞争与国际地位的考虑。英镑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不断上升,也是推动其利率与货币涨势的因素之一,但这一点之前被市场忽略了。IMF数据显示,2005年最后3个月英镑取代日元成为排在美元和欧元之后的全球第三大储备货币;意大利央行上周表示2004年以来英镑在其储备总额中所占比例从零逐渐上升到了25%;市场在寻找美元的替代货币中,试图使储备不局限于欧元,寻找一种高收益与流动性兼具的货币,英镑恰逢其实成为理想之选;未来英国央行可能会在11月再度加息,英镑汇率将会将会在3个月内冲刺2.0美元,利率作用对汇率的意义是不可忽略的。但同时英镑前景风险犹存,主要是英国国内经济前景存在缺陷,一方面英国经济增长面临重大下档风险,另一方面是企业获利与经济增长放缓正拖累强劲的消费者支出,短期内英镑也可能走低。
从日本央行举措应对看,谨慎加息是维持经济和投资趋势的重要选择,而从利差角度看,日本投资大国战略性转变,日元低利率影响暂时不大,或许有利于刺激海外投资,有利于日本金融战略扩张性的实施。根据购买力平价(PPP)或实际有效汇率(REER)计算,目前日元仍是10国集团(G10)中汇价最低的,日元在规避风险的时期表现最好;而一周数据显示,日本的PPI以25年来的最快速度上升,机械订单超预期,但经价格调整后的4-6月经济较上季实质增长0.2%,环比年率为增长0.8%,表现低于预期水平,其中房屋和公共投资急剧下降影响突出,市场原先预估4-6月国内生产总值(GDP)较上季实质增长0.4%,环比年率为增长1.8%;虽然比较第一季度增长0.7%显著放缓,但仍为连续第6季呈现增长,进而可能出任首相的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安倍晋三对日本经济感到乐观,认为通缩的结束指日可待。
相对于欧元利率愈加艰难,其不仅面临内部自身的困惑,加息影响两面不确定,抑制通货膨胀效果有限,却伤害经济增长;同时欧元面对的外部挑战,又多了英镑的变数,使其货币政策与经济矛盾和政治压力复杂积聚;更为严重的还在于自身以及国际机构对其货币政策的争论,不仅不利于合作,反之扩大分化可能。综合上述表象,美元利率停止加息之后,美元相对稳定,国际大宗商品不涨反跌,反向美元利率表明美元信心依存,美元利率优势是一个基础因素。
3、 政治干扰因素冲击的防范相关。一周另一个十分严重的因素在于英国制止一起图谋
炸机事件,虽然整个事件的可控以及防范性十分有效,但短线对市场依然有影响,特别是
英镑价格不仅没有进一步上行1.91美元,反而下跌到1.89美元。而从全球连接角度看,美国政治紧张性上升,整个市场价格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价格回调性较为突出。伦敦英国警方破获一起企图在飞行途中炸毁英美间航班的图谋,并逮捕超过15人,英国安全警戒级别随后从严重调高至危急,为5个级别中的最高级,意味着可能即将遭遇攻击;随后美国国土安全部也调高商业航班的安全警戒级别,来自英国的航班戒备级别升至严重即红色,为安全警戒级别中的最高级;在美国本地或者目的地为美国的商业航班安全警戒级别则调高至高或橙色,全国安全警戒级别则仍保持为黄色。美国国土安全部官员表示,在英国警方挫败试图炸毁数架航班事件中,被英国警方逮捕的所有人员均是英国人,据巴基斯坦外交部称,在英国挫败炸机图谋的行动中,巴基斯坦、英国和美国进行了积极的情报合作,巴基斯坦配合英国的行动,逮捕了数名涉嫌人员;美国总统布什则表示,被挫败的炸机事件是个明确的提醒,即美国在与伊斯兰法西斯主义作战;但欧洲航空类股下跌,英国航空跌5%,英镑兑美元和欧元下挫,油价跌至每桶76美元下方,因市场担心安全忧虑可能将使全球经济放缓,并降低石油需求。上述消息拖累英镑贸易加权指数脱离一周触及的两年高点,抹去了其在英国央行上周意外加息之后的升幅,市场人气因恐怖袭击警报而受创,所有英国市场均显出不安人气。
预计短期美元将会有所下行,欧元和英镑有上行1.30美元和1.91-1.92美元可能,日元将会继续稳定在114-115日元,也有可能日元贬值为116-117日元;瑞郎等货币将会略有波动,波幅不大。
2006/8/11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