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开启左侧

9月7日的外汇资讯,汇评与新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9-7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y2cn.com
9月7日汇市分析 - 天涯浪人

在昨天汇市行情受压涨跌互见,个别货币幅度较大带有分化 ,好像是非美面临选择方向的时候了.从此看来非美中线大振荡调整的趋势并没有结束,如果今天各非美能继续向下走的的话可能非美会结束振荡上升趋势.现在伊朗核问题再次引发市场关注.而原油重回72上但仍在高位振荡 ,这些因素再次对美元造成一定影响,以下是对各货币的分析:

美元指数:
在昨天所出台数据对美元来说总体还是可以,小幅回升重上85,在收市时有所回落,看来美元中线的振荡格局还没有结束.从技术上看美元的日线图看美元处于下降通道当中,而KDJ指标在下边收窄有相交之意.而BOLL则是收窄有回拢之意,再从240分钟图上看美元受到85.55的强阻一直攻破,而那KDJ指标却在上方有相交向下,今天从分析上来看,上方阻力在85.20重阻力在85.55下方支撑在84.80重支撑在84.35在操作上在没有突破此区间时可以在此区间高抛低吸美元或观望.

欧元:
在昨天欧元所出台的数据并不理想使欧元回吐回来 ,从日线图上看,欧元在这段时间一直处于一种箱形的振荡,今天KDJ指标有向下相交之意而B0LL指标有收窄靠拢,再从240分图上指标来看,KDJ低位振荡收窄,也有像向上反弹的意向,从这些分析看来,欧元还没有摆脱振荡调整的趋势,今天欧元上方阻力在1.2880重阻力在1.2940而下方支撑在1.2800强支撑1.2750之间,在操作上可以尝试在1.2850左右买出欧元,止损1.2880或观望等待时机入市及方向

英镑:
在昨天英镑接前天的跌势一路下打.从技术面上日线上看,英镑是处于在前期冲高后的一种调整,从日线图上看,英镑进入箱形状态,而KDJ指标也出现高振荡相交向下,BOLL则也是收窄后有靠拢之意,,从分析来看出英镑的振荡回调还没有结束,再从4小时图上看,KDJ指标在低位相交之意,而其他指标出现钝化,总体来说英镑还没有走出振荡格局,从今天的分析中看上方阻力在1.8950而下方支撑在1.8770今天行情是以振荡为主,在操作上可以尝试在1.8910附近卖出止损1.8950,或是等待时机根据行情走势来决定入市.

澳元:
澳元些接近英镑走势在前期上冲后现在出现在高位在0.7680-0.7550区间振荡调整,进入箱形振荡的格局,在昨天澳元冲高无力回落此区间,再从KDJ指标上看在高位收拢有相交之意.从分析看来下方支撑0.7630上方阻力在0.7700在操作上可以尝试在0.7680附近卖出澳元,止损0.7700或观望等待时机入市

瑞郎:
瑞郎图形上的走势跟美有走势有所接近,跟欧元相反,从技术日线图上看,瑞郎上攻动力不足,从此看来瑞郎还在那大箱形1.2200与1.2520区间内调整并没有突破现的而越来越收的窄接近下跌的三角形状振荡,今天看来瑞郎有继续向下振荡调整格局,上方阻力在1.2400下方支撑在1.2260.在今天的操作上可以参考欧元.

日元:
日本政府虽然说是结束了零利率话,但是加息的情况不明朗,所在使日元在114.00-117.40之间出现箱形振荡,在昨天上下振荡明显,最低到115.89,最高到116.89,刚好受115.70支撑反弹上攻,从技术日线上看现在处于上升趋势的支撑线附近KDJ指标在高位振荡BOLL则是在高位收拢,今天在操作上可以尝试在此117.00附近买入日元,止损于117.40或观望等待时机入市

加元:
加元在日线图形上,在前期突破了那箱形的顶部后出现回落形成下跌趋势,今天分析看上方的重阻力在1,1230也是加元上攻的分水岐,这些天来加元一直受1.1050支撑难以下去,在昨天受1.1140上方阻力使重回落下来,从周线上看加元一直处于下降通道当中,前二周都收于小十字星,现在KDJ指标在高位出现交叉向下而BOLL指标也有向下扩张的迹象,再从日线图上看,从7月24日到现在可以看到加元有些处于下降通道,在上冲时屡屡受阻,再从KDJ指标上看处于在低位振荡, ,从此看来本人认加元还会再次向前面低位走去的迹象,但今天行情还是处于振荡当中,今天的操作上可以尝试在1.1080附近买入加元,止损1.1110或观望等待行情选择时机入市
 楼主| 发表于 2006-9-7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9月7日非美走势分析 - wu2198

凌晨美联储褐皮书提到:美国经济在增长但五个地区增速放缓,使得非美纷纷扬扬借机展开反弹.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如它真的放缓.恐怕欧洲的命运也会相同.所以这一言调.可淡化它...........昨盘中EUR试12770.GBP试18800后于凌晨借上面言调展开反弹.技术面看今天EUR12850和GBP18900将成为反压.操作上逢反弹高位后设损沽空非美!短线继续以EUR12880/12900为止损界限!暂不适合追单!

策略及提示
1)EUR今天可参考EUR12850--12750-->12700之间的波动.破12730后有望打开下跌空间.操作上逢高设损沽空非美!短线以EUR12880/12900为止损界限!-------盘中CHF及GBP可参考EUR的波动!
EUR今天参考12850---12750--->12700
CHF今天参考12300---12400--->12450
GBP今天参考18900---18800--->18750--(GBP周K有乌云盖顶之势)


2)JPY实盘116.80区已买进的(20--30%)的仓位----短线可等116.00出.
今天短线可参考117.00---116.00之间的波动

3)CADCAD11050边可再次做空(破11000损)----目标11130

4)AUD继续看跌:昨天完成第一目标在7650后.今天7680将成压力.下一目标看7600

5)NZD暂观望
发表于 2006-9-7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06-9-7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外汇市场技术解盘 - 赵燕京  

美元/日元

  9月6日,汇价震荡盘升。

  日本汽车进口商协会表示,8月在日本销售的外国汽车厂商的轿车、卡车和巴士数量年比减少3.9%,为15269辆,2005年8月为15891辆。在10大外国汽车品牌中,宝马汽车销售减少4.6%至3258辆,沃尔沃汽车销量减少36%至625辆,是10大品牌中下降幅度最大的。宝马和沃尔沃公司8月的市场份额在进口品牌中分列第一和第六。大众汽车销量增加25.4%至3237辆,市场份额排名第二。梅塞德斯奔驰的销量增加2.4%至3058辆,市场份额排名第三。包括日本厂商海外制造国内销售的进口车在内,日本8月整体进口汽车销售下降2.9%至16587辆。

  日本石油协会(Petroleum Association of Japan)6日表示,日本精炼商在截至9月2日当周持有的汽油库存周比下降27,870千升至194万千升。另外,日本精炼商在截至9月2日当周持有的原油库存周比下降24.58万千升至1740万千升。日本石油协会数据还显示,日本9月2日当周的平均精炼运营率为87.4%,较之前一周(8月26日当周)的87.8%有所下降。

  日本财长谷垣祯一称,尽管7月消费物价数据逊于预期,但日本结束长达近十年之久的对抗通缩将为期不远。日本7月核心消费价格指数年比升幅仅达0.2%,该数据有望促使日本政府延迟宣布结束通缩或持续价格下降趋势。此前已有业内人士指出该公告可能将在日本首相小泉下台前到来。谷垣祯一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战胜通缩的前景已为期不远。但近期数据略低于此前普遍预期。这仍有赖于日本政府内阁办公室对数据的判断。8月底发布的核心CPI数据可能令政府对日央行施压令其继7月终止零利率政策之后在06年内不再继续加息。当然,市场希望日央行关注CPI数据并对具体政策作出决定。当数据显示不及此前预期时,却并未远离整体趋势走向。当被问及是否日央行应当在06年停止再度加息步伐时,谷垣祯一重申,货币政策取决于日央行。核心CPI的小幅增长可归结为日本政府采用新计算方式测算,基准年度由2000年改为2005年,并使用一篮子商品工具更好反映家庭支出变动趋势。经济学家已确认新方法将令物价增幅缩减,但此前并未预料到效果会如此显著,先前对核心CPI的普遍预期值为年升0.5%。核心CPI是剔除生鲜食品后的指标。

  受市场对欧元区或将加息的预期影响,欧元8月29日突破150日圆,这在欧元问世7年以来尚属首次。欧元最高曾升至150.06日圆,后又有所回落。日本财务大臣谷垣祯一称,他一度认为欧元兑日圆汇率振荡有些剧烈,但近期波动并不十分明显。不过,谷垣祯一重申,汇率应当反映经济基本面因素,应当平稳运行。他表示,日本政府奉行七大工业国(G7)财长在声明中所陈述的政策原则。他同时表示,欧元走强对日本而言有利有弊。以日圆衡量,进口自欧洲的商品将更加昂贵;同时以欧元衡量,日本出口商品价格则将更加低廉。

  据国际货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6日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日本潜在的产出增长率近5年内已从0.6%增至1.6%,归因于日本国内企业为应付市场竞争纷纷提高了生产率。IMF表示,日本05年潜在增长率大幅低于20世纪80年代所达到的4%的水平之下,但是该增长率最近的反弹也可能提高人们对日本政府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的办法来抵消老龄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预期。IMF在报告中表示,产出增长率的提高主要归因于综合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的提高,资源利用率达到了改善,日本企业加大研究与开发(R&D)力度也大促进了TFP的提高。IMF称,生产率的提高反映了日本经济大多数行业生产得到改善,特别是制造业。日本制造业TFP年增长率近5年来平均为3.75%。该报告称,如果日本放松管制,降低结构性失业以及实行贸易自由化,特别农产品贸易的自由化,则潜在产出仍可以进一步增长。

  日经225指数6日收盘跌0.6%,报收于16284.09点。因此前接连两日上涨后涌现的获利回吐拖累股市走低;造纸商、互联网公司类股领跌。Yahoo Japan 、软库位居跌幅榜前列,因瑞士信贷给予这两只股票弱于大盘的最低评级。Yahoo Japan跌3.9%,至45,150日圆;软库跌5.6%,至2,180日圆。造纸商类股也收盘走低,原因是王子制纸针对竞争对手北越制纸要约收购计划失败后,投资者纷纷抛售造纸类股。王子制纸收盘跌3.2%,至644日圆。东证指数33个分类指数中有28个收低。东证指数收盘跌0.5%,至1642.82点。东京证交所一部,1062只股票下跌,516只股票上涨。

  印度尼西亚央行(Bank Indonesia)行长阿卜杜拉(Burhanuddin Abdullah)6日晚间表示,5日降低基准利率后,国内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积极反应表明,2006年底前印尼央行还有进一步降息的空间。印尼央行5日将基准利率下调了50个基点,至11.25%,这是印尼央行自5月份开始放松货币政策以来第四次降息。阿卜杜拉表示,印尼央行在决定基准利率的未来走向时会非常谨慎,但他没有详细说明。印尼央行理事会将在10月5日的下一次月度会议上讨论未来的利率决策。

  世界银行6日发布年度评级显示,新加坡取代新西兰成为全球经商环境最佳的国家。根据世界银行及其国际金融公司共同公布的2007年经商报告,新加坡、新西兰、美国、加拿大和香港是全球排名前五位的经商环境最佳的国家和地区。世界银行称,评级是根据当地开设或关闭一家公司所需的时间和成本,贸易政策和税收制度确定的。其它可变因素,例如宏观政策、市场规模、基础设施及投资者感知并未考虑在内。在2006年经商报告中,新西兰经商环境评级列第一位,新加坡排名第二。

  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6日表示,由于中国及印尼的快速增长加快亚洲地区的经济扩张,预计除日本外的亚洲国家06及07年的经济增长率高于之前预期。总部位于马尼拉的亚洲开发银行同时表示,由于全球贸易失衡,除日本外的亚洲国家将继续面临油价进一步上升及金融市场波动剧烈的风险。该行表示,美国及欧元区的通胀上升可能提高全球的利率水平,同时预测可能在全球范围内爆发禽流感。亚洲开发银行将除日本外的亚洲国家06年的GDP增长预期由4月时的7.2%上调至7.7%,因中国及南亚地区经济在06年上半年增长迅速。亚洲开发银行表示,预计除日本外的亚洲国家在07年的经济增长维持强劲势头,尽管工业国家的需求放缓可能会些许拖累增长速度。该行将上述地区在07年的经济增长率预期由4月时的7.0%上调至7.1%。亚洲开发银行将中国06年的经济增长率预期由之前的9.5%上调至10.4%,对印尼06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由之前的7.6%调升至7.8%。亚洲开发银行称,在08年北京奥运会举行前中国经济增长不会大幅减速,中国政府06年GDP增长8.0%的目标很可能被超过.该行同时上调了对孟加拉国、菲律宾、斯里兰卡及新加坡的经济增长预期。

  亚洲开发银行(Asia Development Bank)在6日公布的2006年亚洲经济展望(Asian Development Outlook 2006 Update)中,将2006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从此前的9.5%上调至10.4%,还将2006年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增速预期从2.3%下调至1.6%,这是该行2006年第二次下调中国全年CPI增速预期。该行此前曾在2006年4月份发布的2006年亚洲经济展望中将中国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预期从8.8%上调至9.5%,同时将2006年CPI增速预期从2.6%下调至2.3%。 亚洲开发银行6日表示,中国投资和出口的高速增长使得今年上半年经济大幅增长。但是,经济的增长也带来对产能过剩等问题的担忧。该行表示,虽然中国政府为调控经济已经推出了一些措施,但是鉴于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诸如地方政府不配合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受到抑制,因此中国需要继续采取措施,使汇率政策更具灵活性,同时进行结构性改革。该行警告称,如果当前的高速投资延续下去并导致产能过剩,那么中国经济未来取得长期稳定的持续增长将存在疑问。亚洲开发银行6日还将2007年中国GDP增速预期从此前的8.8%上调至9.5%。同时将2007年中国CPI增速预期从此前的3.0%下调至1.8%。该行表示,虽然中国政府希望使经济增速放缓,但鉴于就业问题和缩小贫富差距仍然是政府优先考虑的问题,因此中国并不希望经济大幅减速,而是希望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而鉴于2007年将召开中国共产党十七大,以及2008年奥运会临近,中国的财政支出2007年将继续增长,而经济增速短期内还可能继续加快。此外,如果资本继续大量流入,那么政府将很难控制信贷的扩张。有鉴于此,该行表示,虽然将2007年GDP增速预期上调至9.5%,但是这一预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中国2006年上半年GDP较2005年同期增长10.9%,大大高于政府年初设定的8%的全年目标,同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达29.8%,增速同样大大高于政府设定的18%的全年目标。不过中国2006年上半年CPI仅较2005年同期增长1.3%,增速继续明显低于政府年初设定的3%的全年目标,显示中国物价的走势仍然平稳。这显示中国当前经济虽然仍处于自2005年上半年开始的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轨道上,但是GDP增速明显过快,投资明显过热,经济存在过热的隐患。此外,中国7月末货币供应量M2增速为18.4%,虽然处于200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但仍然大大高于政府设定的16%的全年目标。同时,前6个月人民币新增贷款额已经占到央行设定的2006年全年目标的87%。而中国7月份贸易顺差则为146.1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同时为连续第二十七个月实现贸易顺差,并推动1至7月贸易顺差达到759.54亿美元。有鉴于此,中国领导人近期已多次公开强调要继续控制投资和信贷过快增长,而官方此前也已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控制投资和信贷的过快增长。中国官方自4月末以来针对具体行业已推出了10项调控措施。中国央行则于自4月28日起18个月来首次上调贷款基准利率27个基点,随后又于8月19日起,再次上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27个基点,并且上调基准利率存款利率27个基点。此外,央行还于7月5日和8月15日两次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分别调高0.5个百分点,以遏制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

  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合作完成的一份全球投资前景报告预测称,2006年全球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将跃升22%,达到1.2万亿美元,超过了2005年的9550亿美元,创下2000年以来最高水平。不过,随后几年的增速预计将会有所放缓,部分原因是对新兴市场的投资减速,以及工业化国家针对外资并购出现了政治上的抵制趋势。报告称,外国直接投资直到2010年才能达到2000年1.4万亿美元的峰值。美国2006年将吸引近190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超过2005年的1100亿美元。报告称,尽管英国2006年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将低于2005年的1640亿美元,但仍将以1300亿美元的流入量,位列全球第二。2005年,由于出现了几宗大型并购案,英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出人意料地高达1640亿美元。中国排名第三,2006年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预计将增至865亿美元,高于2005年的790亿美元。法国紧随其后(预计2006年为680亿美元)。报告指出,预计2006年至2010年间,上述排名将保持不变。外国直接投资仍将集中于相对较少的几个国家,排名前十的投资接受国所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量,将占到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总体而言,大部分投资将通过跨国并购活动流向发达国家,但香港也跻身全球前十位,巴西、墨西哥、俄罗斯和印度则位列二十强。报告预测,在对外投资方面,欧盟(EU)仍将是外国市场最大的直接投资者。经济学人智库的罗宾鲍(Robin Bew)表示,上述预测是基于“受限的全球化进程”的假设而作出的。这种假设认为,针对外国直接投资所带来的影响,各国政治上的担心日益加剧,限制了跨国资金流动,但没有形成严重破坏。

  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罗奇在最新全球经济评论中称,在过去四个月聚焦于通胀恐慌之后,金融市场现在的注意力已经回转至增长争论。在美国房产市场泡沫过后的环境下,全球化的不对称即将显露,即全球消费缺乏内部支撑。全球化使发达国家工薪阶层处于慢性压力之下。对于“G7+”而言,国民收入的实际薪酬份额2006年早期下降至国民总收入的53.7%,比2002年早期的峰值低2.3%。尽管近期出现上修,但美国私营经济实际薪酬仍然低于前一周期。由于目前美国房产市场泡沫破灭,消费者将不再能够回避收入不足问题,消费将可能大幅减缓。世界其他地区消费者不太可能填补这一空缺。全球经济增长悖论反映了全球化固有的反消费偏见。金融市场认为增长争论是一次标准的循环性风险评估演习,希望最后阶段是编排良好的软着陆。然而,在美国房产市场泡沫破灭全球经济轻度衰退情况下,有价证券易受到攻击,债券恢复涨势还需一段时间。由于缺乏消费支撑,软着陆最终可能只是良好的愿望。此外,在全球增长放缓背景下,对薪资的挤压提升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可能性。

  联邦住房企业管理办公室5日表示,第二季度美国房屋价格的年增长率仅4.7%,是六年半以来最低水平。第二季度房价年增长率仅4.7%,是自1999年第四季度以来最慢的一次。第一季度房价的年增长率为8.8%。2004年第三季度房价涨幅一度上升至17.8%。该机构指出,这是该指数三十多年来下滑速度最快的一次。“上述数据为房市正在大幅降温提供了有力证据,”该机构主任詹姆斯洛克哈特(James Lockhart)指出,“事实上,全美各个地区的房市都在降温。”该机构还宣布,过去一年房价累计攀升10.6%,而第一季度增长12.8%。OFHEO指数主要追踪一段时间内同一房屋的抵押单据,因而是最能反映房价的指数。另外在所有权变更进基础上制定的指数则显示,过去一年房价累计增长8.3%。过去一年当中,亚利桑那州房价涨幅最大,达到24%。但第二季度,房价涨幅缩小至11.8%。佛罗里达房价累计攀升21.3%,但第二季度仅上升10%。而过去一年密西根房价仅上涨1%,第二季度下滑3.6%。洛矶山地区是第二季度房价上涨最快的地区:新墨西哥、爱德华、犹他、华盛顿以及蒙大那。第二季度有四个州的房价下滑,分别是:密西根、麻萨诸塞、俄亥俄和印第安娜。

  来自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an Francisco)的研究似乎对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 简称:Fed)官员中日益高涨的、要求采用通胀导向货币政策的呼声提出了质疑。最新研究显示,尽管Fed并未将利率政策与通货膨胀直接挂钩,但其公认的物价控制能力与公开实行通胀导向货币政策的其他中央银行其实不分伯仲。通胀导向货币政策是指由央行确定一个可以承受的通货膨胀目标范围并公之于众,随后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以确保通货膨胀控制在此目标范围之内。各国的通胀导向货币政策各有千秋,欧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英国央行(Bank of England)等主要中央银行通胀导向货币政策的具体形式都不相同。以Fed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为首的越来越多的Fed官员认为,应该采取某种形式的通胀导向货币政策。 代表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撰文的分析家Bharat Trehan对美国的货币政策和其他国家央行执行的通胀导向货币政策进行了比较。通胀导向货币政策的倡导者们宣称,该政策使大众对货币政策调整的引发机制心知肚明,进而提高大众对央行通货膨胀调控行为的预知能力。通胀导向货币政策有助于控制通货膨胀预期的原因是公众知道央行为了实现既定通胀目标必须有所作为,否则将失信于民。Trehan在论文中表示,美国的通货膨胀预期非常理性,和执行通胀导向货币政策的国家相比不分伯仲。Trehan的分析主要基于近期能源价格飙升期间的通货膨胀预期情况。近期能源价格上涨导致的总体通货膨胀指标和核心通货膨胀水平相对小幅上升,价格的上涨也给Fed带来了加息压力,但是,Fed对未来通货膨胀水平的预期并没有因为近期能源价格的上涨而发生根本性的动摇。Trehan指出,对通货膨胀预期相对稳定的原因及其与通胀导向货币政策之间的利弊关系目前尚难定论。这位经济学家认为,Fed对通货膨胀的稳定预期或与该行抵御通胀的不菲声誉有关;还有一种可能就是Fed现行的货币政策其实已经被看作是一种通胀导向的货币政策。就目前而言,Fed可谓是在各国央行中独树一帜。Fed的法定职责是维持物价的稳定同时最大限度地促进美国经济可持续增长,但是Fed的这些职责目标却没有明确的正式定义。但是显而易见的是,过去数十年来,Fed在没有事先设定目标的情况下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了很低的水平上,近年来甚至面临物价可能负增长的局面。Fed认为合理的物价上涨压力到底几何也有一些蛛丝马迹可循。诸多Fed官员们的讲话显示,Fed也有一个通货膨胀可接受范围,以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个人消费支出指数为衡量,Fed官员们期望的年度通货膨胀范围是1%到2%。当前的核心通货膨胀指标已高于Fed认为的适宜水平,但是Fed官员们认为经济增长的减缓和前期加息的滞后影响将使物价水平回落到可接受范围之内。部分Fed官员并不满足于当前的货币政策形式。倡导通胀导向货币政策已久的Fed主席伯南克表示,只要货币政策制定者们能够达成共识,他就会推行通胀导向的货币政策。新任Fed理事Frederic Mishkin是伯南克的附议者,他还和伯南克就此合著过一本书。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行长Janet Yellen也支持某种程度的通胀导向货币政策,新任的费城联邦储备银行官员Charles Plosser也是支持者。Charles Plosser的前任、现任麦肯锡公司(McKinsey & Co.)高级顾问的Anthony Santomero表示,Fed已经逐步采纳物价稳定目标理当明确化的观点。任职Fed期间,Santomero是通胀导向货币政策的强力倡导者,他指出,采取某种形式的通胀导向货币政策是正确之举,将起到巩固几十年来控制通货膨胀成果的作用。在Fed元老级人物中反对通胀导向货币政策的也大有人在,包括前任Fed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现任Fed副主席Don Kohn也持异议,但此君的反对态度似乎已有所松动。反对通胀导向货币政策人士的观点是,Fed需要应对意外事件的灵活性,通胀导向的货币政策将使这种灵活性大打折扣。另有观点认为,Fed的现行政策和通胀导向的货币政策也相差无几,没有必要多此一举。曾担任美国财长的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 6月份在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会议上发表讲话时严辞反对Fed采用通胀导向的货币政策。他提醒道,现在不是Fed盲从任何机械教条的时候,对货币政策横加束缚绝非明智之举;为了灵活性放弃一些可预见性比为了可预见性而放弃灵活性要好。现在还不清除Fed是否将采用通胀导向的货币政策,如果采用了,其具体形式会是什么样也犹未可知。负责制定利率的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 简称:FOMC)现在已经在斟酌与金融市场加强沟通的方法。8月8日FOMC会议纪要指出,FOMC对其经济目标以及目标预期实现进程估量的表述方法将显得尤其重要,Fed官员们也将继续思考如何最好地实现这些目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将在下周(9月11日当周)于新加坡举行的G8峰会上示警,尽管07年世界经济将有望连续第五年达到创记录的增长速度,但全球经济增长大幅减缓的风险已经显著增加。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IMF在G8峰会上料将宣称,世界经济增长06年将达5.1%,但2007年全球经济将剧烈放缓的风险将比2001年恐怖袭击之后的任何时期都还强烈。据该报道称,IMF的上述言论将出现在该组织为下周G8峰会准备的报告中,IMF还将补充表示,全球经济前景明显存在下行风险,2007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放缓至3.25%的可能性有六分之一。该报道称,IMF对全球经济的示警,或许由美国房产市场大幅放缓或者通膨预期的上扬等动因触发。IMF此份报告中心预测值显示,07年全球经济增长将达4.9%,G7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将从2007年的2.5%放缓至2006年的2.9%。该报道称,尽管数年来IMF一直对全球经济风险不断加剧作出示警,但这将是其首次如此强烈的预警,经济将有大幅减缓的可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Raghuram Rajan表示,为继续维持过去四年全球经济的强劲增长,美国生产力减损的部分势必须要由其他国家生产力的增长来抵消。Rajan是在发布IMF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之摘要的新闻发布会上做上述表示的。Rajan称,自1995年以来美国生产力的增长吸引了全球多数注意力,而新兴市场经济体生产力的增长则显得相对默默无闻一些。他表示,全球范围内生产力增长可成为商品需求强劲的合理理由,同时也可以用于解释,缘何在原材料成本大幅走高以及家庭和公司收入迅速增长的情况下,通胀水平仍能维持大体可控。Rajan认为,在中国及印度,生产力的进一步增长将来自于劳动力从农业部门的转移,但鉴于在一些贫穷的亚洲国家仍有大量的人口从事农业,因此这些国家的政策制定者也应将农业生产力作为一项经济测度目标。而对一些更为富有的亚洲国家而言,应关注于改进服务业部门的生产力,该部门的生产力一直以来存在下行风险。此外Rajan还谈到了该组织新鲜出炉的世界经济展望的相关内容以及非燃料商品价格的上扬,该组织此次世界经济展望中提及了不同的债务融资体系。IMF预期,债务的正常融资体系将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发展并传播,该体系在美国、英国及一些其他国家已经非常普及,在该系统中,借款和贷款活动均基于公开信息进行,而非依据借贷双方密切的私人关系进行。IMF认为,这种融资体系存在着风险及收益,特别是在住宅房产部门。该体系导致房主在房产不断升值的情况下借贷,推动了消费和经济增长。但这也同时导致了房主拥有了高额负债。IMF的经济学家还声称,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表明,金属价格未来有望下跌,那些依赖非石油商品收入的国家也要做好价格走软的准备。自2002年以来金属价格的升速甚至快于油价,而生产力的增长似乎可以为此作出合理解释。

  七国集团发出全球金融系统存在风险的警告,一些国家居民负债累累,住房市场可能崩溃,公司利用债务融资并购数量增长,使用非标准金融工具的上升以及全球经常帐持续的不平衡,这些是问题所在。金融稳定论坛(Financial Stability Forum)6日指出,尽管全球经济前景得到金融稳定性的广泛支持,但是,金融系统仍会因潜在的许多风险而面临可能出现不稳定的情况。金融稳定论坛是由七国集团于1999年成立的工作组织,该机构指出,一些国家居民负债累累,住房市场可能崩溃,公司利用债务融资并购数量增长,使用非标准金融工具的上升以及全球经常帐持续的不平衡,这些是问题所在。金融论坛主席德拉吉(Mario Draghi)在工作组会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发出这样的警告并不是说将会发生危机。德拉吉同时也是意大利央行行长,他指出,随着美国经济逐渐缓慢走软,欧洲经济渐渐复苏,全球经济前景从广泛意义上来说依然是正面的。德拉吉表示,尽管如此,金融论坛还有更多工作要做,以此确保国际金融系统任何地方出现的任何危机都能得到控制,并且不会扩展到金融系统的其他部分。他指出,随着衍生金融工具及其他创新型金融产品运用的增加,金融当局必须使投资者意识到其所购买的产品的特点。德拉吉在新闻发布会上拒绝就与意大利有关的问题发表评论。

  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截至9月2日当周国际购物中心协会连锁店销售指数(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hopping Centers Retail Chain Store Sales Index)较此前一周上升0.3%。该指数此前一周为上升0.6%。截至9月2日当周该指数较上年同期上升3.9%,此前一周升幅为3.6%。国际购物中心协会负责编制该指数的首席经济学家Mike Niemira表示,假日周末恶劣的天气使人们涌入商店,这实际上推高了东北部地区的销售。但是,其他地区的销售额也表现不错。

  Redbook Research6日公布的最新全美零售指标显示,8月份全美连锁店销售额与7月份持平。报告称,市场此前预计该指标将下降0.4%。Johnson Redbook Index还显示,经季节因素调整后,8月份销售额较上年同期增长3.9%,高于3.5%的预期增幅。Redbook表示,未经季节因素调整,截至9月2日当周销售额较上年同期增长3.9%,前一周修正后增幅也为3.9%。报告称,最后一周的销售继续受返校和季节性服装两大主题的推动,儿童服装和学校用品销量上升。

  美国劳工部6日公布,美国第二季度非农生产力升幅被修正至1.6%,第一季为增长4.3%。劳动成本增长4.9%,第一季修正后为增长9%,是2000年来最大增幅。接受调查的经济学家对美国第二季非农生产力的预估中值为增长1.6%,政府上个月发表数值为1.1%。预估劳工成本增长4%,政府初报4.2%。美国第二季非农生产力增长放缓,劳动成本增幅超过预期,显示经济降温之际,通胀压力仍然存在。Economics From Washington总裁Douglas Lee称,劳工成本是通货膨胀很重要的一环。只要失业率低于5%,就别指望这些压力消除。生产率以每小时产值来计算。在上月底第二季度GDP向上修正后,市场预计第二季度生产率增长也将向上修正。美国商务部(Commerce Department)上月底公布,第二季度GDP增长2.9%,先前预期为增长2.5%。此前经济学家的预期中值为,美国第二季度生产率增长1.6%。劳工部6日公布的数据还显示,第二季度单位劳动成本(衡量通胀压力的一项关键指标)上升4.9%,高于增长4.2%的初步数据和4.1%的经济学家预期增幅。第一季度单位劳动成本飙升9%,是2000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快升幅,而初值为增长2.5%。第二季度单位劳动成本较上年同期增长5%,为1990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快增速。劳动被视作生产中最重要的投入成本。劳动成本的上升只能通过两种途径来释放,其一是生产企业以涨价的形式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其二则是企业以降低利润率为代价自行消化吸收。生产率是在不产生通胀压力下,经济运行速度的关键,生产率增长令美联储(Fed)更容易平衡低通胀水平和持续经济增长的关系。虽然第二季度生产率增长放缓,但Fed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看来对生产率的长期趋势感到乐观。伯南克在上周的演讲中表示,1995年以后出现的生产力强劲增长的局面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Fed在8月8日的会议上决定维持联邦基金利率不变,这是两年多来首次暂停加息。鉴于劳动市场和住房领域显示出疲软迹象,预计Fed将在本月晚些时候的会议上再次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于5.25%。但劳动成本上升的迹象可能为那些希望继续加息,遏制价格压力的官员的观点提供支持。上个月,里士满奇蒙德联储总裁莱克(Jeffrey Lacker)投票反对维持利率不变,主张再次加息。劳工部的报告显示,4-6月份期间非农产值增加3.1%,工作时间增加1.5%。每小时薪酬增长6.6%;经通胀因素调整的实际薪酬增长1.6%。

  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8月份非制造业指数由7月时的54.8升至57.0,高于经济学家此前的预期中值55.1。该指数高于50意味着制造业扩张,这已是该指数连续第41个月高于50,表明非制造业仍处于持续扩张。分析师称,上述数据可能缓解美联储(Fed)连续两年加息、导致美国经济增长大幅减缓的忧虑。数据还显示,分项指数中,美国8月ISM非制造业新订单指数由7月时的55.6下降至52.1;就业指数由7月时的54.5下降至51.4;非制造业价格支付指数也由7月时的74.8下降至72.4。

  美国住房抵押贷款银行家协会9月6日消息,受抵押贷款利率下降刺激购房贷款影响,美国9月2日当周的抵押贷款申请指数出现上升。美国9月2日当周MBA抵押贷款申请指数上升1.8%,从556.5升至566.3,为7月初以来的最高水平;美国9月2日当周MBA抵押贷款购买指数上升3.7%,从375.9升至389.7;美国9月2日当周MBA抵押再融资指数下降0.9%,从1609.2降至1594.7。美国9月2日当周30年期抵押贷款利率降至6.31%。

  美联储理事莱克(Jeffrey Lacker)6日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经济还未走出通货膨胀的谜丛,并称对美联储控制通胀的可信度深感担忧。莱克在接受USA Today采访时表示,他对美联储控制通货膨胀的可信度深感担忧。美国7月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仅上涨0.2%,低于一直以来的0.3%,莱克对此的看法是,美国7月核心消费者物价上涨放缓主要是因为服装价格下跌,但服装价格受压并不是可持续的。莱克是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的投票成员,美联储8月会议中,莱克反对将基准利率保持在5.25%,他倾向于再次加息。谈及美联储的可信度时,莱克表示,20世纪70年代的状况不会重演,但核心通货膨胀可能由1.5%升至3%,所以美联储应采取措施提高其控制通胀的可信度。

  美国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Freddie Mac)6日称,其第二季度全国住房价格指数年增4.9%,低于第一季度房屋价格指数增长水平低的一半。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副主席兼首席经济学家诺沙福特(Frank Nothaft)指出,住房市场目前是经济领域当中对利率最为敏感的部分,第二季度两次加息及以前的加息的影响正在显现。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表示,第二季度住房价格指数增长率是自1999年以来的最低。尽管价格增长表面上突然的回落,但是,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报告称,房地产市场仍然具有广泛的强劲增长趋势,单户型住房销售仍使06年成为有记录以来销售情况最好的一年,而且新开工房屋仅是略低于05年水平。5日,美国联邦住屋企业督察局(Office of Federal Housing Enterprise Oversight)公布了其房屋价格指数,显示第二季度房屋价格年率增长略有下降,为4.68%。

  美联储(Fed)发布的褐皮书报告称,在7月中旬到8月28日一段时间内,美国经济活动整体来看继续增长。在Fed所辖12个地区中有7个地区称自7月26日发布上次报告以来其经济增长步伐变化不大,但波士顿、纽约、费城、堪萨斯城和达拉斯这五个地区联储均报告称经济增长率下降。报告显示,多数地区联储报告能源、金属及其它商品的价格普遍上涨,但这似乎并未引发更为广泛的消费物价上涨。Fed称,能源及某些商品价格普遍上涨的情况自上次报告以来一直在持续,尽管大体来看似乎并未波及到消费成品。褐皮书显示,所有地区制造业增长,但汽车生产与建筑活动均较为疲软,大多数地区的消费支出增长缓慢。对于就业情况,Fed称,劳动力市场大多稳定,一些地区出现薪资上涨压力 。报告表示,9个辖区的零售销售出现温和增长,但里奇蒙德和圣路易斯公布销售额疲软或出现下滑趋势。褐皮书还再次证实了住房业的不景气,报告显示住房市场中房地产及建筑等行业均出现疲软。Fed表示,事实上所有的辖区均报告住房销售及建筑活动放缓,同时大部分辖区称,未售出空置住房大幅增加。房地产业人士预计,住房市场目前的不景气态势将出现延续甚至加剧的局面,12个辖区中5个辖区的住房价格持平或下降。另一方面,商业房地产行业显示出普遍的强劲势头,写字楼市场表现出改善迹象,但工业地产市场没有改善。住房市场的放缓可能会支持Fed的观点,即经济放缓有助于抑制价格压力。Fed在上次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上暂停了已持续两年的加息举措,以91的投票结果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5.25%的水平。市场预计,由于劳动力市场及住房市场出现放缓趋势,Fed将在本月晚些时候的会议上继续维持基准利率不变。但最新迹象显示劳动成本上升,部分市场人士由此认为Fed为抑制价格压力可能会加息。最新数据显示,美国第二季度单位劳动力成本(衡量通胀率的关键指标之一)增长4.9% ,远高于初步数据及华尔街预期。第一季度劳动力成本增长9%,高于初步数据的2.5%,为2000年第三季度以来最快增速。总的来说,Fed认为全美劳工市场普遍保持稳定,但数个辖区仍报告有个别的劳工短缺现象发生,尽管除达拉斯辖区之外这一现象并没有加剧的迹象。有关银行业的报告喜忧参半,但夏季期间银行业活动总体出现减缓,其中住房领域需求下降的情况尤为突出。共有七个Fed辖区报告住房抵押贷款需求下降,其中包括纽约、费城、芝加哥和旧金山。褐皮书报告称,所有辖区内制造业普遍保持增长,业内人士对于未来数月制造业继续扩张表示乐观。居民住房市场增长减缓似乎也影响到制造业,诸多迹象显示,房屋建筑和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有所放缓。Fed还表示,服装制造业据称出现放缓,能源相关制造业则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大部分辖区的资本品产出普遍出现增长。乾旱和半乾旱给农业和畜牧业造成的影响依然存在,抑制了粮食产量和牲畜存栏数。报告指出,亚特兰大、里士满、明尼阿波利斯和达拉斯辖区的情况不佳,达拉斯有50%以上主要农作物生长情况不良。报告称,石油和天然气需求继续保持强劲,而相关生产设施开工率接近饱和。数个辖区报告显示天然气价格回落,钻探和勘探活动出现小幅上升。最新一期褐皮书是由纽约联储编纂的。

  因美国第二季度单位劳工成本上升,重燃了通胀与美联储(Fed)未来加息的担忧,美国股市6日下挫。此前美联储(Fed公布褐皮书报告显示由7月中至8月底经济仍见增长,但部分地区增长减缓,引发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担忧,也令股市受压。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0.6%或63.1点,收于11406.2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1.7%或37.86点,收于2167.84点;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1%或12.99点,收于1300.26点。分析师称,股市小幅回档,并不意外。6日稍早,美国公布第二季非农业生产力由上升 1.1%修正为上升1.6%,一如预期。但单位劳工成本--薪资通胀指标--上升4.9%,高于预期,引发了物价压力的担忧。 分析师称,该数据具小幅意外,重燃了通胀担忧,股市因而走低。道琼成份股英特尔下跌0.62至 19.37美元。该公司于5日收盘后说,将在07年中以前,裁员10%,或10500人,证实了市场的预期。 此一裁员属重整计划的一部份,有意节省约20亿美元。英特尔股价6日下跌逾3%。英特尔只是多家下跌的芯片制造商之一,拖累费城半导体下跌逾3%。石油股受到压力,因近来能源价格下跌,投资人卖出石油股。

  因强劲的劳工成本及服务业增长数据,引燃市场对于美联储(FED)或许重新加息的关切,美国国债6日连续第二日下跌。但债市在美联储褐皮书报告公布后缩减跌幅,因褐皮书报告显示,能源价格上涨大体上并未波及消费制成品,致使投资者对通胀的忧虑有所减轻。美东时间下午3:35,10年期国债跌5/32,至100 19/32,收益率为4.80%;30年期国债跌9/32,至93 2/32,,收益率4.95%。五年期国债跌3/32,至99 15/32,收益率4.74%;三年期国债跌2/32,至100 11/32,收益率4.75%;两年期国债跌 1/32,至100 4/32,收益率4.81%。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驻纽约高级固定收益策略师Rich Gilhooly表示,单位劳动力成本以及供应管理协会非制造业指数未能恶化是推动6日债市走势的主要动力。受8月份供应管理学会非制造业指数为好于预期的57推动,前市国债价格走低,该指数7月份为54.8。经济学家此前预计8月份该指数为55.0。在市场对上述数据消化的同时,国债价格一直保持在盘中低点附近。其他数据方面,单位劳动力成本上升4.9%,高于初步数据4.2%和经济学家预期的4.1%。荷兰银行(ABN AMRO)驻纽约国债交易主管Rick Klingman表示,债市6日开盘走软,单位劳动力成本上升有些麻烦,Fed将关注事态的进展。第一季度单位劳动力成本被大幅向上修正为增长9%,高于初步预期的2.5%,为2000年第三季度以来最大增幅。据法国巴黎银行的Gilhooly表示,市场没有料到会有这样大幅度的修正。后市发布的Fed褐皮书给债市造成了些许影响,五个Fed辖区通报经济增长减缓,因消费开支增长缓慢以及全美住房市场价格回落。

  NYMEX原油期货6日大幅下跌。美国原油需求通常在劳工节(Labor Day)假日后开始回落,加上今年迄今为止大西洋飓风没有给美国原油供应造成大的负面影响以及伊朗原油供应尚无中断的危险,交易员纷纷决定在7日美国石油库存数据公布前解除多头头寸。本交易日大部分时间交投清淡,但在有消息称壳牌在墨西哥湾Mars平台的产量现较去年飓风卡特里娜袭击时上升了20%,这加剧了尾盘时段的抛售。10月期原油收盘下跌1.10美元,至每桶67.50美元,接近盘中触及的4月10日以来低点67.45。伦敦ICE,10月期布伦特原油收跌1.7%或1.16美元,至每桶66.93美元,之前一度跌至6月14日以来最低66.86美元。分析师表示,目前市场已经欠缺油价持续上涨的题材,在油价年度涨幅过大情况下,原油期货未来几个交易日还会走低。NYMEX成品油期货亦收跌。其中,10月期汽油下跌0.65美分,收于每加仑1.6400美元;10月期取暖油下跌2.53美分,收于每加仑1.9110美元。

  COMEX期金6日遭获利了结脱离三周半高点收跌,追随油价跌势。市场交投依然清淡。12月期金下跌5.10美元,收于每盎司641.80美元,盘中交投区间为641.00-647.00美元。技术分析师认为,648.50及650美元是指标12月期金的主要阻力,支撑在615美元。NYMEX原油期货6日持续走低,美国能源产品供给充裕,且夏季开车季节已结束,加上飓风季亦平静,为原油带来压力。NYMEX十月期原油收盘下跌1.10美元,报每桶67.50美元。期银则保持升势。12月期银上涨0.06美元,收于每盎司13.20美元,盘中区间为13.05-13.35美元,未突破15日触及的三个月高位13.37美元。分析师称,良好的短线技术因素,以及美国证交所4月推动的白银上市交易基金(ETF)需求稳定,均对银价构成支撑。ETF或许推动整体白银投资,同时限制了市场的供应。

  加拿大联邦财政部6日公布数据称加8月官方国际储备减少5.38亿美元。截止至8月31日,加拿大外汇、黄金及其他货币资产总共为358.53亿美元,较1个月前的363.91亿美元下降。财政部报告还称8月未在外汇市场进行干预。8月未抛售黄金,月末黄金储备为100,000盎司。截止至8月31日,未到期短期国债增加1.96亿美元至18.04亿美元。该短期国债在美国货币市场销售。截止至8月31日,加拿大外汇储备包括有价证券299.89亿美元,存款37.48亿美元,黄金储备6800万美元,特别提款权9.49亿美元,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现金头寸为10.99亿美元。

  加拿大央行6日宣布维持基准利率4.25%不变符合预期。加央行发表声明称,经济有望继续在潜在增长率附近运行,出口疲软导致第二季-度经济增速稍低于预期;利率决定与实现中期通胀目标一致;因强劲的房价和服务价格整体和核心CPI较预期为高,整体CPI上行和下行风险均较7月时为高,预计整体CPI将于07年下半年回到2%水平。声明显示加央行对经济的态度较为积极,通胀压力也并非十分温和;市场对加元升息前景适度看好。

  加拿大央行6日一如预期宣布连续第二次维持利率于4.25%不变,称,因出口放缓拖累第二季度经济稍稍低于预期。受出口放缓拖累,加拿大第二季经济增长率降至2.0%,低于央行预期2.3%的增幅。而7月核心通胀和整体通胀均高于央行预期。加拿大央行在声明中称,预计未来加拿大经济仍将以潜在生产力水平增长,整体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将在07年下半年回落至2%的通胀目标。而在7月时的利率声明中,加拿大央行曾表示经济以"略高于"产能的水平增长,并将在08年底之前回落至产能水平。加拿大央行认为,目前利率水平与中期通胀目标是致的。

  汇价日高116.89,日低115.95,尾盘在116.60附近整理;日升跌率0.457%,日涨跌幅0.53,收于116.62。

  技术指标显示,汇价的短期日均线系统有呈横行缠绕之势且其与30日均线有呈缠绕或再呈金叉的两种可能,汇价位于其间及30日均线(115.97)之上,显示短中线向多的概率依然较大,短线偏空或偏多、有望震荡整理寻求短线方向。汇价若受压于116.70之下则短线偏空,受压于116.30之下则短线向空,下挡支撑位于115.80;上破117.20则短线向多,上挡压力位于117.40。117.20与116.30(中位116.75)为汇价短线向多与向空的分界线。

  周技术指标显示,汇价位于30周均线(115.53)之上,显示中线向多的概率依然较大;若站稳于116.60之上则周线向多,若站稳于115.70之上则周线偏多,上挡周线压力位于117.50。114.90与116.60(中位115.70)分别为周线指标向空与向多的分界线。

  汇价现概略位于中长线、中线、短中线的概率增大,短线偏空或偏多;若站稳于115.70之上则周线偏多、若站稳于116.60之上则周线向多;若受压于116.75之下则短线偏空、若受压于116.30之下则短线向空、上破117.20则短线向多、有望震荡整理寻求短线方向的位置。

  短线波动分析显示,暂谨慎认定汇价已经在5月17日日低108.96结束自121.39(117个交易日)以来的大A波下跌、进入大B波反弹的概率较大;大B波反弹至今已运行约82个交易日,大B波反弹时间可能还有时日的概率存在(汇价自8月4日日低113.94进入B3的震升波动中,B3波至今已运行约25个交易日,整体运行约28个交易日或更长一些时间的概率依然存在);现汇价似仍运行在B3波反弹中,或许已经在9月4日日低115.55附近结束B3-2波回跌、进入B3波的3波震升中;另一种波计数的可能是,已经进入较大级别C波下跌之中,现运行在C波的2波反弹中。由于波计数的分歧存在,因此震荡整理寻求短线方向可能是市场的现实选择。

  今日,汇价有望震荡整理。

  今日强压力117.40,弱压力117.00;强支撑115.80,弱支撑116.20。

欧元/美元

  9月6日,欧元震荡盘跌、跌幅收窄。

  法国财政部称,法国各大石油公司已保证抑制汽油价格的增长,以缓解原油价格激增对消费者所带来的影响。法国财政部长布莱顿(Thierry Breton)在与各石油公司高管进行会谈后称,各公司已同意抑制汽油价格的增长,并将在原油价格有任何下跌时尽快降低汽油价格。

  德国央行行长韦伯称,德国06年经济增长率可能超过2%,07年经济增长幅度在1.25%左右。韦伯重申其8月份言论时指出,06年经济增长率可能为2%,或将略高于2%。该预估值与经合组织5日发布的德国06年经济增长2.2%的预期并无明显差别。韦伯称,受出口和投资扩张带动,06年第一季经济势态良好。07年,出口将为经济增长提供颇为重要的支撑力量,届时GDP增长可能约为1.25%或介于1%至1.5%之间。但韦伯警告称内需表现仍较为脆弱。当前欠缺的是私人消费的普遍复苏势头。韦伯继续针对德国政府07年将提高增值税三个百分点至19%的计划持批评态度。其认为,相较削减支出而言,增加税收对稳固财政的实际目标作用力较弱。回顾提升增值税的债务形势可看出,德国新债务增幅正在下降,但现有债务规模却并未缩减。韦伯指出,提税将带来价格及通胀影响,该影响转而带来的经济冲击可能到08年仍留有余波,特别是如果薪资结算也因此而上升的话。当前不应重视一方面(通胀效应)而忽视其他经济影响。韦伯重申,增值税提高将占通胀0.3%的增幅比重,但即便没有提税措施,欧元区通胀仍将处于危险区域内。预计06年和07年通胀率均为2.4%,高于物价稳定界限,即接近但低于2%。韦伯还对呼吁IMF改革的言辞发表评论称,考虑到德国经济发展,开放程度,货币储备及生产力状况,德国配额明显低于其应得水平。IMF投票权改革提议应在新加坡会议达成一致意见,从而便于其今后的执行贯彻。韦伯表示,当欧元区在各种国际问题上保持“一个声音说话”时,该区域将在IMF获得更多份额。而当前水平的讨论时机仍未成熟。韦伯对各成员国金融状况的多边监管改善表示怀疑。当提及惩戒问题时候,韦伯称只有各国政府的措施方可信赖。德国银行业方面,韦伯认为业内稳定性正在逐渐提高。与国际标准相较而言,收益率正持续趋于正常化。但当各大型银行状况获得显著改善的同时,小型银行改进幅度却并不甚明显。当前仍未有持续新收益预期公布。

  德国央行行长韦伯(Axel Weber)表示,对赋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更大的汇率监管权力,各国政府应谨慎对待。IMF成员国本月将在新加坡会晤,讨论对新兴经济体进行更多汇率监控的计划,期间亦将讨论给予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在IMF更大投票权重的议题。对此欧洲已经公开坚决表示反对重新调整权重。韦伯称,目前尚不清楚IMF多边外汇监管体制是否有助于解决全球经济失衡问题。一直以来,IMF不断督促亚洲各国,特别是中国应允许其货币以更快的步伐升值,IMF认为这样亚洲才能肩负更多责任来帮助修正全球经济失衡状态。对于投票权重的改革,韦伯称德国所占权重已经略微偏低。

  德国经济部的数据显示,由于强于预期的德国资本品的国外需求,德国7月制造业订单大幅上升。7月制造业订单量月升1.8%,高于1.0%的预期。经济部还将5月和6月的订单量由原来的月降1.5%和0.5%向上修正至月降0.8%和月升0.2%。德国制造业产品的国外需求尤其令人意外,月升2.5%。来自欧元区之外的订单月升7.1%,来自欧元区的订单月降3.3%。经济部表示,工业预期依然向好。7月国内订单月升1.2%,资本品订单月升4.5%。此外,6-7月订单量较前两个月增加了0.7%。

  德国智库DIW表示,06年德国预算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甚至会低于德国财长史坦布律克(Peer Steinbrueck)预测的2.8%。这将是德国五年来首次达到欧盟规定的预算赤字标准。欧盟规定预算赤字占GDP上限为3%。德国05年的预算赤字占GDP比例为3.3%。DIW称,受益于德国经济回升带动税收增加,06年的新发国债可能相当于GDP的2.3%左右,低于先前预期的2.7%。DIW预计,07年增值税税率计划上调3个百分点将令财政收入额外增加,德国07年预算赤字占GDP的比例有望降至1.5%左右,低于其先前预期的1.8%,远低于政府预期的2.5%。

  欧央行理事利卡宁(Erkki Liikanen)6日就欧央行货币政策及欧元区价格稳定发表了看法。他称最近几年,世界经济经历了一个强劲增长的时期。同时,油价及许多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产能利用率上升,导致许多国家面临通胀压力。多个国家的央行因此已开始结束了宽松货币政策。仅06年,就有超过20家央行上调了各自的基准利率。目前欧元区利率,名义及真实利率均仍处于历史低点。他称央行们近期的决定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即目前全球货币政策目标更加趋同。近几日,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央行均表示价格稳定被认定为是其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经验及经济研究均支持货币政策能通过致力于价格稳定来支持经济及就业的可持续性增长这一观点。因此,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引导通胀预期于与价格稳定相一致的水平。而要成功引导通胀预期则要依靠货币政策的可信性。利卡宁指出欧央行应高度注意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及连贯性。货币政策的传达在引导预期及增强政策的可预测性上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欧洲央行(ECB)管理委员会委员暨芬兰央行总裁利卡宁周三表示,中期内ECB必须实现其通膨目标,并确保通膨预期仍牢牢受控。当记者问及ECB设定的低于但接近2%的通膨目标时,利卡宁说道,"中期内我们必须实现这一目标。" 上周ECB宣布维持指标利率在3%不变,但暗示准备于10月再度升息,因预计经济成长步伐加快且通膨压力上升。8月欧元区通膨率为2.3%。

  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日前上调了对06年经济增长的预期,认为强劲的内需是强势增长的主要动力。目前对欧盟25国06年的GDP增速预期由先前的2.1%上调至2.7%。欧元区12国的增长预期由2.1%上调至2.5%。欧盟经济和货币事务委员阿尔穆尼亚(Joaquin Almunia)表示,06年的经济增长情况将是2000年以来的最好时期,可以推动深层结构改革和预算巩固,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发展潜力。欧盟委员会6日上调了对德国2006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称德国内需更为强劲、投资加速上升。欧盟委员会在其中期报告中将德国2006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由5月份预测的1.7%上调至2.2%。2005年德国经济增长率为0.9%。欧盟委员会还上调了对英国2006年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预期,称英国经济已在今年上半年重拾增长动力。欧盟委员会在对英国经济作出的中期展望中表示,由于能源价格居高不下以及英国即将上调高等教育学费,2006年英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增幅料将超过此前的预期水平。因此,欧盟委员会已将英国2006年CPI增幅预期从2.0%上调至2.3%,高于英国央行(Bank of England)设定的2.0%目标。不过,欧盟委员会指出,英国工资水平增长放慢,委员会没有对英国未来货币政策提出任何建议。另外,欧盟委员会还将对英国全年经济增长率预期从先前的2.4%上调至2.7%,不但高于2.5%的英国经济长期趋势增长率,而且远远高于2005年英国经济1.9%的增幅。欧盟委员会表示,今年第二季度,英国消费支出表现强劲;进入2006年以来,企业投资保持良好态势,这都促使英国经济加快增长。该委员会还补充说,迄今为止进出口贸易量一直表现强劲,尽管贸易净余额仍可能对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欧盟委员会6日将法国2006年经济增长预期予以上调,称原因是法国消费需求强劲和失业率下降。欧盟委员会在中期报告中将法国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预期上调至2.3%,先前预期为增长1.9%。

  欧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理事韦伯(Axel Weber)表示,欧央行仍会使其货币政策正常化。同时也是德国央行(Deutsche Bundesbank)行长的韦伯称,实际利率的中性水平的确不是目前的0.5%水平,长期内若经济增长超过2%,那么也不能把1.0%看作是中性利率。韦伯称,尽管欧央行并未严格遵循中性利率的说法,但他认为实际利率要比名义利率重要的多。欧央行自05年12月以来将基准利率上调0.25%四次至3.0%。经济学家预测欧央行将于今年10月和12月会再次加息,利率将达到3.5%。但韦伯指出,紧缩的货币政策没有必要在12月结束,没有决定要在年底停止利率正常化的进程。同时他还预测欧元区的经济复苏状况良好,认为最近的数据表明经济环境较为有利,但仍缺乏个人消费的彻底恢复,认为欧央行没有过度乐观。韦伯预测欧元区下半年的经济增速会更加缓和,第三和第四季度的GDP增速会稍高于0.5%的潜在水平至0.6%。韦伯对最近几项领先指标的恶化不以为然,称从历史标准来看这些领先指标仍位于较高水平。欧元区8月经济景气指数降至106.7,德国8月IFO指数也连续2个月下降至105.0。韦伯预期美国经济增长会缓和下滑,欧元区短期内的经济增长风险较为平稳,长期会出现下行风险。韦伯还表示,物价稳定的上行风险仍然存在。即使将物价上行归结于德国07年增值税的上调,但通胀仍高于所假定的物价稳定水平。对于欧央行的货币分析,韦伯认为欧元区的流动性供应极易膨胀。若对经济的基本假定被证实,肯定会进行进一步的政策调整。但若风险预测变成现实,将会考虑调整的必要性。欧央行将施行必要的措施。但他又表示没有讨论货币政策的紧缩趋势。

  欧洲股市6日持续下跌,因投资者们进行部分获利回吐,及一家大型经纪行将汽车类股评级下调至中性。另外,数据显示美联储(Fed)未来可能需要加息,以应对通胀压力。英国FTSE 100指数跌0.9%,收于5,929点。德国DAX Xetra 30指数跌1.2%,收于5,813点。法国CAC-40指数跌1.1%,收于5,115点。道琼斯欧洲斯托克600指数跌1%,至333.16点。施罗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Schroder Investment Management Ltd.)的基金经理Andrew Lynch认为,经历了股市大幅上涨后,投资者们正在进行部分获利回吐,并在判断今年剩余时间的投资方向。欧洲股市目前接近5月份的水平。Lynch指出,投资者们希望减持多头头寸的意愿与股市涨幅已超过10%的事实,奠定了股市走软的心理基调。但他认为未来12个月股市仍将走高,因公司利润仍处在健康水平,公司资产负债状况表现良好。能源市场,NYMEX十月期轻质低硫原油最新下跌35美分,至每桶68.25美元。该合约5日收于3月底以来最低水平,因墨西哥湾成功发现一处新储油区的消息缓解了市场对供给的担忧。英国石油(BP)、荷兰皇家壳牌有限公司(Royal Dutch Shell Plc)及法国道达尔公司(Total)的股价均出现下跌。其他下跌的股票有:法国标致汽车公司(Automobiles Peugeot)跌2%,戴姆勒-克莱斯勒(DaimlerChrysler AG, DCX)跌1.7%,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之前将两家公司股票评级下调至中性,将欧洲汽车行业评级也调降为中性。

  汇价日高1.2834,日低1.2768,尾盘在1.2800附近整理;日升跌率-0.062,日涨跌幅-0.001,收于1.2808点。

  技术指标显示,汇价的短期日均线系统与30日均线呈横行缠绕收敛集聚态势、且有摆脱缠绕呈金叉或死叉的两种可能,汇价位于其间及30日均线(1.2807)处附近,显示有望在较宽幅震荡中寻求短中线的运行方向,短线偏多或偏空、有望震寻短向且面临方向抉择。汇价若站稳于1.2810之上则短线偏多,站稳于1.2840之上则短线向多,上挡压力位于1.2860、1.2910;下破1.2810则短线偏空,下破1.2780则短线向空,下挡支撑位于1.2720。1.2780与1.2840(中位1.2810)为汇价短线向空与向多的分界线。

  周技术指标显示,汇价位于30周均线(1.2523)之上,显示中线向多的概率依然较大,但不排除在较宽幅震荡中寻求中线运行方向的可能性;汇价若站稳于1.2840之上则周线向多、若站稳于1.2770之上则周线偏多、下破1.2700则周线向空;上挡周线压力位于1.2870。1.2840与1.2700(中位1.2770)为汇价周线向多与向空的分界线。

  汇价现概略位于短中线、中线、中长线向多的概率依然较大,短线偏多或偏空;不排除在较宽幅震荡中寻求中长线、中线及短中线运行方向的可能性;周线若站稳于1.2840之上则周线向多、若站稳于1.2770之上则周线偏多、若下破1.2700则周线向空;日线若受压于1.2780之下则短线向空、若受压于1.2810之下则短线偏空、上破1.2840则短线向多、有望震荡寻求短线方向且面临突破的位置。

  短线分时波动分析显示,可暂谨慎认定,汇价已经在5月15日日高1.2971附近见波段高点、进入较大级别调整的概率增大。暂认定汇价在23日日低1.2478结束A波调整(总体修正时间约30个交易日)、进入较大级别B波反弹波动,至8月21日日高1.2939运行约41个交易日,已经就此结束B波反弹的概率存在,但仍不能简单排除在1.2780、1.2810或1.2840受到支撑后继续震升的可能;可先暂认定汇价已经在8月31日日高1.2879结束反弹,现运行在下跌波动的2波反弹波动结束后的3波下跌波动之中的概率较大;若汇价在1.2860或1.2910附近受阻回落下破1.2770、1.2720支撑则由短线调整转为较大级别调整的可能性增大。若汇价上破1.2880则波计数则需要谨慎修正为仍运行较大级别的B波反弹中。

  今日,汇价有望震寻短向、面临方向抉择。

  今日强压力1.2910,弱压力1.2860;强支撑1.2720,弱支撑1.2770。

英镑/美元

  9月6日,英镑震荡盘跌。

  英国第三大房屋按揭贷款机构国家建筑协会(Nationwide Building Society)公布调查结果显示,英国8月消费者信心下滑至记录低点,英国央行意外加息打压消费者信心。Nationwide在月度调查中表示,英国8月Nationwide消费者信心指数剧烈下跌至2004年5月调查开始以来的最低点。该指数目前为83,大幅低于7月的94,也低于05年10月创下的前期最低92。Nationwide执行理事Stuart Bernau表示,英国央行8月早期意外加息25个基点至4.75%“很显然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以色列和黎巴嫩之间的紧张局势以及机场恐怖警告同样带来冲击。他警告称,如果消费者信心在消费者开始消化加息影响后未能反弹,那么对经济许多领域的冲击“可能是严重的”。调查还显示,英国8月Nationwide经济及就业前景信心指数下降16点,为历史最大月度降幅。另外,34%的受访者相信英国经济状况在未来6个月将恶化,比例明显高于7月的24%。

  英国零售业联合会(British Retail Consortium,BRC)表示,英国8月商店价格连续第二个月出现增长,达到2年多来的最高水平。英国8月BRC商店价格指数年比上升1.4%,这是连续第二个月出现上涨,高于7月上涨0.69%的纪录。这也是04年5月增长1.53%以来的最高增幅。8月BRC商店价格指数月升0.3%,是今年第三次出现月比上涨。非食品类项目的价格月升0.14%,是今年出现的第二次上扬。同时,食品价格月升0.48%,是连续第四个月上升,也是前8个月中出现的第6次增加。伦敦的商店价格指数月升0.39%,是今年最大的增幅。预计商店价格还会出现上涨。

  英国汽车制造销售协会(Society of Motor Manufacturing Traders,SMMT)表示,英国8月新车注册继续承继了今年的下降趋势。8月新车注册年比下降6.1%,7月年降4.1%。今年注册量除了5月增1.1%之外个月均出现下降。8月的降幅高于今年4.3%的下降均值。8月新车注册量约为77,961辆,该月份通常也是汽车部门的淡期。SMMT预计新车注册累计为233万辆,年比降4.5%,预期07年会进一步减0.6%至231.5万辆。SMMT首席执行官Christopher Macgowan表示,尽管燃料价格最近下降,但新车市场前景依然受经济不确定性的影响,这也影响到了消费者信心。9月是汽车销售的关键时期,该月将会引入新的车牌。Macgowan预计9月将展示39万5千辆新车,价值约60亿英镑。福特Premium汽车集团品牌注册是06年表现最平静的一个月,福特表示,公司正在考虑出售的阿斯顿马丁(Aston Martin)汽车销售年比下降57.6%,捷豹销售下降29.6%,路虎销售下降29.6%,而Volvo销售下降3.6%。德国宝马汽车公司(BMW AG.)和戴姆勒-克莱斯勒(DaimlerChrysler AG)Mercedes品牌新车注册分别下降27.2%和13.6%。截至8月BMW注册增长4%,Mercedes车注册增长10.4%。大众公司8月份在英国成为赢家,VW新车注册增长11%,而Audi和Seat注册也强劲增长。意大利菲亚特表现依然强劲,主要是受到近期Grande Punto销售带动。本田汽车和丰田汽车的一线品牌Lexus表现也不俗。

  调查机构Voca6日公布的调查显示,英国工人8月税后薪金增长将自前两个月的高峰回落。调查显示8月税后工资增长回落到4.7%,6月与7月曾触及5.2%的增长水平。这可能是由于受到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在8月初的会议上意外加息的影响。尽管8月工资增长率下降,但是4.7%的增长仍是自2月以来,除6月和7月的最高增长。工资增长率下降情况并不一致,8月服务业指数从7月的4.5%下降到到4%,而工业指数从7月的6.1%下降到5.6%。目前的服务水平是一年多来最差的,预计这种趋势可能会继续。

  英国股市6日收跌0.9%,追随全球其它股市跌势。FTSE 100指数收盘下跌0.9%或52.4点,报5,929.3点。矿业类股领跌,交易商将矿业股的下跌归结于近期劲涨后投资者的获利了结。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力拓(RioTinto)和英美资源集团(Anglo American)跌幅在1.8%-3.2%之间。石油类股追随油价走低;皇家荷兰/壳牌石油集团下滑0.7%,英国石油公司(BP)跌1%。市场关注英国央行7日将宣布的利率决议及声明。分析师普遍预期英国央行届时将维持利率不变。

  汇价日高1.8957,日低1.8790,尾盘在1.8850附近整理;日升跌率-0.428,日涨跌幅-0.008,收于1.8854点。

  技术指标显示,汇价的短期日均线系统升势趋缓且与30日均线有呈缠绕之势,汇价位于其下及30日均线(1.8916)之下附近,显示短中线向空的概率增大、但仍不简单排除在较宽幅震荡中寻求短中线的运行方向的可能,短线向空的概率增大。汇价若受压于1.8960之下则短线偏空,下破1.8890则短线向空,下挡支撑位于1.8800、1.8750。1.9030与1.8890(中位1.8960)为汇价短线向多与向空的分界线。

  周技术指标显示,汇价位于30周均线(1.8267)之上,显示中线向多的概率依然较大;若站稳于1.8740之上则周线偏多,站稳于1.8980之上则周线向多。1.8980(中位1.8740)为汇价周线向多的分界线。

  汇价现概略位于短中线、中线、中长线向多的概率依然较大,短线向空;有望在较宽幅震荡中寻求短中线、中线、中长线的运行方向;若站稳于1.8740之上则周线偏多、若站稳于1.8980之上则周线向多;短线若受压于1.8960之下则短线偏空、若下破1.8890则短线向空、有望震荡整理或震荡盘跌的位置。

  短线分时波动分析显示,暂谨慎认定汇价在5月12日日高1.8998进入较大级别调整之中;汇价已经在8月4日日高1.9128结束大B波反弹的概率较大(用时约27个交易日);且小级别A波调整已经在8月18日日低1.8772结束的概率较大(用时约10个交易日);暂谨慎认定,在1.8772进入小B波反弹之中,且已经在8月31日日高1.9091结束小B波反弹的概率较大。若汇价在1.8910或1.8960附近受阻回落下破1.8800、1.8750则进入C波下跌的概率增大,且不排除由短线调整演变为较大级别调整的可能。

  今日,汇价有望震荡整理或震荡盘跌。

  今日强压力1.8960,弱压力1.8910;强支撑1.8750,弱支撑1.8800。
澳元/美元

  9月6日,澳元震荡盘跌。

  澳大利亚央行6日在结束货币政策会议后宣布维持官方利率在6%不变。此次央行决定维持利率不变,符合市场广泛预期。澳大利亚央行之前分别在5月及8月加息,将官方现金利率升至6%这一五年半以来的高点。按照澳大利亚央行的惯例,如果在利率会议上决定维持利率不变时,则不必发表相应的会后声明。现市场的焦点集中在澳央行下次利率会议前的一系列经济数据。若经济数据表现良好,特别是通胀压力如果重新上升,将促使澳央行再次加息。

  澳大利亚财长科斯特洛(Peter Costello)称,2006年第二季度该国经济季比温和增长了0.3%,年比增长了2.7%,略高于5月份财政预算的预期。科斯特洛同时指出,该季度澳大利亚出口季比增长了1.4%,年比增长了1.6%;并表示,在矿业投资项目的拉动下,下一季度出口还将以更加强劲的势头增长。

  澳大利亚统计局6日公布数据显示,澳大利亚第二季度GDP季比增长0.3%,年比增长1.9%。数值低于市场预期。经济学家之前作出的预测中值为第二季度GDP季比增长0.7%,年比增长2.6%。澳大利亚统计局将第一季度GDP季比增长率上修至0.9%,初值为增长0.7%。统计局还表示,第二季度国民总支出季比上升0.5%,年比上升3.0%。

  澳洲股市周三收低0.7%,该国第二季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逊于预期,令人质疑银行等带动国内经济成长企业的获利成长能力。指标S&P ASX 200指数<.AXJO>收低36.8点,报 5,113.8,从周二触及的三个半月收盘高位下滑。第二季澳洲经济以三年来最慢速度成长,因消费迟滞且企业库存下降。

  汇价日高0.7710,日低0.7648,尾盘在0.7660附近整理;日升跌率-0.610,日涨跌幅-0.005,收于0.7659点。

  技术指标显示,汇价的短期日均线系统与30日均线有再呈缠绕之势,汇价位于其间及30日均线(0.7638)之上附近,显示仍有望在较宽幅震荡中寻求短中线的运行方向,但短中线向多的概率依然较大,短线偏多。汇价若站稳于0.7640之上则短线偏多,若站稳于0.7680之上则短线向多,上挡压力位于0.7720。0.7600与0.7680(中位0.7640)为汇价短线向空与向多的分界线。

  周技术指标显示,汇价位于30周均线(0.7480)之上,显示虽仍有望在较宽幅震荡中寻求中线运行方向,但中线向多的概率依然较大,若站稳于0.7590之上则周线偏多,若站稳于0.7650之上则周线向多,上挡周线压力位于0.7730。0.7650与0.7520(中位0.7590)为汇价周线向多与向空的分界线。

  汇价现概略位于短中线、中线及中长线向多的概率依然较大,短线偏多;有望在较宽幅震荡中寻求短中线、中线、中长线的运行方向;周线若站稳于0.7650之上则周线向多、若站稳于0.7590之上则周线偏多、若下破0.7520则周线向空;短线若受压于0.7600之下则短线向空、若站稳于0.7640之上则短线偏多、若站稳于0.7680之上则短线向多,有望震荡整理寻求短线方向的位置。

  短线分时波动显示,汇价已经在8月10日日高0.7715结束反弹的概率存在;因此暂谨慎认定汇价自8月25日日低0.7544进入小B波反弹,现运行在强势小B波反弹末段,但已经在9月4日日高0.7720结束反弹的概率增大;若汇价在0.7680或0.7710附近受阻回落、下破0.7640、0.7600则进入C波下跌之中的概率增大。同时,市场依然对汇价突破0.7720向0.7750甚或更高水位测试压力的可能性保持警惕。

  今日,汇价有望震荡寻求短线方向。

  今日强压力0.7720,弱压力0.7680;强支撑0.7600,弱支撑0.7640。

欧元/日元

  9月6日,汇价下探支撑后盘升。

  汇价日高149.50,日低148.60,尾盘在149.40附近整理;日升跌率0.417,日涨跌幅0.62,收于149.40点。

  技术指标显示,汇价的短期日均线系统有呈缠绕态势,汇价位于其间偏下及30日均线(148.53)之上,显示短中线向多的概率依然较大,短线偏空。汇价若受压于149.60之下则短线偏空;下破149.10则短线向空,下挡支撑位于148.60;上挡压力位于150.10。150.10与149.10(中位149.60)为汇价短线向多与向空的分界线。

  周技术指标显示,汇价位于30周均线(144.63)之上,显示中线向多的概率依然较大,汇价若站稳于149.00之上则周线向多,若站稳于147.80之上则周线偏多,上挡周线压力位于149.80。149.00与146.50(中位147.80)为周线向多与向空的分界线。

  汇价现概略位于短中线、中线、中长线向多的概率增大,短线偏空;若站稳于149.00之上则周线向多、若站稳于147.80之上则周线偏多;短线若站稳于150.10之上则短线向多、若站稳于149.60之上则短线偏多、若下破149.10则短线向空,有望震荡整理的位置。

  波动分析显示,暂认定汇价自2003年11月14日当周周低124.15结束较大级别A波下跌进入大5波上升波动至今;汇价自6月23日日低130.58进入大5波(类似上升楔形)的5波上升之中,仍不简单排除向150.50-151.50或更高水位运行的可能,但市场对在150.50-151.50附近受阻回落进入调整或较大级别调整的可能性保持警惕,即不排除已经见波段高点的可能。

  时间比率分析显示,汇价自波段低点、1995年4月月低112.58至波段高点、1998年10月月高163.05共运行约43个月,而此次汇价自波段低点、2000年10月月低88.96至今已运行近71个月,恰为前次波动时间的1.618附近,因此,市场对汇价在长期的时间窗附近盘升受阻回落、进入较大级别下跌波动的可能性保持警惕。周线的时间与空间比率分析也显示,汇价现位于震升末段的概率较大,盘升若受阻回落跌破关键的周线支撑,则进入大级别调整的概率增大。

  短线波动分析显示,汇价自5月17日日低140.16至今已运行82个交易日;小波段震升至今约29个交易日,且分时图似运行在5波末段,且不排除已经在8月31日日高150.74见波段高点的可能;若汇价在前期高点附近受阻、下破147.80-148.50支撑、且下破146.00-146.50区域支撑则有大幅下落之虞。

  今日,汇价有望震荡整理。

  今日强压力150.10,弱压力149.70;强支撑148.60;弱支撑149.10。
 楼主| 发表于 2006-9-7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Xue2006 于 7/9/2006 01:00 PM 发表
支持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06-9-7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黄金交易所9月7日上午收盘情况
外汇新闻 发表于 2006-9-7 13:00:32  
回复(0) | 编辑 | 放大 | 恢复
   
上海黄金交易所9月7日上午收盘情况


单位:元/克

--------------------------------------------

品种     昨收盘 今开盘 最新价 最高价 最低价  

Au(T 5)  0      0      0      0      0  

Au(T D)  0      163.4  161.78 163.75 161.53  

Au50g    170    0      0      0      0  

Au99.95  160.55 165    161.76 165    161.65  

Au99.99  161.17 163.79 162    163.79 161.5  

Pt99.95  331.48 332.42 328.08 332.42 328.08  

--------------------------------------------

资料来源:上海黄金交易所
 楼主| 发表于 2006-9-7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短讯]日本7月领先经济指标为40.0同步指标为83.3符合预期
外汇新闻 发表于 2006-9-7 13:06:22
 楼主| 发表于 2006-9-7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元兑新台币7日午盘走高至新台币32.862元
外汇新闻 发表于 2006-9-7 13:08:30  
回复(0) | 编辑 | 放大 | 恢复
   
美元兑新台币7日午盘走高,现报新台币32.862元,6日收报32.812元;交易员预计该汇率7日下午将在新台币32.830-32.880元之间波动。


综合外电9月7日报道,美元兑新台币7日午盘追随美元兑亚洲货币汇率升势走高,现报新台币32.862元,6日收报32.812元。


交易员表示,亚洲股市走软也提振该汇率;该汇率将从美元兑亚洲货币汇率走势中获得线索;市场对近期该汇率表现并没有很确定的看法。预计美元兑新台币7日下午将在新台币32.830-32.880元之间波动。
 楼主| 发表于 2006-9-7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文章认为人民币应循序渐进升值不应突然过快升值
外汇新闻 发表于 2006-9-7 13:09:50  
回复(0) | 编辑 | 放大 | 恢复
   
分析文章指出,长期看人民币快速升值将会危及金融市场稳定,给中国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理性的选择应是循序渐进的升值,而不应突然过快升值。


据金融时报9月7日报道,分析文章指出,近期,人民币升值似乎有加速之势。自8月中旬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经历了从反复涨跌到持续飙升的过程。短短的20余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从之前8:1的心理关口,升至9月5日的1美元兑7.9425元人民币,涨幅之大、涨速之快屡屡刷新历史记录。  


尽管人民币连创新高的情形并非第一次出现,而且根据以往的经验,在大涨之后总会出现大幅回调,但市场本已存在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却并未因此减弱。事实上,在央行8月份第二次撬动利率杠杆给偏热的经济降温之后,国际外汇市场上日元对美元汇率已出现明显反弹,同时香港市场一年期NDF远期升值幅度也有所提高,这些都是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强的信号,而伴随着近期人民币汇率的“一路小跑”走高,市场对于央行将动用汇率杠杆、允许人民币加速升值的预期再度升温。  


不可否认,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已成为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尤其是中国资本项目与经常项目的顺差,特别是对美国贸易顺差的存在,使得人们把人民币升值与解决美国的贸易逆差联系起来,进而把人民币升值与解决全球经济失衡联系起来,从而导致国际社会就人民币汇率问题频频向中国施压。  


对此,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日前就曾撰文指出,当前投资过热不过是浅层次矛盾,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才是经济运行的“深层次矛盾”。在这篇名为《2006年上半年经济形势解析》的文章中,邱晓华表示,面对人民币升值压力,中国是在与全球的游资博弈,以一己之力与全球博弈,就要应对更多的国际压力,风险和矛盾也会很多,处置不当,就会带来国家利益的受损,危及国家经济安全。  


在此形势下,关于人民币加速升值的负面评价也此起彼伏。  


1999年诺奖得主罗伯特&#8226;蒙代尔发出警告。他指出,人民币过快升值无异于自杀。人民币过快升值是没有道理的,对中国来说这绝对是个坏消息,如果人民币升值太快,中国房地产市场会受到很大打击,还会引发通货紧缩,尤其对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来说是不小的打击,因为全球农产品价格会大幅下降,农村大量人口将面临失业。  


这一警告绝非危言耸听。短期来看,人民币升值固然会提升国内非贸易商品估值水平,有利于平抑贸易顺差;但就中长期而言,人民币快速升值将会危及金融市场稳定,从而给中国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中国商务部研究院8月底发布的一份报告同样发出警告:应该认识到人民币过快升值对中国经济的严重负面影响。该报告认为,每年3%的人民币升值幅度不会对经济带来危害。但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则将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中国的出口竞争力,影响国民经济增长和就业;加大地区之间以及熟练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之间的不平等;造成输入型通货紧缩;破坏汇率稳定预期,造成金融形势更加不稳。人民币升值还将使外商在中国进行直接投资的成本上升,导致外商直接投资减少;并且有可能断送某些领域的工业化,造成大量资金不合理外流,重蹈日元升值的覆辙。  


因此,当前理性的选择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人民币升值,而不应突然过快升值。为此,邱晓华指出,宏观调控要围绕打破人民币升值预期、应对美元贬值风险多做工作。在浅层次上,当前经济中,信贷投放过快是关键因素。宏观调控要围绕信贷的过度投放多做工作,切实把住信贷闸门;在深层次上,宏观调控必须要有全球视野,充分利用好利率、税率、汇率和价格四大杠杆,调节好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之间的利益分配。  


从操作层面上看,继续深化汇率改革,扩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幅,或许有助于打破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释放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在较小的浮动空间和较强的升值预期下,汇率走势可能会形成单边上升的局势;而在一个较大的浮动空间内,汇率存在双向走势,这将给投机资金带来一定压力和风险,使其投机进出的风险成本增大,从而可望抑制其强烈预期下的投机操作。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则认为,加大波幅,既是国际经验,也是中国目前经济形势需要的政策改变。他预测,接下来汇率波动范围会越来越大,也更多地由市场决定,而且人民币兑美元的千分之三区间可能会进一步扩大。虽然具体时点还很难讲,但认为年内会扩大。  


扩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幅,是否将成为打破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的手段,目前尚未可知。但9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已经就人民币汇率问题作出了“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人民币汇率不会再有出其不意的调整”的表示,从中也许能够读出,在政策环境具备的情况下,打破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只是时机和方法的选择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06-9-7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英国金属导报8月28日当周贵金属评论
外汇新闻 发表于 2006-9-7 13:10:06  
回复(0) | 编辑 | 放大 | 恢复
   
英国金属导报评论称,金价目前仍受限于三角形态内。但随着市场进入9月,新的因素的出现将刺激金价上涨。评论预计金价大幅下降或突破635美元将是很好的买入点。


英国金属导报发表8月28日当周贵金属评论,具体如下;


金价走势:金价8月28日当周反弹,突破初步支撑609美元,该位从而再次成为强支撑。市场情绪仍看涨,预计最终将升破635美元,进而引发空头回补和新的买盘。尽管近期金价仍在走强,但再度走跌的可能仍存在。一旦跌破600美元,暗示金价将再次回测573美元的趋势线。然而金价走跌将为市场提供良好的逢低买盘机会。


关注焦点:随着夏季临近结束,这段时间金价将走稳。事实上,随着9月份的到来,英国金属导报预计金价将突破三角形态,原因是在金市整体看涨的情况下机构和交易商买兴上升。


英国金属导报认为交易商将在未来数日和数周内开始更加密切关注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大环境,从而来调整各自头寸。油价、通胀、证券市场和美元走势都仍是影响金市的关键因素。


尽管全球经济从强劲的增长中受益,但经济结构问题迎面而来。如贸易失衡,高额的政府和家庭债务以及波动的汇率都将再次破坏金融市场的稳定。


前景:金价目前仍受限于三角形态内,看似在等待新的刺激因素出现。英国金属导报预计,一旦走出夏季的清淡的交易,市场将出现新的刺激因素。全球经济状况将成为关键。若经济状况出现恶化,必将激励更多或更大范围的资金进入黄金市场。


因预计金价将走稳,COMEX市场上来自基金的热钱显示,占主导地位的多头的信心正在减弱,而空头信心正在加强。8月28日当周,基金净多头头寸下降8,232手,也就是说,多头和空头的比例为3.4比1。问题是投资者在夏季后重返市场时的情绪是看跌还是看涨。若整体经济环境恶化,基金将乘机减少工业品投资。这也将推低金价。但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英国金属导报预计投资者将转为投资黄金以避险。若美元回测至06年5月或04年12月的低点,那么投资者将更有可能投资黄金避险。


从基金的另一方面来看,黄金ETFs持有的黄金不断增加。8月28日当周黄金ETFs又增加了1.54吨黄金。


总结:夏季的结束将令商品价格重新找到些许方向,金融市场和地缘政治的担忧将令投资多样化需求进一步上升,预计投资者将继续大量买入黄金。金价大幅下降或金价突破635美元将是很好的买入点。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5-8-21 03:05 , Processed in 0.03991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