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开启左侧

弹簧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6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y2cn.com

对救市政策演变前景的三个基本判断

基本面全面向坏,政策面全面向好——中国股市的运行正面临基本面与政策面空前剧烈的重大博弈。在国内与国际基本面全面恶化、全球资本市场剧烈动荡的形势下,单靠中国自身的救市政策想稳住股市实在是难上加难。最近一个时期,由于救市政策密集出台,再加上这一个时期上市公司的业绩处于真空期,各种因素叠加在一起促成了股市的一轮反弹,有人在反弹面前又开始忘乎所以,甚至断言新一轮牛市已经开始,第一目标会直冲3500点。这种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但却是不现实的。我虽然对股市的长期趋势一直看空,但我却很希望股市能够上涨,也很希望实践能证明我对股市的看法是错的,因为在没有做空机制的情况下,股市的下跌就意味着财富的损失,意味着成千上万的投资者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情景。多少个不眠之夜,我都在关注着国际市场的变化和走势,关注着政府为拯救股市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这种关注和研究的结果使我对股市的运行趋势越发不乐观,对救市政策演变前景的判断也在总体上趋于暗淡。
    我对救市政策演变前景的第一个判断是,大小非问题的解决已经没有可能。在今年一月以后,我在中国证券界最早提出了大小非是中国股市最主要威胁的观点,并且认为大小非会导致中国股市暴跌并进入漫漫熊市。当时,我的这种观点几乎没人赞同,但现在,实践已经证明我的判断完全正确。把中国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一古脑地推给美国的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是不正确的,中国股市预期的彻底紊乱和持续暴跌,其最主要的原因仍然是大小非问题。如果说,在今年的前九个月大小非是股市暴跌最主要推力的话,那么在进入第四季度以后,大小非就成为股市上涨的最主要阻力。大小非问题的根源是当年股改的重大失误,是对大小非利益的过度迁就和对流通股股东权益的过度漠视,是在股改刚刚推进不久就仓促地进行了新老划断并且形成了巨量的、市场难以承受的大小限,使得大小非与大小限叠加在一起给中国股市造成了难以想象的巨大冲击。在股改之初,我与管理层在股权分置改革的思路上就发生了重大分歧,以致在后来,我们的发言权被彻底剥夺,我们对股权分置改革的不同观点被彻底封杀,再加上人民币升值改变了整个市场的预期,错误的股改思路就堂而皇之地大行其道,最终酿成了中国股市的大患与大祸。因此,一直以来,我强烈地呼吁调整大小非政策,并不是像有些学者和有些官员所说的那样是不守承诺,而是要对错误的股改思路进行制度纠偏,是按照实事求是原则对股市进行重大的拨乱反正。不进行这种拨乱反正,股市就会失去长期希望,所有的救市政策就会治标不治本。但现在看来,这种纠偏已经没有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大小非问题就只能由市场自行消化和自行解决,这不但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需要市场付出惨重的代价。政府的资金救市抵御不了大小非的疯狂抛售,况且政府的救市资金和神秘资金也不可能是无限的。在最近一次的市场反弹中,大小非大举套现就是一个明证。在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产业资本资金严重匮乏的大背景下,套现就只能是大小非的唯一选择,况且大小非在目前点位套现仍然是获利丰厚。市场与投资者必须明白,在经济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大非已没有必要再坚持51%的控股比例,25%甚至20%的持股比例就足以控制一个上市公司,这在欧美许多国家的市场实践甚至公司立法中已经有太多的例证。因此,在未来一个时期中,大小非的套现压力仍然会相当巨大,最近一个时期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与大非大举套现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2009年将是大小非解禁压力最大的一年,在这一年的7月和10月,大小非解禁的最高峰将会出现,每个月大小非的解禁量都相当于2008年全年的总和。这些因素与宏观经济的恶化结合在一起,就使得明年的中国股市很难走好,市场就仍然会处于风雨飘摇的动荡之中。

    我对救市政策演变前景的第二个判断是,平准基金的推出希望渺茫。从理论上来说,平准基金是一种非常时期的非常救市手段,它在本质上并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而且从台湾、韩国推出平准基金的实践来看,救市的效果只是短暂的,长期效果并不明显。但由于中国股市中有巨量大小非,而且大小非在解禁和减持的时间上又过于集中,因此从今年一月开始,我就一直在呼吁尽快推出平准基金来稳定股市。但将近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在市场的持续暴跌中平准基金一直不见推出,相反,在市场的抵抗性下跌中我们却不断地看到了神秘资金的影子,这种在当年股改时就被采用的方式又一次在中国股市出现,就使我对平准基金的推出越来越不抱有希望。救市资金暗中入市,可进出自如,低了就买,高了就抛,可以从中赚取差价;而如果采取平准基金的方式,那就只能买而不能卖,一旦卖出就会引起市场暴跌,这在某种程度上又会成为一种新的大小非,也会使救市政策陷入尴尬境地。因此,在我看来,除非市场出现剧烈的非理性下跌,否则就不会公开推出平准基金。而如果没有平准基金,市场就没有对冲大小非的资金实力和能力,市场的预期也就很难明朗,市场也会失去长期希望。

    我对救市政策演变前景的第三个判断是,股指期货在现阶段已没有救市功能。在成熟的市场上,股指期货往往是领涨领跌;在不成熟的市场上,股指期货往往是助涨助跌。在基本面全面恶化的情况下,如果推出股指期货,那也不会起到多大的正面作用,而只能引起市场的大起大落。从市场的现实来看,现在推出股指期货已经是最佳时机,但由于前一时期推出融资融券引起股市暴跌,所以管理层对推出股指期货仍然犹豫彷徨,再加上南航权证在市场中出现的负面影响到现在还没有消失,就使得管理层对股指期货的推出仍然是投鼠忌器,迟迟不能有所作为。在这样的状况下,所谓的制度救市和发挥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就仍然是一句空话。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稳定股市都成为当前稳定中国经济的一个基本前提,但稳定股市不能仅仅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应该是扎扎实实的对症下药的具体措施。药不对症,不但不会治病,还会产生副作用。前一阶段10位教授提出的救市建议,其出发点是好的,但建议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却不具有现实主义的可能与功效,因此不可能被政府采用。如果明年中国经济继续下滑,如果四万亿的投资见不到明显成效,如果上市公司的业绩出现进一步下跌,那么中国股市的未来前景就仍然难以乐观,迭创新低的过程就很难改变。我最为担心的情况是,救市政策始乱终弃,成为近年来“房地产新政”的翻版:在房产价格比现在低70%的时候出手打压房价,在房价翻了两番以后出手拉抬房价。如果这种情况在股市中出现,那就不仅是股市的悲哀,而且整个中国的悲哀。如果我对救市政策演变前景的上述判断正确,那么中国股市有效的救市牌就已经不多,市场不但没有反转可能,而且再创新低的过程也很难避免。市场与投资者应当明白,保持股市稳定并不是要推动股市上涨,更不是要推动股市大涨,因此在维稳的过程中,高抛低吸应当是最好的选择。而一旦基本面出现重大变数,就应当果断离场,以避免财产与财富遭受不应有的巨大损失。
                                   韩志国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6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财政部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数据显示,10月末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较9月大幅增加659亿美元,刷新今年以来月度增幅的最大值,继续领先于日本,居于各国持有美国国债总量的首位。

  报告数据显示,截止到2008年10月,我国持有美国国债6529亿美元,较9月份的5870亿美元增加659亿美元,继9月超过日本后,继续保持美国国债的第一大持有者地位。

而居于第二位的日本,本月也增持123亿美元,总量达到5855亿美元。

  报告显示,10月美国国际资本净流动为2863亿美元,其中,外国私人所有者净持有资金为2745亿美元,外国官方净持有资金119亿美元。

  从各国持有美国国债的结构来看,已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增持短期债券,减持长期债券。10月份数字显示,经调整后,外国投资者净卖出美国长期债券133亿美元,而同时,外国投资者增持美国短期国债1474亿美元。

  报告显示,中国、日本、英国依然居于各国持有美国国债规模的前三位,截至10月末,持有美国国债总量分别为6529亿、5855亿、3602亿美元,占各国持有美国国债总量的52.5%。(李彬)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7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看美元下周还是被扁!  
但将止跌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7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89.08沽日单,昨89.23止赢了!   
现挂88.45又沽.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7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A股基本面各项数据基本向坏,政策条条向好——中国股市的运行正面临基本面与政策面空前剧烈的重大博弈。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7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12-17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日元太晃悠了
耐心等待止盈
发表于 2008-12-17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要占领10000楼的,可惜了。
楼主是买美日么?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7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30年后,中美再次站到历史路口
  2008-12-16 17:49:10
在中国,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被更多的人视为中美国关系改善的标志性事件和起点。而实际上,中美两国是在1978年12月16日(美国东部时间12月15日)同时在华盛顿和北京宣布两国建交公报,并于1979年1月1日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非常巧合的是,2天后的12月18日,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进程,并随后于1979年1月进行了历史性访美。

今年既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中美建交30周年。应当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为中国提供了改革开放的外部环境,如果没有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很难想象中国会向世界打开大门。邓小平首次访美表明,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以学习美国的科学技术与市场经济为重要开端和方向。

中美建交30年来所走过的路并不平坦。上世纪80年代末,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二战以后最深刻的变化,美国等西方世界也试图通过制裁来改变中国。但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继续坚持改革与开放的政策令美国的遏制政策失效。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克林顿政府决定对华实行“接触加遏制”战略,在其第二次执政后期,双方甚至商定要朝着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方向共同努力。

2001年,共和党总统布什上台,美国国务院和五角大楼充斥着鹰派人物和言论,采取一系列的单边主义行动和政策。布什称中国是“战略竞争者”,并将之视为美国的主要威胁。“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发现其主要威胁不是中国,而是恐怖主义分子,于是发动全球反恐战争,并陷入伊拉克泥潭和金融危机。

在此期间,经济迅速发展的中国成为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并成为一个积极的、建设性的、非对抗性的成员。2005年9月,时任美国副国务卿的佐利克提出了“利益攸关方”的概念,认为中美是国际体系中两个重要的利益攸关的参与者,主张美国应该以务实态度对待中国。在这一认识的影响下,中美两国在朝核问题上共同推进六方会谈,并建立了中美战略对话机制以及中美经济战略对话机制(SED),中美关系走上一个更具建设性并拥有经济对话、军事热线等机制保障的道路。

当前以美国为“震源”的全球经济危机,更拉近了中美之间相互依赖的特殊关系,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经济史学家尼尔·弗格森甚至创造出一个新的英语单词“Chimerica(中美国)”来描述这种关系,他认为中美是解决当前危机最重要的两个国家。在过去几年,中美已经形成了“中国生产,美国消费”的共同体经济。

虽然即将上台的奥巴马可能不再如克林顿和布什般,上台之初敌视中国,结束执政时才建立更紧密的中美关系。但是,美国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可能让奥巴马采取更为明显的贸易保护措施,这可能为中美关系带来新的变数,奥巴马政府必须认清与中国合作的重大意义。最新数据显示,10月末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较9月大幅增加659亿美元,这表明尽管美国9月爆发危机,中国仍然采取支持美国的态度,并冒着美国国债随时出现信用危机的代价。

美国经济的衰退令国际秩序进入一个与上世纪初类似的重构过程,欧洲以及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参与其中。在这个过程中,只有中美这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密切合作,才能确保重构不会失序,这即符合两国的利益,也关系全球命运。如果两国关系倒退或恶化,可能会导致世界经济陷入长期的萧条并激发包括民粹主义在内的危险风向。因此,在中美建交30周年之际,中美再次站在历史的路口,两个已经天然具有共同维护世界稳定责任的大国,需要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共同面对未来的诸多挑战。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7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改挂87.88沽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5-8-6 09:51 , Processed in 0.03722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