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开启左侧

弹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3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y2cn.com
原帖由 zhangsky 于 2007-1-13 12:02 发表
不建议买入金融票据。越是复杂的越是不要参加。这些都是银行用来骗大家钱的。每日计息的美元活期有很多。ING的就在5%左右。





是否选择买金融票据要分析大的趋势和环境,相对2007年,银行能够出较高的美圆利息,其实也说明看空美圆,美圆会继续贬值下去,说到底,你存美圆
的目的还是为了资产保值甚至升值,除非这些美圆你去美国用掉,那的确暂时还没有贬值的风险,否则它的价值,至少一段时期内是慢慢贬下去的.我觉得既然能选择实盘买入日圆,也是说明是有承受风险的能力的。我个人认为存定期实在不是很聪明的办法,所谓的“无风险”的不是这样理解的,当贬值的速率超过你定期溢价的时候,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今年还是坚持逢低价分批次购入黄金的做法。

[ 本帖最后由 yebin 于 2007-1-13 12:20 编辑 ]
发表于 2007-1-13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mai.俺12.10说至少反弹500点。不是吹水吧
 楼主| 发表于 2007-1-13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我如一年持倉有38万mm收息,约1天有155元人民币=年收益56000人民币,
汇市,1天赢200人民币((一天25mm),=72000元,
两者合计,一个月有1万人民币开支,已绝对够我夫妇生活之用,      (一天45mm)
所以, 2007年,暂计划沽朗, (见日元在115.00~110.0改为沽日)。
计划好了,如无大变幻,基本不改!
那一万美元,我2月基本一试日元,希望日元2月份别下120.00, (而在125.00)
发表于 2007-1-13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建议买入金融票据,是因为这等于是我们在和银行对赌,而且我们几乎没有主动权,风险大于收益,所以不建议参加。之所以楼主去年年底到现在获得相对高收益,是因为楼主承担了相对的高风险,只是楼主没有意识到而已。

如果认为美元兑人民币在贬值,可以买入其他的强势货币,像bb,oo,aud都比人民币的利率高,而且去年人民币对于这些货币其实都在贬值。


原帖由 yebin 于 2007-1-13 12:19 发表



是否选择买金融票据要分析大的趋势和环境,相对2007年,银行能够出较高的美圆利息,其实也说明看空美圆,美圆会继续贬值下去,说到底,你存美圆
的目的还是为了资产保值甚至升值,除非这些美圆你去美国用掉,那的 ...
发表于 2007-1-13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hangsky 于 2007-1-13 12:42 发表
不建议买入金融票据,是因为这等于是我们在和银行对赌,而且我们几乎没有主动权,风险大于收益,所以不建议参加。之所以楼主去年年底到现在获得相对高收益,是因为楼主承担了相对的高风险,只是楼主没有意识到而 ...




对于衍生工具的选择的确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用“赌”字说的有点过头了。在外汇买卖市场里,一样面临着损失的风险。MAI叔套息交易的思路是值得我思考的,套息交易也需要有比较大的资金坐为支撑,否则“套”出的息估计不够日常开销的:)  如果我真有37万美圆,我会选择找代老三的私募基金公司来帮我托管了,哈哈,不过门槛比较高。也用不着经常看盘了,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07-1-13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ebin 于 2007-1-13 12:53 发表




对于衍生工具的选择的确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用“赌”字说的有点过头了。在外汇买卖市场里,一样面临着损失的风险。MAI叔套息交易的思路是值得我思考的,套息交易也需要有比较大的资金坐为支撑,否则“ ...





您误解了,我讲我计划持倉最大在15倉 (约76万美元,),我用平均持一半计出是38万美元,而非用38万美元去沽朗,
我只有2万美元去玩孖展, (但随时要8~10万美元补倉之准备,),
我户口的定期一直收息, 3.5%及4.5%,2.5%都有),
我将2万定期择为押金,而余下的定期作保险金,(均有息收),
而今年我可能扩大保证金使用额到200万美元,
我是下岗人仕,年令也令我无人请我工作,我不能加重儿女负担,也不想不劳而获,但人要生存,必要有收入,所心我安排好才玩!
在中国的存款中 (原玩实盘的钱,)基本存定期,收5.15%息,有一万留下作试验用是没息收的,
在h.k 的,存款收3%左右,但可以押为玩孖展及保险,这样定期有息,沽朗或日有息,又有钱小赢,
人要知足才无过份之压力,没过份之压力才易赢小钱作帮补,入汇市就要有这种心态!
其实,我一个月入1万民币的计划完成得很轻松了! 所以玩孖展我的心态很好!
 楼主| 发表于 2007-1-13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二万美元玩了九个月孖展,目前帐上是34000多美元, (浮亏在1000美元之内)。(还有三个月才一年)
我计划今年(1/05/2007~1/05/2008)将用4万押200万可用额,  
(我计划今年1/05/2007~1/05/2008也只赢2万)
发表于 2007-1-13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一般的衍生工具的风险还是可以测算的,所以在1990年以来各大银行特别是投行喜欢用非常复杂的金融票据来忽悠大众,“泥鸽靶“这本书就有详细的论述。

做任何事情都有风险。持有现金有被盗,毁损以及通货膨胀的风险。银行存款肯定是利率低于社会的平均通胀率,也就是贬值的风险。买股票怕股市大跌。做外汇怕方向做错。

但有些风险是可以控制的,有些是不可控制的。我们投资看得是风险和收益比是否合理,而不应该按照最佳条件来评价。

金融票据的制定者往往利用他们的天然优势,给出一些不是非常合理的条件。这些条件是由他们制定的,不是由市场形成的。现在很多金融票据都在时间上打主意,譬如说6个月或者一年以后的价格。我很怀疑这些银行是否在市场上做了相反的期权操作,然后把融来的资金作对冲。



原帖由 yebin 于 2007-1-13 12:53 发表




对于衍生工具的选择的确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用“赌”字说的有点过头了。在外汇买卖市场里,一样面临着损失的风险。MAI叔套息交易的思路是值得我思考的,套息交易也需要有比较大的资金坐为支撑,否则“ ...
 楼主| 发表于 2007-1-13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敢于认屎认屁的大师



为钱活着的人被人看不起,用给钱吓唬人的人更被人看不起。

     年关又到了,最难受的是总结,别人都说完成了多少多少任务,创造了多少多少利润,而我则被领导暗示:不能在游手好闲了。

今天中午述职,在开始之前,领导专门讲了一段话:现在是按季度考核,我认为你们没完成任务,你就是没完成任务,到时候扣钱可别说我没打招呼。联想起前天她找我谈话:2007年要给你加任务了,否则人家有闲话。

于是我只好做了如下的述职,为了让大家理解我,不要以为我就是在给自己写东西。

说到述职,我很难开口,因为我无法自己评价我2006年的工作。你说好吧,有人说没见你干什么,天天就是写;你说不好吧,全世界也没有一个人象我这样出活(2006年写了500篇文章)。幸好,在2006年的最后一天,农业银行总行一把手杨明生行长当着我们营业部许多同志的面高度评价了我2006年的工作。由行长来评价我的工作,应该说有说服力。当时,他握住了我的手说:老何呀老何,你可真成了老何,老多了。徐总(营业部一把手)在一旁插话说,老何2006年针对农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写了许多文章。杨明生行长当即就给予了肯定,他说:老何今年的确写了几篇好文章。邵总(营业部原一把手,现在的总行计划财务部总经理)此时又插话说:老何为写文章也引起过不少非议。此时,杨明生行长说了一句让我一辈子都难以忘却的话,他说:时间已经证明,一切对老何同志的非议都属不实之词!

杨明生行长的话既是对我文章的肯定,也的对我2006年工作的肯定,更的对我24年来为农业银行辛勤工作的肯定。

在这里,我不能不做一下说明,这个老何是干什么工作的,为什么会写这么多的文章。我原来是资金交易员(曾经连续三年被评为总行级优秀管理者),因为年纪大了,不能适应太紧张的工作,所以在2005年时,营业部专门下文件,明确我为理论研究小组副组长,邵总任组长,其实是把我养起来了。这就是农银营[2005]14号文件,其中明确指出,为了加强营业部精神文明建设,决定成立理论研究小组,每年有经费,有任务。如果没有这个文件,也就没有了现在所谓行走江湖大名鼎鼎的何老师,更没有了那么多好文章。而杨明生行长所说的好文章主要是指我在农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写的几篇文章。这几篇文章在市场上曾经引起过极大轰动。

写这几篇文章的起因是:当中国工商银行等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相继完成股份制改革并上市成功后,农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立刻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农行改革何去何从,备受关注。此时突然有大量反对农业银行进行类似其他银行那样的股份制改革的文章出现,最典型的就是所谓分拆论及斩首论。这些文章的出现,来头不小,市场盛传以这些文章的主要观点为基调的农业银行分拆改革方案已经上报了国务院,该传言一度使农业银行上下50万人的人心惶惶。在这个关键时刻,我写出了第一篇有关农业银行改革的论文《是政府金融还是商业金融》。本文从农业银行商业化改革的历史必然入手,正面指出所谓分拆论、斩首论不切实际,可能在中国金融界引起巨大恶果甚至金融危机。其中关键的一段话是:主张分拆论和斩首论并非是什么理论创新,而是照搬日本失败的改革模式--言外之意是:主张分拆论和斩首论的人实际是日本人的狗腿子,是企图颠覆中国金融大厦的卖国贼。这篇文章分量之重,上纲之高,当然引起极大的市场反响。不仅是在农业银行内部,还包括农业银行外部,甚至在海外都引起了余波。当时,总行和基层行的同志争相下载传阅,鼓励的评论象雪片样飞来。当然也有非议,一些电话打到报社,打到总行,打给我,说我是恶毒攻击,甚至有要求调查我的呼声。但我没有退却, 随后,我又针对反对派火力最猛的观点:农业银行应该姓农,国家不应该再负担农业银行的改革成本等观点写了《农业银行应该理直气壮地姓商》《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不应该以境外上市为唯一目标》等文章。系统论述了农业银行改革后的市场定位和国家应该一视同仁地支持农业银行改革等观点,明确指出。国家应该在目前财力最富裕的条件下,一鼓作气地解决农业银行的历史包袱(财务)问题,帮助农业银行完成股份制改革,我在文中专门提到,农业银行不一定延续其他银行改革模式——一定要境外上市。先进行产权股份制改革再进行(上市的)财产股份制改革也是一个可行方案,只有农业银行改革成功才意味着中国金融整体改革的成功。这些文章相继发表后,立刻成为新浪、搜狐、亚虎等网络媒体的头条,点击率几十万。而我的“先进行产权股份制改革再进行财产股份制改革”的意见随后就出现在银监会领导的讲话中——说明我的观点已经被高层采纳。更可喜的是,我的文章发表后,分拆论很快就偃旗息鼓,没有了市场。最后的结果是:主张分拆论、斩首论的头面人物主动在媒体上发表意见,承认分拆论不符合实际,承认农业银行的改革方案是好的,这等于是缴械投降。

随后不久就传来佳音,温家宝总理批示同意了农业银行上报的改革方案。分拆论、斩首论彻底消亡。

必须强调,温家宝总理为什么会批示同意农业银行上报的改革方案,如果他关注了民意,关注了不同的声音,应该是看过我的文章的。从2005年我开始发表理论文章以来,我的一系列文章都是直接送国务院研究室的——有内参为证,不排除总理在决策农业银行改革方案时注意到了我的文章,因为写反对分拆论、斩首论文章的,无论是民间还是经济学界,中国人中只有我一个;而且总理对我的名字并不陌生:大家知道,2005年5月21日,总理曾经在我的《藏汇于民》一文上专门做了批示,随后又在我的《何志成给出人民币改革的时间表》一文上画了圈——表示已阅。起码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对我的文章很重视,主任一级是有文必看的。所以上面的判断有一定的合理性。

以上述职,不是为了邀功,更不是为了年终奖。说句实话,当营业部领导换人后,我就知道自己离下岗的日子不远了。他们说要给我加工作,是不愿意看到我为社会再写好文章,起码是怕我惹事。但是,上面这些话,我不说,谁会说呢?我可以告诉大家,登载我文章的报纸都因为我的文章而获得大奖,因为他们报纸登载的文章,挖掘的人才能够引起总理的注意,而且还亲笔批示了呢。但是,我这个写文章的人,不要说农业银行,连营业部的同志都不知道,更别说获奖。我到不是在乎几个钱,我是在乎这个荣誉,这个历史。大家知道,农业银行成立几十年来,没有一篇文章,甚至文件(包括领导的报告)被总理批示过,农业银行50万人,没有一个人的文章能够在社会上引起这样大的凡响,没有一个人的观点或者理论能以个人的名字成为经典理论名词,更不要说能够成为国策。只有我的《藏汇于民》一文才得到这样的荣誉——不仅总理批示了,而且全国有影响的报纸还专门发表了编者按,白纸黑字地记录在案:藏汇于民的提法(已经被经济学界提升为国策)是何志成首创;更不要说只有我在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最低沉的时期发表了系列文章,打击了反对农业银行整体上市的所谓理论家,令农业银行50万员工扬眉吐气。

我不要钱,但要尊敬。这过份吗!有人说我骄傲,其实我一点不骄傲。我可以告诉大家一个非常丢人的秘密。我在营业部用的是最差的电脑(用了起码十年),一天能中300多病毒,而我想领一个U盘都不行,因为级别不够。我就是在不时抽风的电脑上完成几百篇文章的,就是在文件随时会丢失的阴影下积累资料的。我骄傲吗?我情愿将自己的工资奖金降一个档次,每年少1万元,就是为了减少干扰,能够踏踏实实写些能够留给后人的东西。我从来不敢说自己取得了什么成绩,因为怕失去继续写的机会。而我就是这样忍,现在却忍不下去了。我不爱钱,但我也需要钱,现在人家就拿这个压我来了——想不想拿年终奖?老实就给。我能老实嘛。老实,就不是何志成了。

今天我在大会上说:何志成现在是个品牌。这个品牌属于农业银行,属于农业银行营业部,当然也属于我。现在,有人说何志成天天不干事,就是会写文章,应该让他下岗。好吧,我就下岗。农业银行不要,一定有人要,我的品牌一定能在其他地方创造更大的价值。

说完这段话,我就被压制了——领导宣布散会。本来想写今天的一日一思,可被领导安排去干力气活(说是让我散散心)——到酒厂(茅台酒驻北京办事处)拉酒。这一拉酒我更气了。50多岁的人在户外排队冻了3个小时,然后拉回20多箱茅台酒——250瓶。在车上我忍不住大骂:领导一个月喝的酒——20多万——够养活好几个老何了。

真是:偌大一个农行,能养一群贪官,却“养”不起一个(为农业银行工作了25年)老人,我为农业银行悲哀,为中国悲哀!

还好,这一气,有了题材,干脆把述职报告改一改,就算今天交差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1-13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平洋西北海域发生8.3级地震 日本发海啸警告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5-8-3 04:59 , Processed in 0.04699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