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开启左侧

弹簧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5-25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y2cn.com
鬼子天天在搞乱汇市, 可恶
 楼主| 发表于 2007-5-25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准备关机,  
发表于 2007-5-25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7-5-25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市场在交叉盘中试方向, 并清洗盘!  
 楼主| 发表于 2007-5-25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谭雅玲:利率预期上行中的价格方向困惑 【2007.05.25 14:43】
  本周外汇市场主要价格指标处于观望与盘整状态,美元兑欧元汇率继续呈现1.34美元的相对稳定,短期经济数据的影响微弱,欧元再度上涨面临经济与技术面的阻力;美元兑日元汇率则基本稳定在121日元水平,日本经济与利率未来趋势有压制日元明显趋势,日元价格有进一步向下的迹象;美元兑英镑汇率则出现1.97-1.98美元相对波折的下跌态势,其中英镑加息预期是主要拉动英镑力量;美元兑瑞郎汇率则有上升区间,瑞郎利率差别以及经济层面是主要抑制瑞郎因素,价格水平在1.23-1.22瑞郎;美元兑加元汇率继续维持加元上升趋势,加元基本维持1.08加元的30年高位价格;其他货币微幅波动,表现方向难以清晰。

  当前外汇市场汇率价格波动依然集中在对利率前景的判断和预期当中,进而形成英镑加息预期的支持性扩大,英镑汇率出现较其他货币不同的上升态势;而欧元或日元则依然以经济和政策等复杂态势应对价格盘整;美元汇率则呈现5月以来相对稳定与反弹态势,汇率方向面临复杂且难以判断的前景。

  1、 利率预期上升中的水平差别有变。一周来主要货币预期因素引起的价格迷失十分突

  出。首先是英国央行未来加息预期得到强化,英镑基准利率的最低预期水平已经达到5.75%,甚至有预期认为最终将达到6.0%的更高水平,进而给予英镑汇率带来拉动空间和上升条件。市场调查最新数据显示,2007年英国利率将达至6.0%的概率接近1/3,今年夏季加息至5.75%的可能性更大。本周英国央行公布了5月会议的记录显示,2007年英国利率触及5.75%的可能性高达75%,这一几率高于上周进行的一类似调查中分析师给出的65%的预估;尤其是部分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在5月会议上考虑一次性加息50个基点,促使许多市场预期纷纷调整其预期的高点水准,预估中值显示,2007年英国利率达至6.0%的可能性为30%,而市场认为这一可能性约为60%,并且市场已经逐渐消化了8月加息至5.75%的预期。在2007年1月英国央行意外加息之后,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就备受外界对其沟通政策的批评,并指出若经济形势发展一如预期,可能会进一步加息,而自2006年年8月以来,英国央行已经先后4次加息,共加息100个基点。预计年底前英国通货膨胀率将自目前的2.8%回落向央行设定的2.0%的目标,但这或许不会阻止英国央行在夏季进一步加息,英国全球化意识和竞争的强化是导致英国对外与对内政策发生调整的根本所在。其次欧洲央行的加息预期在欧元价格与政策争论中也有扩大,最高的利率水平预期达到4.75%,最低为4%。由于欧元借于英镑和美元价格博弈与合作的敏感之中,而欧元区内部许多价格与指标浑浊突出,进而给予货币政策的清晰度或真实性带来困惑。尤其是在德国经济IFO景气指标下跌中,欧元价格受到约束,欧元利率与汇率协同面临艰难以及外部干扰突出。最后全球关注的美元利率水平则继续在戏剧性变化之中,而降息预期的推后和消除给予美元带来调整空间,也有利于美元强势政策指引分阶段贬值策略的有效和灵活运用。

  2、经济依托同步中的深层差别未变。主要货币价格变化除敏感的货币政策焦点关注之外,经济基本面以及经济差别性依然是维持价格区间的主要支撑。比较突出的表现以及对汇率的支持在于美国经济优势、活力与韧性。一周里,美国就业呈现出意外强劲的迹象,加之其他正面因素,可能意味着美国经济实际表现或许将优于GDP报告所反映出的情况。在美国第一季度GDP数据显示经济温和增长的同时,其它数据却表明制造业加速增长,就业稳定增长,企业获利强劲,薪资稳步上升;甚至美联储官员也感到困惑,表示数据之间的不统一,加大了美联储制定利率的难度。而当前美国政府在评估服务业增速方面存在困难,这令美联储的任务更为复杂。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总裁费希尔指出,在评估经济时,有许多指标可以用来衡量制造业,但缺乏衡量服务业产能利用率和其他动量的可靠指标。虽然美国房屋市场仍然疲弱,但制造业似乎正在恢复生机,意味着整体经济增长在改善。周三公布的美国工厂产出继3月上升0.6%后,4月增长了0.5%,减少了该行业的闲置产能;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先前公布的4月制造业指数触及去年5月以来高点;美国4月份耐用品订单的表现虽然低于市场预期,但总体而言这一数据保持良好态势,美国4月份耐用品订单较上月增长0.6%,经修正,3月份增长5.0%;美国经济数据现象使市场预计美联储将在6月27-28日的利率会议上维持利率不变,年底前美联储才有可能降息
发表于 2007-5-25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这位大师的观点,日元还要跌啊!
失败是成功之母!退一步海阔天空!
 楼主| 发表于 2007-5-25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美对话金融业开放成果之我见 【2007.05.25 08:50]   作者:梅新育
   “出动半个布什内阁”的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华盛顿结束了。经过共同努力,取得了不少成果,一些近期性的具体成果尤其引人瞩目。美国财政部已经就此从扩大市场准入、开放金融部门、增进能源安全、保护环境、强化法制等5个方面总结了此次对话的成果。其中,金融服务部门开放对中美两国都具有格外的重要性。

  对于中国而言,作为一个金融服务业相对弱小的国家,中国需要保护对国家经济安全至关重要的金融市场,防范危机。尽管金融深化、金融开放有其理论上的巨大利益,但从1994年的墨西哥,1997年的东亚各经济体,1998年的俄罗斯,到2001年底的阿根廷,我们一次又一次目睹资本项目和金融服务市场开放失控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今年以来,火爆的资产市场、居高不下的本币升值压力已经使得联合国等不止一个国际机构向东亚发出了潜在危机警报,我们无论如何也不可等闲视之。与此同时,正努力开拓海外市场的中国金融业也需要在美国市场得到公正的待遇。对于美国而言,其金融服务业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而中国国民收入正在迎来高速增长的临界点,金融服务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美国金融服务业正迫切希望进入这个最有潜力的市场。另一方面,因为自己的投资银行家背景,中国通保尔森就任财政部长之后,一直大力向中国兜售其扩大中国金融服务市场准入建议。

  在中国对外经贸实践中,我们已经无数次见到这种情况:贸易伙伴内部各方在原则上一致赞同发展对华经贸,一旦涉及具体议题,意见便纷繁歧异。要突破这种局面,双方就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尽可能寻找双方国内都赞成的措施;对于需要某一方国内作出较大调整努力,或是对某一方潜藏较大冲击的措施,则寻找潜在冲击风险最低的合适时机。从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情况来看,中国扩大金融服务市场准入基本上是把握住了潜在冲击风险低的时机。

  如此次对话中方决定将QFII投资额度从100亿美元提高到300亿美元,此举可能会引起一些疑虑,特别是在国内。其实,扩大金融服务市场开放度是长期方向,提高QFII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且,综合各方面情况来看,目前宣布提高QFII投资额度对我国的潜在冲击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巨大。这首先是因为变相流入我国股市的国际游资规模已经不小,提高QFII额度在一定程度上不过是追认现状之举,也有助于推动灰色资本流动显示在阳光之下。不仅如此,由于A股大幅飙升,“A股市场泡沫论”声浪日高,不少境外投资者已开始撤离境内股市,以至于目前市场最大QFII基金———iShare新华富时A50中国基金和封闭式基金摩根士丹利中国A股基金都遭遇了集中的赎回风潮,其市场交易价与其净值相比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折价。

 
 楼主| 发表于 2007-5-25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2·27股市波动”之后,3月份中国贸易顺差帐面统计数据大幅度缩减,也未必不是跨境投资者出走A股市场、回流海外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提高QFII投资额度并不会立竿见影地导致巨额套利资本内流,冲击我国市场,更不用说额度提高的具体时间、步骤尚未宣布,其间仍然可以设置“防波堤”。此次对话之前,笔者就认为提高QFII投资额度是一项可供选择的成果,只是没有想到会一次提高这么大幅度而已。

  根据美国方面的宣布,此次对话中,中方还承诺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金融业进一步开放:同意在今年下半年取消对于外资券商进入中国市场的禁令,并恢复发放对包括合资券商在内的证券公司经营牌照;同意在今年晚些时候举行的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之前,允许外资券商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业务种类,包括经纪业务、自营业务以及基金管理;中国保监会将在8月1日前就外资财险公司分支机构转为子公司一事作出决定,并将在未来的审批程序中执行60天的审批期限,以提高审批效率;中方同意在第三次对话前进一步简化金融机构经营企业养老金业务的审批程序;同意立即对外资银行放开自有品牌人民币信用卡和借记卡业务……不错,这些都是有必要的,但是,在金融服务市场准入问题上,我们应当向国内公众说明,也让美方政府和企业明白两点:

  其一,中国扩大金融服务市场准入的步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资在中国金融服务市场的表现,取决于他们能否以实际行动证明他们愿意而且能够以与中国利益协调的方式增进自己的利益。一些外资参股中国金融机构之后,过于剧烈的裁员等行动给中国政府和社会增添了额外的负担,也给他们提高参股中国金融机构比例的努力制造了强大阻力。

  其二,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是两国平等协商的平台,并不是美国单方面向中国提出要求的场所,平等是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基本特征,互利、平等协商的共识需要落实到具体的议题中。而中国金融机构在美国的机构设置、业务开展都面临重重壁垒,10多年来,从中国银行、建设银行这样的国有商业银行到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中资银行申请在美国设立营业机构多次被美方拒绝,拒绝理由从母国综合并表监管、资本充足率及不良资产率直到信息披露、反洗钱措施等等,不一而足,中国金融界对此怨声载道。中方有权利也有责任向美方提出并讨论这个问题。

  (作者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楼主| 发表于 2007-5-25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机, 晚飯去,  
发表于 2007-5-25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5-8-22 07:01 , Processed in 0.05375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