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沉寂两月有余的公司债一级发行市场出现“破冰”。本周,有包括中国石化(8.03,-0.39,-4.63%,吧)、中石油(11.25,-0.29,-2.51%,吧)、大秦铁路(8.91,-0.43,-4.60%,吧)等多家上市公司公告称发行公司债券事宜已经获得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通过。
尽管早在三个月之前,多家央企发行公司债的计划就已经“显山露水”,有总计超过1000亿元的债券在排队等待发行,但10月下旬开始,有数只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因发行人的原因推迟发行,这使得公司债的发行也陷入沉寂。资料显示,最新一次发行还是9月5日万科的两只共计59亿元公司债。
实际上,进入11月以来上市公司的增发融资活动也开始活跃起来。11月14日云南白药(29.40,-0.05,-0.17%,吧)定向增发获批;11月17日凌钢股份(4.60,-0.34,-6.88%,吧)定向增发获准;而11月20日,开滦股份(12.41,0.00,0.00%,吧)和东方电气(22.97,0.00,0.00%,吧)双双进行公告增发招股意向书。
而A股融资已经断流2个月,从过会的情况看,证监会的网站显示,从9月16日发审委通过了湖南博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申请后,就再也没有公司过会。从上市公司的情况看,从9月25日华昌化工(12.71,-0.98,-7.16%,吧)上市之后,就已经没有公司上市,这也使得已经过会但是尚未发行的上市公司多达36家,其中就包括中国建筑以及光大证券等大盘股。
此次增发、债券的集中开闸是否意味着融资开闸?“此时开闸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管理层试探市场对更进一步的融资——新股IPO的反应,另一方面一些企业也确实资金缺口大,需要融资。”中信建投分析师刘杨表示。
“在这波反弹过程中,市场对小额融资反应不大,尤其是债券与股票的投资主体不同,并不会给市场带来太大压力。”信达证券分析师张孜表示,“但是,市场目前恐怕无法承受IPO的开闸。”
他认为,即使是小盘股IPO开闸也会对市场短期造成影响,如果是主板的大盘股则影响会很大。“更别说中国建筑、光大证券这些大盘股开闸,如果真的放行,则市场可能直接跳空就跌下去了。到时候市场能否守住前期低点还是一个问题。” 记者 刘扬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