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开启左侧

弹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y2cn.com
欧元震荡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兩战线手段甚毒, 但险情甚大!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ickmick 于 2008-12-1 17:49 发表
那如果做超超短线, i.e. from 2:29pm to 2:32pm, 澳元有空的机会吗?就算大家都知道明天要降息,但那2,3分钟的变化也将会比较大?



最好别动!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周镑有机会见1.4550附近,  而澳元会小下破0.62,
发表于 2008-12-2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我出手空奥了, 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刘纪鹏等10位教授联名上书提振股市之后,刘纪鹏昨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如果这次的报告得以肯定,那么我们还会推出针对大小非问题的具体方案,称为"零成本"方案,如果上市公司都采纳,那么12月撬动中国股市是完全可能的。

  11月初开始紧急磋商

  “那是在11月2、3号,在西安参加经济界论坛的时候,当时很多经济学家、教授在场,大家碰面后觉得应该提出对市场的态度和建议”,作为主牵头人,刘纪鹏讲述了10位专家联名上书的原因。

  刘纪鹏表示,报告几易其稿,最少删改了七八次,每个专家都从自己擅长的领域,对报告提出了意见。比如在中国经济复苏的具体路线图中,就有不少赵晓的意见;在促进消费领域,很多采用了袁钢明的观点;平准基金方面,则主要采纳了金岩石的观点。

  曹凤岐说,他赞同报告的很多观点,也提出自己一些看法,最终报告上他就“签上了名”。

  对报告提建议的多位专家表示,之所以提出这个报告,一个重要原因是管理层11月份庞大的内需刺激计划中没有见到针对资本市场的措施,而股市非常需要相关政策的扶持,并且解决好股市问题,甚至能够先经济一步撬动市场。

  据悉,由于时间紧急,十专家多是电话和邮件交流,其中戚聿东还出国在外一段时间,交流起来并不容易,但最后专家们形成了统一意见。记者了解到,这份报告最早在11月20日左右定稿,并在一周前通过有关渠道递交给了相关部门。

  两条腿走路 信心比黄金贵

  在刘纪鹏、赵晓、吕随启三位教授讨论之后,其他教授提出补充和建议,由此形成的共识:在当前情况下,要使“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条腿并走”,发挥两者相辅相成的紧密联系,通过推动股市进而拉动内需的扩大。

  “如果虚拟经济走势不好,反而会拖累实体经济”,吕随启认为。如果股市不乐观,上市公司融资功能瘫痪,还能指望他们的业绩有好转吗?这就意味着不能把刺激经济的着力点都放在内需上,刺激内需主要靠财政政策,“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但股票市场一个字也没有提”。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是两条腿走路,现在只专注一条腿,“那就是瘸腿”。

  因此,吕随启认为:虚拟与实体经济并重、股市与债市并重、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并重;作为一个制度性的举措,设立平准基金稳定市场;救股市应该挽救投资者的信心;大小非问题应该解决,如何解决还有待商榷;解决大小非可能是治标不治本,股市有先天性的制度缺陷,最终还要完善股市的制度性创新。

  “信心可比黄金”,赵晓认为,“可能美国经济10年都起不来”,金融危机的实际影响比预期还要悲观,在监管层大力度的举措下,股市仍然徘徊不前的重要原因是“恐惧心理,对大小非的恐惧”。

  赵晓认为,无论消费和投资都与股市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在建议中对宏观经济的背景做了阐释,并且描述了经济复苏的波浪理论。

  “零成本”解决大小非

  刘纪鹏告诉记者,为提出报告,他曾专门走访了国资委等部门,获得他们的支持。为测试解决大小非方案是否科学,他调研了21家上市公司,最终结果令人满意。几乎所有公司都赞同报告所提的“大非自锁、小非分割、披露"大的小非"、放飞"小的小非"”方案。

  “如果是一两家样本调查可能没有说服力,但我们调查了21家,这足以证明方案是适用的”。刘纪鹏充满信心地表示,只要先一步的报告获得了同意,针对大小非的细则报告很快会出炉,“管理层如果放心的话,我们10个人有信心把这个问题解决好”。

  金岩石也告诉记者,这次报告的重点有三,首先是国家拉动内需主要来自城镇消费,而其三分之一与股市和楼市相关,房价和股价有互动作用,内需问题的主流在房市和股市,那么股市就是当下的重点。

  其次,股市缺的是信心,而信心主要是看大小非。完成股改后,也需要提出配套措施。“问题并不是大小非减持,而是大小非"集中"减持,我们提出的限时、限价,让平准基金接盘质量高的大小非,最终推动股市向上”。

  最后,虽然农村将在拉动内需中处于重要地位,但是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城市。把拉动股市作为拉动内需的主导,而落实十项措施就应让股市启动成为既能带动消费和投资,又能动员民间投资调整产业和经济结构的重要力量。

  根据10位专家勾勒的中国经济复苏路线图,今年四季度是极为关键的时间点,而12月份将是“最后一搏”的关键。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人之马光远专栏

  一份由刘纪鹏、赵晓、吴晓求等十大著名专家联名发表的关于把提振股市作为扩大内需切入点的文章引起了各界的关注。文章指出,股市暴跌对居民收入及消费的影响很大,股市稳定回升可起到增强信心、扩大消费进而带动内需的重要作用。因此,他们建议政府将提振股市作为本次扩大内需的切入点。

  纵观十大专家的建议,核心观点无非两点:一是将中国股市暴跌的根源归结于“大小非”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提出通过“大非自锁,小非分割”的方式限制“大小非”的流通;二是设立平准基金,为股市注资,推高股市的指数,挽救中产阶级。

  这些建议,无论是对股改的诟病,还是提振股市的具体措施,都没有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但考虑到十大专家的分量及其影响力,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十大专家的建议做一解读,以正视听。

  十大专家认为,中国股市暴跌的根源不是外因而是内因:即“大小非”的存在和减持,这显然与事实不符。中国股市暴跌的真正根源并非“大小非”的减持,而是因为前期的非理性暴涨和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基本面逆转的必然结果。我们不能罔顾这样的事实:在中国股市到达历史性的高点6124点的前夕,沪深两市的静态市盈率高达87倍,市净率达6.3倍,两项指标都高居世界前两位,远远高于当年日本和台湾股市崩溃前的市盈率。而从历史来看,暴涨的股市,从来没有逃脱暴跌的命运:日本股市达到历史高点后,股指跌去了60%,台湾股市达到高点后,仅1年时间股指就跌去78%。对这些历史事实,十大专家视而不见,却简单地以中国股市70%的跌幅和美国股市40%的跌幅对比,这种对信息的“选择性应用”显然有其用意。其实,如果我们能够理性一点,考虑到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面临衰退的风险的情况下,这种下跌本来是一个理性的回归,“大小非”的减持不过是雪上加霜,而非问题的根本。即使在目前中国股市暴跌70%的情况下,其市盈率相对成熟资本市场仍然很高,简单地拿一个70%的跌幅来说事,没有任何证明意义。

  对于十大专家提出的“大非自锁,小非分割”的建议,虽然他们特别强调,他们提出的限制“大小非”的建议“绝不是对股权分置改革的否定,而且是对股权分置改革的完善”,这不过是此地无银,民众的智商还不至于低到这个程度。对此,真正关注资本市场建设的仁人志士都认为,股改作为中国资本市场里程碑式事件,改变了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制度性残缺,扫除了中国资本市场从“身份市”到“契约市”跃迁的制度障碍,流通股股东当年与“大小非”自愿达成的股改契约的神圣性不容置疑。如果对于股东投票赞成的契约说改就改,说推翻就推翻,则任何人都可以随便悔棋,除了让股市的制度信用崩溃,对于中国股市的长远发展又有何益?这样的结果,十大专家恐怕不是没有觉悟到吧?

  十大专家虽然一再强调,中国股市缺的不是钱,而是信心,但他们开出的解决股市信心贫血症的药方却是成立“平准基金”这样直接要钱的手段。在此我必须澄清一个基本的常识性的概念:世界上很少有国家设立平准基金,更没有一个国家设立所谓的长期的平准基金,很简单,这和股市的基本理念背道而驰。曾经设立平准基金的国家或地区,无论台湾,香港,还是日本,一是设置的时期都属于非常期,比如香港为了应对游资的袭击,台湾和日本为了应对股市泡沫的破灭,但实际运行效果并不理想,更没有长期浸淫在股市。我们可以想象,在我们这样一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设立平准基金不仅平准不了股市,反而只会加大股市的动荡,成为机构和庄家利用来血洗投资者的工具。

  特别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十大专家对未来股市的基本调控思想完全回归政策市,这是建议的最大污点和要害。比如,赵晓在《启动资本市场应该成经济复苏第一步》中毫不避讳地指出:本轮扩大内需的政策及经济启动顺序应该是:第一波,启动证券市场进而初步恢复信心,政府应该在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调控股市至上证指数3500至4000点,以使中产阶层初步获得比黄金更宝贵的信心。这说明,当前中国股市面临的最大风险,已经由指数的暴跌转变成对十多年业已形成的股市哲学和理念的颠覆性选择问题,在经济衰退的压力下,我们是重新回归“政策市”的桎梏,还是坚持市场化的制度建设的努力,毫不夸张地说,这已经成为关乎中国股市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而十大专家指出,今年四季度股市的启动是经济走向复苏的关键、前提和切入点,这让人莫名其妙,根本看不出他们的立论基础何在,要挟的意味倒非常浓厚。

  我相信,没人否认资本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崛起之重要,即使在华尔街崩溃的当前,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对于中国的未来无疑是重大的金融支撑。关键是我们要真正找到中国股市缺乏信心的制度根源,并对症下药,而不是人为地推高指数。在中国股市本身的语境下,资本市场的所有问题,无论是暴涨的贪婪,还是暴跌的惶恐,集中到一点,无非是制度的残缺和监管的诸多缺位而导致的投资者严重的“信心贫血”问题。不改变这一点,动不动去“救市”,甚至为了一时的救急而否定股改的成果,从长期来看,极有可能毁掉18年来股市来之不易的正确理念和制度建设的成果。

  我们看到,由于金融危机冲击,中国实体经济的下滑已成为定局,中央站在经济的全局刺激内需的措施无疑是正确的,但刺激内需的4万亿并不是唐僧肉,而是保障民生、经济转型和扩大内需的全局性措施。十大专家在中央经济会议召开之际,高调提出所谓的提振股市的建议,无非是在4万亿的投资中拿出一部分钱注资股市,帮助一部分人解套,本质上是使中国股市回到以前的政策市的状态,这无疑和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大方向背道而驰,也是对改革共识的颠覆。

  资本市场强大的真正之道,在于通过制度的支点,架构以法治为依托的对每一个投资者都一视同仁的股市信用关系,恢复应有的股市公平,建立股市民主。而不是去限制“大小非”,不是通过所谓的平准基金去“救市”,更不能打着扩大内需的旗号让政策市回归。我们建议一切真正热爱中国资本市场的人士,利用全球资本市场低迷的时机,静下心来将注意力集中到中国资本市场“三公原则”的制度化建设和市场化努力上,集中到监管的完善和投资者利益的保护上。通过改革发行制度,引入集团诉讼,建立和完善防范资本市场暴涨暴跌的制度,完善监管和信息披露等,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奠定一个好的制度基础。

  最后,真的希望专家们真正为中国资本市场长远发展而献计献策,而不是通过联名“施压”的方式绑架民众,逼宫政府。真知灼见其实根本无需联名,更不需要在媒体上高调。一个基本的常识是:老虎狮子总是独来独往,而只有狐狸才成群结队。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警惕"央行发行"黄金藏品"鱼目混珠"

市场上一些纯金银纪念钞打着“央行发行”的旗号销售,业内人士称其“不具收藏价值”

  资本市场大萧条,邮币卡市场也显得有些冷清。


不过,与黄金相关的收藏品最近看起来有点热。

  11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2009版熊猫金银纪念币;而就在上周,号称全球限量3000套的“我国第一套纯金银人民币纪念钞”在公开发行的报纸上刊登大幅广告,打着“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发行”的旗号招揽消费者。但经记者调查发现,这款产品发行方是一家公司,并非中国人民银行,且发行数量没有限制,产品收藏价值值得怀疑。收藏者在购买相关藏品时,需特别留意。

  【熊猫金币】

  由人民银行发行 价格随金价涨跌

  中国人民银行于11月28日发行了2009版熊猫金银纪念币。该套纪念币共10枚,其中金币7枚,银币3枚,均为法定货币。

  该套金银纪念币正面图案均为北京天坛祈年殿,并刊国名、年号,背面图案均为双熊猫图,并刊面额。七种金币面额分为20元、50元、100元、200元、500元、2000元、10000元。三种银币面额分别为10元、50元、300元。该套金银纪念币分别由深圳国宝造币有限公司、沈阳造币厂和上海造币有限公司铸造,中国金币总公司总经销。

  邮币卡市场的一位卖家告诉记者,2009版熊猫金银纪念币将于15天后到货。卖家表示,熊猫纪念币虽然不算稀有,但是仍有收藏价值。“因为这是人行发行的,是最正规的东西,市场会买账。金币有普制金币和纪念金币,中国的普制金币是央行发行的熊猫金币,如果你要收藏,可以购买2008年的熊猫金银币,一整套的价格在5万多元。黄金涨它就涨,黄金跌它就跌。另外,熊猫金银币随时都会有人愿意回购。”

  卖家对记者解释,“投资金币不同于买卖纸黄金和实物金条。金币按不同的发行目的和制作工艺,通常可以分为投资币和纪念币,我国的熊猫金币是投资性金币,而像奥运金币和生肖金币等有明确主题、限量发行的金币,被归类为纪念性金币。通常,来我们这边购买的投资者,基本都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因为纪念金币常在短时间价格暴增或下跌,有时候可能是市场的炒作行为,他们很清楚其中奥秘,所以基本上都以长线收藏投资为主。”

  就在记者和卖家交流的时候,一位52岁的王先生同样前来咨询2009版熊猫金银币和北京博览会银币的情况,他表示,“以前我会和我的藏友们一起来咨询,现在他们都觉得市场行情很不好,不敢冒这个险,这次只有我一个人来了,我觉得现在的金价正合适买入。”

  被问及是否会买“第一套纯金银人民币纪念钞”时,他表示“听说过,但是没兴趣,也不是很放心,毕竟现在市场上各种钱币鱼龙混杂,投资还是谨慎些好。

【“纯金银纪念钞”】

  数量没有限制 疑非央行发行

  发行方是一家公司

  上周,上海某报刊登了一则大篇幅广告,介绍“我国第一套纯金银人民币纪念钞”。


广告指出,该纪念钞是为庆祝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六十周年,由中国人民银行特别公开发行的;它应用36克纯黄金、500多克纯银铸造,全球仅有3000套发行量。广告还介绍,由于国际市场人民币升值、国际黄金价格上涨等三大利好因素刺激,该纪念钞非常具有收藏价值,全国统一发行价为29760元1套。

  根据报纸上广告的地址,记者首先来到位于上海南丹东路的某书店的一楼柜台,记者看到,“第一套纯金银人民币纪念钞”陈列在精致的深棕色盒子内,除了金银钞之外,还赠送一张中国人民银行1999年发行的纪念建国50周年的第一套人民纪念钞,分别是100元或50元。店员表示,“这套纯金银纪念钞是经过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具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限量且珍贵。”

  然而,根据记者的采访和调查发现,这套“纯金银人民币纪念钞”根本不是人民银行发行的,而是一家公司发行的产品,广告存在误导消费者嫌疑,而且其收藏价值也值得怀疑。

  在上海南丹东路的新华书店,记者问销售人员:“如果公司预定20套送人,可否能订到?”店员表示,“可以。”“这不是全球仅限量3000套吗?上海有多少套?”店员没有正面回答记者的问题,反问到,“你问这干吗?”

  尽管报纸上的广告和店员都明确表示纪念钞由 “中国人民银行特别批准”,但记者在店员展示纯金银纪念钞的过程中,发现一个非常关键的出处:包装盒上并列地印着上海印钞厂、上海造币厂和北京招金和信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的签名。这与记者随后在邮币卡市场上看到的该产品的品相完全相同,只是北京招金和信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的签名换成了人银科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的签名。这样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为,不论是“南丹东路新华书店的版本”还是“邮币卡市场的版本”,这套纪念钞的发行方就是一家公司,而非中国人民银行。

  “没有任何收藏价值”

  记者随后在邮币卡市场某卖家处了解到,“我国第一套纯金银人民币纪念钞”其实在今年8月初就已经面市,由于当时奥运纪念钞、奥运金币的行情十分火爆,该纯金银纪念钞也打上了“迎接奥运”的宣传口号,其实是想借机也火一把,但当时的投资者都把目光集中在奥运收藏品上,纯金银纪念钞很少有人过问。

  卖家对记者说,“作为商家我对这个东西并不是很感兴趣,如果你们是公司送人,可以买来做礼品;如果你是要作为投资来收藏,我建议你最好别买,这东西根本没有任何收藏价值,更没有升值空间。如果你自己买去收藏,到时候想转手卖,运气好的话,充其量可以卖个金银价,但估计到最后连回购的人都不会有。”另一位店员表示,该产品属于纯礼品,不适合投资,邮币市场2006年就开发了这个产品,纯银的售价2700元、2800元,最低的时候2100元。

  那么,广告中说的全球限量仅3000套,这个数字是否准确?卖家说,“没有这么一说,你要多少套我这边就能给你多少套!你不能只相信宣传口号。所谓‘纯金银人民币纪念钞’也就是一个金银制品而已,它根本不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就是一个公司的商品,这样的东西是很难谈得上收藏价值。所谓‘经过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我也只能解释为可以使用纪念钞的形象,来制作金银制品而已。”

【专家观点】

  投资黄金不能盲目跟风

   北京钱币学会会员刘扬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所谓的人民银行批准的 ‘纯金银人民币纪念钞’是一种礼品,只要有人买就发行,由开发产品的机构确定,它不代表国家的行为,是机构行为。


这种礼品没有任何的收藏价值。金币的收藏价值比黄金要高一些,不带面值的东西只能值金属的价格。”

  刘扬表示,法定货币的发行数量、面值都是经过人大常委会批准的。熊猫金币、古典文学《红楼梦》彩色金币都是可以流通的货币,有固定的面值,有行长周小川签名的防伪证书,具有收藏价值。至于上海邮币卡市场的熊猫金币、牛生肖的纪念币已经有了期货的价格,这种价格可以比市场价格高也可以比市场价格低,看投机者是看空还是看涨了。但是投资黄金一定要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尤其是在这样恶劣的市场环境下,不能盲目,更不能跟风。

  【市场走势】

  奥运纪念币价格大幅回落

  记者在邮币卡市场内看到,不少柜台上依然摆放着几个月前炒得火热的奥运纪念钞、奥运纪念币、奥运邮票等收藏品,但是基本上无人问津,也没有卖家推荐。一位卖家对记者说,“奥运纪念钞等都已经过时了,现在很少有人来买了。”但是,没人买不代表价格会下跌,现在一张奥运钞价格维持在1500元左右。至于奥运会后为何价格不降反升,该卖家表示,“我们是跟着市场行情走,说不定你下周来问,就大幅下跌了。”

  相比之下,奥运金银纪念币的价格大幅回落,一、二、三组总体都在下跌:第一组市场价格从2.4万跌到1.45万元,跌幅达40%;第二组的价格已经从高位的1.8万元左右跌到1.2万元,第三组目前1.15万元左右的价位已经持续了近20天,而在今年8月高峰时,这套纪念币曾卖出2万元的高价。

[ 本帖最后由 mai 于 2008-12-2 10:38 编辑 ]
发表于 2008-12-2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50点 到6300,然后至赢.应该比较安全. 汇率还会到6400给我机会卖空吗, 如果有的话,我会跟进.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5-8-13 18:55 , Processed in 0.0375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