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撰稿 顧蔚
路透香港12月20日電---中國是否通過一個被低估的人民幣來"補貼"出口行業?提出這個概念的是美國聯儲局主席伯南克.他上周在社會科學院的一篇演講中臨時把"補貼"換成了指責意味略輕的"扭曲",但根據聯儲局網站上的講稿,伯南克原本想直指人民幣匯價偏低,是"實質補貼".
摩根斯坦利的全球經濟學家羅奇在一份名為"誰在補貼誰"的研究報告中指出,伯南克給了"非常壞"的建議,會導致美中經濟關係走向惡化.事實上,伯南克的講話稿公布之後,主張對中國進行貿易制裁的美國議員馬上表示歡迎,要求布什政府在世貿組織起訴中國操控貨幣.
羅奇認為,伯南克忽略了"補貼"的硬幣的另外一面.第一,中國大量購買美元資產,實際上是在補貼美國國內利率和資產價格.第二,通過提供價廉物美的產品,中國補貼了美國消費者的消費能力.第三,貝南克的批評忽略了中國經濟尚在轉型之中的這個事實.
根據市場人士估計,中國1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中大約有60-70%是投在美國國庫券和其他固定收益的產品.按照中國每年外匯儲備增加2,000億美元的速度,每年中國將斥資1,200億美元購買美元資產.美國的儲蓄率為負數,即花的要比賺的多,空檔還靠中國等國家來填補.
根據美國勞工部的數據,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價格於最近三年內一路下滑,三年來跌了2%以上.中國雖然面對勞動力成本和原材料價格上升的壓力,但通過提高生產效率成功地壓低了出口商品價格,這也幫助了美國國內通脹水平保持在低位,給了美聯儲更大的政策空間.
**為何單單指責中國?**
其實在大量經常項目順差的國家,比如日本、德國、和中東石油輸出國,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貨幣價值被低估的情況.《經濟學人》最近就撰文指出,美國應該更加關注海灣國家鎖定美元的貨幣政策,而非緩慢升值的人民幣.
瑞士銀行之前也有長篇報告指出,石油美金的重要性已經超過了亞洲央行,應該成為最為關注的一支力量.石油輸出國今年經常項目的順差預計達到5,000億美元,遠超過中國的2,000億美元.
和逐漸升值的人民幣相對照的是,包括沙特阿拉伯、阿拉伯酋長國、科威特等在內的石油輸出國將其貨幣鎖定美元,這些年來隨著美元一起在貶值.那麼為什麼只聞呼籲人民幣升值之聲,而聽不到美國要求石油輸出國將貨幣升值的聲音?
法國興業亞洲公司的亞太區首席經濟師馬博文指出,原因很簡單,因為美國的工作並沒有轉移到石油輸出國,而是轉到了中國.因此對於美國政治家來說,指責中國遠比指責石油輸出國能夠引起共鳴.另外,亞洲央行大量購買美國國庫券引發美國人的擔心,而石油美元投資則更為分散,走向更為隱蔽.
其實之前美國大量制造業工作已經流失到墨西哥等外國,但老百姓看著超市裡到處都是的中國制造的標籤,不免指責中國人搶走了他們的工作.石油價格節節高雖然增加了美國家庭的開支,但很少有美國老百姓責怪石油輸出國家,倒是有人怪中國和印度的需求抬高了國際油價.
作為一個備受尊重的經濟學家,伯南克不會看不到中國目前的貨幣政策給美國經濟帶來的正面作用.美聯儲雖然應該是獨立於布什政府以外的機構,但聯儲主席也很難完全置身於美國政治之外.不過,如果經濟藥方裡加了政治的考量,難免就有點變味.就像羅奇指出的,只要美國繼續只從國內政治角度來看人民幣問題,中國出於面子考慮就很難做出妥協.事實上美國作為世界經濟的領頭羊,完全應該果敢地面對解決自身的經濟問題,將中國作為世界經濟失衡的替罪羊,對於解決美國經濟失衡於事無補.(完)
--審校 梁慧儀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