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过往大半年,不少投资者都自「九一一」事件后收复部分失地。不少分析员指出,全球经济向下的风险已逐渐减退,且经济已具备复苏条件。当中尤以美国纳斯特综合指数升幅较为凌厉,由3月中1250点升至现在1650点水平。短短三个月总共累积大约30%的升幅。但如考虑利率及汇率的情况,欧洲股票市场在对上两个月也平均录得大约12%以上的升幅。有很多人都觉得,欧元在汇市上的强烈走势,有机会为欧洲经济带来一线新希望。但原来风光背后,欧元区国家现正面临失业率高企、通缩现象以及经济上融合的结构性问题,现阶段投资欧元的股票市场又是否合理?
继上星期/欧元在挑战1.20关口失败后,上周跌二点五二美仙,周五收报1.1610美元,是3月中以来跌幅最大的一周,跌幅大约2.12%。回顾欧元自去年3月的0.80兑1美元开始,最高升至兑1.1907美元。在外汇市场上,人们相信欧元逐步走稳是必然的结果,而美元最近的弱势也似乎成为定局。欧元现已强势登陆汇市市场,是由于最近二个月不断有美元资金区域流入欧元区。欧元于2001年1月1日正式在金融市场流通,亦代表欧元准备与美元分庭抗礼。各国央行都视欧元是美元以外的另一种储备货币。然而以目前情况来说,欧元近半年的升势与现在欧洲经济实在有点背道而驰。
普遍来说,欧洲现在的环境比美国更为严峻,欧元的强势只会令欧洲经济进一步恶化。虽然欧洲大部分企业出口均以区内的国家作为主要的输出国,以德国为例,最大出口市场为法国。而法国的最大市场又是德国,外汇风险相对减低。但对于某些行业以外销为主要市场(例如意大利的时装业),他们的收入大多以美元为主,盈利却以欧元报价。若欧元持续上升,其未来的公司业绩将大幅倒退。出口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就算强欧元能直接降低以美元为单位的原油成本,但也无法弥补出口下降带来的经济损失。得此失彼,只会拖慢欧洲经济的复苏速度。
除此之外,欧洲区未来亦很大机会面对通缩危机。虽然欧洲央行说欧元区内目前并没有通缩之虞,但眼见欧元区内的最大经济体系—德国,新失业率创四年半新高,报10.7%。显示德国经济仍未有好转迹象,内部需求及消费十分疲弱。第二季工业生产及零售消费指数持续下跌,以欧洲联盟的标准计算,德国5月份通胀率更下降至0.6%,亦是四年新低。面对强大的工会势力及售价的下降趋势,很多公司难以维持边际利润,进一步令人忧虑这个欧洲最大经济体系是否持续放缓。
法国方面,当地政府也调低了本年的经济增长至2.5%,而工厂使用率上月更跌至1994年以来新低,至81.4%,反映公司企业没有增加生产线的迹象。工人的持续罢工也是另一重要考虑因素。与此同时,虽然英国政府以加入欧元体系为中长期的经济目标,但以现在的经济及政治因素来说,短期加入欧元体系的可能性颇低。反映出欧元区仍有很多经济融合上的问题有待解决。
然而,联邦储备局将于本周二和周三进行议息,不少华尔街分析员都预测联储局再度采取放宽银根政策,估计减息介乎四分一厘至半厘之间。在息差上无疑对欧元区处于有利的位置,触发资金再次流向回报率较高的货币。
由于欧洲央行预料短期内按兵不动,而与美元现在的息差是四分三厘(6月24日前),笔者相信欧元有机会重上98年10月欧元汇率机制 (ERM) 年代的高位1.228。从货币推行来说,是极为成功的。但如从另一个角度看,欧元区核心国的严重拖累以及面对欧洲经济一体化的种种问题,强势货币只会打击仅余支持经济增长的出口,前景根本难以乐观。笔者认为,欧元只是二年前被低估,目前只是继续调整至合理水平。但以经济角度及市盈率来计算,欧洲股市仍然有相当下调的空间。
亨达国际/冯思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