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将中国2007年GDP增速预期上调至10.4%
北京(道琼斯)--世界银行(World Bank)周三将中国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预期从此前的9.6%向上修正至10.4%。
世界银行在最新发布的中国经济季度研究报告中称,预计中国今年的出口环境将有所改善,且政府无需继续加大紧缩政策力度,因此该机构向上修正了今年GDP的增长预期。
世界银行称,尽管部分行业可能将面临成本压力,但良好的出口环境将进一步支持中国出口强劲增长,同时国内消费需求增长可能较为温和,净出口上升是支持世界银行上调经济增长预期的主要原因。
世界银行最新预计中国2007年出口增幅为20.6%,高於2月份19.8%的预期;进口增幅预期则再次被向下修正至17.0%,之前预期为17.5%。
世界银行同时将中国2007年经常项目盈余预期从2,600亿美元大幅上调至3,400亿美元,经常项目盈余占GDP的比例预期也从8.3%大幅上调至10.8%。
世界银行在2006年11月份发布的中国经济季度报告中,将中国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预期从去年8月份估计的9.3%上调至9.6%,之后在今年2月份发布的报告中维持了9.6%的预期。
中国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速继续加快,较上年同期增长11.1%。2006年GDP较上年的增幅为10.7%,刷新1995年以来的最高年度增速。
世界银行预计中国2007年资本项目将出现200亿美元赤字。之前对中国2007年资本项目的预期为盈余80亿美元。
外汇储备方面,世界银行略微向上修正了预期数字,预计中国2007年末的外汇储备将达到1.389万亿美元,之前的预期为1.334万亿美元。
同时世界银行将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幅预期从16.0%上调至17.0%。
截至2007年3月末,中国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202万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7.36%,M2较上年同期增长17.3%;4月末的M2增幅为17.1%。
世界银行认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外汇储备激增是因为除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带来大量外汇外,外商直接投资之外的资本项目资金流入激增。
此外,世界银行再次上调了中国2007年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增幅预期,最新预期为3.2%,此前为2.5%。
世界银行认为,在食品价格的影响下,中国的物价上涨压力仍然巨大。食品在中国消费者支出和消费者价格指数中所占比例高达三分之一,因此该机构认为中国有必要采取措施防止食品价格上涨影响到其他领域的价格水平。
中国今年4月份CPI较上年同期增长3.0%,与全年调控目标持平,且使得中国连续第五个月处於实际负利率的局面,其中食品价格较上年同期增长7.1%。中国今年第一季度CPI较上年同期增长2.7%。
政策方面,世界银行认为,中国经济并未出现过热增长,没有必要继续加大调控力度。报告称,尽管存在投资增长过快、投资质量令人担忧、以及投资问题可能对银行系统造成冲击等风险,但目前供求增长基本处於均衡状态。
该机构称,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在於大量需求来自国外、而非本土企业和国内消费者,因此建议中国主要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加速人民币升值等政策措施来改善经济失衡状态,将发展重点从工业引导向服务业并鼓励国内需求等。
世界银行认为,中国的货币政策应该仍以吸收过剩流动性、控制信贷增长为重点,而增强汇率弹性将有助於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世界银行称,中国将美元/人民币日交易区间扩大至较中间价上下浮动0.5%之举并不意味著人民币波动幅度将扩大,目前在人民币汇率弹性有限的情况下,不宜过快放松对资金跨境流动的管制。
此外,世界银行预计中国政府将针对迅速走高的股市推出更多措施,并预计市场涨幅会因此放缓。
世界银行建议中国上调长期存款利率并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期限较长的储蓄合约,以便限制银行系统的过多流动资金进入股市。
此外,该机构建议采取更严厉措施防止贷款进入股市。
对於对股票收入徵收资本利得税,世界银行的观点是,鉴於中国已针对房地产市场徵收了资本利得税,似乎没有理由仍将股票市场排除在外。
世界银行称,更多改革措施的推出将减轻金融市场的波动幅度,增强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承受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