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升息频率加快反映央行紧缩立场趋强
2007年8月21日 21:42
[世华财讯]仅在7月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个月后, 人民银行8月21日宣布再次上调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升息频率加快,显示央行紧缩立场日趋强硬,而特别国债的发行将大幅减轻央行冲外汇占款的成本压力,预计央行还会根据通胀形势继续有升息举措.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为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投放,稳定通货膨胀预期,自2007年8月22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3.33%提高到3.6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由现行的6.84%提高到7.02%;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上调0.09个百分点。
央行年内4次上调基准利率, 升息频率不断加快.此前央行分别在第一季度和二季度各上调一次利率,进入三季度,央行连续两个月上调利率, 在07月20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一个月后宣布再次上调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显示央行紧缩立场日趋强硬.
对通胀的担忧可能是这次加息的主要原因.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5.6%,创下了自1997年2月以来的10年新高。国家发改委认为,目前的价格上涨是结构性上涨,主要是食品价格上涨引起的,不会引发全面通胀。但在资产价格快速上涨,流动性过剩难以消除的形势下,通货膨胀预期已经明显增大,价格稳定面临压力,这显然引起央行的警惕.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已经处于偏快区域,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增长一直处于高位. 央行数据显示,7月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38.39万亿元,同比增长18.48%,由于货币供应和信贷过快增长,过度的流动性必然会选择出口,首先反映在资产价格的迅速膨胀,2007年以来房产和股价均持续大幅上涨.同时,这种财富效应也会扩散到消费领域.由于流动性过剩根源于国际收支顺差引起的外汇占款快速增长,短期内是难以消除的, 总趋势上物价上升压力恐将会增大.
经济高增长和通胀压力的形势下,央行并无维持低利率的必要性,但可能更主要是出于维持汇率稳定目的, 央行不得不维持低利率,将美中利差维持的一定水平.首先,中美利差缩小直接会增加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增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当然,在资本项目进行严格管制的情况下,这种做法是否有效存在争议,但对于央行来说,升息却是直接增大外汇占款对冲成本,确实是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今年以来央行为了回收外汇占款增加的流动性,发行的央行票据已经接近3000亿,央票的平均利率已经超过3%,而且外汇占款还在持续扩大,继续升息就需要考虑对冲成本的问题.
即将发行的特别国债可能会将央行从对冲成本困局中解脱出来.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用来购汇进行海外投资,不仅可以引导资本流出,改善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对于央行来说,对冲外汇占款的成本压力也可大大减轻,为央行提高升息频率提供有力支持.因此,预计央行还会根据通胀形势继续有升息举措.
(张群清 撰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