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开启左侧

9月27日的外汇资讯,汇评与新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7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y2cn.com
美日操作计划 - xxwrong  (9月27日)

日元从140反弹后,我就一直买入美日,未来两天我觉得美日最少能上170以上,给大家看看我用的指标做下参考。本人无法给大家进场和止损位,我也是新手,只谈未来两天趋势。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xxx.jpg
论坛的一份子,献力由我开始。
 楼主| 发表于 2007-9-27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高位运行 调控仍将持续 - 崔红霞  (9月27日)

今年前8个月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外贸进出口总值保持了持续的高增长,顺差规模继续激增。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势头依旧强劲。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加快。工业增加值增速创新高。食品价格推动物价涨幅大幅提升。信贷增长总体偏快。整体来看,宏观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今年前8个月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问题主要有: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加大,管理层高度重视;物价涨幅节节攀高,全年物价水平预计在4.5%-5%的区间;特别国债出手,央行收紧流动性有新工具;美国次按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可能影响。

  今年前三季度,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密集出台,通过对这些政策进行分析和梳理,我们认为,管理层是结构调整与紧缩调控并重,强调货币、财税、贸易等政策的协调配合。具体分析如下:

  (1)在紧缩调控方面,央行通过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定向央行票据等持续加强流动性的管理。今年到目前为止,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七次,每次上调幅度为0.5个百分点,累计达3.5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了12.5%,距离历史最高水平13%仅有一步之遥。同时,今年央行还五次上调了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达3.87%,是1998年12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发行三年期定向央票五次。如此密集的政策出台,使得今年货币政策无疑是今年最受关注的焦点。

  (2)在结构调整方面,主要有:一是为遏制高耗能行业再度盲目扩张,一方面对部分“两高一资”行业出口退税率进行调整,以抑制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出口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国家八部委联手开展了全国性清理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的专项大检查,清理和纠正违规出台的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优惠政策,落实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调控政策。二是将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由20%调减为5%,以增加居民的储蓄存款实际利息收益水平,缓解储蓄资金大搬家的影响。三是国家外汇管理局取消了境内机构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又宣布在天津滨海新区试点个人直接对外证券投资业务。这表明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在不断加快,外汇资金流出的渠道在不断拓宽,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四是财政部发行了第一期特别国债6000亿元,通过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以减轻央行对冲压力,增加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工具选择。同时,财政部发债购买的外汇全部拨付给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作为资本金来源,以降低外汇储备规模,提高外汇经营收益水平。

  从后续的宏观政策面走向看,我们认为,管理层仍将以结构调整和紧缩调控并重的思路进行调控,充分发挥财税、贸易等政策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方面的突出优势,加强货币政策与财税、贸易等政策的协调配合。具体来看,央行将视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以及经济运行情况择机选择使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息以及包括特别国债在内的公开市场操作来进行流动性管理。同时,为进一步促进外贸进出口的平衡,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出口扩张,预计部分产品出口退税以及出口关税政策的调整仍将继续进行。

  2006年我国GDP初步核实数为21087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1%,比初步核算数提高了0.4个百分点。在2006年我国经济增速越过11%的增速水平之后,今年上半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增速水平达到了11.5%。从全年来看,我们预计我国的经济将运行在11%-11.5%的增长区间。
论坛的一份子,献力由我开始。
 楼主| 发表于 2007-9-27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央行加息之惑:反吹资产泡沫? - 滕泰  (9月27日)

据中国江苏网消息,中国的货币政策当局按照西方经济学教科书的理论,为了抑制资产泡沫和通胀,不断加息,不断吸引外汇投机资金进入,为了购买这些外汇,央行再发行更多的人民币,加剧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使危机一步步扩大。

  近来,国际金融市场上一个最大的看点中美金融形势出现截然相反的走势,形成鲜明对比——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引发信用危机,造成信用紧缩、失业率增加、和普遍的经济衰退忧虑;而中国则由于货币流动性过剩,出现持续的资产泡沫膨胀和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率。

  在不同的金融形势下,中国和美国的货币政策,尤其是利率政策方面,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截然相反的调控方向和戏剧般相同的调控效果:美国联邦储备局的降息行动同中国人民银行的加息政策往往只相差一两天:美国货币当局每一次大幅降息都刺激美国股市大涨;中国货币当局每一次小幅加息,不但没有按照预期抑制资产泡沫,甚至沦为股市攻城略地的“发令枪”。

  中国:加息反助通胀和资产泡沫
  2007年以来,中国已经连续5次加息。

  虽然加息的目的是抑制资产泡沫,阻止通货膨行,但是效果却是南辕北辙。由于境内企业和居民对小幅利率调整不敏感,且连续小幅加息造成了企业和居民对于未来利率还会进一步上升的一致预期,结果企业既没有减少投资,居民也没有减少消费,而投机人民币的国际套利资金却伴随着每一次加息而疯狂进入,从而不断助推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

  我们不妨逐次回顾今年以来每一次加息的效果:
  3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2.52%提高到2.79%;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6.12%提高到6.39%。当月上证综指大涨2.87%,一举突破3000点,并且连续上涨到4000点以上。当月及之后两月CPI一直在3%以上。

  5月19日起,央行再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上调0.09个百分点 ……在宣布加息后的一周之内上证综指上涨300多点,涨幅近10%。加息一个月后,CPI突破4%。

  7月20日央行宣布,自7月21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在加息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即7月23日,上证综指一举结束了提高证券交易印花税后的调整格局,当天大涨3.8%,并且一路冲到4900点。随后公布的7月CPI突破5%,8月突破6%。

  8月21日,央行宣布自22日起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其他档次利率也相应调整。上证综指迅速作出反应,两周之内的涨幅超过10%。

  9月15日,央行宣布今年内第五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3.60%提高到3.87%。一年期贷款利率上升到7.29%。原本已经高高在上且走势乏力的股市再一次应声大涨,上证综指当天上涨了100多点。

  显然,中国央行不断小幅加息的行动,不仅没有按照预期抑制资产泡沫,反而通过吸引热钱流入、促进外汇储备增加、进而增加人民币投放,进一步推动股市泡沫扩张,甚至成为突破每一个关键点位的“发令枪”;加息并没有从宏观上减少消费总量和投资总量,而仅仅从微观层面提高了企业的资金成本并进而转嫁为产品价格上涨,结果不但没有抑制通货膨胀,反而推动CPI节节攀升。

    美国:伯南克行动稳定金融
  在中国为了抑制通胀和资产泡沫而不断错误地采用小幅加息政策的同时,美国货币当局为了阻止次级抵押证券(subprime mortagage-backed securities )危机的扩散开始连续大幅降息,力挺资本市场,为金融体系注入资金,阻止失业率攀升和可能的经济衰退。

  8月17日,就在中国宣布加息的前夕,美国联邦储备局宣布降低再贴现利率50个基点,从6.25%到5.75%,当天道琼斯指数从12845点上涨到13079.8点,大涨235点,涨幅1.83%;NASDAQ从2451上涨到2505点,涨幅高达2.2%;标普500指数从1411上涨到1445点,涨幅2.4%。

  9月18日,在中国央行刚刚宣布加息之后,美国联邦储备局宣布基准利率再次降低50个基点到4.75%。同时宣布再次降低再贴现利率50个基点至5.25%。当天道琼斯指数大涨335.97点,涨幅2.55%,NASDAQ上涨70点,涨幅2.71%,标普500指数大涨43.13点,涨幅2.92%。

  人们对次级抵押债券危机的理解远远没有金融界和美国央行理解的更深刻、更全面——这绝不仅仅像某些人想像的只是局部金融产品的下跌。很多金融机构由于受到警示或者受到损失,开始收缩消费信贷和企业信贷,原本能够取得信贷资金的很多个人和企业,在次按危机爆发后再也没有能力取得信贷支持,因此未来消费的低迷和投资的下降,绝不仅仅体现在美国的房地产领域。

  在经历了连续若干年的繁荣之后,地产的周期、其他产业周期和金融周期如果同时收缩,那的确是需要欧美各国央行忧虑的。这就是伯南克采取如此强有力行动的原因。

  尽管目前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是否最终消除还尚待观察,失业率继续上升的担心并为消除,但是伯南克果断而强有力的行动(被称为Bernanke put)却不断给全球金融界补充信心。尤其是在临近9月底,CPI、失业率、大公司三季度财务数据等各项宏、微观指标披露的敏感期,大幅调低利率已经从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市场潜在的疑虑和恐慌。

  事实表明,美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对利息率变化的反应与中国经济大相径庭——在由于美国国民经济的资产负债结构体现为“负储蓄”,企业债券市场发达,居民普遍负债消费,所以每一次市场利率降低,都会极大地降低居民的消费成本和企业的融资成本,迅速提高居民消费总量和企业投资总量。

  然而,美元利率的大幅降低,不仅仅能够力挺资本市场,阻止本国失业率的提升,还会造成美元的进一步疲软和大宗商品的进一步涨价。

  就在美国宣布降息后的短短几个交易日,美元汇率迅速创下历史新低。欧元兑美元的汇率的比价达到1:1.4,兑加元汇率达到1:1,原油和黄金等商品创下阶段性历史新高。在原油等大宗原材料价格高高在上的情况下,在中国通货膨胀率迅速走高、人民币升值加速的背景下,不断下跌的美元汇率,无疑会进一步推动美国的出口,减少进口,从而有可能输入通货膨胀——在信用危机造成的潜在衰退尚未消除的情况下,如果四季度美国的通胀率出现明显提高,那么美国人将很快回忆起30年多年前流行的一个词汇:滞胀!

  新形势下中国的汇率和货币政策的选择
  中国2004年及以前的货币调控政策表明,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发行量和通过商业银行调节信贷对于中国经济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但是,由于被认为不是所谓“市场化”的手段,信贷调控政策逐渐被放弃了。此外,由于固守着长期以来的强制结售汇政策,以及人民币汇率“稳定”的调控取向,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发行已经被动地成为外汇流入数量的线性函数——每净增加一个美元的外汇储备,中央银行就被迫发行7.6元人民币来购买,从而使国内人民币发行失控,以至于提高存款准备金、央票发行、特别国债发行都无法对冲持续增加的国内货币流动性。

  在汇率不能自由伸缩,货币发行量几乎完全失控的情况下,利率政策自然成了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然而,在所有的调控手段中,无论是加税,还是央行票据发行、特别国债发行,对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调控效果都是立竿见影的,唯有利率政策每一次的效果都与调控目标南辕北辙。

    为什么连续小幅利率调控的效果南辕北辙、完全失效呢?
  首先来分析一下中国居民投资和消费行为与利率的关系。中国的绝大部分农村居民还被没有被公共社会保障、公共医疗保障、公共教育体系覆盖,不论是利息怎么变化都把钱存银行。而在公共社保体系和公共医疗体系之内的居民(主要是城市居民)在经过20多年的积累之后,家庭财富已经积累到了一个新水平,需要调整资产结构,把一部分储蓄变成住房和证券资产——这是一个历史阶段特定的居民资产组合调整行为,不会因为利率的小幅调整而受影响。如果期待居民资产从股市和楼市向银行存款回流,只有在股市和楼市的风险收益特征发生根本改变,而且进一步的加息预期基本消除(即居民认为利息率已经达到阶段性顶部)的时候,才有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幅连续加息显然不能改变居民的消费和投资行为,完全起不到紧缩的效果。

  其次,分析一下中国企业对利率的反应。在中国,始终有一大部分没有规模和信用保证的中小企业始终无法进入这个垄断的信贷市场,所以中国一直都存在着两种市场和两种实际的利率——除了官方银行体系的信贷市场和信贷利率之外,大部分民营和中小企业借钱的实际利率成本一直在10%以上,有的高达15-20%。只要有这个最终的需求、这么大的利差存在,不管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是6%还是7%,大企业只要能够借到资金的都会尽量向银行借钱,然后通过不同的“桥梁”流向民间市场。由于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潜在的资金需求始终得不到满足,因此加息、减息都不会影响中国信贷投放总量。统计数据证明,尽管贷款利息连续小幅提高,但是今年以来商业银行信贷投放总量并没有因为利息提高而减少,反而在不断扩张。

  最后,不得不承认,虽然中国的企业和居民对利率调控都不敏感,但是国际投机和套利基金对利率却是高度敏感的。由于人民币利率连续提高,减少了人民币与美元及其他外币之间的利息差,增加了持有人民币的收益率,因此每次利息提高都吸引更多的阻击人民币升值的热钱涌向中国。2007年以来,在贸易顺差保持稳定增长的情况下,中国的外汇储备开始以每季度1000亿美元速度增长,其中绝大部分是国际套利和投机资金。中央银行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不断被迫购买这些外汇,购买的手段是发行人民币,过度发行的人民币再推动通货膨胀、股市泡沫和地产泡沫——按照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上学来的理论,为了抑制资产泡沫和通胀,央行会再加息,再吸引一批外汇投机资金进入,央行再购买这些外汇,再发行更多人民币,泛滥的人民币进入流通领域以后,再加剧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如此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危机一步步扩大!

  更为严峻的是,当中国的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因为政策错配而不断加剧的背景下,美国开始进入减息周期,这无疑会促进国际套利投机资金进一步流入中国,极大地增加中国的金融政策面临的压力——中国继续用整体经济的代价来保护局部(出口)部门的利益是不能持续的;同样是紧缩政策,被动放弃货币供应量调节、用加息来替代升值的做法也必然是无效的。

  此外,如果未来半年内,美国真的出现滞涨局面,尤其是在美国总统大选的关键阶段,所有的矛头指向都不会忘记中国,人民币汇率政策、中国的出口政策、中国的劳动政策、出口产品的环保标准等等都会成为焦点和转嫁危机的借口。而我们还在按照西方教科书的教条无效地、南辕北辙地用利率政策奋战通货膨胀。一旦上述危机不断累积到一个爆发点,中国经济必然会受到巨大的伤害。要避免金融危机和国家财富损失,必须尽快改变当前的金融政策错配局面,切实主导本国有效货币供应量。从长期来看,真正实现内外部经济均衡,还必须下决心改革汇率政策和汇率管理体制,调整对外贸易和投资策略,以及从战略上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只有具备高瞻远瞩的金融战略,中国才可以避免成为转嫁危机的对象或者承担外部金融成本的对象,保护国家财富,并且成为稳定全球经济的核心力量。
论坛的一份子,献力由我开始。
 楼主| 发表于 2007-9-27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元急跌势头可能接近尾声 - 卢铮  (9月27日)

尽管美元兑欧元汇率在过去一周屡创历史新低﹐但分析人士普遍表示,欧元涨势或可见顶,美元未来可能不会进一步大幅下挫。

  欧元涨势或见顶
  据接受道琼斯通讯社调查的22家外汇交易商的预期中值为:欧元将在2008年3月31日前小幅升至1.4150美元,该汇率水平距目前的1.4143美元相去不远﹐这表明市场判断美元的急跌势头可能接近尾声。

  据外电报道称,这22位交易商的预期水平非常分散。其中对欧元的最低预期值和最高值分别为1.3300美元和1.46美元,这一迹象表明分析师认为欧元兑美元汇率前景扑朔迷离。

  但大多数受访者认为,无论美元在未来6个月里的表现如何糟糕,美元兑欧元的颓势将在一年内结束。他们的预期中值为欧元在2008年9月份将兑1.3600美元,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为1.300美元和1.4500美元。

  美联储降息缩小息差
  但也有分析师认为,近年来美国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居高不下,且美国政府放弃强势美元政策是造成美元疲软的主要因素。但近期看来,美元汇率走低的主要原因是美联储降息导致美国和欧元区息差缩小。

  目前欧元区主导利率为4%,在美联储降息后,两者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此外,美国宏观经济数据使市场普遍预计:为避免住房市场大幅降温和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导致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美联储今后还有可能进一步降息。

  但也有市场人士表示,美元未来几个月走向的不确定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欧元区利率前景不明朗所致。市场正在猜测欧洲央行是否会恢复金融市场出现动荡之前设定的加息政策。

  由于金融市场出现动荡﹐欧洲央行向金融系统注入了大量资金,并被迫改变了8月份加息计划,转而维持利率不变。

  经济数据显示,金融市场动荡正缓慢波及到其它领域。有鉴于此,欧洲央行在10月初召开下次政策性会议时可能维持利率不变。许多分析师认为,欧洲央行被迫降息只是时间问题。

  日元预期上涨
  据道琼斯调查显示,分析师在本次调查中对美元兑日元的预期值基本一致,普遍认为日元将出现上涨。

  分析师预计,到今年12月底美元兑日元汇率将跌破114日元至113.49日元;然后在未来六个月一路跌至112日元﹐并在明年9月份前维持在此价位附近。
论坛的一份子,献力由我开始。
 楼主| 发表于 2007-9-27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币中间价再度逼近7.50关口 - 王辉  (9月27日)

升值是否加速仍有待观察
  在上周五创出7.5050的年内新高点后,人民币汇率昨日再度来到7.50这一整数关口前。中国人民银行昨日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7.5089元,该汇率较前一交易日上升46个基点。

  尽管昨日的中间价并不是年内的新高点,但市场人士普遍预计,近几个交易日只是短暂盘整,人民币汇率预计将很快突破7.50这一重要整数关口,进入后“7.50时代”。

  对于未来短期内人民币汇率的升值速度,目前市场观点有所分歧。有部分交易员表示,人民币汇率将在最近几个交易日迅速突破7.50关口,并在此之后出现一波加速上升。而其他一些分析人士则认为,尽管突破汇率7.50具有很大的象征意义,但人民币汇率的升值速度并不会因此出现大的改变。不过,目前市场普遍认为,当前仍然是人民币汇率的强势时期。

  上周五,人民币汇率在7.51关口前稍做整理后,以7.5050的中间价逼近7.50这一重要关口,并以单日125个基点的涨幅创出年内第60个新高。而统计数字则显示,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已突破8%,今年以来人民币的累计升幅也达到4%以上。

  市场人士表示,不出太大意外的话,人民币汇率近期将突破7.50,而人民币汇率也将进入一个意义特殊的“后7.50时代”。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作用得到初步发挥,汇率有升有降,弹性明显增强。而与此同时,在最为直观的汇率价格方面,人民币汇率也从当初的“破8”走到了近期的即将突破7.50关口,人民币汇率两年多来的升幅不仅十分显著,而且速度也有所增加。

  今年以来,美元的持续走软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而人民币的升值幅度也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市场此前的预期。不过多数市场人士也均认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速度不会因为外部压力而加快,人民币汇率预计也不会出现连续的大幅度跳升。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美元以外的其他货币而言,人民币汇率并没有出现太大升值,目前人民币的汇率水平也在可控范围之内。

  央行近日再度发表观点强调,未来将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进一步发挥市场供求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的基础性作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逐步增强汇率弹性。

  昨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其他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分别为:1欧元对人民币10.6202元,100日元对人民币6.5491元,1港元对人民币0.96684元,1英镑对人民币15.1492元。
论坛的一份子,献力由我开始。
 楼主| 发表于 2007-9-27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元小幅反弹 欧元冲高回落 - 李骏  (9月27日)

汇市分析:
     昨日晚间至今日(9月27日)凌晨,美元在外汇市场上出现了反弹的走势.昨晚,美元指数最高反弹在78.61点.截止发稿时,美元指数运行在这一最高价格附近.
    虽然昨晚,美国公布的8月份耐用品订单下降4.9%,为今年1月份以来最大降幅.但是这并没有阻止昨晚美元反弹.
    昨晚,沙特央行行长表示:沙特并未计划放弃钉住美元汇率政策.这是昨晚至今日凌晨,美元反弹的主要原因.
    从技术上看,近期美元指数在78.20点附近还是有一定的支持,而美元指数上档在79-79.50点区间有一定的阻力.
    关注:本周四美国公布的今年第2季度GDP最终值,美国8月份新屋销售.

    昨日晚间至今日凌晨,欧元出现了冲高回落的走势.昨日欧元从历史最高点1.4162,最低跌至1.4111,截止发稿时,欧元运行在这一最低价格附近.
    昨日下午德国公布的今年10月份GFK消费者信心指数为6.8,低于前值7.4.该数据是欧元汇率回调的主要原因.
    但是我们从盘面看,目前欧元强势特征依然保持.昨日德国财长施泰布吕克认为:强势欧元好于弱势欧元,欧元走强不会给经济带来压力.
    笔者目前总体还是看好未来欧元走势.笔者认为:欧元经过调整之后还是有继续上涨的可能性.
    从技术上看,近期欧元下档在1.39-1.3950区间有一定的支持.
    关注:本周四德国公布的8月份失业率.

    昨日晚间至今日凌晨,英镑总体以回调为主.昨晚英镑盘中最低跌至2.0104,截止发稿时,英镑运行在2.0153附近.
    综合昨日市场上的消息面大多对英镑较为不利:
    昨日下午英国央行委员森泰斯表示:英国经济增长可能会放缓,通胀压力可能因近期出现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而下降.
    昨日下午英国央行表示:今年第3季度企业贷款急剧下滑,第4季度企业贷款违约将增加.
    上述不利因素,增加市场对英国央行将有降息的预期.
    从技术上看,近期英镑上档在2.02-2.03有阻力,而下档在2.00整数关略有支持.
    关注:本周五英国公布的9月份GFK消费者信心指数.

    昨日晚间至今日凌晨,日元在外汇市场上出现了较大的下跌.昨晚,日元盘中最低跌至115.73,截止发稿时,日元波动在115.64附近.
    美国股市反弹和日本央行无加息预期是昨晚日元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
    同时,近期套息交易较为活跃,也对日元较为不利.
    预计近期日元下档在接近116整数关还是有一定的支持.笔者个人还是倾向于日元下跌之后还是有反弹机会.
    从技术上看,近期日元上档在114一线还是有一定的阻力.
    关注:本周五日本公布的8月份失业率,日本公布的9月份采购经理人指数,日本公布的8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日本8月份零售销售,日本公布的8月份工业产出,日本8月份新屋开工.
论坛的一份子,献力由我开始。
 楼主| 发表于 2007-9-27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英镑保持区间震荡 - 张传忠  (9月27日)

基本面:昨日美国数据不如预期,对英镑有一定的影响,今天关注20:30 美国 二季度实际GDP 。

技术面:昨日英镑在收阴线,带有较长上下影线,市场多空双方力量还在激烈较量,就目前来看,空方力量暂时还将占有一定优势,不过下方支撑也很强,后市多为震荡行情。从四小时图上看,英镑站稳中轨之下,向下轨运动的可能性较大,预计今天震荡下行。

       操盘策略:观望。

       今天关注的新闻数据:
       20:30 美国 二季度实际GDP 前值4.0%/年;市场影响★★

       支撑:2.0090/2.0025
       阻力:2.0214/2.0279
论坛的一份子,献力由我开始。
 楼主| 发表于 2007-9-27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欧元高位震荡 - 李宗祥  (9月27日)

欧元/美元:
昨日受到差于预期的数据影响,美元在纽约时段进一步下跌,美元指数离历史低点78.19仅一步之遥。当前的阻力位置集中在1.415附近,而支撑位置,随着震荡的持续,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当前的支持位置在1.408附近,下一道阻力位在1.4250。只有收于1.3980之下,方能认为欧元涨势衰竭。不过总体而言,仍认为欧元会创出新高。预计汇价将进一步上行,上探1.4200美元、甚至1.4360美元。如果汇价回落,应该会在1.4061/42美元附近获得支撑。
论坛的一份子,献力由我开始。
 楼主| 发表于 2007-9-27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美日仍然是区间振荡 - 卓爱军  (9月27日)

因为昨天是周三,有三倍套息盘的作用,同时日本数据较弱而美元消息面偏暖所以走出了一波冲击箱体上沿的行情,最高冲击到了115.73左右。但是因为美日的方向至今还是不明朗,在冲高后还会出现回落的情况,也就是区间振荡仍然会继续,不过振幅在逐渐减弱,选择方向的时间不会太长了,我们在做区间操作的同时也要密切它的方向的选择。

操作策略:箱体内区间波段操作,短线做空。

支撑:115.00/114.80

阻力:115.80/115.60
论坛的一份子,献力由我开始。
 楼主| 发表于 2007-9-27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调似乎遥不可期(交叉盘篇) - 大鹏  (9月27日)

分析观点:

日元交叉盘控制风险的逢低买入;

欧系交叉盘或观望又或短线操作。

陈词滥调都有点说烦了……
dp.jpg
论坛的一份子,献力由我开始。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5-8-16 12:32 , Processed in 0.05424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