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开启左侧

11月14日的外汇资讯,汇评与新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4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y2cn.com
让人民币正确升值 - 叶檀  (11月14日)

人民币加快升值趋势明显,今年以来对美元累计升值5%,接近7.40的整数关口。虽然有太多的理由不能让人民币升值,但也有同样大的压力和同样多的理由逼迫人民币升值。

  内部压力是居高不下的外汇储备压力。今年三季度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4336亿美元,同比增长45.11%。2006年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例达8%,2007年可能达10%。进入中国的外资许多以资本形式进来,2007年一季度,中国的外汇储蓄增加了1400亿,而900亿是资本账户,这些进入中国的外资有一些流入了股票市场。如果中国人民银行加息,缩窄的利差就是国际热钱的上佳诱饵。

  外部压力是急剧紧缩的世界信用导致在资金泛滥的情况下,流动性滞碍。不愿单独承受美元贬值压力的欧洲成为催促人民币升值的急先锋。继欧洲央行8月初向市场注入948亿欧元之后,将于本月晚些时候和12月分别向市场注入600亿欧元。并且欧洲央行执委会成员承诺,欧洲央行会提供紧急援助稳定市场,“要多久就多久”。

  信用风险超过预计,国际大金融机构花旗、美林、摩根斯坦利的表外损失纷纷浮出水面。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近期发表的国会证词中对于经济增长风险的论述要远远超过通货膨胀,使市场再次上调美国减息预期。为避免丧失金融生产力这一块最重要的盾牌,美国会通过一切机会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今年对美元升值幅度达到11%以上,但受美元疲软拖累,对欧元等货币仍然大幅下挫创出新低,这就意味着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在加大而不是减少。以利率政策无法减少人民币压力,还会使人民币在中国的国际资源市场布局中惨遭通胀之灾。很简单,如果人民币坚持挂靠美元缓慢升值,就不得不付出极高的代价购买国外产品,包括中国经济发展“软肋”的石油、铁矿石等资源。

  不管是阴谋也罢阳谋也罢,人民币正在加大其国际化与市场化的脚步,有投行预计,明年人民币与美元将达到6.5:1左右的水平,比今年升值幅度快一倍以上。人民币升值将成为明年经济的重头戏,许多产业的价格、赢利、激励机制将因此调整。

  政府有关方面已经开始布局,以使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一方面加大了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另一方面加快了外汇储备走出去投资的步伐,同时引进长期资本而严控短期热钱,改变不计成本一味引入外资,以财税制度引导外资流向。这说明,政府在着眼一个长时段的货币战役的布局,在避免汇率过大波动的前提下,实现汇率的市场化改革。

  此时重提汇率改革较为成功的印度经验并非浪费时间。印度1991年开始一揽子经济改革以来,期间实现了从盯住汇率制向管理浮动汇率制的转变,以及资本项目的稳步开放。并且成功应对了东南亚、墨西哥、俄罗斯等历次金融风暴的冲击。

  印度2000年的《外汇管理法案》是一次理念上的重大转折,即从为积累外汇储备为主转变为在发展金融市场的同时为贸易和支付提供便利。这是因为软件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使印度从逆差国成为顺差国。印度汇率改革较为成功的关键经验在于汇率制度改革为先,放开资本项目管制在后,这就避免了在内部结构不稳的前提下国际资金对于印度市场的巨大冲击。在内部通胀与外部升值压力的挤压之下,印度政府在宣布退出盯住汇率制以后,卢比汇价在可以满足经常账户赤字可持续的前提下,被允许自由浮动。这实际上设定了一个较大的浮动区间,但是,一旦外汇市场出现异动,印度央行仍然会出面干预。政府彻底盯住汇率政策,改用盯住一篮子货币政策,同时考虑国内经济的实际状况,因此不会出现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而对其他货币大幅贬值的情况。

  印度经验有二,一是摆脱对美元的依赖,转而以一篮子货币和国内经济状况为汇率瞄准对象;二是在进行汇率改革的同时不急于放开资本项目。

  中国情况有所不同,外汇储备、储蓄率等远高于印度,但相同的是国内的经济结构尚未能抵挡数万亿美元的国际资金的冲击。在中国汇率逐步市场化的过程中,吸取他国的经验教训,先实行较大弹性的汇率机制,而后放开资本项目,才是反映中国经济现状与人民币国际购买力的现实、稳妥的选择。
论坛的一份子,献力由我开始。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4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间业务收入何以突破30亿 - 卓尚进  (11月14日)

今年前三季度累计实现中间业务净收入首次突破30亿元大关,位居中行省级分行第一;中间业务净收入在营业净收入中的占比达26%,高居当地同业首位;而个人中间业务收入首次突破占比50%的大关,占比高达55%。

  当本报记者了解到中国银行(6.94,-0.12,-1.70%)广东省分行的中间业务实现上述“三大突破”的消息时,当即对此发生了强烈兴趣,该行是如何实现这几个突破的呢?日前,本报记者来到中行广东分行,实地进行了采访,发现:中行广东分行实现中间业务的突破不是偶然的。

  中间业务的“科学发展观”

  10月30日,中行公布的三季度业绩显示,非利息收入在全部收入中的占比达到19.46%,在国内同业中排名第一。而广东分行的该项指标比中行全行高出了6.54个百分点。

  10月31日,记者来到中行广东分行进行采访,了解到,广东分行在总行关于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的战略指导下,一直以来非常重视中间业务,分行党委坚定不移地坚持转变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发展战略,推动银行从以利息收入为主的信贷经营模式向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协调发展、重点发展中间业务的经营模式转变。

  广东分行负责人说,十七大强调科学发展观,提出要增加人民群众的财产性收入,这就要求银行创新金融理财产品,提高金融服务水平。过去谈不上为老百姓理财,现在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百姓的资金投在股市、楼市、汇市等资产上,百姓的资产负债表发生了变化,要求财产保值增值,因此客观上对银行提出了理财的需求。

  另外,银行上市后不能单纯追求利差增加营业收入,而要讲求资本的有效回报,以最少的资本占用,适度的规模扩张,提高非利息收入或中间业务收入,以获得最大的收益,为股东创造价值,获得最大的回报。

  正是在适应宏观经济和市场环境的变化、适应百姓理财需求的变化和股东对上市银行要求的基础上,2006年广东分行党委制定了中间业务的“科学发展观”和创新发展战略,即围绕努力探索股份制改革条件下经营性分支机构科学发展和稳健经营的长效机制这一中心任务,将中间业务发展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来抓,明确了“着力实现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的协调发展,在金融创新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中间业务”的指导思想,努力实现中间业务持续稳健发展。

  广东分行认识到,重点发展中间业务,并不是不要发展资产和负债业务,而是必须在三者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突出发展中间业务。因为没有资产、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开展资产负债业务,就带来了存款和贷款客户,这是开展中间业务的基础,中间业务是在资产负债业务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挖掘出来的。

  构建市场化的经营机制

  10月31日下午,记者走进广东分行计划财务部副总经理杨育智的办公室,一块不大的黑板上的五张彩色图表把广东分行今年中间业务收入情况表现得一目了然。据介绍,今年广东省分行中间业务在前几年持续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前三季度中间业务净收入突破30亿元,同比增幅达88%,中间业务收入在营业净收入中的占比已由2004年的14.55%提升到目前的26%,排名广东同业首位。

  杨育智说,广东分行取得的成绩,正是该行在总行领导下贯彻长效发展机制的具体体现,是构筑和完善中间业务市场化经营机制的积极成果。

  他说,广东分行首先健全了组织架构。建立并完善业务发展委员会领导下的中间业务发展委员会,设立了各产品线共同参与的业务创新小组,明确了牵头管理部门的统筹协调职责和相关条线主管部门的具体职责,还设置了专职的中间业务管理团队落实相关工作。

  广东分行建立了信息沟通机制,建立了二级行中间业务牵头联系人制度,在省行和分支行之间、职能部门和辖属产品线之间构筑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沟通渠道。同时,该行还完善了联动营销机制,推动中间业务与资产负债业务良性协调发展。健全和完善了激励与考核机制,实行绩效滚动管理。据记者了解,该行实施新的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员工和理财经理进行奖励,有效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有的理财经理拿到的收入和奖金超过了部门经理的收入。

  “人力资本是银行最重要的资源和资本”。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员工队伍,为此该行组织了对全辖各分支行中间业务牵头管理人员、理财规划师和各项产品服务人员的大量培训。到目前为止,该行共有74人获得国际理财规划师资格(CFP)、107人获得理财规划师资格(AFP)、136人获得香港财务副策划师资格(APFP)。

  为“两类投资者”提升价值

  11月1日上午,在中行广东分行营业部环境优雅的中行系统第一家财富管理中心,在该行资金业务部理财经理的安排下,记者采访了一位年轻的、业绩优异的外汇交易客户。

  “8月8日,我在中行广东分行开的户,开始做外汇宝保证金业务,到10月底,投资收益率达到136%。”坐在记者对面的小毕,说这话时显露出一种沉着的自信。小毕才21岁,带着一副黑边框的眼镜,瘦削的脸庞,专注的眼神,让人感到他是一位熟练的专业外汇投资者。

  “中行广东分行免费为我进行了外汇交易培训,给予我外汇市场大量及时的信息和分析建议,开始阶段在我技术尚未熟练时帮我分析原因,及时判断市场走势,因此我做得比较成功。我对中行的服务是非常满意的。”小毕这样告诉记者。

  11月1日下午,记者来到地处广州南边近郊的番禺区,番禺经济以国际贸易加工和侨乡经济见长。据中行广州番禺支行副行长高德胜向记者介绍,该支行以做大做强外汇外贸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而在前三季度综合绩效小组考核评比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该负责人向记者说:“番禺支行今年前三季度中间业务收入近1.6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的1亿元,同比增幅超过100%。年初定的任务是1.4亿元,年中省分行根据市场状况把目标调整到2.1亿元,现在看来经过努力是能够完成的。”

  据该支行结算业务部主任曹锦贤介绍说,番禺从事玩具、电子、制衣、宝石等来料加工的企业多达5900多家,其中有800多家企业在中行有国际贸易结算业务。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中行推出了远期结售汇、进口汇益达、出口保付达等多款国际贸易融资和结算产品服务,帮助客户锁定成本、增加收益。他举了一个例子,他们为广东某知名民营能源企业提供这类金融服务,在一年之内,不仅为企业节省了2600多万元的成本,而且为支行带来了3000多万元的中间业务收入,形成了银企双赢的良好局面。

  “银行上市后,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在总营业收入中的比重,对于提升‘两类投资者’的价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即不仅帮助广大金融理财者实现了财产的保值增值,而且为广大股东投资者创造了价值,可以大大提高其投资上市银行股票的回报。”中行广东分行负责人说,作为一家上市银行的省级分行,广东分行将完整地执行中行总行董事会和管理层确定的全行发展战略,加快发展中间业务,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打造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从中行广东分行高管的先进理念和创新实践中,我们已然看到中行这家上市银行通过创新发展中间业务,实现银行市场化经营机制和均衡盈利模式转型的蓬勃进展,感受到中行这家百年老行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向着国际一流的上市银行目标逼近……
论坛的一份子,献力由我开始。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4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弱市中勿轻言调整到位 - 桂浩明  (11月14日)

周一沪综指一度探低到5032点,深成指则探低到16254点,分别较前期高点下跌17.83%和17.07%,随后出现的反弹延续到周二上午,区间沪市的最大反弹幅度是279点,深市是1139点,就空间来说不算太小。这样就给很多投资者一个暗示:大盘似乎已经调整到位了。此时又披露两个股票型基金获准拆分的消息,也给人们一些利好的想象。由此,恐怕也就有更多的人相信,大盘反弹将进一步延续。

  不过从周二下午起,股市就逐步走低,特别是前期十分抗跌的银行股突然出现了大量抛盘,股价也随之直线下跌。此时,银行股不仅是借助其权重,而且是利用它对投资者心理的影响力,营造出了一个典型的空头氛围。结果,本来已经逼近5日均线的大盘再度掉头下行,两市当天的跌幅分别是0.57%和1.86%。尽管和前几个交易日相比,跌幅有所收窄,但不短的阴线实体表明盘中所出现的反弹是夭折了。换言之也就是说,大盘调整还没有到位。

  其实要明白这一点并不困难。别的不说,就在大盘权重股大幅下跌、股指连续回落的时候,人们也能够发现银行股似乎显得很独立,基本上没有随大盘明显下行,有的还逆势上涨。于是,也就有人将其比喻为调整市道中的避风港。那么,银行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有别于大盘的走势呢?

  一般来说,其估值相对来说不是特别高以及明年业绩增长比较明确是两个很重要的因素。事实也的确如此,在境内外的A-H板块中,银行股A股与H股的价差是最小的,而且各种分析数据也表明,银行股在明年继续取得高增长的概率很大。也许正是凭借着这样的一种信念,使得很多投资者在股市暴跌的时候,仍然坚守银行股。但问题是,当其它大盘权重股的下跌幅度都达到20%甚至更多后,银行股在相对估值方面的优势要大打折扣。而且,现在日渐趋紧的宏观调控,客观上也给银行业的经营投下了阴影。举例来说,今年以来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连续调整了9次,达到13.5%。由于准备金利率远低于商业银行的经营利润率,因此不断走高的准备金率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银行的利润。而如果还强调要用外汇缴纳准备金的话,那么相关银行还将承受不小的汇兑风险。最关键的是,在准备金率持续调高后,其累积效应也开始显现,并已经对商业银行的资金流动性管理构成一定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人们仍然有看好银行股的足够理由,但适当地对其持谨慎态度,应该说也是必要的。

  很难说导致周二民生银行大幅下跌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但是随后银行股的集体走弱,至少告诉人们:现在市场上对于银行股的预期可能是太过乐观了,或者说与当前的市场氛围是不协调的。既然这样,它就有调整的必要。

  进一步说,在人们想象中的避风港内突然也掀起了大浪,那么这对投资者的心态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显然,这种影响只能是负面的。从表面来看,银行股的下跌终止了周二的反弹,但深入地想想,这何尝不是表明市场整体调整没有到位、投资者心态脆弱、大盘做空机会犹存、人们对反弹信心不足吗?

  当然,这并不是说银行股一定会下跌到什么位置,但现在可以说的是,从银行股的走弱可以看出,大盘调整还将进行,市场的弱势格局没有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大可不必因为若干点的反弹出现而判定调整到位。对后市还是多一份谨慎为好。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论坛的一份子,献力由我开始。
发表于 2007-11-14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咯~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4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短期外债指标中紧外松格局待破 - 张喆  (11月14日)

“跟你说白了吧,现在所有的银行都关心这个问题。”一家中资银行资金部负责人无奈地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今年3月,国家外汇管理局一纸削减金融机构短期外债指标的通知,让中外资银行面临“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局面。新规推行一段时间后,权威分析表明,中资银行普遍感到短债指标吃紧,而外资银行则反应平静。

  国家外汇管理局于今年3月2日发布通知,要求中外资银行截至2008年3月31日按照进度将短期外债余额调整至2006年度核定指标的30%和60%,并于今年4月1日起实施。近期,外汇局开展了银行短期外债政策执行情况专项检查,10 月份的《中国外汇》杂志上刊载了外汇局北京外汇管理部和上海分局的署名文章,首次谈及该政策对京沪两地中外资银行的影响。

  指标“贫富不均”

  外汇局北京外汇管理部对北京30家银行的短债构成进行了调查。从今年上半年的政策执行情况看,北京地区中资银行短债指标普遍紧张,而外资银行则相当富余,大大超出实际需要,中外资银行短债指标使用率明显“中紧外松”。

  调查显示,截至2007年6月末,除政策性银行以外,北京地区中资银行短债指标使用率平均高达100.13%,有两家银行甚至出现超标现象,而外资银行短期外债指标使用率平均仅为64.05%,个别外资银行,如瑞士银行北京分行的短债指标使用率甚至为零。

  在上海分局核定短债指标的45家外资银行中,短债指标使用率在85%以上的仅有17家,在60%以下的有11家。

  广州市商业银行国际业务部蔡思隽认为,外资银行实际使用的短债指标并不多,有些业务创新甚至可以绕开短债指标管理范围。

  他说,此次指标削减是在原来核定的指标上按比例削减,而几年前对外资银行从境外总部调入资金并没有太多限制,外资银行原来核定的外债指标就比较高。

  外汇局上海分局资本项目管理处也在文章中称,近两年短债指标没有作大的调整,而银行间发展很不平衡,同幅度调减指标可能对一些发展快的银行造成不利影响。

  业务承压不一

  北京地区的调查显示,在中资银行短期外债构成中,远期信用证和海外代付业务几乎占中资银行短债总额比例80%以上,这两项也是受到新规冲击最大的业务。

  由于新规并没有把90天以下的远期信用证纳入短债指标,中资银行不同程度地压缩90天以上远期信用证业务量。

  “原来有一些期限比较长的信用证,现在不得不跟客户解释,尽量缩短信用证承兑期限,这样做的后果是我们的贸易融资就没有那么容易做了。”蔡思隽说。 

  此外,部分中资银行为增加海外分支机构业务量,一度扩张海外代付业务。不具备海外分支机构的银行也往往通过海外代理行办理部分海外代付,并将其作为获得境外资金的重要渠道,不过在短债指标遭调之后,这些银行不得不“第一时间”压缩该业务。

  相比之下,中资银行在上述两项业务上面临的压力远大于外资。外汇局北京外汇管理部的数据显示,远期信用证和海外代付业务占中资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短期外债总额80%以上,而外资银行只有4家办理了少量远期信用证业务,总金额不到4000万美元。

  对外资银行而言,短债指标削减主要影响其境外融资渠道,即境外借款、境外同业拆入和境外联行和附属机构往来。

  外汇局上海分局称,在沪外资银行对于该政策反应平静。由于在华外资银行普遍持有一定境外资产,可以随时调回以前存放境外的资金以支持境内业务,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指标调减带来的影响。

  期待政策调整

  国际收支连年双顺差,外汇流入形势严峻,特别是外债过快增长,外汇政策变“宽进严出”为“宽出严进”。在境外筹资渠道缩紧后,银行越来越多地转向从境内获得外币资金,不过,这一渠道目前看来并不够顺畅。

  国内拆借市场上外汇拆借品种有限、市场规模较小等原因,银行不一定能顺利拆借到资金;当市场普遍为单边需求时,做人民币外币货币掉期也难以找到对手对冲。大型银行网点多,通过增加吸收外汇存款和调整境内外资金头寸可以部分抵消政策冲击,而对中小银行而言,就不那么容易了。

  “毕竟我们盘口小,所能利用的资金、调节的余地不如大银行,所以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上述中资银行人士说。

  蔡思隽建议:“希望能够按实际情况调整个别银行的短债指标核定,另外,希望在某些指标的统计口径上作些调整。”

  对于外资银行短期外债指标相对富余的现象,外汇局北京外汇管理部的署名文章提出,外资银行成为独立法人以后,享受国民待遇,拥有了与境内银行相同的经营范围,其融资渠道将大大拓宽,在当前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外汇资金大量流入的情况下,建议进一步缩减外资银行的短期外债规模。
论坛的一份子,献力由我开始。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4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间价昨涨169点 人民币汇率重返7.43元关口 - 张曙东  (11月14日)

经历了前期的快速上涨后,人民币汇率昨日回调整理。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昨报7.4309,较前日大幅上涨169点。

  美元在隔夜市场上的反弹是人民币中间价回落的重要原因。周一纽约市场,美元对除日元以外的货币表现强劲,欧元对美元较上周五创出的历史高点下挫1.55%,英镑对美元也跌至本月最低水平,美元指数最终收于75.73点,较上周五收盘上涨0.4%。外盘美元的强劲走势直接带动了其在境内市场的表现,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应声大幅回落。

  但分析人士指出,美元在外盘的走强只是引发人民币调整的原因之一,人民币汇率在前期的快速上涨中积累了较大的调整压力可能更为重要。人民币近期上升较快,在此之前,人民币汇率在从7.50到7.41的区间内基本表现为连续上涨,还没有出现像样的调整。昨日交易盘中人民币对美元的走势可能更能说明问题。在昨日日间国际市场上美元再次走软的情况下,境内市场上美元对人民币并未受此影响,人民币下午开始逆势下跌。昨日盘中波动区间大致为7.4225-7.4385,最终收于7.4335,周一收盘价为7.4123,昨日的走跌显现了人民币内在的调整压力。

  此外分析人士还表示,昨日人民币低于预期的中间价也影响了当日的交投方向,多头力量开始谨慎观望,而央行再次要求商业银行使用外汇缴纳存款准备金也增加了目前市场上的美元需求。

  不过,交易员表示,人民币调整的时间可能不会太长,一是因为我国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CPI同比涨幅为6.5%,通胀压力仍然存在,而且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继续大幅上行,后续货币紧缩政策预期强烈,二是美元此次在国际市场上的反弹持久性有待观望,人民币可能再次面临疲弱美元的推动压力。

  另有分析人士表示,人民币目前的走势可能还预示着未来汇率走势有可能会突破前期的固有模式,有可能会出现某一时段升值快一些,某一时段升值慢一些,双向波动也会剧烈一些,打破市场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从而打击短期的投机行为,为汇率机制形成改革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根据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数据,昨日人民币对其他主要货币的中间价为:1欧元兑人民币10.8164元,100日元兑人民币为6.7587元,1港元兑人民币0.95404元,1英镑兑人民币15.2831元。
论坛的一份子,献力由我开始。
发表于 2007-11-14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持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持███持支█████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持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持支█████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持支█████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持支████持支█████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支持支持███持支███支持支█████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支持支持  
支持支█████████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支持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支持支持支持█████持支持███████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无██████支持支持支持███████支持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乐观者在灾祸中看到机会,悲观者在机会中看到灾祸。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4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期市场将持续震荡 - 余喆  (11月14日)

对于近期市场震荡走势,泰达荷银认为在宏观经济减速及市场调控压力增大的状况下,近期市场将持续震荡走势。

  泰达荷银认为,中国此轮经济的高增长中出口的贡献比较大,世界经济增长的放缓将会对中国经济增速有影响;加上人民币升值加速,因此出口增速放缓将成为趋势。但是从长远来看,消费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巨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还处在较低的状态。因此,应对整个中国经济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保持持续稳健的增长充满信心。

  在宏观经济减速及市场调控压力增大的状况下,近期市场将持续震荡走势。从长远来看,近期市场的调整释放了潜在风险,并对未来市场的走势奠定了很好的基矗至于未来的策略,泰达荷银认为以下两个方面值得关注:中国经济内外失衡已经引起资产价格膨胀、国际贸易摩擦、经济过热、外汇储备风险等一系列问题,在国内要求和国外压力下,升值适当加速已经势在必然。而在内需层面,一方面注意出口下滑压力有启动内需政策的要求,另一方面收入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有启动消费的条件。可见,升值和内需都是很确定的,因此,同时满足这两个要求的行业必然成为2008年首选行业。
论坛的一份子,献力由我开始。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4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央行将加大货币政策调控 - 唐震斌  (11月14日)

中国人民银行11月10日傍晚宣布,从11月26日起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已是央行年内第9次、也是2006年以来第12次上调。目前我国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已达13.5%,创下1984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
  虽然近期货币政策出台频繁,调控力度不断加大,但这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仍在市场预期之中,因为央行在近期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明确指出:当前流动性形势依然严峻,货币信贷扩张压力较大,央行将搭配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等工具,同时逐步发挥特别国债的对冲作用,加大对冲力度。

  为了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2007年以来中央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但导致我国宏观调控效果不佳的原因既有内部要素也有外部因素,国内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形成的高储蓄、高投资、低消费发展模式,致使内需不足,部分产品不得不转向海外市场;外部因素主要是在新的国际分工和产业结构转移格局下,大量制造企业涌入我国境内,加工贸易创造的贸易顺差占所有贸易顺差的60%左右。

  由于贸易顺差及针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引致的外汇占款刚性增长导致货币供应和银行信贷较快扩张,可能进一步引发信贷失控和投资反弹,助长资产价格泡沫,同时恶化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不利于进行结构调整,加大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的压力。

  今年最后两个月到期的央行票据在5000亿元左右,而且这两个月正是西方的感恩节和圣诞节消费高峰期,将会放大我国的出口数量和贸易顺差,造成更大的外汇流入和基础货币投放。因此,下一阶段我国将继续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通过综合运用利率、汇率、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适当加大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切实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论坛的一份子,献力由我开始。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4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弱势美元触发全球金融动荡 - 王宸  (11月14日)

据外汇市场交易员消息,新加坡金融管理局10月19日首次入市干预美元对新加坡元汇率,大约在1.4580—1.4640之间买入美元。10月26日在新元达到10年高点1.4530前后,同样传出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1.4523—1.4590处买入美元的消息。11月9日,新加坡金管局又在1.4400—1.4433价位买入美元。

  同样,香港金融管理局为维护港元与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也于10月23日首次向市场注资7.75亿港元以买入美元,10月26日、31日香港金管局又多次入市干预港元汇率。韩国央行也在9月11日有史以来首次对美元兑韩元掉期市场进行了干预。

  其实,自2006年以来,印度央行一直在干预市场并买入大量美元,以抑制印度卢比升值的幅度。虽然10月份印度采取控制外资流入的措施之后致使孟买股市暴跌,但没有缓解卢比的继续升值。

  因此,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管理当局干预外汇市场已经初现端倪。如果美元进一步下跌,那么亚洲这些国家和地区干预外汇市场的力度还会继续加大。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干预市场的这种信号,虽无意降低本币升值幅度,但确定本币升值上限的信号却十分明显。由于加大干预力度必然大量买入美元,可能对美元下一步走势产生显著影响,并抑制美元继续下跌的趋势。

  从非美货币来看,虽然欧元、英镑、加元和澳元兑美元都已经刷新历史高点,而且欧盟和英加澳等国对本币维持强势并未出现断然转折,但是受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的影响,各国都不曾中断向市场注入资金,虽然这些注资是在缓解流动性紧张的名义下进行的,其实与亚洲央行干预外汇市场而注资具有相同的意义,不仅缓解了市场和金融机构流动性的问题,更能够间接缓和本币升值的幅度。从这个角度来看,欧洲央行和亚洲央行在缓冲美元进一步下跌上都发挥了程度不尽相同但十分类似的作用。

  但是问题的复杂性在于,欧洲与亚洲仍然存在实质性的差别。欧洲对本币升值的承受能力更大一些,虽然欧元继续升值会影响欧洲经济,但欧盟更希望欧元处于强势状态,并由此实现欧元在全球的扩张和对美元的部分“挤出效应”。对于亚洲来说,则没有本币扩张国际流通范围的野心,以及本币升值的承受力所限,对美元进一步贬值下跌多会采取很直接的干预措施。欧亚这种差异可能会使欧亚货币之间此后发生显著动荡,加大外汇市场欧亚货币交叉盘的动荡幅度。

  相比全球央行几乎都在注资以维护市场流动性,美联储既连续降息又频繁向市场注资,问题就变得非常有意思。其他各国注资都显著增加本币供应,并直接或间接地吸收了市场中美元的流动性,亚洲央行是直接买入美元降低美元的流动性,欧盟向市场注入欧元,欧元流动性增加也应该有助于挤出美元,英国更是在增持美国国债。因此总体上全球美元的流动性应呈降低趋势。

  IMF曾警告美元可能暴跌,而俄日等国也大量抛售了美国国债,美元资产危机也似乎前所未有地加剧,实际上美元指数也一度急跌至75附近,多次摧毁市场看多美元的信心。但如果全球风险厌恶情绪确立,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使美元重新回归避险货币的地位,由此触发全球金融市场连续动荡。
论坛的一份子,献力由我开始。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5-8-14 12:37 , Processed in 0.04031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