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开启左侧

12月12日的外汇资讯,汇评与新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2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y2cn.com
RBC技术面及价位预测  
[2007-12-12 16:15] 综合外电

以下为分析师对外汇市场重要技术走势及价位预测:  

RBC资本市场:
英镑/美元:已从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利率决定公布后触及的低位2.0330美元反弹至2.0385...最初的支撑位料在2.0350.阻力位在2.0522.

澳元/新西兰元:新西兰元表现再次超越澳元,截至发稿时澳元/新西兰元正向1.1179新西兰元的新低逼近.本周结束时若1.1226(200周移动平均线切入位)失守,则预示着澳元将进一步走疲,可能会跌向1.1000.
论坛的一份子,献力由我开始。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2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黄金宝1212黄金行情分析
[2007-12-12 10:48] 淘金特约/黄金宝

12/12 老伯年末降息之礼太薄,金价反弹步伐受滞
周二在市场预期美联储降息幅度可能会较大的影响下,金价早盘顺延周一之涨势,持续反弹,一度突破 813美元关口;但美联储公布的降息幅度并不大,令投资者失望,金价随即回吐了之前的涨幅。金价周二盘中最高上摸813.5美元/盎司,最低下探801.7元/盎司,报收803美元 /盎司,比前一交易日小幅下跌6.2美元,日跌幅0.77%,日K线呈一根冲高回落回归5日均线的倒锤形小阴线。白银周二盘中最高上摸14.78 美元/盎司,最低下探14.50美元/盎司,报收14.54美元/盎司,比前一交易日大幅下跌18美分,日跌幅 1.22%,日K线呈现一根冲高回落的小阴线。美元指数周二最高上摸76.31,最低下探75.92,报收76.20,比前一交易日小幅上涨15点,日涨幅 0.20%,日K线呈现一根在均线密集区振荡反弹的小阳线。

原油周二盘中最高90.55美元/ 桶,最低87.92美元/桶,报收89.38美元/桶,比前一交易日大幅上涨152 美分,日涨幅1.73%,日K线呈现一根振荡上扬的小阳线形态。周二原油价格强劲上涨,因为冰暴令美国原油交割地库欣接近停止运营几个小时。EIA周二下调美国07年原油需求预期3万桶 /天;下调美国07年原油供给预期6万桶/天;美国 08年第一季度原油需求为2099万桶/天 ,上年同期为2077万桶/天;预计美国08年第一季度原油库存年率减少5.1%,至3.151亿桶;11月份美国原油库存降幅超过 5年均值;预计全球08年第一季度原油需求年率增加2.1%;全球08年第一季度原油需求较上月预期下调25万桶/天;全球 08年原油库存预期较上月预期下调22%;08年第一季度OPEC原油产出将增加40万桶/天;预计在年末经合组织原油库存低于5 年均值;美国08年第一季度原油供给为2099万桶/天,较上年同期增加1.2%。

欧洲央行(ECB)周二公布数据显示,截至12月 7日当周,欧元系统黄金及应收黄金储备减少2200万欧元,至1853.35亿欧元。12月7日当周欧元系统净外汇储备减少1亿欧元,至1422 亿欧元。欧洲央行称,12月7日当周流通中现金增加13亿欧元,至972亿欧元。成员国政府债务增加86亿欧元,至762亿欧元。欧元系统由总部设在法兰克福的欧洲央行和 13家欧元区成员国央行组成。

美国10月份批发库存没有发生变化,说明企业可能正在努力控制供给。美国商务部周二公布,10 月份批发库存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与前月持平,总额为4037.2亿美元,此前市场预期为上升0.4%,9月修正值为上升0.6%,初值为上升0.8%。数据还显示,美国 10月批发销售月率上升0.7%,总额为3698亿美元,9月修正值为上升1.4%,初值为上升1.3%。美国10月批发库存 /销售比为1.09,创历史新低,9月为1.10;与去年同期相比,批发销售年率增加11.5%,批发库存仅增加4.6%。周二公布的数据表明,美国房市和信贷紧缩令经济前景黯淡,使批发行业感到警惕。预期与第三季度猛增 4.9%相比,美国第四季度GDP增长将大幅放缓。

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周二发布报告显示,预计美国的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部门产出 2008年将出现扩张、收入也会增加。报告对该协会会员进行调查后发现,制造业部门的受访者认为,其所在部门的收入明年将增长6.8%,2007年增幅为2.4%。非制造业部门的受访者则预计,其所在部门的收入明年将增长 2%,2007年增幅为1.3%。ISM表示,制造业部门领导人预计,制造业资本支出明年将增加0.7%,大幅低于2007年18.2% 的增幅;而相比于2007年的水平,服务业部门的资本支出将下降6.3%。

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FED) 北京时间周三凌晨宣布下调联邦基金利率25个基点,至4.25%,并调降贴现率25 个基点至4.75%,以帮助经济抵抗楼市持续下滑和信贷市场紧缩的冲击。市场已普遍预期美联储将降息25个基点,之前市场原本预计联储可能降息50个基点。自9月中,美联储已大幅降息一个百分点,试图支撑经济免于陷入衰退的风险。美联储称,近期包括金融市场恶化等事件对经济成长和通膨前景产生了不确定性。数据显示经济成长放缓,反映楼市下滑、企业和家计支出有些疲软。近期金融市场的压力也增加了。美联储表示,今日降息加之此前的降息应能推动经济之后温和成长,但通膨风险犹存。美联储称,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 (FOMC)以9票对1票通过降息,波士顿FED总裁罗森格伦建议降息50个基点。委员一致同意调降贴现率。美联储当前的利率水平已经降至06 年1月以来最低。次贷危机令美联储自9月开始不断向金融系统注资,同时也迫使美联储自9月开始降息。

在美联储公布利率决定后,投行和经济学家们普遍对此感到失望,认为美联储仅调降窗口贴现率25 个基点,太过"吝啬",根本无法缓解市场的担忧情绪,市场此前预期美联储将下调50个基点。利率决定公布后,美股大幅下跌,美债上扬,而美元则强劲反弹。在周三亚洲市场,日经225指数跳空低开,早盘跌幅已经超过2%。这些都给金价带来较大的下行压力。由于原油的反弹尚给金价带来一定的支撑,金价尚未出现恐慌性暴挫。那么接下来守稳 800美元关口就成了极其重要之任务。只有牢牢守稳,后市才能在不断盘整中再度寻求机会反弹,以突破813美元和818美元等处的重大压力制约。而如若失守,金价将会构建成三顶格局,重回下跌通道,剑指770美元。密切关注本周的其它经济数据。金价今日下方支撑位于 796美元和793美元;上方压力在808美元和815美元。

今日( 1212)操盘指导:
黄金于 786-815之间振荡发展,白银于14-14.9之间振荡发展。
论坛的一份子,献力由我开始。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2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汉志金评12.12:再次降息,金市下跌嫣知非福?
[2007-12-12 10:46] 西汉志


  昨日美联储宣布降息0.25%,受市场100%预期影响,降息未能给国际现货黄金市场提供上涨支撑,国际现货黄金盘中大幅下挫近二十美元,于今日亚洲早盘阶段在796美元附近受买盘支撑,强劲反弹。

  今日凌晨,美联储公布利率决定,符合市场预期的25个基点的降息幅度,美元盘中提前释放利空消息,先跌后涨,美元指数再次守稳76上方。呈现强势盘整走势。

  原油价格近期基本面影响较微,走势与黄金相似,呈区间整理走势。但在冬季供应需求等问题下,原油价格预计将不会出现太大幅度的下跌。

  国际现货黄金中线走势上,仍然维持于大三角形整理走势,目前在三角形中轴800美元附近波动,上方压力827/830,下方支撑780/785.

  短线走势昨日北美尾盘的大幅下挫,对短线继续下挫的动能充分释放,同时800美元下方表现的的强烈买盘愿望亦值得我们关注。

  技术图表分析:
  黄金小时图中,于昨日北美后市交易时段出现顶部背离,在下挫于796美元一线后,受到买盘支撑。MACD及KD目前的走势来看,短线走势上仍有进一步下探风险。其中下方794美元具有较好的支撑作用。

  黄金四小时图中,MACD及KD均保持向下死叉形态,但KD具有明显的强势特征。预计日内走低于796/794美元后,金价有望继续保持向上反弹走势。

  操作建议:
  中线趋势投资者800美元之上继续观望。可考虑在796 791 785美元依次按十五分之一、十分之一、八分之一仓位建立多头头寸。

  短线投资者:800美元、796美元一线小仓做多,仓位:十分之一,止损794美元下方,目标暂不设定,短线考虑在818美元附近获利了结部分多头头寸。
xh.gif
论坛的一份子,献力由我开始。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2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叶檀:股市为何对可怕的CPI数据无动于衷
[2007-12-12 15:07] 每日经济新闻

    股市在患上货币政策麻木症后,又患上了CPI麻木症。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1月CPI数据为6.9%,创出11年来新高,面对如此可怕的CPI数据,股市却依然顾我地处于震荡微升之中,既不惊惶,也不激动——沪综指收涨13.98点。难道久经考验的中国A股市场已经练就了金刚不坏之身?还是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一番“金砖四国中中国A股本轮牛市涨幅最低”的高论让股市穿上了盔甲?又或者是QFII额度的增加与机构的建仓熨平了股市的波动?

    这都是为股市现状硬凑的理由。如果中国的经济真出现了高通胀下的低效率,一定会出现周洛华先生所说的“通胀无牛市”的状态,但中国的CPI数据逐月攀升而股市却一直波澜不惊,我们必须寻找到另一重解释。

    中国的CPI无法反映物价的整体状况,这使得CPI具有多种解释空间,一是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等官方经济学者的利好解释,中国物价上涨是结构性的阶段性的上涨,无关大局;而另一种解释则由民间经济学家提供,即中国CPI指数未能全面反映物价上涨的严重性。

     撇开目前的CPI指数真实性之争,冰山之下掩盖着另一重真实。中国的CPI上涨并没有反映出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真实利润增长水平。据世界大企业联合会的研究人员发现,在1995年到2003年期间,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年均增幅达到了“惊人的”20.4%。由于产业结构调整与工作岗位再分配推动了生产率的增长,中国制造业工作岗位的消失与创造速度都明显高于美国。而世界银行所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企业的生产效率更高,达到25%左右。

     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也体现在企业利润之中,今年上市公司30%以上的利润增长固然是拜新会计准则以及通胀提升名义业绩所赐,但即便剔除这些因素,企业的实际利率增长依然惊人。以央企为例,预计今年利润增长万亿元,实际增长速度接近30%。这是社会资源集聚的结果,而政府将继续鼓励行业与资本市场的资源集聚,明年仍将是并购重组年,在资本市场则体现为象群狂欢年。

    所以,中国的CPI上涨并不意味着企业效率的下降,与农产品价格上涨相反,工业品价格一直处于平稳通道中,这才是CPI上涨而股市不跌的关键因素。

     对企业而言,真正的考验来自于PPI的上涨,企业能否消化上游资源价格上涨的因素,目前是否已经达到消化的极限,才是关键。明年中国通胀局势必然持续,资源价格的进一步上涨会给企业生存带来严峻考验,珠三角等地已有数千家中小型制造企业倒闭,政府的应对之道是吸引各种资金进行兼并重组,进行跳跃式发展,外资与资本化了的央企明年联袂登场,利用资本市场合纵连横,兼并在这两年能够给大型企业继续提供美妙的财务数据,这也是中国股市能够继续吹泡的基础。

    从宏观角度看,目前中国的CPI上涨也是输入型通胀的表现。

     我国会继续输入两类主要物资。一是货币,源源不断流入的外资让中国资本与并购市场持续红火,泛滥的美元必须要在新兴市场找到落脚点。在人民币汇率升值之前进入中国市场,是国际资本利益最大化的时间节点,嗅觉灵敏的国际资本实际上在中欧、中美高层对话之前,就已伺机布局。等到300亿美元QFII额度宣布之时,差不多一幕大戏已经落幕。

    二是农产品。中国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非常契合,小麦和大豆减产可能继续推动粮油价格上涨,我国的CPI上涨主要由农产品价格上涨所致,这部分差价主要补贴给了发达国家的农民。事实上随着中国农产品进口越来越多,而美国等国将农产品与新型能源概念联系在一起,在粮食与能源两个领域插了两个导管,源源不断地将通胀输入中国,同时也对资源型国家拥有了主导权。针对新兴国家的农产品价格上涨看上去更像个吸血阴谋,预计今年全年俄罗斯CPI将超过8%,其他国家也好不到哪儿去,而中国国内的结构性矛盾加剧了事态的严重性。

    面对如此光怪陆离的CPI数据,投资者看国外资金与大机构的眼色行事,股市保持不知所以的震荡,也就非常可以理解。
论坛的一份子,献力由我开始。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2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慕毅飞:CPI再创新高,困难百姓年怎么过
[2007-12-12 15:11] 东方

    据国家统计局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1月的CPI指数达到6.9%,从8月以来,CPI指数连续第4个月保持在6%以上的较高位置,而11月份的 CPI指数,创下了近10年来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新高(12月11日央视“新闻会客厅”)。无论专家怎么解读,老百姓都得担心,这CPI指数再创新高的年关怎么过? 

  政府会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样一来,买了房的要为越付越多的按揭担忧,买了车的要为越涨越高的油价担忧,孩子尚小的要为越来越难找的保姆担忧,炒了股的要为越来越不测的股市担忧……所有这些有所担忧的人们,都在为物价的结构性上涨会不会变得整体性上涨而担忧。 

  但真正值得担忧的,是困难群众的温饱。在CPI指数不断攀高的时候,总有人认为,对于物价上涨,公众已经变得比较麻木。这可能涉及到三个因素,一是物价的涨幅,尚在人们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二是总体收入水平有所提高,绝大部分人对物价上涨的承受能力也在提高;三是物价多年稳定,稍有波动,对大多数人来说,还动不了筋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尤需强调对少数贫困人口,尤其是时近年关,要特别重视对极少数绝对贫困人口的关爱与补助。要确保他们也能过好年关。 

  随着脱贫步伐的加快,绝对贫困人口进一步减少。这是好事,但潜伏着危机:绝对贫困者的呼声可能会减弱,绝对贫困的生活状况有可能逸出关注者的视野。所以,当贫困的呼救声音开始变弱的时候,各级政府尤需提高及时扶助的自觉意识,并要使这种主动具有制度保证。现在讲究幸福感,幸福感也要有短板意识。如果提高了对少数贫困者的扶助底线,也就提高了所有人幸福的保障底线。因为贫困者的幸福也能得到保障,所有的人就不必为不幸福而担忧了。“零就业”的家庭,要尽快帮助解决就业;因病致贫的家庭,要尽快帮助解决救助;要安排好贫困学生的伙食补贴,要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寒假的往返旅费;不仅要确保低保金足额按时发放,还得加紧提高低保金的额度…… 

  CPI指数到底是什么,许多人未必懂。但让寒冬的屋子并不因此而冷起来,让饭桌上的肉并不因此而少下去,尤其是让要为明天是不是有米下锅而犯愁的人们,也能带着欢笑过年,各级政府要动动脑筋了。
论坛的一份子,献力由我开始。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2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鲁宁:6.9%,CPI继续上涨还是已近拐点
[2007-12-12 15:13] 东方早报

    11月份CPI上涨6.9%,涨幅较10月份再增0.4个百分点。此外,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预测今年全年的CPI涨幅在4.7%左右,对比1-11 月的累计涨幅,这几乎是在向社会暗示,12月份CPI涨幅很有可能再创新高。拿统计数字作直观对比,“结构性通涨”演变为“明显通胀”的压力仍在增大。

  针对11月份的CPI数据,姚景源依然坚持当下物价仍呈“结构性通涨”的判断。然而,姚景源的判断未能得到社会舆论较普遍的认同,这从各大新闻或门户网站海量的质疑跟帖中可见一斑。

  其实,社会舆论对姚所阐述理由是否客观、本真,是否想有意掩遮什么的质疑并不重要,真正关键的是,人们希望通过“阅读姚景源”,从中判断出11月份CPI是否已接近上涨的尾声甚至拐点已经呈现?或者,12月份直至明年的CPI还将持续攀升?

  就CPI涨幅已近拐点还是继续攀升,官方虽不便肯定作答,但梳理和分析近期一系列宏观经济调控信息和政策举措,早报评论员以为,CPI涨幅可能已逼近拐点,考虑到岁末年初历来是消费旺季,购买力拉动需求刚性十足,这个人们普遍期待的拐点,在春节后出现并非不可能:

  一,11月份仅食品类价格上涨拉动CPI上涨5.94个百分点,如果扣除“食品因素”,其余纳入CPI统计口径的7大类商品或服务价格上涨拉动CPI上涨只有不到1个百分点。而在6月份,同一数值是2.3个百分点。另外,该数值自6月份后一直呈逐步下降态势,它所隐含的信息是,在剔除食品类及以石油为原料的少部分工业制成品,绝大多数工业品的价格处于微降、持平或微涨状态。这至少说明,国内市场供需结构总体仍呈平衡态,这不但为“结构性通胀”说提供了支持,也意味着防止“明显通胀”只需“重点防御”而不必“四面出击”。

  二,眼下国内“结构性通胀”与国际“结构性通胀”密切相关。换言之,通胀在当前属全球普遍现象。相对于全球其他新兴经济体去年平均通胀率为5.1%,今年预计为5.9%至6%,国内今年CPI涨幅仍处于可承受状态。

  三,央行与银监会致力于“双控”信贷的效果进一步显现,11月份,金融机构新增贷款额降至874亿元,为今年以来月度最低值。考虑到本月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遏制流动性过剩为经济降温的效果还当放大。“热”与“胀”彼此交织,“热”有所降低,“胀”就会易控许多。

  四,一产、二产、三产比例有所改善,GDP总量中三产比例提高2.5个百分点。外贸、投资、消费“三驾马车”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去年提高3.8个百分点。以上两组数据反映出多年存在的经济结构不合理症状有所缓解,为明年防“胀”提供了难得的基础条件。

  五,秋粮丰收开始入库,外加前期肉蛋禽扶持政策的“滞后效应”开始进入释放期,带动供给增加多少可与食品生产成本的上涨形成一定程度的“对冲”,对粮肉蛋禽的进一步涨价有所抑制。

  六,姚为支持其“结构性通胀”之判断,特意拿1992年至1996年间国内CPI涨幅远高于今年作为理由之一。其实,这种对比是否成立另说,但姚的涨幅对比倒为人们提供了另一个思考视角:即前后十几年间国家财力的对比,以1996年为例,中央财政7051亿元,今年比去年的新增量就可超过7000亿元,全年中央财政超过50000亿元已无悬念。这个对比很重要,防“热”尤其是防“胀”,足额的财力支撑不可或缺,如是,难怪姚坚持“结构性通胀”之判断,显得底气很足
论坛的一份子,献力由我开始。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2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傅勇:宏观调控如何避免矫枉过正
[2007-12-12 15:14] 证券时报

    目前,中国的确有诸多理由重返数量型工具,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面临的是经济结构性的问题,而应对这些结构性问题,仅仅依靠加息是难以理顺的。如何才能避免可能出现的风险呢?笔者认为,可能的政策组合应该具有更宽的视角;从紧的货币政策应该伴有积极的经济结构调整和适当的财政政策;数量型和行政型的货币政策只能是短期的、配合性的,应该适时淡出。

  6.9%!一如市场预期,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的11月份CPI同比增长再创新高。全年的物价形势也不容乐观。8月份以来,CPI同比上涨一直在6%以上,1-11月份同比上涨4.6%。尽管因基数较大,2007年最后一个月的CPI难再有所“突破”,但预计今年全年CPI涨幅在4.7%左右,是1996年以来的年度最高涨幅。
  引人瞩目的是,随着宏观经济的升温,调控手段也正在回归行政型和数量型的模式。虽然有人认为,最近的CPI数据又给了央行近期加息的想象空间,但从此前选择大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而不是加息来看,货币政策正在越来越倚重数量型的调控工具。笔者认为,调控手段的这种变化确有需要,但应注意过犹不及。下文首先分析调控手段为何转向以及这种转向出现矫枉过正的可能性,其次讨论如何才能避免人为造成的调控风险。
  首先,宏观调控偏好行政式和数量型手段固有一定合理性,但极易造成大起大落局面。
  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谈论1990年代的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以及随后暴风骤雨式的行政性宏观调控,曾经的治理经验虽然一再验证数量型工具的功效,但同样也有“将脏水和孩子一起泼掉”之嫌。的确,无论是在宏观经济走势上,还是在调控趋向上,十年之前的情形都值得联想。
  1990年代初的经济图景可以用高投资、高增长、高通胀来概括,同时伴有明显的房地产泡沫。这些情形与眼下相似,只是当时要严重得多。就物价而言, 1993-1995年的CPI均为两位数,1994年甚至同比上涨了24%。在上一轮经济过热时期,直接的数量控制还是起到了主要作用,其严厉特征在“一刀切”方式的信贷调控上得到最好体现。当时不仅要在贷款额度上严格控制,甚至还要把贷款收回,同时在其他一些变量上也都进行了一些调整。就存款准备金率来说,当时也高达14%左右。
  面对此番出炉的物价数据,我们会对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央行大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有更深的理解。在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两防”被放在了明年经济工作之首,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得到了强调。仅在会议闭幕三天之后,央行就宣布从12月2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至14.5%,这一幅度相当于过去的两次调整,并达到20多年来之最高。
  延续这一思路,未来可能的货币政策工具组合选择上,公开市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定向票据等数量型工具,加上商业银行每个季度的信贷额度行政控制等行政型工具,将构成明年货币政策的主旋律。
  这种政策倾向不仅是因为利率和汇率政策掣肘于国际经济环境,更重要的是着眼于国内经济的平衡。中国集中的间接融资格局集聚了大量的风险,并通过资本市场传播给整个经济体系。过往的经验告诉我们,治理银行系统的流动性是控制经济过热和物价上涨明显化的必由之路。这次也不例外。这种做法效果是明显的。信贷控制措施立竿见影。11月份国内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千亿元,贷款余额增幅更是出现了下半年以来的首次环比下降。
  然而,问题是,数量型和行政型调整手段很容易重复“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困局。已有学者注意到,投资方面的信息显示,当前的信贷扩张主要不是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的结果,而与货币的投机性需求相关。这是前几年投资过度和产能过剩之后的必然调整,这本身已是危机的征兆。更重要的是,投机性需求将银行的信贷引入股市和房市。一旦资产市场的信心受到严厉打压,储蓄回流、消费不振、出口疲软等或将引发经济“硬着陆”。
  其次,中国的确有诸多理由重返数量型工具。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面临的是经济结构性的问题,而应对这些结构性问题,仅仅依靠加息是难以理顺的,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可能出现的风险呢?日前,央行行长周小川撰文论及金融危机时指出:“诊断具体问题并给出处方时,要避免误读历史,要尽可能避免矫枉过正而导致的超调,避免给下一次危机埋下导火索。”笔者认为,可能的政策组合应该具有更宽的视角。
  第一,从紧的货币政策应该伴有积极的经济结构调整和适当的财政政策。当本币处于升值通道,货币政策从紧是十分必要的,但仅仅有货币政策是远远不够的。紧缩的货币政策是将整体经济运行放在一个平稳的环境中,但经济结构的问题可能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得到解决。宏观调控需要政策的全面配合这一点已经被很多学者强调过。
  第二,数量型和行政型的货币政策只能是短期的、配合性的,应该适时淡出。数量型的货币政策工具本质上不是主流的货币政策工具。在次级债券危机中,我们看到诸如注入流动性等数量型工具的出现,但这只是在危机时候才得以见到的。危机一旦结束,这些做法将立即退出。中国也是如此,一旦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出现逆转,将有必要立即停止这些工作的运用。
  中国经济出现逆转的可能性至少来自两个方面。其一,中国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的迅速回落。信贷收缩将会对房地产市场带来直接的影响。因为不仅房地产开发商更难获得贷款,资金链的趋紧将增加其捂盘的难度,同时,房贷资格的审核也变得更加严格。资产价格的调整将会很快影响到银行的盈利,并消减支撑消费的财富效应。
  其二,国际需求的明显回落。如今,美国的住房和信贷市场的泡沫正在破灭,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全美各州的房价下降,从而引发美国消费的大幅收缩及经济衰退。美国是全世界消费者规模最庞大的国家。中国是外贸主导型的经济体,出口占到了整个GDP的40%,是世界上到目前为止对外依存度最大的经济体。如果美国消费下降,其他经济体都将受到影响。这一点这东南亚金融危机和美国高科技股市泡沫破裂之后均表露无疑。
  第三,利率和汇率政策在货币政策的基础性地位不应动摇。相对于央行票据、窗口指导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已加息5次的利率政策尚不够有力,与此同时,人民币升值的步伐仍落后于国际账户的调整和市场预期。笔者认为,在未来几个月中,利率仍然有调整的必要。美联储即将宣布的降息会产生持续加息的顾虑,但中美利差的缩减并不是限制中国利率空间的天花板,因为流入中国的国际资本并不是要赚取银行的利息。
  汇率政策方面。汇率变动实际上是价格调节,产业结构的升级和需求结构的转换将会随升值而动;如果汇率不作应有的重估,依赖行政的或人为的手段调节内部平衡,则效率更低,成本更高。正是在升值的刺激下,中国台湾地区、韩国包括日本的产业结构才获得提升。因而,应把升值视为一个契机,而不是一个被动的让步。
论坛的一份子,献力由我开始。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2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巍柏:从紧的货币政策还是要落实到利率汇率之上
[2007-12-12 15:16] 证券时报

    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下帷幕。中央在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时明确提出,明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按照官方说法,已实施了十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将“功成身退”,取而代之的是从紧的货币政策。可以认为,货币政策从“稳健”转为“从紧”,发出了强烈的紧缩信号。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为应对当时的严峻经济形势,中国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1998年至2002年,中国面临通缩压力,那时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是增加货币供应量。2003年以来,面对经济中出现的贷款、投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等新变化,稳健的货币政策内涵开始发生变化,适当紧缩银根,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
  经历连续四年两位数增长后,中国经济形势已发生较大变化。今年以来,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从3月份的3.3%上扬到11月份的6.9%,通胀压力加大。流动性过剩问题仍在发展,物价上涨压力不容小觑。
  从今年6月1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之后,货币政策的提法就已经从“稳健”变为“稳中适度从紧”,释放出了适当控制货币投放的信号。随后是央行连续数次的加息行动和调高存款准备金率。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货币政策如今将由“稳健”直接改为“从紧”,从紧的货币政策由此“全新登场”。未来这一关键的政策内涵会是什么?来自中央工作会议透露的重要信息是:明年将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可以预见,严控“货币”和“信贷”两个总量指标,将是最主要的政策内涵。据报道,监管部门已要求明年进一步紧缩信贷,信贷增长初步目标定为13%,比今年的15%降低了2个百分点。而在控制信贷增速的同时,下调货币供应增长目标,可能性也较大。
  显然,在社会资金充裕和投资需求仍旧旺盛的情况下,要实现以上货币政策目标的难度是很大的。今年经历了多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和加息,其结果仍旧是新增贷款增速超标,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高于央行年初时设定的16%的增长目标。明年要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才能将信贷增速控制在13%以下,将货币供应增长控制在15%或16%以下?是继续第6次加息,并持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吗?
  显然,无论从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空间来看也好,还是中美利差水平来看也好,这两率的上调空间都不是很足了,特别是在美国还可能继续减息的情况下,利率上调空间更为有限。不过我们应该注意的是,今年下半年利率上调的累加效应,可能会在明年开始体现。这可以缓解一部分明年的加息压力。以目前银行贷款余额的总量来看,利率上调将会使得一部分企业的资金难以为继,资金成本将出现较为明显的上升。鉴于明年通货膨胀的压力仍然很大,因此,继续上调利率的压力仍旧存在,这可能使得利率上调对企业利润的影响规模高达3000亿元以上。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空间都已经非常有限的前提下,央行可能加速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步伐,以起到替代加息或提供更多加息空间的作用,其实质也是属于紧缩政策的一类。由于目前中国的货币投放基本通过外汇占款来实现,因此,人民币汇率的加速上扬,将有效缓解央行在货币增长问题上的压力,而使得货币供应增长速度下降到一个可以接受的空间之中。今年以来,人民币相对美元已经有超过5%是汇率升幅,相信明年在从紧的货币政策指导下,人民币汇率增长速度恐怕只会更快。
  受从紧的货币政策影响,明年企业的资金成本压力将明显增大,而人民币汇率也可能因此而加速上扬,并给相关产业带来紧缩压力。
论坛的一份子,献力由我开始。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2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 汇评帖完 ***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2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澳元/美元:遭遇0.8850阻力
[2007-12-12 19:56] DailyFX

汇价反弹遭遇0.8850阻力,自0.8711的反弹受到华尔街联储观察员Greg Ip的美联储将在未来几日再次降低贴现率观点支持。 今日亚市区间在0.8728-0.8785。阻力在0.8895。
论坛的一份子,献力由我开始。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5-8-14 14:46 , Processed in 0.04025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