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开启左侧

日元已破107保持强势,国内大盘恐要走入熊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6 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y2cn.com
发表于 2008-1-16 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1-16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等你的分析... ...
发表于 2008-1-16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没出来?继续等待。。。。
发表于 2008-1-16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呀,不好意思。才起来还没吃饭呢,呵呵。
用已知求得未知~~~
发表于 2008-1-16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会吧
发表于 2008-1-16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这么想看我的分析,真是不胜荣幸!
     昨天日元一举突破107大关,这长达数年形成的铁三角下沿,其强势如何,不言而喻了。。。。。不管是从技术形态和基本面上对日元都是极其利好的;技术突破伴随着国际风险资金逃离股市和贵商品市场,还有各种套利交易的逐渐了结,日元自当勇往直前,义无反顾。技术上看日元突破铁三角下沿107一带,那么它的中长期目标即已直接锁定93-94一线,其间震荡自然无可避免,但是应无早前震荡之剧烈,长期涨势只会更加猛烈!上方支撑下移到了107.30和108.30,中期支撑111整数关一带;下方阻力105.50、102.00、100.00万点大关,超强阻力还没找到,呵呵。
    对于股市本人涉及的并不多,但常有朋友问及,便帮他们看看盘。如有不对之处,在所难免,望大家见谅。
    且不说国内股票现在的市场价格与实际价值相去甚远,先说中国虽然羞羞答答地与全球化眉来眼去,有时候也整几把与国际接轨的事儿,但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已愈来愈大,国际金融市场的走势势必对国内市场产生非常大的带动作用。环顾国际上主要股票市场早已做成头部并已启动了下跌趋势,伴随着下跌趋势酝酿成熟后,其向下走势将逐渐加快,风险资金纷纷逃离股市等高风险市场而涌向低息货币和美元等风险较低的但潜力较大的货币和商品上面去。
    中国的股票市场启动上涨趋势的时候就滞后于国际上其他主要股市,那么在国际主流股市展开跌势以后国内股市是不是也会跟随呢?从技术上看大盘5500点上下100点都是强劲阻力带,无法做出有效突破那它势必掉头向下,昨天的一根阴线就说明了很多问题,已经跌破了本次上升的趋势线。今天又低开低走,多头看来已经凝聚不起来多少反击的力量了。如仍不能放量上涨突破前面说的这一强阻力带,此去茫茫无尽期的熊市即可以确定了。基本面上,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值与公司的实际资本大都严重脱钩,从港股价格来做比较更是令人震惊,恒声指数30000点时,其个股价格一般都在几毛或几元、十几元钱,超过几十元港币的都不是太多,当然几百元的也是有的。这就更说明国内股票太过虚高。虽然国有股占绝大比例,但谁又能保证国有股以后不变现呢?诚然中国的部分公司较前些年比成熟了不少,管理上进步了不少,但是许多公司企业甚至地方ZF造假帐是早已养成的习惯,虚报业绩,这能那么容易改吗?
    股价虚高,泡沫丰富,这在股指超过2000点时就已经具备了,股指飙升是100%炒出来的,而不是投资价值体现出来的。这样的股市跟当年日本的股市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的,但其根基尚无法与当年的日本相比。
    大盘下方支撑5300、5000、4900、4500,跌破4900跌幅将明显加大,速度明显加快。

[ 本帖最后由 waihui102 于 2008-1-16 12:05 编辑 ]
用已知求得未知~~~
发表于 2008-1-16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aihui102 于 2008-1-16 11:37 发表
各位这么想看我的分析,真是不胜荣幸!
     昨天日元一举突破107大关,这长达数年形成的铁三角下沿,其强势如何,不言而喻了。。。。。不管是从技术形态和基本面上对日元都是极其利好的;技术突破伴随着国际风险资 ...



支持楼主,同意日元长期走强,短线面临调整;国际股市头部成立
从资金流来看,国内股市前半年应该是震荡市然后至少还有一次大幅冲高
Opportunities multiply as they are seized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5-8-11 04:33 , Processed in 0.03892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