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开启左侧

2月28日的外汇资讯,汇评与新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28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y2cn.com
外汇之星:日元多空显分歧 涨势难改

基本面:

  周三,欧元兑美元再次创下历史新高,此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对国会发表的半年度货币政策陈词支持了市场对联储再次减息的预期。在发达市场及新兴市场,美元兑其他几种货币也创下历史新低,美国经济基本面仍然令人担忧。伯南克认为美国经济增长面临来自住房市场、就业市场和信贷市场的风险,令通货膨胀担忧相形之下处于次要地位。这意味着政策制定者仍可能在下个月宣布减息,从而令美元相对其他主要货币的收益率及吸引力下降。美联储正在对目前的所有经济问题作优先排序,目前似乎经济增长处于首位。监管部门宣布将从3月1日起取消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和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的投资上限的消息也对美元造成压力。该消息一度造成美国国债市场出现大规模抛售。伯南克表示,美元汇率走低在美国2007年下半年出口增长11%上起到了积极影响,帮助改善了美国经常项目的赤字状况。上述评论拖累了美元,因为这相当于含蓄地表示联储接受了美元继续走软。在联储副主席科恩此前暗示美国经济面临下行风险后,美元全线遭遇抛售,这种趋势一直持续至昨天。昨晚发布的美国耐用品订单报告显示,1月份订单下降5.3%,情况比分析师预期的下降4%还要糟糕。

  上一交易日回顾:

  美元兑日元日线图方向向下,昨天波幅144个点,收出一根大阴线。汇价在此前形成的旗形下沿受到些许支撑后,继续大幅下挫。由于美元全线走软,美日近期结束其低位盘整的希望彻底破灭。但相比于其他非美的强悍,日元还相对偏弱些,短线多空存在着一定的分歧,下方支撑105.70,美日调整过后将有望向此位置进发。

  当日短线方向:回调后继续上扬

  弱支撑:105.70 强支撑:104.98

  弱阻力:106.75 强阻力:108.05

日线图,由于美元兑日元连续两天的下挫,均线系统从密集汇聚重新趋于发散,前方低点的支撑在104.98。MACD快慢线零轴下方死叉,空头动能再度冒头占优。汇价仍然维持整体的次要趋势调整,中线主趋势向下。4小时图,美日连续走出6根阴线之后,又接连收出3根十字星,下影线均较长,显示多空双方已经存在一定的分歧且多头力量强劲。小时图,美日昨天跌破了此前保持良好的震荡通道,现在在通道下方窄幅震荡调整,均线系统空头排列,MACD零轴下方金叉修复超卖。下方初步支撑在105.70,美日调整后向此价格靠近的概率较大。

  操作参考:

  近期操作中,中线以向下操作为指导思路,短线以区间操作为指导思路。

  有仓者:手中暂不留有美日多单;若有美日空单,止损放在106.90,目标105.70。

  空仓者:今日继续观望。
发表于 2008-2-28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币升值资产缩水 中行加息报告被指别有目的

  
  最新出炉的中行《2008年人民币市场不定期报告(第一期)》预测,今年2月份南方“雪灾”对物价上涨的推动因素将进一步释放,导致当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很可能再创新高。眼下,包括中行在内的机构纷纷建议,为防通胀,央行短期内有不对称加息的可能和必要,从而使市场的加息呼声再起。

  二月份CPI或超8

  %中国银行(601988行情,股吧)全球金融市场部近日发布的名为《通胀水平将创新高,利率政策不可或缺》的报告称,央行最快有可能3月下旬进行一次非对称性加息。报告还指出,预计“雪灾”对物价的影响将在2月份CPI中明显体现出来,2月份整体CPI同比增幅将达8.3%至8.7%的水平,环比增长2.2%左右。

  国家统计局公布1月份我国CPI同比上升7.1%,创下1996年10月以来的月度新高。中行在报告中建议,应更重视利率对通胀的作用,而市场目前流行的“快升值,缓加息”的观点,从长期来看并不可取。《报告》持上述观点的依据是:随着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几乎随人民币升值幅度的提高一路上涨,上游价格并没有随着人民币加快升值速度而得到有效的抑制。同时,由于我国资本项目的管制,仅靠利差收益很难对热钱有很强的吸引力,热钱看中的是我国资产价格的高收益,而小幅加息正有助于降低热钱涌入的动力。每次27个基点的加息幅度既不能对中美利差倒挂的趋势构成实质性影响,对热钱的吸引力也不大。

  中行的《报告》还预测,在两会结束后,随着2月份刷新纪录CPI的公布,央行在3月下旬有加息的必要和可能,加息的方式仍可能是不对称加息(存款利率升幅大于贷款利率),而人民币升值速度可能随着我国贸易顺差的降低而逐步减缓。

  中行加息论被疑不客观

  目前来看,中行的上述观点在市场上获得了一定认同,有学者建议,通胀的预期可能昭示非对称性加息,而搭配使用利率汇率政策将有助于防通胀。

  市场对不对称加息的理解是:定期存款利率提高幅度相对贷款为大,或贷款利率维持不动,引导银行充分利用好贷款利率上浮权限,而活期存款则维持不变或适当降低。对于汇率政策,有学者指出,当前的汇率政策可以进一步考虑放宽人民币对美元等货币的日浮动区间和完善隔日人民币中间价机制等,而非简单的加快升值步伐。

  此外,市场对国内通胀的预期普遍持悲观态度。央行近日发布的《2007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认为,CPI涨幅在上半年仍会维持在较高水平。国家信息中心预测2008年CPI全年涨幅将超过5%。这都说明市场对通胀的预期仍十分强烈。去年3月起,央行连续6次加息,11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但通胀“症候”不减反增。可以说,一年来,面对通胀压力,我国管理部门已采取了多种方式应对,但目前的通胀形势和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过于复杂,也令央行在调控政策的取舍上左右为难。

  也有银行内部的专家认为,尽管加息是治理通胀的最重要武器之一,但在今年,受美次贷危机影响,外需已明显降温,国内经济增速可能因此放缓,加息政策应慎行。

  此外,有银行同业者指出,中行近来发布的《报告》屡次高调反对“快升值,缓加息”的观点,与其自身的资产状况不无关系,作为外汇资产保有量最高的国内银行,人民币加速升值则意味着其资产的快速“缩水”,而加息则有利于中行存贷差收入的增加。
发表于 2008-2-28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美林发表独特见解:今年欧央行不降息

  金融市场可能都错了,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压根儿就没有打算降息,美林证券驻伦敦的首席欧洲经济学家Klaus Baader日前如是说。他预期特里谢今年不会降息,这与金融市场中欧洲央行在今年下半年可能被迫降息的主流观点相左。

  这并不是Baader第一次拒绝“随大流”,早在两年以前他就独排众议,准确地预期欧洲央行继续加息的货币政策进程。这一次,起码还有人和他所见略同,高盛、荷兰银行和摩根士丹利的经济学家,都认同Baader的观点。

  “市场预期和欧洲央行的想法之间的差距非常大,”Baader表示,“通胀前景太强劲,难以支持降息。”

  自从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在2月7日放弃了警告继续加息的强硬立场,并且表达了对于经济增长前景可能恶化的担忧,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预期欧洲央行下一次调息可能是降低基准利率,12月到期的欧元区利率期货合约的利息率从今年初的4.18%下滑到3.58%。

  Baader认为欧洲央行将继续加息,来抑制目前高于目标水平的通货膨胀,而通胀也将继续成为特里谢的首要担忧,与此同时美国经济下滑也不会再像2001年那样,把欧元区经济拖累出增长的轨道。

  而如果Baader这次再次言中,那么投资者将不得不逆转他们降息预期的投资策略,改为抛售2年期国债并且买入欧元。实际上由于上周的数据显示法国和德国的通货膨胀正在加速,因此上周2年期欧洲国债收益率增长23个基点,创2004年4月以来最大单周涨幅。

  去年第四季度欧元区经济增长率下滑了一半,零售销售和工业产出在12月份都出现缩水,瑞士银行预期欧洲央行将在今年将基准利率从目前4%调低到3%。
发表于 2008-2-28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午太累了,转帖转呀转的竟睡着了。
论坛的一份子,献力由我开始。
发表于 2008-2-28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发表于 2008-2-28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发表于 2008-2-28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2月28日外汇技术分析 - 王冀平  (2月28日)

欧元4小时图:

英镑4小时图:

美日日线图:

黄金4小时图:
yp1.jpg
yp2.jpg
yp3.jpg
yp4.jpg
论坛的一份子,献力由我开始。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egasegas 于 2008-2-28 06:28 PM 发表
樓上的hehe121姐姐跟你什麼關係??
你女朋友嗎??


呵呵,别乱说话哦,hehe121小妹偶尔有空也会客串一下转几帖的。
论坛的一份子,献力由我开始。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5-8-10 19:02 , Processed in 0.04321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